运营隧道结构监测技术以及健康安全评价体系

运营隧道结构监测技术以及健康安全评价体系
运营隧道结构监测技术以及健康安全评价体系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的聚集增长,许多大城市存在着人口集聚、建筑空间狭小、交通拥挤、城市绿化减少、环境污染加重等诸多问题,其中交通阻塞问题在我国很多城市尤为突出。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强城市集约化程度和提高效率才能;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建设长足发展,使得城市中心可供利用的地面面积越来越少。要解决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大力发展城市地下交通工程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城市地下交通工程不同于高架道路,它不影响城市景观,噪音、震动等环境污染较小。目前地下运行的地铁、交通隧道、各种市政地下隧道等为城市地下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效率、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中地铁项目的建设在我国日趋广泛,数量和规模都在成倍扩大。目前我国有28个城市有城市轨道交通在建或运营,其中12个城市已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预计到2014年底拥有运营线路达1600公里,比去年增加200多公里。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约1400公里,预计"十二五"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拥有3000多公里运营线路,全国城市规划交通总投资将达万亿元。到2020年,我国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

自第一条地铁建成并投入运营以来,世界的地铁建设历史己经近150年。纵观这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地城市的发展经验,大力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是完城巿客运这项艰巨任务的有效手段。但同样地,地铁也成为一个危及范围最广以及事故伤害率较高建设项目之一,表1-1列举了近十年来我国主要的运营地铁隧道结构安全事故[1,2]。

表1-1 2001年至2012年我国运营隧道结构安全事故统计表

这些突发的事故不但引起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对社会化造成了极坏的极坏影响,并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因此得到了各国政府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其中,运营地铁隧道结构安全,尤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理论上讲,经过合适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地铁工程应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耐久性以及与耐久性相匹配的使用寿命。然而,由于地铁隧道内自身结构复杂而特殊,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地质、地形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及设计、施工、运营过程等,最终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地铁隧道的病害不仅会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破坏,降低了其使用过程中可靠性与安全性,这会极大地影响了隧道作为快捷、安全交通运输通道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未达隧道结构设计的基准期就需要大修,也会额外耗费国家大量的资金,这些并不符合建设隧道的初衷[3]。

隧道,特别是长大隧道的建设需要巨大投资。越来越多的隧道管理养护单位开始重视如何科学有效地养护这些隧道,并在使用过程中维持合理的服务水平。为了确保隧道使用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安全,对运营隧道结构健康安全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

我国各类地铁隧道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隧道跨度越来越大,长度越来越长,埋深也越来越深,隧道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而伴随着地铁隧道的长期运营,在长期的使用条件与所处自然环境的双重作用下,隧道内由于结构的原因而发生的安全性事故越来越多,这不仅要求精确严密的计算理论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同时也对隧道建成后的安全维护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借鉴近年来兴起的地铁隧道结构健康监测,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针对运营隧道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和所处环境等工程特点,构筑长期监控及隧道健康安全评价体系,对长期监控中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及时了解隧道工程在运营期间主体结构的受力状况、荷载等。

第二点是通过对运营隧道健康安全状态影响因素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建立运营隧道结构健康安全状态的指标体系以及判定标准,同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健康安全的评价方法,对运营隧道健康安全状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评价,从而了解运营隧道结构物的健康安全状况以及评估使用寿命,在结构病害产生的早期及时的发现并做出相应的预警机制,并研究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为运营隧道的管理和养护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以保证隧道的结构安全,延长隧道的寿命,提高隧道的服务功能[4]。同时,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依托,采用蒙特卡洛模型对实际情况下运营隧道结构安全进行长期监测,对该区间运营隧道的安全状态进行预测和评价,并采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找出运营隧道结构健康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便在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避免结构损坏带来危害,保障运营地铁隧道工程的安全运营。

1.3 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各地城市的地铁隧道陆续建成并运营,但是我国隧道养护技术起步较晚,养护的经验较为欠缺,综合评价运营隧道健康安全状况仍处于定性评价这一阶段,较少有系统的诊断以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价方法。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

对隧道工程安全监测系统、隧道安全交通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和预测、预警模型等方面进行了解,发现目前对隧道结构健康安全评价的研究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今我国隧道结构健康安全评价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隧道的建设阶段,主要集中在隧道结构物自身的安全设计,和对隧道的施工安全、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安全评价,仅有很少的研究涉及到对运营隧道的结构进行健康安全评价;

2、目前运营隧道健康安全评价的研究内容大多是隧道的消防、通风以及照明等单个方面,因此对隧道自身结构在运营时期的状况进行综合评判非常有必要,从而对隧道结构的整体健康安全评价体系作进一步的研究;

3、与国外相比,国内在隧道结构健康安全监控方面缺乏比较成熟的监控标准和规范。

4、目前许多隧道健康安全评价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公路与铁路隧道,地铁隧道健康安全研究的较少,虽然地铁隧道与公路、铁路隧道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形、水文地质以及周边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研究内容与评价方法跟公路、铁路隧道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对地铁隧道的结构进行健康安全评估体系是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检测与监测技术,建立运营隧道结构健康安全状态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评价方法,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与评估,从而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营隧道,并进行及时的养护维修,对保证隧道的结构安全,延长隧道的寿命,提高隧道的服务功能[4],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本课题未来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对于运营隧道,病害是不可避免的。隧道的病害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先天性造成的,另外是由于在运营使用的过程,其逐渐老化产生的。对于运营隧道工程的结构监测,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5-6]。针对运营隧道结

构健康安全评价已有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在运营隧道结构监测;其二是运营隧道健康安全的研究现状。

1.4.1运营隧道结构监测研究现状

上个世纪70年代起,日本颁布了《铁路隧道维修技术标准》,在隧道检查和诊断的工作方法及流程、隧道内病害的科学技术检测、隧道病害等级划分、针对各种隧道病害的养护技术、病害隧道诊断专家系统、以及网络无缝对接技术的隧道健康安全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工作[7-11]。

美国《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隧道检测手册》是美国在公路和铁路隧道管理中评估隧道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该手册对运营隧道的检测周期、检测方法、隧道病害等级划分以及病害等级评定依据作了细致的规定。美国开发的一种非接触式的空气耦合天线的雷达探测系统,可用于隧道结构体系深部病害信息探测,为运营隧道衬砌检测速度的提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12]。

德国公路署发布的《无损伤检测隧道内壳的规范》,给出了检测隧道内壳的合适测量法,即如何进行对隧道进行测量、描述和评价结果等等,然而,此规范只对评判检测结果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并未给出如何通过检测结果,进行定量的评判隧道的安全性[13]。

目我国目前针对运营隧道结构监测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4]:

1、隧道的检查

为对运营期的公路隧道进行检查和调查,以便尽早发现隧道劣化、损伤、缺陷等病害,从而真实地掌握结构物的性能状况。参照我国2003年制定与实施的《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对隧道等土建结构的检查工作分为四类: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专项检查,各类检查的检查频率、内容和判定标准不一[15-16]。

2、隧道的检测

隧道的健康检测主要包含衬砌裂缝的调查与分析,衬砌混凝土强度、衬砌厚度及背后回填状况检测以及隧道断面检测等方面。2004 年,我国在《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验规程》中详细说明了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验的技术要求,同时,介

绍了如地质雷达法、声波法等检测衬砌混凝土强度、厚度及背后回填状况的方法。此规程也为公路隧道的衬砌质量检验提供了借鉴[17]。任晓菲等[18]介绍了衬砌断面的检测方法,以及隧道激光断面仪在隧道断面净空检测中的应用。柴聚奎等[19]分析了衬砌裂缝的产生原因,介绍了裂缝的主要检测内容及裂缝检测仪器的原理和检测方法。

1.病害原因分析

运营隧道变异的产生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关宝树等[20]认为,产生隧道病害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外因,即环境条件以及外力等外部因素,其中是内因,即设计、施工以及材料等构造上的方面的影响,具体见图1-1。

图 1-1 隧道病害产生的原因

樊永杰等[21]研究了襄渝县的大巴山隧道,对导致隧道病害的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补给特点以及滞留时间等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与研究。

2.病害等级评估

在《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当中,隧道按其检查结果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外荷载作用、其次是材料劣化,最后是渗漏水,并对这三种主要情况进行判定与分类。运营隧道的安全评估是对隧道健康状态进行的综合评价,依据隧道病害的检测结果,结合隧道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方法,利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来完成。

1.4.2 运营隧道健康安全研究现状

国外的运营地铁隧道健康安全评价起源很早,综合评价的方法也较为领先。在欧美等国家,由于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史较长,在运营的同时通常会建有为定量评

价提供足够数据支持的数据库,能够为定量评价提供足够充足的数据,同时可以准确地运用者数值或图形将计算出来事故危险性进行清晰的表达。与此同时,在评估中也提出了最优化的风险预防方案[22-23]。

伦敦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价 [24]是通过对工作人员和乘客可能产生的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预测与分析,它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人主要危险因素员跟人员伤亡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划定风险因素的伤害等级,目的是全面了解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起源,并有针对性进行改进。

纽约地铁[25]由美国运管部和交通部进行综合安全评定,评定的程序是首先找出地铁中所有影响人员安全的因素,然后明确上述因素的影响范围,并对这些因素逐一进行安全认证,在验证完成之后,提交一份报告,最终生成 SSC(Safely and Security Certification)报告,接下来就是制定安全标准,并不断地优化。各个标准都要结合前一步的影响因素,以便站在结合实际情况的角度进行判断。

我国的健康安全评价虽然发展的的时间较短,但其在公路、航空以及电子等领域缺相对成熟。鉴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起步较晚,运营地铁隧道的健康安全评价获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和科研单位也对地铁的风险评估进行了研究,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地铁风险评价理论的发展打下了许多基础,也对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营管理和科学养护具有比较好的指导意义。

北京交通大学的任星辰[27]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总结出设施设备的原因占事故总数的 70%以上。此文全面研究与分析了地铁隧道设施设备的安全风险,并确立了个指标因素的权重,最后并对设施设备安全评级的进行指标集的划分,最后在工程实例中运用综合模糊评价法,验证改方法的可行性。

香港的张伟[28]分析对比了内地、香港以及台湾地铁隧道安全评价的模式其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对深圳地铁3号线的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进行其中评价的经验,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价拓宽了思路。

然而,在隧道健康安全状况的评价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类指标因素之间互相矛盾,并且监测指标值具有随机性和概率分布的特征,以及定量信息、定性信息串联在一起等很多问题,上述已有方法并不能妥善处理这些复杂的情况。而本文基于蒙

特卡洛方法的运营隧道结构健康安全评价与传统的确定性数值方法不同,其用以解决概率统计或者随机性中非确定性问题,解决指标之间互相矛盾以及定量、定性共存问题。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对超高层建筑物、大型桥梁、地下工程、隧道等土木结构的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体现了一个国家土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国内外这些领域的学者专家自上世纪90 年代起便孜孜不倦地研究针对上述大型工程结构的监测系统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相关的成果正逐渐得以应用[30- 35]。

运营隧道结构健康监测(Operational Tunnel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urvey,OTSHMS)涉及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分析技术及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SHM在运营隧道领域所应用的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

监测技术和结构健康安全评价是OTSHMS的关键的核心技术。监测技术要求达到实时监测和定期监测相结合,可长期准确地采集到隧道结构体和它所处环境的关键参数( 如水、土压力和结构受力、应变等),进而依据实测的参数特征变化,通过运营隧道结构健康安全评价体系,来判断隧道结构的安全与健康状况;结构健康安全评估分析技术探索隧道运营过程中的长期安全性评价,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评估分析方法和体系。要建立一个OTSHMS,关键要获取与隧道结构相关的各类动静态的数据,而要提供这些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就必须强化运营隧道的监测方法与技术。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隧道工程结构健康安全评价在隧道运营时期的不足,基于运营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OTSHM)的相关理论与优势,运用实时定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检测手段,对运营隧道结构进行长期监控并及时提供反馈,对这一系统中存在的健康安全性事故进行充分辨识与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综合且客观的评价指标,建立了科学的运营隧道结构健康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健康安全的评价理论,采用有针对性的、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对正确评价地铁隧道结构系统运营安全现状、修正可能出现的偏差、确定合适的养护措施、提高隧道结构系统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35]。

1、第1章绪论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对运营隧道结构监测系统和运营隧道健康安全的研究现状,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此构建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第2章运营隧道结构监测技术以及健康安全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光纤传感技术的三种分类,以及光纤传感技术在运营隧道健康监测中的运用。运营隧道结构监测技术以及在运营隧道中的应用。

根据相关的规范和参考资料选取影响运营隧道结构健康安全的主要指标因素,构建运营隧道结构健康安全(OTSHM)评价模型,确定完整指标体系,

3、第3章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通过融合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对其权重进行验证,以期构建更为完善的评价方法。

建立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运营隧道安全评价的步骤,以及各指标敏感性分析的方法。

4、第4章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对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和健康安全评价

根据3中建立的运营隧道结构健康安全状况评价体系,对武汉四大工程实例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估,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实际的项目中验证该评价体系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5、第5章结论与展望主要内容

主要得出论文的结论,总结成果,并指出本论文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指导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及施工质量检测鉴定方案

广州金融街海珠区石岗路项目 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及施工质量检测鉴定方案 广州金融街海珠区石岗路项目部 2017年11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4) 三、检测鉴定目的及鉴定范围 (5) 四、检测鉴定技术要求 (6) 五、检测鉴定主要内容 (7) 六、检测质量保障措施 (23) 七、检测安全及文明作业措施 (25)

一、编制依据

03:2007 13其它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 称 广州金融街海珠区石岗路项目 工程地 址 广州海珠区石岗路 建设单 位 广州融辰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基坑支护设计: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 建筑结构设计:深圳市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 位 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西南部珠江北岸,通过石岗路和工业大道与广州市中心连通,北侧为新滘西路,南侧及东侧为规划道,西侧接一片市政绿地,属于轻工厂区用地,现场地形地貌条件较为简单。该项目拟建5栋建筑,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3层、地上39层,建筑高度120m,总用地面积56209㎡,设计总建筑面积为108787㎡。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30m,现场地面绝对标高为+7.20m~+7.90m,现场地面相对标高为-1.50m,基坑开挖底相对标高为-12.85~-13.55m,基坑开挖深度为12.05m。项目建筑分类为一类超高层建筑,建筑性质为住宅、沿街商业及配套公建。配套公建托儿所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是多层公共建筑,其中一层层高为 3.900m;二层层高为3.900m;三层层高3.650m;±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15m。 三、检测鉴定目的及鉴定范围 1、检测鉴定目的: 通过对建筑物结构主体进行抽检,并根据检测结果和工程相关设计资料进行结构分析验算,评定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及施工质量,为建筑物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2、鉴定范围:

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价工作细则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目的 加强对已有建筑物的安全与合理使用,判定该建筑物结构的可靠性,制定本细则。 1.2适用范围 1.2.1 建筑物的安全鉴定(包括危房鉴定及其它应急鉴定)。 1.2.2 建筑物使用功能鉴定。 1.2.3 建筑物改变用途、改变使用条件或改造前的专门鉴定。 2、参考标准 2.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2.2《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2.8《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2.9《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 2.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2010 2.11《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2008 2.1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2.1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2.14《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J144-2008 2.15《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1999(2004年版) 2.16《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 123-2012 2.17《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 2.1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 3、检查分类 根据业主要求和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检查分如下几类: 3.1房屋结构安全性能检查; 3.2租赁特许行业检查;

抗震、加固与改造新技术8: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

9.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 9.8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是指,通过对结构安全控制参数进行一定期间内的量值及变化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判断或预测结构安全状态,必要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以保证结构安全。监测参数一般包括定位、变形、应力应变、荷载、温度、结构动态参数等。 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数据库、状态分析评估与预测显示软件等。 结构安全监测(控)过程一般分为施工期间监测与使用期间监测,施工期间的监测主要以控制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安全和施工质量为主,使用期间的监测主要监测结构损伤累积和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结构的状态变化,根据监测数据评估结构状态与安全性,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或加固修复措施。 2.技术指标 监测技术指标主要包括传感器及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测试稳定性和精度,其稳定性指标一般以监测期间内最大漂移小于工程允许的范围,测试精度一般满足结构状态值的5%以内要求。监测、测试点布置与数量满足工程监测的需要,并满足《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等国家现行测试、测量等规范标准要求。 构件及结构的安全性与质量应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要求。 3.适用范围 大跨度钢结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索膜结构,复杂超规范的新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高与有重要影响的结构,桥梁结构,隧道等。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国家体育场钢结构,五棵松体育馆钢结构,国家大剧院钢结构,上海卢浦大桥,深圳会展中心钢结构,上海大剧院,上海东方明珠塔,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钢结构与索膜结构,中国航海博物馆结构等。

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论文

浅论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 【摘要】建筑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就是结构的安全性,所以结构安全性深受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和使用者的重视和关注。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性既关系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同时也与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所以怎样提升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中国当前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存在的问题及有关的解决办法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一、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性规范设置水准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安全性规范设置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我国主要采用的指标是分项系数或者安全系数,这两个系数越大,相对的建筑结构安全性也就越好;二是关于建筑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当前我国用来预防台风、地震等灾害的建筑整体牢固性规范设置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三是关于结构耐久安全性,我国建筑结构安全性规范过于注重对建筑结构强度的要求,却忽略了环境因素对建筑物耐久安全性的要求。 (二)建筑工程设计者和管理者对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的认识不足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建筑工程事故给建筑工程设计者和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将建筑工程设计者和管理者的注意力吸引至建筑工程

的结构安全性问题上,然而仅从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本身来看,部分工程设计者和工程项目管理者的系统安全管理观念还没有树立和实施。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问题,给建筑的质量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三)建筑设计规范还存在一些问题 建筑工程结构安全的有效前提是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对建筑物应对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这些不可抗力事件的建筑设计水准要求不高,对于其他的不常见的地质灾害的设计要求更低,甚至没有,这就导致建筑结构在建设初期阶段就埋下了安全隐患;例如,当前我们参考的建筑设计规范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寿命,而只是关注建筑工程在使用期间的结构承载力的极限状态,这样考虑是不够详细和全面。 (四)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 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内设计者与施工者关系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与建筑设计者的交流与沟通,为建筑结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由于在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或多或少对部分施工标准或工程细节不熟悉,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几乎不可能拥有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计算书,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只要是遇到技术难题,以往的解决措施都是由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处理。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之上,很可能为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2015版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2015版 1总则 1.0.1为规范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实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 1.0.3本规范适用于公路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交工阶段和后评价。 1.0.4安全性评价代表车型应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规定的设计车辆,并应考虑公路项目的实际交通组成情况。 1.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highwaysafetyaudit 从公路使用者的角度,按一定的评价程序,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公路交通安全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在公路交通行业也称为公路安全性评价、交通安全评价、行车安全评价,或简称为安全性评价、安全评价、安全评估。 2.0.2运行速度协调性consistencyofoperatingspeed 评价线形设计一致性的指标,采川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值,以及同一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值进行评价。 2.0.3安全检查清单safetyauditchecklist

根据事故预防原理、设计标准以及公路安全工程经验等编制的安全检查表。 3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3.1一般规定 3.1.1本阶段评价重点应为走廊带及工程方案对交通安全、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1.2新建公路应针对同深度比选的走廊带方案进行评价。 3.1.3改扩建公路应分析既有公路交通安全特点,评价改扩建方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3.2评价方法 3.2.1本阶段宜采用经验分析法或安全检查清单进行评价。 3.2.2改扩建公路对既冇公路进行交通安全特点分析时,应符合本规范第7.3节和第7.4节的有关规定。 3.3评价内容 3.3.1工程方案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地形条件、交通组成等,评价工程建设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改扩建公路应评价改扩建后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应根据预测交通量,评价路线起讫点与其他公路的连接方式、交通组织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3应评价急弯陡坡、连续上坡、连续长陡下坡,路侧有悬崖、深谷、深沟、江河湖泊等危险路段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4应评价特大桥、特长隧道等大型构造物的选址、规模和安全运

运营期间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运营期间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7-05-14T13:31:08.1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下作者:王鹏 [导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地铁越来越多,是城市客运交通的大动脉以及城市生命线。 广州市吉华勘测股份有限公司 51026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地铁越来越多,是城市客运交通的大动脉以及城市生命线,其投资大、难度高、施工期长、环境复杂等。同时地铁沿线高强度的物业开发、市政工程建设对地铁结构和运营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安全保护工作日益严峻,一但出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件,将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因此,在外界施工影响下,对运营期间的地铁实施必要的变形安全监测至关重要。 关键词:地铁,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 1 地铁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地铁结构本身由于地基的变形及内部应力、外部荷载的变化而产生结构变形和沉降。而地铁旁边的施工正是引起外部荷载变化的主要原因,地铁结构变形和沉降超过允许值,将会对地铁的运营安全造成影响。通过监测可动态收集地铁结构变形信息,掌握结构变形情况,保障运营安全。 地铁监测的主要目的如下:1)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掌握隧道和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修改和确认设计及施工参数;2)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及隧道的安全;3)了解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实现信息化施工,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改进设计施工提供信息指导,提供可靠施工工艺,为以后类似的施工提供技术储备。 2.监测实施 因地铁隧道的特殊性,对于地铁运营期的监测,需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即采用测量机器人和自动监测系统软件建立隧道结构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在外部施工期间自动测量地铁隧道结构顶板、侧墙及道床在三维—X、Y、Z方向(其中:X、Y为水平方向,Z为垂直方向)的变形值。 2.1监测点与基准点布置 参考工程设计、实际情况及有关规定,确定地铁受外界项目施工影响的范围,监测断面可按5~20m间距布设,每断面布设一般情况下六个监测点。在隧道两端不受建设项目施工影响的隧道远处各设置3个基准点。 2.2自动监测系统 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监测设备、参考系、变形体和控制设备构成。监测设备由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系统软件和监测控制房组成;控制设备由工控机及远程控制电脑组成。 1)自动化监测网络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目标棱镜、信号通信设备与供电装置、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部分组成(如图1)。 图1数据采集系统图 2)系统软件包括动态基准实时测量软件和变形点监测软件两大部分。动态基准实时测量软件功能上主要有以下特点:根据距离及棱镜布设情况自动进行大小视场的切换;依据布设的网形站与站之间的观测关系,对测站点的观测方向可分组设置,可适合任意控制网形,不局限于导线网;采用局域网技术进行数据的通信,并具有网络断开的自动判断功能;为满足各种测量等级和运营环境的需要,具有各项测量限差、时间延迟、重试次数、坐标修正的设置功能;考虑到地铁内局部范围内气象一致性,在平差计算中,采用加尺度参数解算,避免了气象参数的测定,提高控制网测量的精度。 3)变形点监测软件包括各分控机上的监测软件和主控机上的数据库管理软件两部分。分控机上的监测软件用来控制测量机器人按要求的观测时间、测量限差、观测的点组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写入主控机上的管理数据库中。 2.3自动监测系统工作流程 首先建立计算机和测量机器人的通信,然后对测量机器人进行初始化,此外进行测站及控制限差的设置,所有设置完毕后进行学习测量,设置点组和定时器,根据点位的重要性以及监测频率将相同的观测点纳入同一点组,最后进行自动观测。一周期观测完毕后软件便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得到各变形点的三维坐标、变形量及变形曲线图,设置软件还可以将数据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至指定的邮箱。 3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的技术难点 地铁隧道是狭长形的空间环境,同时列车一般以平均5分钟左右的间隔在隧道中高速运行。地铁环境的这些特点及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遇到比其它工程中更多的技术问题,因此自动变形监测手段有着常规测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自动监测系统系统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全天24小时连续地自动监测,实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报表输

建筑工程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 唐琛

建筑工程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唐琛 发表时间:2019-10-25T15:21:22.3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作者:唐琛 [导读] 同时建筑的设计者也需要对建筑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足够的重视,并且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更好的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摘要: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这对于提高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安全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来详细说明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结构;安全性 随着建筑设计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比以往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然而在建筑结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设计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样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建筑的设计者也需要对建筑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足够的重视,并且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更好的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1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是以统计学为前提的一种要素,针对所涉及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按照施工情况和施工单位水平、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等多项因素,对安全性进行考虑。其实对建筑工程结构进行设计时,一些设计与施工人员多是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基准,选择建筑材料并进行实际的施工、设计,这样一来往往会使建筑结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或者是建筑成本偏高。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建筑结构设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然而在这其中依然蕴含了一些的不足,加之经济水平的不同,也使得施工水平存在差异,这也就导致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基于此,施工单位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提升建筑结构质量,接下来便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2建筑结构安全性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抗震性较弱 虽然近些年来在建筑行业,房屋的抗震性设计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就现阶段房屋来讲,其本身的抗震性程度还远远不能够达到其相应的要求。近些年来,每次级数较大地震的发生都会造成房屋不同程度坍塌的现象,从而给社会及个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筑的抗震性是—个急需得到改善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相关规定对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实际状况而言,大多数房屋建筑的是记者以及管理者对建筑的抗震定要求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对抗震性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设计,这些都为今后房屋的安全性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2.2建筑结构设计缺乏一定合理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保证房屋建筑整体质量的基础,这是因为每一座建筑大体上都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结构而进行实际的施工的,因此建筑结构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座建筑的好坏,由此可见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要性程度。但是在建筑结构实际设计的过程当中,其结构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并影响着整座房屋的安全,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首先,建筑设计与实际的施工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差距,而对于一些经验较少的建筑结构设计者来讲,由于其本身实际经验较为缺乏,势必会造成设计与实际施工不符的现象,那么就会对整座房屋的安全性带来一足程度的不利影响;其次,大多数建筑结构的设计看都刽哿设计的重点放在结构本身的新颖以及美观上,而对建筑的安全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对于那些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的建筑结构设计者来讲,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往往会被忽视,殊不知这在一足程度上也对房屋的整体质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最后,一些建筑结构设计者为了满足施工方节省成本、促进利益最大化的需求,会在实际设计的过程当中过于注重其建造的经济性,却忽略了其本身的安全性,从而会给房屋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 2.3过于注重建筑成本 建筑房屋的成本一直是建筑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从投招标工作到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也都是建筑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然而过于重视建筑的成本,很多建筑企业都会忽视建筑的质量问题,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这样也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同时房屋实际的建造过程当中,由于建筑材料的多样性以及良莠不齐的特点,会使得建筑结构设计者在对房屋进行设计的工程中,在材质的用量以及种类上会面临着多方的选择。那么,就会造成一些建筑结构设计者为了节省房屋建筑的成本、使房屋建造方获得最大的利益进行偷工减料或选择品质较低的材料,从而大大降低了房屋建筑的安全性系数。 3建筑工程设计中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具体策略 3.1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标准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近些年来由于建筑的倒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损失,使得建筑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重视,而国家也正是意识到了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性程度,因此也在不断地推出相关的标准及规定来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系数。而这些规定及标准都是经过相关专家总结并进行深思熟虑之后推出的,因此其本身对房屋安全性的提升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那么,建筑结构设计者要想在对建筑进行实际设计的过程当中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就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标准来进行设计。除此之外,为了不断促进建筑安全性系数的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者也要不断地对增加房屋结构安全性设计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不断地学习,进而不断促进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程度。我国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虽然有着足够的重视,并且也设置了相应的规范标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房屋质量问题的监控,这样也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安全。 3.2学会创新、积极应用新型技术 随着人们对房屋要求的不断增加,对建筑结构设计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房屋结构设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建筑结构设计者要想设计出满足大众需求的房屋,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利用现今的新型技术来促进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3.3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看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于房屋结构设计来讲,其结构的合理性程度与建筑结构设计者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因为每个建筑结构都是由相应的结构设计者亲

以公路隧道检测方法为基础实施安全性评价的实证分析(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以公路隧道检测方法为基础实施安全性评价的实证分析(标准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以公路隧道检测方法为基础实施安全性评 价的实证分析(标准版) 摘要:公路检测是进行养护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主要依据。据高速公路隧道检测的结果,由数学中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建立隧道结构安全状况与隧道整体工程结果评价之间的线性代换的关系。高速公路隧道实施安全性进行评价。实践中表明,此评价方法以量化形式给出评价,从而能客观反映隧道的安全现状,夜可供同类工程项目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路隧道;检测;安全 隧道作为地下的结构,由于地质条件不定性,再加上自然灾害侵袭,会使在施工及建成后运营期间出现一系列的病害。如渗漏水、衬砌开裂及腐蚀、坍塌等这些病害会很严重威胁隧道结构的安全、缩短隧道使用寿命。为此,对运营隧道要进行安全性评估,在公路

隧道产生比较大病害前期采取措施并且进行治理,控制和减少公路隧道事故的发生。 一、隧道安全现状与检测方法 由于公路隧道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各国家都在为如何从其中获取教训来防患于未然,纷纷提出改善措施从而来提高隧道安全技术方面。例如欧洲公路隧道密集,对其研究公路隧道安全较为深入,成果颇多。1999年以后,欧洲公路隧道在发生数起重大伤亡的事故后,引起欧盟的反思和重视,随即在2000年建立专门机构EuroTest,主要负责检查并评价现欧洲公路隧道的安全性能与风险程度,为其进行参考与改善。我们国家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对隧道安全性评价有大致的规定,但是评价标准是基于现有规范和经验,而且评价标准比较模糊乃操作性差,特别是对隧道机电系统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空白的。然而现目前国内的隧道安全性评价研究都是基于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的。且方法理论体系陈旧,然而评价过程中权值的确定还具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影响,所以评价的结果很难以让人信服。

浅谈地铁结构安全保护监测

浅谈地铁结构安全保护监测 发表时间:2018-09-12T16:10:28.5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作者:吴小辉[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地铁沿线各类建筑工程的开发、施工等行为大幅度攀升,影响地铁结构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保护工作日益严峻。 广州有轨电车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330摘要: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地铁沿线各类建筑工程的开发、施工等行为大幅度攀升,影响地铁结构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保护工作日益严峻。地铁控制保护区内的外部工程施工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地铁运营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与地铁距离较近时显得更加突出。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地铁安全运营的关系,做好外部项目施工的安全监测,对确保地铁安全运营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 一个基坑监测方案的介绍,分析、总结做好监测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与意义。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施工监控; 一、工程概况 本基坑周边长度约232米,基坑占地面积约为2630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为7.75~11.75米,局部为13.95米;地下室基坑支护采用旋挖灌注桩+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或旋挖灌注桩+预应力锚索+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强型喷锚组合支护形式,电梯井等局部挖深处采用放坡支护;钢格构立柱桩采用转冲孔灌注桩,桩径为1200mm。基坑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侧壁重要性系数为1.10,本工程的施工步骤为:首先平整场地——支护桩——超前钢管——立柱桩及钢格构柱——上部放坡——冠梁 ——第一道预应力锚索——分层土层开挖——第一道支撑——分层土层开挖——底板施工——底板换撑——负一层楼板换撑——拆第一道撑——侧壁及顶板。本基坑临近某运营地铁区间隧道等设施,基坑开挖将会对既有地铁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其原因是基坑的开挖卸载及回填将会引起围岩应力状态再次重分布,从而导致一系列力学行为变化。既有地铁隧道周边荷载变化引起隧道变形,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特性是至关重要的。为确保基坑施工对地铁结构的安全,特制订《该项目地铁保护监测技术方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隧道进行监测,随时掌握隧道的变形、沉降等结构性能变化,保证施工及运营的安全。施工区域与地铁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见图1-1。 图1-1 施工区域与地铁相对位置平面图二、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监测内容:从基坑施工开始直至主体结构回填完成土体变形稳定为止,对受施工影响的地铁隧道结构进行变形自动监测,从而准确测量出地铁隧道结构在三维方向的局部变形和隧道整体的变形值以及变形的准确位置、最大最小值、变形方向和变形速率等,其中主要包括:垂直于隧道方向的水平位移(X);平行于隧道方向的水平位移(Y);隧道垂直位移(Z)。 1、测点与基准点布置 依据有关规定,对地铁隧道邻近基坑施工范围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实施监测,按照二倍基坑深度影响范围的地铁必须监测的要求,参考评估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影响范围,确定本项目地铁受施工影响的范围为82m (大于二倍基坑深度) ,拟定本项目的监测范围为90米,根据现状调查的病害情况,对有病害的区间(ZDK1+460~ZDK1+485、ZDK1+510)进行加密布设监测断面,共计划布设12个断面,隧道监测断面分别编号为D1~D12。每个监测断面均布置6个监测点,计72个监测点,监测点分别编号为D1-1~D1-6,??? ,D10-1~D10-6,并在里程ZDK1+510破损位置处增加布设隧道断面收敛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监测传感器基点编号为B1~B8;监测点及基准点布置如下:表2-1 自动化监测测点布置表

浅谈提升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

浅谈提升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 发表时间:2019-10-22T17:11:16.2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作者:王晓明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结构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身份证号:23032119900218XXXX 摘要:建筑工程结构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的工作仍任重而道远。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运用能够较为可靠适宜,做好安全性以及耐久性方面的相关性能保障工作必不可少,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予以高度关注,综合提升其整体结构设计水平。因此,为更好的建设我国现代化建设,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研究其问题,为促进建筑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安全性;工程结构 一、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施工结构安全性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的施工质量不仅能够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安全,还是建筑工程投资收益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投资收益。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结构安全性体系极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的施工质量,也关系到相关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这要求相关人员掌握施工结构安全性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建筑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加大对于房屋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期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同时大力鼓励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中国建筑结构安全性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但是,目前的施工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它还对居民的生活和财产构成更大的威胁 三、应对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问题的方法 3.1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和监督 相关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责任单位应首先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施工规范和建筑行业及建筑工程要求的技术和技能。加强建筑工程和施工人员的控制,之后再针对工程的施工流程进行细分,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施工事故。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监督单位必须承担监理责任,严格按施工计划要求施工。在发现施工人员进行不恰当不合理的施工行为时要及时进行制止。对于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整体要有严格的控制方案,注重避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不规范行为,从根本上加强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的质量监督管理,消除豆腐渣项目,确保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用户的安全。 3.2加强对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管理和监督 相关的高层建筑工程负责单位应首先培养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防火设计理论知识。加强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消防技术和技能,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控制和施工人员及设计人员的控制。然后将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过程细分,以防止不必要的施工事故。而高层建筑工程的防火设计监管单位就要担当起监督者的职责,在进行防火设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施工方案的要求,在发现施工人员进行不恰当不合理的施工行为时要及时进行制止。对于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和施工过程,必须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从根本上加强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以此来保障高层建筑项目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3.3加强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施工材料、用品和施工设备进行详细的考察、监督和管理,要对施工材料和设备提前进行质量和效果检验,绝对避免采购劣质、不符合建筑规范的材料和设备而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而对于那些之前从未使用过的材料和设备哟谨慎选择,确保其符合建筑要求后才可以使用。同时要做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管理,确保其能够及时被用于建筑工程的施工。 四、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措施 4.1利用科学技术合理设计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是建筑物是否安全的根基,是建筑的主骨架,随着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化科学化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科学的发展在为实践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的自身影响事物复杂性和建筑结构设计要求的提高,这在无形之中给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了了挑战,由于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不能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在保持建筑物安全性能的同时适度的增加建筑物的现代特色是建筑结构设计师们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此外,还应注重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确保建筑的美学特征。设计师应该增加自己的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使设计的建筑符合实际情况,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同时也要注意设计结构的整体安全。从专业设计施工的角度来看,设计师应持有正确的态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2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 由于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家,所以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充分的考虑,不但增强结构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认识,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好结构的抗震性,设计人员应该意识到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对设计人员专业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经验或者是创新思维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踏实,精益求精,对结构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精心设计,同时还应该充分结合以往的传统经验。另外,结构设计人员还应该不断更新理念,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进一步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 4.3对建筑材料进行筹集分配并优化利用 建筑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筹集分配与优化利用至关重要,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施工环境与受力特征等多种因素,可以选择具备保障性和稳定性的材料,与此同时,还要确保正常的性能指标,可以确定建筑材料的长时间使用,确保材料本身的刚性与韧性以及不变性,对建筑材料的经济性与实用性进行保障,同时,还要对建筑结构的建筑外观提出新的要求,具有较完美的特征,进而体现建筑工程的完美价值观与整体价值观,建筑材料在使用中的基本原则是指统筹分配与优化利用,保障物有所值与使用优化效果,符合性能对比与经济对比与整体化的质量要求,结构设计师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 结束语 总体来看,建筑结构工程的质量不仅影响着基础设施完善的步伐,还彰显着政府服务水平,是评价政府职能发挥状况的重要标准,建

以公路隧道检测方法为基础实施安全性评价的实证分析

以公路隧道检测方法为基础实施安全性评价的实证分析 满银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 摘要:公路检测是进行养护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主要依据。据高速公路隧道检测的结果,由数学中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建立隧道结构安全状况与隧道整体工程结果评价之间的线性代换的关系。高速公路隧道实施安全性进行评价。实践中表明,此评价方法以量化形式给出评价,从而能客观反映隧道的安全现状, 夜可供同类工程项目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路隧道;检测;安全 隧道作为地下的结构,由于地质条件不定性,再加上自然灾害侵袭,会使在施工及建成后运营期间出现一系列的病害。如渗漏水、衬砌开裂及腐蚀、坍塌等这些病害会很严重威胁隧道结构的安全、缩短隧道使用寿命。为此,对运营隧道要进行安全性评估,在公路隧道产生比较大病害前期采取措施并且进行治理,控制和减少公路隧道事故的发生。 一、隧道安全现状与检测方法 由于公路隧道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各国家都在为如何从其中获取教训来防患于未然,纷纷提出改善措施从而来提高隧道安全技术方面。例如欧洲公路隧道密集,对其研究公路隧道安全较为深入,成果颇多。1999年以后,欧洲公路隧道在发生数起重大伤亡的事故后,引起欧盟的反思和重视,随即在2000年建立专门机构EuroTest,主要负责检查并评价现欧洲公路隧道的安全性能与风险程度,为其进行参考与改善。我们国家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对隧道安全性评价有大致的规定,但是评价标准是基于现有规范和经验,而且评价标准比较模糊乃操作性差,特别是对隧道机电系统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空白的。然而现目前国内的隧道安全性评价研究都是基于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的。且方法理论体系陈旧,然而评价过程中权值的确定还具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影响,所以评价的结果很难以让人信服。 最常见的检测方法进行一定的评价,以便于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的依据。目的是为了很好的区分优点和缺点。一般情况下进行选择时,更加合理的进行选择,为公路隧道提供更大的安全保证。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9.7.1 技术内容 大型复杂结构是指大跨度钢结构、大跨度混凝土结构、索膜结构、超限复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高且有重要影响的结构、桥梁结构等,以及采用滑移、转体、顶升、提升等特殊施工过程的结构。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以控制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安全为主要目的,重点技术是通过检测结构安全控制参数在一定期间内的量值及变化,并根据监测数据评估或预判结构安全状态,必要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以保证结构安全。监测参数一般包括变形、应力应变、荷载、温度和结构动态参数等。 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数据库、状态分析评估与显示软件等。 9.7.2 技术指标 监测技术指标主要包括传感器及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测试稳定性和精度,其稳定性指标一般为监测期间内最大漂移小于工程允许的范围,测试精度一般满足结构状态值的5%以内。监测点布置与数量满足工程监测的需要,并满足《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50982等国家现行监测、测量等规范标准要求。 9.7.3 适用范围

大跨度钢结构、大跨度混凝土结构、索膜结构、超限复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高且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结构和桥梁结构等,包含有滑移、转体、顶升、提升等特殊施工过程的结构。 9.7.4 工程案例 武汉绿地中心、上海中心、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天津津塔、上海东方明珠塔、广州电视塔等超高层与高耸结构、国家体育场钢结构、五棵松体育馆钢结构、国家大剧院钢结构、深圳会展中心钢结构、昆明新机场、上海大剧院、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轴钢结构与索膜结构、中国航海博物馆结构;大同大剧院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等大跨空间结构,CCTV新台址异形结构;大同美术馆三角锥钢结构顶推滑移工程,贵州盘县大桥顶推工程,中航技研发中心顶升工程等。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安全管理编号:LX-FS-A40672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混凝土的腐蚀主要有冻融破坏和化学腐蚀,配置混凝土时加入化学引气剂可以在混凝土体内产生大量的封闭微细气泡,是防止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最有效手段。 2.钢筋混凝土的种种劣化过程,都需要有水的参与或以水为媒介。为了阻止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和盐、酸等有害物质侵入混凝土内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增加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抗侵入性或抗渗性,并增加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以延缓有害物质到达钢筋位置的时间。 3.在水化良好的低水灰比浆体中,毛细孔隙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

306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探讨高渝昀 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摘 要:建筑结构安全性是指建筑物的结构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仍保持完整、坚固的能力。安全性是建筑设计师们所追求的,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提高了,不仅有助于建筑结构的坚固,而且给处在建筑物里的人提供了安全保障。建筑结构安全性主要包括建筑结构的承受性、建筑结构的牢固性和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性;坚固;承受;耐久 现代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混凝土,混凝土被广泛运用到实际的建设当中,是因为它安全、坚固且性价比高。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大规模开展起来,为我国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当今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已远远超出过去建筑结构的程度,符合国际建筑的标准,也符合我国现代社会建筑业发展的需要。 1 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评估 1.1 传统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较低 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所以给建筑结构安全性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国际上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概念比较模糊,严重阻碍了新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新的定义是:建筑结构安全性能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包括构件的加固和结构整体的加固。结构安全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的设计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结构类型,而我国还只是从局部进行安全度分析,没有考虑整体,比如,现在的一些方法只能处理好表面的问题,对深层次的问题不能彻底地解决。建筑结构安全性的设计始终是一个技术问题,除了判断外,还离不开分析与综合。 1.2 对我国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评估 在一般情况下,我国传统的设计方案仍旧可以给建筑结构以安全保障,而且还能以较少的原材料和资金,建设了很多大规模的建筑,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建筑结构的安全度设置水平比较低,抵御外力作用和意外事故的能力较弱,存在一定的失效概率。所以,我们不仅要规范建筑设计的安全度防止意外事故,还要在一定条件下提高设计的安全度。这样,可以很明显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人士提出了很多提高我国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意见,引起了国内工程界的关注和议论,许多意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建筑结构安全度的加强有助于扩大内需,提高安全储备和建筑的坚固耐久性,从而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总之,基于不断变化的国情,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已成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可见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性。 2 建筑结构存在的问题及造成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我国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一直没有被重视起来,建筑结构的质量一直比较低,不仅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也和国际平均水平差距很大。我国建设的资金和材料有限,而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势必使建筑的安全度降低,质量下降。此外,设计中对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耐久性考虑不周全,使其结构性能不佳,安全度也比较低。因此,我们国家需要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我国建筑工程的事故相对于国外比较多,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不遵守有关的规范和标准。建筑结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都有可能造成结构安全事故,这是一种人为原因造成的差错,其中,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差错是主要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建筑人员的技术能力、工作条件与环境、心理素质都需要被重视。出了人为因素外,还有较少的其它原因,比如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有可能造成大事故。因此,建筑结构安全标准需要被合理设定。 3 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设计结构的过程中,我们常用结构的安全系数作为评定建筑结构安全性的一个标准。安全系数是结构安全度的重要标志,但事实上它属于结构安全性的一部分。下面有三种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3.1 提高建筑结构承受能力的安全程度 内力分析的方法比较精准和保守,可以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以砖墙承重能力的结构内力分析方法为例,我国效仿前苏联的模式,没有考虑墙体对房梁的固定作用,只考虑房梁的反作用力对墙体的偏心作用,造成墙体形成较大的弯矩。因此要根据房梁端点不同的构造和房梁与墙体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内力分析方法。 3.2 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整体牢固性是指建筑结构不会发生严重的损坏,即使局部被破坏了,也不会引起整体被破坏。一个安全的建筑结构能在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坏面前,仍保持较小的破坏程度,这主要归功于合理的建筑方案和牢固的结构。因为建筑结构引发的安全事故甚至是灾难性事故有很多,都是由于建筑结构缺乏整体牢固性。因此,我们需要合理的构造方法使建筑结构具有强大的坚固和韧性,避免事故的发生,比如我们可以在建筑中多用钢材加固结构。 3.3 提 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