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十年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十年散文:散文的发生与自觉

鲁迅曾指出:"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这观点有利于我们对这一阶段散文创作状况及地位的理解。应从文体与时代关联的角度来观察与思考"五四"散文发达的原因。首先叙述《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然后评介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第三介绍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第四评述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第五评述"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这一部分所论涉的各家各体散文很多,若掌握概貌,可依流派或作家群为考察的单元,但重点应放在代表性散文家的评介上。散文的评论应偏重风格把握,因此要重视自己的阅读体验。

※"五四"时期散文的兴起概况及原因

现代散文没有像其它文学体裁那样有过大力的提倡或激烈的论争,它几乎是在默默无闻中张大、成熟的,但当人们蓦然回首时,却发现它已硕果累累。鲁迅在30年代《小品文的危机》曾经这样回顾: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中国文学史上还从来未曾出现过散文创作的如此盛况。"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数量之大,文体品种之丰,风格之绚烂多彩,名家之多,都是异常触目的。这时期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散文创作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无疑是新文学的重要收获。"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甚至成绩超出其他文体。

(一)"五四"散文兴起的原因:

1、中国乃散文大国,有悠久深厚的散文传统,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散文、明清小品文等。散文不同于小说、诗歌,近代以来有巨大的变化,同传统文化结合紧密,没有断裂感,因而五四时期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是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存在的。

2、受到外国散文形式的影响。鲁迅《小品文的危机》"五四"散文"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

3、时代的需求。"五四"是一个激进的时代,各种思潮、现象纷杂,而小说创作需艺术构思且不成熟,散文被称为"文学轻骑兵"形式多样,自由灵活。

(二)"五四"散文成熟标志:

1、散文作家众多。鲁迅、朱自清、郁达夫、周作人、冰心、瞿秋白等。

2、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内,重要的是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3、散文体式众多,风格各异。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纪实散文、日记体散文、针砭时弊的杂文、美文,或嬉笑怒骂,或华丽,或冲淡,或杂糅古风,或欧美气度。

鲁迅与《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时间: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是"随感录"式的杂文,它是"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产物。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专登短小的时评或杂感,与长篇论文配合作战。接着,李大钊、陈独秀主持的《每周评论》,邵力子主持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也相继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其他一些进步报刊则没立了诸如"杂感"、"评坛"、"乱谈"等类似的栏目。于是,在五四运动前后,这一类短文的写作,便形成了相当的声势。

艺术形式及内容:这些"随感录"式的文章,大都形式灵活、短小精悍、个性突出、富有情调,对文化痼疾、社会时弊以及保守文人的种种奇谈怪论作了及时有力的揭露和抨击。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它们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批杂文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最早的一批散文作品。

代表作家:《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中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而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

鲁迅的杂文写作开始于这一时期,他后来成为中国现代写作最勤、成就最大的杂文作家,对中国现代杂文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

陈独秀是"随感录"文体的开创者,也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杂文作者之-。他最早写作"随感录"用的是浅显的文言,后来才改用白话。他的杂文大都写得居高临下、要言不烦,往往几句话就能点出症结,指破迷津。他还有一些警句或格言式的杂文,如《研究室与监狱》这样写道:"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

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李大钊也不是职业作家,但同样是一位文章能手。刊登在《新青年》第4卷第4号上的《今》和第5号上的《新的!旧的!》是两篇脍炙人口的白话论文,写得生动活泼,文采斐然。他的"随感录"篇幅短小,却耐人寻味。如《解放后的人人》就很有代表性:"放过足的女子,再不愿缠足了。剪过辫的男子,再不愿留辫了。享过自由幸福的人民,再不愿作专制皇帝的奴隶了。作惯活文学的人,再不愿作死文章了。"短短几句话,就把获得解放的人们不堪回首的那种心境充分展示了出来。

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信"杂文《复王敬轩书》则因推进新文化运动而名留清史。

意义及影响: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且影响所及,自《新青年》到《莽原》、《语丝》,直至30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中流》,可以找出一条发展轨迹。而《新青年》、《语丝》分化后,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作家群,所谓"言志派"散文流派,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与前一派自是路向不同;不过,在"五四"初期,大体上还是取同一创作立场的。

《新青年》上的杂文,大都以随感形式对现实做敏锐的反应,不见得如何缜密漂亮,却是充分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而每位作者又都保持着鲜明的个人风格。"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来阅读。

※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周作人思想比较复杂,"五四"时期就有所谓"叛徒"(反抗者)与"隐士"(超离现实者)的两重性格,但他又是现代散文的大家,对他这方面的历史地位应充分肯定。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原名槐寿,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是鲁迅的二弟。1906年从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开始致力于中西文化研究,并且掌握了日、英、希腊等多种外国语言。回国后自1917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并投身新文化运动。长期的学者生涯对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整个"五四"时期,周作人一方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他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1921年6月,他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文》的短评,热情号召"治新文学的人"去大胆尝试现代的小品散文,并且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现代小品散文的发展和繁荣。

"五四"时期,特别是参与语丝社工作时期,周作人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尤其是风格鲜明的小品散文。从1923年起,周作人先后创作出版了24本散文专集。他在1928年以后的散文创作虽不乏艺术境界炉火纯青之作,但艺术性、战斗性俱佳的作品,则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这一时期周作人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散文集有《自己功园地》(1923)、《雨天的书》(1926)、《泽泻集》(1927)、《谈龙集》(1927)、《谈虎集》(1928)。《永日集》(1929)等。"五四"落潮之后,周作人于1928年底写下《闭户读书论》一文,表明了躲进书斋,谈经论史.远离现实,安心养性的所谓中庸主义的"绅士"态度。对于周作人来说,其思想和创作从激进向保守的转变,从封建传统的"叛徒"向谈鬼说禅的"隐士"的退缩并不是突发的。早在"五四"时期,在他的心中就已经隐伏着深深的思想矛盾,"浮躁凌厉"的积极姿态与"隐逸洁身"的消极意识是交织在-起的;至于抗战爆发之后,周作人依附日伪,丧失民族气节,也正是其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周作人的散文观。

1、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1921年6月8日,周作人在《晨报》第七版发表一篇题为《美文》的文章,号召人们致力于"美文"的创作。他的这篇《美文》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散文创作进入自觉时期的一种理论体现,在新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2、周作人推崇明清小品文,其散文理论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多作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与外国随笔的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两字来概括。

分自己的散文为"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前者多收入《谈虎集》、《谈龙集》中,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显然更加积极,常为论者所引述;但真正显示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现代文学艺术独特贡献,而且实际影响更大的,却是后者。

(二)周作人散文创作发展过程

向封建主义斗争的"叛徒",同反动势力妥协的"隐士",两种思想纠结在一起,清晰地映现在周作人的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