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燃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德全早教方案:阅读点燃智慧(节选)
《序言:“幼儿识字有害论”可以休矣》
1991年5月28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举办了幼儿识字成果汇报会。
会上,首先由北京西城副食品公司幼儿园表演了识字的成果,接着,请参加会议的领导、语言文字和幼儿教育的专家以及新闻记者们当场提问,由从事实验的人员回答。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实事求是的关于汉字教学的科学研讨会。
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许嘉璐教授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他说:“我很小就认字块,5岁上小学。
在课堂上,老师讲的我都会,就在底下玩。
老师把我撵出课堂,我还玩。
入学前的儿童识了字,上小学不好好听课,成了个别生,怎么办?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幼儿识字的方法只能被枪毙。
”
听了这番话,人们议论:是应该维护不科学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枪毙使许教授和孩子都可成为出类拔萃人物的一个重要条件———幼儿识字阅读呢?还是应该枪毙反对幼儿识字阅读、严重阻碍人的潜能开发的不科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呢?冯德全同志的实验与关于幼儿识字阅读的论述,令人信服地了解:正确的答案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个观念:幼儿识字阅读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使我们认识到:两三岁的幼儿不识字,就像两三岁的幼儿不会说话一样是发育不正常的表现;规定只有入小学才可以识字,就像规定只有入小学才可以学说话一样,是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愚蠢行径。
“汉字落后论”“汉字难学论”“拉丁字母万能论”“幼儿识字有害论”皆该休矣。
人类的语言文字科学与教学科学,从西方创建的第一阶段,无可阻挡地要发展到由东方人创建的第二阶段。
(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徐德江)
《前言:轻松脱盲快乐阅读》
当今世界还有10亿文盲困扰着现代文明,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有文盲、半文盲1.8亿,还有更多的15岁以下的等待脱盲、识字读书的儿童。
文盲多、文化素质不高是影响我国人口质量的严重问题之一。
为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了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同时也为了世界的文明进步,我们必须面对巨大的文盲群,向文化之光尚未照射到的角落挑战。
在人类文明的这一进军中,我以为早期识字、提前阅读将可能建立卓越的功勋。
很多人一听说婴儿在说话前就能识字,三四岁即可脱盲而进入阅读,就感觉在听天方夜谭一般;也有人怀疑:说这话的人荒谬到该送精神病院了吧!更有人说:即使婴幼儿能够识字阅读,那也只是强迫他们死记硬背,是摧残幼小的心灵,是决不可取的……但等到有一天,他们亲眼看见“小不点”不仅能十分熟练流畅地识字读书,而且快乐活泼、轻松自如时,他们又迷惑了:莫非他真是神童?
即使是那些“识字婴儿”的父母,大多也是在无意中影响着孩子,接着发现自己的宝贝竟会识字的。
他们在大惊大喜之后,仍不免疑虑重重。
然而,世上不合“情理”的事未必不合情理,整个科学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在打破常规中前进的,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例如统治了几千年的“地心说”,总说太阳围着地球转,不是被哥白尼、布鲁诺等人倒过来了吗?“日心说”使人类正确认识了太阳系。
又例如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年代里,曾以“三寸金莲”为美女的重要标志,认为裹着“三寸金莲”的女子走起路来婀娜多姿,飘逸动人,简直美极了。
这种病态美学和摧残妇女的腐朽观念,不也早就成了历史的笑柄了吗?
现在人们总以为汉字难学,认为婴儿认物易而识字难,说话易而阅读难,所以孩子理所当然是认物、说话在先,识字、阅读在后,等上小学再去识字、读书才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越来越多的实验和那些因科学早教而培养出的早慧儿们却反复证明着这样一个真理:鉴于汉字的基本特点和婴幼儿特殊的认识规律,识字的最佳期在1~4岁,认物、识字几乎可以同时起步,说话、阅读能够并行发展。
只要教育得法,孩子就会在毫无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通过两三年时间,像扫除自己的“人盲”“物盲”“语盲”“行为盲”一样,不知不觉脱掉“文盲”帽子,把它丢到太平洋里去。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扫盲标准,城市人口识字两千、农村人口识字一千五就是脱盲,现在仅我研究中心指导下如此成长着的孩子就数以千计。
而且早期识字阅读还能极大地促进孩子知识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许多优良性格品质的养成,对他们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假如到了7岁上小学再去识字,那不仅负担很重,而且会严重地拉了儿童认识发展的后腿;要是到了青少年再去扫盲,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其所受的损失是一生也无法补偿的。
有的人虽然也识一些字,但没有阅读兴趣和习惯,无声的内部语言更未在早期获得应有的发展,因而一辈子也不能真正进入阅读,连看小说也毫无耐心。
这样的人还少吗?
当然,早期识字阅读决不是早期教育的惟一内容和主要内容,它只是人生奠基教育中多方培养的15个以上内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由于文字和阅读是语言的书面形式和运用,是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能配合各种教育取得奇效,所以早期识字阅读仍不失为孩子成才腾飞的一翼,它的意义极大地超出了人们的想像。
尽管如此,为什么社会仍难以接受婴幼儿识字阅读这一命题呢?这是有历史、社会、个人认识等多种原因的。
其一,社会对文字有一种固执的迷信。
文字虽然是一些简单的符号,而它显示的作用却大得惊人。
它能记录、传递不受时空限制的浩瀚无穷的信息,于是人们对它产生了神秘感,进而顶礼膜拜。
加之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文化为少数人所垄断,这样又人为地将文字蒙上了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色彩。
所以在旧时代,孩子不到8岁,不拜过天地孔庙,是不能“发蒙”识字阅读的。
旧社会农民虽然极端贫穷,但人们也不敢拿字纸做手纸,不然就是亵渎神灵,罪恶深重。
这种迷信文字的社会心理,至今仍有极大的影响,使许多人认为孩子认物是平常的事,而识字阅读不能轻举妄动,好像婴幼儿一识字阅读脑筋就要坏似的,非得等到上小学后,让老师进行“正规化”的“系统训练”不可,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因此又常常出现幼教“小学化”的现象。
其二,迷信系统的课堂教学,这是反对早期识字阅读的根本原因。
有些人以为识字、阅读与认物、说话大不一样,神圣到非课堂教学不可;而婴儿不能上课,幼儿上课极少,当然就不能识字阅读了。
对婴幼儿来说,本来生活和游戏就是他们最生动、最丰富、最实用、最有效的课堂,每个时代人类的基础文明(当今的基础文明包括识字阅读在内)都可以在孩子最初的生活游戏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获得。
科学家统计,人一生中获得的概念大约有90%是5岁前形成的。
既然孩子能在来到人世间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中习得“人生第一难”的语言,认识数以万计的事物,又何惧生活中不能掌握两千来个汉字?传统观念中未建立生活游戏这一最佳“课堂”的概念,偏偏要耽误孩子晨光般的年华,把孩子人生的发展推迟到小学以后的课堂中去,什么都依靠课堂。
有的幼儿园把认识猫、狗、白菜、萝卜也搬进课堂,似乎人类的知识都是通过课堂教学保存和发展起来的。
认猫、识狗尚且要课堂“武器”,何况认识“圣洁”的文字呢?婴儿既然绝对不能上课,自然也就绝对无权识字阅读了!这实在是遗憾之极!
其三,成人自感识字阅读很难,谁又忍心用这个难题去折磨婴幼儿呢?
是的,成人扫盲确实不易,不少成人辛辛苦苦扫了盲,不久又被戴上“复盲”的帽子。
即使知识分子新学一个生字,往往查过多遍字典,命令自己记住,也还总是遗忘。
这样的经历几乎是人人都有过的。
所以人们往往畏生字如虎,于是就有了读书时常常遇到“拦路虎”一说。
但人们不知“初生之犊”是不畏“虎”的,婴幼儿有他们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本领,他们有“获得敏感”“形成印刻”“印象记忆”“情境领悟”“本能模仿”“无选择探求”以及“活动兴趣”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在婴幼儿期以后会逐渐退化),只要遵循这些心理特点,他们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梦游”文字仙宫,喜爱和慢慢熟识那里的“珍珠宝贝”。
他们从不会觉得有什么任务、负担、艰苦、考试之类的压力。
孩子既然能在杂乱无章的、混
沌的语言现象中把母语记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模仿得惟妙惟肖,并把万花筒般的世界摄入脑海,又怎会感到识字阅读难呢?
当然,如果用传统的小学教育的方法去教婴幼儿识字阅读,即以拼音作“拐棍”,用“系统传授”“四会同步”“反复听写”“及时巩固”那一套对付孩子,自然就另当别论了,那简直是自讨没趣。
就如同用中学汉语语法课本及其教学模式去教2岁孩子学说话一样,会有什么好结果呢?教孩子用拼音作识字阅读的“拐棍”,当孩子识字阅读尚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他能拿得动这根沉重的拐棍吗?要求刚学步的孩子拿一根粗棍,踉踉跄跄地行进,不是人为地增加了负担和困难吗?汉语拼音给成人扫盲做拐棍是必要的,但孩子要的是似走非走的“学步车”。
孩子学拼音是为了正音、检索资料、查字典、使用计算机等,而这些都是识了字以后的事。
总之,我们应当反对的是错误的早期识字阅读教学法,而不是早期识字阅读本身。
其四,有人坚决反对早期识字阅读,还认定它是“死记硬背”,并占用了孩子生活游戏的宝贵时间,是极不利于智力发展和性格培养的,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说,1岁左右的孩子识字确实是从印象记忆开始的,但这是他们心理发展、认识发展的必然过程,像他们最初认识所有人、所有物、模仿所有语言一样,开始接触时毫无例外地都不理解,却慢慢由不理解到理解,进行得非常自然而合乎规律。
印象记忆不等于死记硬背,婴儿的意志远未发展到能强迫自己“死”记和“硬”背的程度,也决不会接受成人的强迫。
婴儿最长于生活游戏化中的印象记忆,先记忆为主,后逐步领悟。
这是他们特有的才能。
担心早期识字阅读占用了婴幼儿宝贵的游戏时间,这种想法也是多余的,是受旧的“灌输式”识字阅读观念影响所致。
早期识字阅读在生活中进行,与生活相结合,并且完全能游戏化。
其实早期识字阅读与学习口语是一样的,但是谁会责怪婴儿学说话会占用他生活游戏的宝贵时间,而反对孩子学听话、说话呢?事实上,识字阅读不但是智力发展的目标,更是智力发展和优良性格培养不可欠缺的重要途径。
古今中外大批少年才子成长为杰出学者的史实都证明了这一真理。
如果我们抹去以上这些对文字、识字阅读的传统偏见,拉下几千年来蒙在识字阅读教学上的神秘面纱,我们就能冷静地、科学地来研究早期识字阅读的课题了。
科学的发展是不允许有任何成见和偏执的。
我相信,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人才幼苗”和“智慧嫩芽”们,会冲破有史以来就束缚他们的“精神蜡烛包”,获得优化培育,个个能像自然地学会直立、行走、认人、识物、听话、听音乐、看图画一样,自然地学会识字阅读。
我相信这一天终将到来。
《第一讲:汉字的特色极利于早期识字阅读》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加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文字不仅能记录广阔无边、绵延无穷的事物,也能微妙地表达人的丰富的心灵,传递包括想像在内的无边无际的信息。
文字还能通过由它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格品质。
不论过去、今日以至将来,文字对于人类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来说,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文明工具,它始终伴随和开创着人类的文明史。
数千年来,汉字为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引进外来文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100多年来,也有许多人对汉字提出了责难,认为方块字“音形分离”“难学难记”,甚至有人把我国近代经济、文化的落后,也极不公正地归咎于汉字的繁难。
我们实在有必要来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宝。
近年来,随着对汉字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尤其是婴幼儿心理与早期识字阅读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后,古老的汉字在人类文字的星海中变得更加光耀夺目,而汉字难记之弊也迎刃而解了。
因为有了早期识字法,三四岁孩子即能脱盲,进入广泛阅读,而且孩子学得自然,轻松自如,活泼有趣。
这不是神话,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是合乎规律的,在汉字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欧美拼音文字以标音为主,“音形一致”,看见字形较易读出字音;又因为所有字词都由20余个字母组成,有利于默写。
这些方面似乎的确优越。
但是,它又是“字话一律”“字词合一”的文字,字量太大,每个词都有一个字形。
例如使用英语的民族,普通成人就需掌握两三万个单词,也就是说必须识别两三万个字形,再加上复义词,字量更大;而且它的字形不能表义,理解词义全靠字音;另外它的文字信息量也弱。
而汉字虽不能拼读,但它却具有任何拼音文字无法媲美的极大优越性。
在提倡早期识字阅读的今天,汉字的优越性不仅能发挥得更加充分,还能有效地弥补其难于记形、读音的弱点,使其更臻于美好。
汉字独具的优点是“明确简短”和“启发联想”,这是著名语言学家袁晓园教授、安子介先生所作的高度概括和正确论断。
一、汉字是组词文字
汉字“字词分离”,词汇中有的字就是词,但更多的是由字组成的复合词。
因此为数不多的汉字却有神奇的构词能力,“熟字”可以魔术般地拼出变化无穷的新词来,少数字能表现大量意义单位。
例如一个“白”字,即能构成“白天”“白菜”“白痴”“白日”“白兰地”“白木耳”“白璧无瑕”“白驹过隙”等163个不同的词条来。
所以,汉字四五万个词汇却只需三千来个单字即可组成。
我国最常用汉字560个,常用汉字802个,次常用汉字1033个,共计还不到2400个,而它们却占用了一般报刊用字的90%。
可见汉字真是中华民族少而精的文明瑰宝!依靠这不多的“魔块”就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宽广的文章来,而识字阅读任务却很有限。
二、汉字是表义文字
汉字的表义能力特别强,目击字形即能从视觉系统中直接获取意义信息,促使大脑对文字深刻理解和感受。
这一点是所有拼音文字远远不及的。
汉字从以下几方面表义,细细体察起来十分微妙。
1. 图像表义
汉字是方块图像而不是拼音类的线形文字。
人如果从小看惯了物的形象,以后眼睛一接触它就完全理解它叫什么,以及它的用途,这是因为人已把物的形象、名称与意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而人如果从小看惯了汉字图像,同样也能与它的意义融合为一,只要一见到字的图形,根本无需思索,便立即能理解它的意义。
例如,多年识字阅读的人谁看到“舰”字脑海里不浮现出军舰的形象?谁看到“建”字不立即意识到建设的情境?而目击“剑”字还似乎能感到刀刃的寒光。
如果看的是拼音文字“jiɑn”,还会有以上立即理喻的感受吗?恐怕必须看上下文才能领悟其意义,又能想像什么呢?而且仅通过语音系统领悟的意义缺乏形象支柱,因为读音是瞬间即逝的东西,哪有图形支柱持久呢?
有的事物在生活中找不出形象,如“不”字,但文字形象却提供了记忆和理解的便利,使人一看到“不”字立即意识到违拗的意思。
而仅看到拼音“bu”,人们会意识到什么呢?是“布”,还是“部”或是“步”呢?
2. 部首表义
汉字利用偏旁部首表义的能力是很强的,占汉字总数的80%左右的形声字大抵都有这种性质。
140余个偏旁部首为理解字义提供了形象标记,很好地起到了提示的作用。
例如“江”“河”“湖”“海”四字的偏旁都是“氵”,不是暗示它们与水有关的共性吗?又如“晴”“睛”“蜻”“清”“请”“倩”等字,它们的偏旁有明确的表义作用,对启发思维和想像十分微妙,使人目击图像文字的一刹那,便领会了其中含义。
3. 叠意表义
汉字构成的多音节复合词汇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叠意词”,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字本来都是表义的单音节词,而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一经组合,眼睛一扫视,其意义就更加鲜明,领悟自然就更为深刻。
例如“美丽”一词,不论是“美”还是“丽”,其图像本已相当表义,而它们一经连结起来,那个美呀就跃然纸上了。
这类词能促使人脑迅速领悟,不亚于看到实物或实物图像时的领悟力。
三、汉字是拼形文字
汉字虽不是拼音文字,却是拼形文字。
拼音文字利于读,拼形文字利于认和写。
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但仍有规律可循,因为它都是由基本字和结构部件按照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等模式组成的,而零件(笔画)和部件(基本字和部首)都是“标准化”的。
这样,汉字虽然乍一看面目繁杂,却仍能保证书写和认读自然流畅。
拼形的方块文字还最富有个性形象,它的零件和部件的拼摆可以适当夸张和变形,它的笔画能向四面八方伸展,这样可以书写出具有独特风格和神韵的字形来,令视觉印象更加鲜明。
因而,在人类的书写史上,只有汉字发展出东方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
那些书法作品有的庄严苍劲,有的高远飘逸,有的柔美秀丽,有的浪漫洒脱,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又是艺术文字。
所谓“字如其人”,汉字的书写还能表现人的性格。
此外,汉字还有部分表音能力。
人掌握基本字的读音以后,当基本字作为部件拼写出另一个字时,新字的读音与基本字的读音往往相同、相近或押韵。
例如“票”“漂”“飘”“标”“膘”“遥”“瑶”“谣”“徭”等等都是这一类字,它是汉字中形声字的又一优点,启发人们认读。
总之,汉字确实是祖国的国宝,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伟大创造。
安子介先生赞美它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这是非常正确的,他道出了我们民族对汉字的深情。
今日世界数以亿计的人每日每时都在使用汉字,它的发展前景灿烂辉煌。
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加之汉字明确简短,最适应新一代电子计算机用语,它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第一语言和第一文字,普及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21世纪最新一代的电子计算机,定将采用声控系统,彻底摒弃字母和键盘。
汉字只有400多个音节(约为英语音节的三十分之一),当然是最理想的计算机用语了。
我们应为祖先创造了这样美好的文字而骄傲,它不愧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
当然,由于汉字音形连结不紧,文言、白话又有距离,结构部件比较复杂,在幼儿期以后,当“模式认识”和“印象记忆”逐渐退化,识字确实比较困难,而外国留学生识汉字则更难,这就是“白璧有瑕”吧。
目前由于识字阅读滞后发展,致使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普遍低下,这是我国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这种情形正好说明,人长大后再识字读书,只会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但是,近年来早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突破性进展,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识字阅读世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景。
原来,婴幼儿在生活游戏中“自然识字”,能不知不觉进入阅读,三四岁即可嬉戏于书海一角,不久就能航行于茫茫学海。
另外,由于识字、认物同时起步,阅读、口语并行发展,文字图像能像实物形象一样深深印刻在脑海内,表义文字的优越性就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人的思维和想像就更加敏锐,汉字民族就更加聪慧了。
这是何等有意义的大事啊!
可以预言,早期识字阅读理论与实践完善和普及之时,不但“汉字难学”的帽子将从此消失,而且人口素质、民族文化水平必将会有划时代的提高。
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中国汉字史,将掀开新的一页,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异彩。
《第二讲:生活游戏是识字阅读教学的新里程碑》
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来指导婴幼儿教育实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孩子一降生,接触到的是一个完完全全陌生的世界,他们感知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就是适应人间的生活,领悟人类的语言,模仿人们的行为,观察周围的万事万物。
只要醒着,他在生活中就时时、处处、事事在进行学习。
生活给他什么,他就习得什么。
生活中给他妈妈,他就慢慢认识妈妈;生活中给他音乐,他就渐渐喜欢音乐;生活中教他认物,他就认识越来越多的物品;生活中听各种话语,不久他也就咿咿呀呀地发音、学话……当然,生活中也可给他文字,让他看,让他听,他的脑子里就会慢慢印入这些文字的图像、声音和意义。
所以生活游戏识字阅读就是“环境濡染”式的识字阅读教学。
我们说婴幼儿的生活就是教育,同时还要认识到,只能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婴儿。
因为对婴儿来说,专门的课堂,固定的教材,系统的传授,一章一节的讲解训练和巩固,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存在的。
幼儿虽然也需要上课学习,但这不是主要的学习形式。
婴幼儿的注意大都是生活中的无意识瞬间注意,生命的最初几年获得的一切感受、知识和行为,都是在瞬间注意中积累而成的。
所以也可以利用婴幼儿的无意识瞬间注意,像看口形、听语音、发语音、解语义而习得口语一样,逐渐积累文字印象。
因此,生活游戏识字阅读也是“感知积累”式的识字阅读教学。
怎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婴幼儿的无意识瞬间注意呢?怎样才能使他们萌发出初级的有意识注意呢?最好的办法是要让注意的对象鲜明化、活动化、情绪化,而这就要靠活动游戏了。
因为活动游戏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他注意、记忆和领悟。
婴幼儿识字、背儿歌、背古诗、读句子的兴趣,开始主要不在文字的含义和内容上,而在外部的活动形式上。
如果生活中用游戏方式教字,他会情绪饱满地看、听,获得较多的印象和领悟;相反,如果不用游戏活动,而是机械地要孩子认读,他必然关闭“注意”这扇门户,进而产生厌烦情绪,获得的不是对文字的兴趣,而是“讨厌识字”的体验和感受,那么早期识字阅读就起到相反的作用,获得相反的结果(负效应)了。
所以我们在提倡婴幼儿识字阅读的同时,要坚决反对错误的、强制的识字阅读教学法,反对“小学化”识字阅读。
生活游戏识字阅读就是不同于定任务、定指标、定进度、“四会”同步、一次巩固的“小学化”识字阅读,而是“活动游戏”式的识字阅读教学。
“环境濡染”“感知积累”“活动游戏”等婴幼儿识字阅读教学,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重大发展,是教育科学划时代的创新,是识字阅读教学新的里程碑。
对开发人的巨大潜能,提高民族人口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第三讲:早期识字阅读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工程》
幼苗期对于生命的全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连普通农民都懂得薄膜育秧、温室催芽、营养钵育苗、科学育雏等农业技术的重要性,那么人的小生命———婴幼儿,这“人才之芽”和“智慧之苗”呢,自然更需要悉心养育,施以早期优教了。
在给予孩子的全面而高质量的食品营养和精神食粮中,早期识字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孩子来说,它的重要性如同认识环境、适应社会、发展体力和运动、学习口语等一样,有着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而且识字阅读如学习口语一样,要抢在三四岁这一发展的最佳期进行,不然将来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谁也不否认识字阅读是人才成长的一大基本建设内容,但早期识字阅读远非只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识字和习读低幼读物,催发智力和培养优良性格,给孩子插上腾飞的一翼。
我们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成长的早慧儿们,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