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⑨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⑩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与赵()
(11)遏其生机,而江浙之梅皆病()(12)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解释下列句中“乎”字的用法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壮士,能复饮乎()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⑥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⑦财用于是乎出()
⑧吾尝疑乎是()
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⑩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下列句中“何”字的意义与例句
相同的两项是( )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G.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H.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
待之
J.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4.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5.下列句中“若”字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②视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①②/ ③⑤/ ⑥⑦⑧/ ④B.①②⑥/ ③④/ ⑤⑦⑧C.①②⑥/ ③④/ ⑤⑧/ ⑦D.①②⑥/ ③④⑦/ ⑤⑧6.下列句中“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二项是 ( )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廉者,赵之良将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E.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F.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G.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H.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7.下列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8.下列句子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
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下列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10.下列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法相同的是 (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E.为赋新词强说愁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相同的是 ( )
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法相同的是 (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F.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4.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E.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F.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G.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H.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15.下列句子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去时里正与裹头。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吾谁与归
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G.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1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17.下列句子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自命“蟹壳青”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8.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意义和用法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③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
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⑥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⑦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⑩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2)顷之,烟炎张天19.(2006年湖南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
不贤也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0.(2006年江苏卷)文中“诸生以夜中对”中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21.(2006年北京卷)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请,不见.许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愿子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
(12分)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
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
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
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
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2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逐鹿而.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以.臣名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C.夫何为而与之.若毒之.乎D.此夷吾之过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知狱讼之.不正以其策指之.曰
B.咎繇为.理为.击破沛
公军
C.犹有以.智为愚者也皆以.美于
徐公
D.请退而.修政择其善者
而.从之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若.有见暴如是叟者若.能以吴
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B.以.告管仲私见张
良,俱告以.事
C.卖之而.买驹筑甬道而.
输之粟
D.遂.持驹去然操遂.能克绍以若为强
阅读下文,完成第26—29题。
(12
分)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
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
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
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
”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
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
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
何则?其继
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
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
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
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
然则效程不识,
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哉!
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击刁斗以.自卫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而.其士卒亦佚乐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C.咸乐为.之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李广之.将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B.无不凶也.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
C.况与之并时为将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于.怒其身也,则耻师焉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继者难也魏公子之盗其.兵符
B.然虏卒犯之.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C.以.广之才以.勇气闻于诸侯
D.为将者.,亦严而已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B.然不可以为.法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且.将仇其上而不服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师出以.律以.资政殿学士行
阅读下文,完成30—33题。
(12分)夏,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有太后诏,召列侯、宗室皆往贺。
魏其侯过灌
夫,欲与俱。
夫谢曰:“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
”魏其
曰:“事已解。
”强与俱。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
已,魏其侯为
寿,独故人避席耳,余半膝席。
灌夫不悦,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属之!”时武安不肯。
行酒次
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
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
“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武安谓灌夫
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乎?”灌夫
曰:“今日斩头陷胸,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衣,稍稍去。
魏其侯去,麾
灌夫出。
武安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
”乃令骑留灌夫。
灌夫欲出不得。
籍
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
夫愈怒,不肯谢。
武安乃麾骑缚夫置传舍,召长
史曰:“今日召宗室,有诏。
”劾灌夫骂坐不敬,系居室。
遂按其前事,遣吏
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皆得弃市罪。
魏其侯大愧,为资使宾客请,莫能解。
武
安吏皆为耳目,诸灌氏皆亡匿,夫系,遂不得告言武安阴事。
3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与.俱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B.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夫怒,因.嘻笑曰不如因.而厚遇之
D.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夫无所.发怒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B.乃.骂临汝侯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C.何知程、李乎.欲安所归乎.
D.为.资使宾客请独其为.文犹可识
3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遂按其.前事持其.踵为之泣
B.将军贵人业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C.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属之.君将哀而生之.乎
3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坐乃.起更衣季父愈闻汝丧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B.遂.不得告言武安阴事遂.
得定从于殿上
C.仲儒独不为李将军乎.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D.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参考答案:
1.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转折④连词,表修饰⑤连词,表并列⑥连词,表转折⑦连词,表承接⑧连词,表递进⑨代词,你(的)⑩连词,表假设(11)连词,表结果(12)连词,表转折(13)连词,表目的(14)连词,表结果
2.①介词,在;介词,比②语助词,表疑问语气③语助词,表反问语气④形容词尾,相当于“然”⑤句中助词,不译⑥语助词,表疑问语气⑦句中助词,不译⑧介词,对
⑨语助词,表疑问语气⑩语助词,表疑问语气 3.A J (副词,可译为“怎么”或“为什么”) 4.A (①⑧代词,他们;②⑤代词,其中) 5.C (①②⑥动词,如同,好象;③④连词,假如;⑤⑧代词,你;⑦动词,及、比得上) 6.A
B(语助词,表判断语气) 7. A E(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8. A D(副词,才) 9.C E F (副词,将要) 10.B D (助词“所”和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11.A B F(判断动词,是) 12.A F (词尾,相当于“然”)13.A C E (承接连词,于是,就)14.A C (介词,被) 15.D F (语助词,同“欤”)
16.B G(介词,用、把) 17. B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8.①代词,这②助词,取消句子独
立性或宾语前置的标志③动词,到……去;结构助词,的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动词,到……去⑥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⑦助词,提宾标志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⑨结构助词,的⑩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1)助词,补语标志(12)音节助词19.B(介词,用) 20.B(介词,用) 21.D(副词,才) 22.B (介词,为了。
其余均为动词,是)23.D(均表判断语气。
A中一表修饰,一表递进;B.中一介原因,一表凭借;
C中一为人称代词,他,一为指示代词,代这件事) 24.D(均表承接关系。
A中一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一为人称代词,他;B中一为动词,当,担任,一为介词,替;C中一为介词,把,一为动词,以为,认为) 25.D(一为连词,于是,就,一为副词,竟,终于。
A中均为连词,表假设;B中均为介词,把,将;C中均为连词,表承接) 26.B (一表转折,一表递进。
A中均为连词,表目的;C中均为介词,替;D 中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7.A(一表并列,一表转折。
B中均表肯定语气,C中均表反问语气,D中均为介词,对于) 28.C(均为介词,凭;A中一为指示代词,那些,一为人称代词,他的;B中一为人称代词,代指李广的军队,一为指示代词,代指这件事;D中均为代词,一代……的人,一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 29.A(均为介词,跟,和。
B中均为动词,一是作为,成为之意,一为提出,制定之意;C.一为而且,表递进,一为尚且,表让步;
D.一均为介词,一是依照,按照之意,
一是凭借之意) 30.A(均为介词,跟,和。
B.均为代词,一是用在时间名词后,表……的时候,一是用在主语后,引出判断;C.一为连词,于是,就,一为介词,趁着,趁此;
D.均为动词,一个是作为之意,一个是是的意思) 31.D(均为动词,一作拿出讲,一作有讲。
A中均为名词,地方;B中均为副词,于是,就;C中均为语气助词,表反问) 32.D (均为人称代词,一个活用为第二人称,一个活用为第三人称;A中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的、她的;B
中均为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C中均为表原因的介词) 33.B(均为副词,终于。
A中均为副词,一个作就讲,一个作才讲;C中均为语气助词,一表反问,一表疑问;D中一为介词,跟,和,一为动词,给,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