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施肥技术:第一节 水稻施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 量,实现高产稳产 (控苗)
控制病虫害和农药用量,提升稻米食用安全 (控 病虫)
2、技术特点
N肥定时、定量和适当后移,降低分蘖肥所占的 比例,把亩最高苗数控制在35万以下,使成穗率 达60%以上。
增强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使群体与个 体协调发展,增强植株抗性,抑制病虫害发生与 流行。
尿素可直接吸收,也可被尿酶水解为氨再被吸 收。
尿素对水稻的肥效不如硫酸铵,尤其是山区冷 水田:
尿素主要靠尿酶转化后吸收,而硫酸铵直接吸 收。
硫酸铵提供硫,解决山区缺硫
水稻可吸收多种氨基酸,效果各异 超过硫酸铵:甘氨酸、天门冬酰胺、丙氨酸、
丝氨酸、组氨酸 效果介于硫酸铵与尿素: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水稻根系对硅的吸收有特异能力, 一般认为硅随蒸腾流进入植物体内(末端分布,
颖壳> 叶片>茎>根), 也有发现硅与代谢有关,有些代谢抑制剂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
二施肥技术
(一)秧田施肥
(二)稻田施肥
(2)前促施肥法
(3)前促、中控、后保
适用于本田生育期短的双季稻,土壤供氮能力 低、CEC高,氮肥用量高
在分蘖前施用铵态氮,拔节后施用硝态氮对水 稻发育有良好作用。
主要与氧化酶有关,生长初期细胞色素氧化酶 活性强,吸收铵态氮为主,拔节后则以黄酶占 优势,吸收硝态氮为主
后期施用硝态氮可提高根系萘胺氧化力和植株 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稳定叶绿素,延缓茎叶 衰老)
但是稻田施用硝态氮易流失和反硝化脱 氮,传统栽培还是施用铵态氮(深施), 如果新的栽培模式如覆膜旱栽、水稻薄 露灌溉或湿润栽培等,可施用硝态氮。
赖氨酸等 不如尿素:脯氨酸、亮氨酸等 抑制作用:蛋氨酸(类似矮壮素)
3氮素最大效率期
分蘖期、幼穗分化期
(二)磷素营养
1磷对水稻的主要生理功能
磷促进生根、分蘖(细胞分蘖、 分化)
促进生殖生长(增加颖化分化 数,促进糖代谢、淀粉形成)
2水稻对磷的吸收
可吸收H2PO4-, HPO42-,也可吸收HPO3-, 有机磷(1-磷酸葡萄糖,RNA等)
水稻“三控”(控肥、控苗、控病虫)技术是 一项稳产高产、省肥省药、增产增效、优化环 境、增进稻米安全的新型施肥技术。
该技术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和国际水稻研究 所(IRRI)历经10年(1996.12-2006.12) 合作研究而成,
1、主要内容
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控肥)
水稻各生育期的吸肥情况
项目 早氮 稻磷
钾 晚氮 稻磷
钾
移栽-分蘖期 幼穗分化-抽穗期 灌浆结实期
35.5
48.6
15.9
18.7
57.0
24.3
21.9
61.9
16.2
22.3
58.7
19.0
15.9
47.4
36.7
20.5
51.8
27.7
(一)氮素营养
1氮对水稻的主要营养功能
氮可促进器官形成 氮可增加光合作用 只有在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及正常的呼吸作用下才能正
3磷最大效率期
一般移栽后2~4周 稻田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渍水时间的增加
而提高,双季稻中磷肥优先分配在早稻 中。
(三)钾素营养
1钾对水稻的生理功能 促进器官的形成 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钾可部分补偿因光照不足导致的光合强度下降,
如自然光下施钾肥增产40~45%,遮光下施 钾肥增产65~98%,尤其是对山垄背阴地
第四章 粮食作物施肥
第一节水稻施肥 第二节玉米施肥
第一节水稻施肥
一营养特性 生育过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
期,或分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和 成熟期等 营养生长期:培育壮苗,提高有效分蘖 生殖生长期:促进穗大、粒多、粒重
每生产稻谷、稻草各500kg,吸收: N为7.5~12.5kg, P2O54~6.5kg, K2O9~19kg, N:P2O5:K2O约为2:1:3
常发挥作用 日照不足、密度过高等导致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
或因低温、缺氧、磷、钾等,导致呼吸不正常,能量 不足,水稻吸收的氮不能及时转化,易导致氨中毒
2水稻对氮的吸收
水稻可吸收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尿素) 和有机氮(氨基酸)
铵态氮:吸收速度快,是硝态氮的5~20倍, 累积易造成氨毒害
硝态氮:吸收消耗能量比铵态氮多,不会产生 氨毒害
1钾对水稻的生理功能
促进蔗糖的运输和淀粉的合成 提高水稻抗逆性
2水稻对钾的吸收
吸收的钾主要来自土壤溶液中的或吸附 在土壤胶体上的,少量矿物层间的钾
水稻对钾的吸收除品种特性外,还受土 壤还原物质和有机酸的抑制(H2S,乙酸、 丁酸)
3钾最大效率期
分蘖到幼穗分化期 钾在水稻茎秆中移动率低,仅约为40%
测定顶3叶和顶4叶具有普适性。
实地氮肥管理:
实地施肥管理模式(SSNM)通过对所输入数据 综合分析后为用户提供更为经济有效的施肥方 案。
SSNM系统的输入项包括土壤氮、磷、钾的有 效供应量、水稻产量、稻草带走的养分量、上 季作物的施肥量、当地稻谷价格以及微量元素 养分缺乏的临界值
(六)水稻“三控”技术
(4)前稳、中攻、后补
(五)水稻实时时间和氮肥施用量与作物对 氮的需求量协调一致
从移栽后15一20d开始,直至开花灌浆期每周采用 SPAD测定最上一片全展叶片,当SPAD 测定仪读数低 于某一给定阈值时,追施氮肥30一 45kgN/hm2。
研究表明,SPAD阈值为35适用于大多数热带现代籼 稻品种
(磷80%,氮70 %),后期易缺钾, 追施钾肥增产显著
(四)锌素营养
1锌对水稻的主要营养功能 促进生长(生长素) 维持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的正常比值(3:1) 多种酶的成分或活化剂
2水稻对锌的吸收
水稻主要吸收Zn2+,碱性条件下可吸收 ZnOH+,钙、镁、铁、铜、锰等都会抑制 锌的吸收
低温和土壤还原性过强显著降低锌的吸 收。
(五)硅
水稻含硅很高,高达10%~20%。 1硅对水稻的主要生理功能 可提高根系活力,使机械组织强壮,茎叶挺拔,
从而促进光合作用。 提高磷的有效性(硅与铁、铝结合减少其对磷
的固定) 提高抗病性
2水稻对硅的吸收
水稻吸收单分子硅酸或接近单分子的低分子胶 体状硅。
控制病虫害和农药用量,提升稻米食用安全 (控 病虫)
2、技术特点
N肥定时、定量和适当后移,降低分蘖肥所占的 比例,把亩最高苗数控制在35万以下,使成穗率 达60%以上。
增强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使群体与个 体协调发展,增强植株抗性,抑制病虫害发生与 流行。
尿素可直接吸收,也可被尿酶水解为氨再被吸 收。
尿素对水稻的肥效不如硫酸铵,尤其是山区冷 水田:
尿素主要靠尿酶转化后吸收,而硫酸铵直接吸 收。
硫酸铵提供硫,解决山区缺硫
水稻可吸收多种氨基酸,效果各异 超过硫酸铵:甘氨酸、天门冬酰胺、丙氨酸、
丝氨酸、组氨酸 效果介于硫酸铵与尿素: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水稻根系对硅的吸收有特异能力, 一般认为硅随蒸腾流进入植物体内(末端分布,
颖壳> 叶片>茎>根), 也有发现硅与代谢有关,有些代谢抑制剂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
二施肥技术
(一)秧田施肥
(二)稻田施肥
(2)前促施肥法
(3)前促、中控、后保
适用于本田生育期短的双季稻,土壤供氮能力 低、CEC高,氮肥用量高
在分蘖前施用铵态氮,拔节后施用硝态氮对水 稻发育有良好作用。
主要与氧化酶有关,生长初期细胞色素氧化酶 活性强,吸收铵态氮为主,拔节后则以黄酶占 优势,吸收硝态氮为主
后期施用硝态氮可提高根系萘胺氧化力和植株 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稳定叶绿素,延缓茎叶 衰老)
但是稻田施用硝态氮易流失和反硝化脱 氮,传统栽培还是施用铵态氮(深施), 如果新的栽培模式如覆膜旱栽、水稻薄 露灌溉或湿润栽培等,可施用硝态氮。
赖氨酸等 不如尿素:脯氨酸、亮氨酸等 抑制作用:蛋氨酸(类似矮壮素)
3氮素最大效率期
分蘖期、幼穗分化期
(二)磷素营养
1磷对水稻的主要生理功能
磷促进生根、分蘖(细胞分蘖、 分化)
促进生殖生长(增加颖化分化 数,促进糖代谢、淀粉形成)
2水稻对磷的吸收
可吸收H2PO4-, HPO42-,也可吸收HPO3-, 有机磷(1-磷酸葡萄糖,RNA等)
水稻“三控”(控肥、控苗、控病虫)技术是 一项稳产高产、省肥省药、增产增效、优化环 境、增进稻米安全的新型施肥技术。
该技术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和国际水稻研究 所(IRRI)历经10年(1996.12-2006.12) 合作研究而成,
1、主要内容
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控肥)
水稻各生育期的吸肥情况
项目 早氮 稻磷
钾 晚氮 稻磷
钾
移栽-分蘖期 幼穗分化-抽穗期 灌浆结实期
35.5
48.6
15.9
18.7
57.0
24.3
21.9
61.9
16.2
22.3
58.7
19.0
15.9
47.4
36.7
20.5
51.8
27.7
(一)氮素营养
1氮对水稻的主要营养功能
氮可促进器官形成 氮可增加光合作用 只有在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及正常的呼吸作用下才能正
3磷最大效率期
一般移栽后2~4周 稻田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渍水时间的增加
而提高,双季稻中磷肥优先分配在早稻 中。
(三)钾素营养
1钾对水稻的生理功能 促进器官的形成 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钾可部分补偿因光照不足导致的光合强度下降,
如自然光下施钾肥增产40~45%,遮光下施 钾肥增产65~98%,尤其是对山垄背阴地
第四章 粮食作物施肥
第一节水稻施肥 第二节玉米施肥
第一节水稻施肥
一营养特性 生育过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
期,或分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和 成熟期等 营养生长期:培育壮苗,提高有效分蘖 生殖生长期:促进穗大、粒多、粒重
每生产稻谷、稻草各500kg,吸收: N为7.5~12.5kg, P2O54~6.5kg, K2O9~19kg, N:P2O5:K2O约为2:1:3
常发挥作用 日照不足、密度过高等导致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
或因低温、缺氧、磷、钾等,导致呼吸不正常,能量 不足,水稻吸收的氮不能及时转化,易导致氨中毒
2水稻对氮的吸收
水稻可吸收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尿素) 和有机氮(氨基酸)
铵态氮:吸收速度快,是硝态氮的5~20倍, 累积易造成氨毒害
硝态氮:吸收消耗能量比铵态氮多,不会产生 氨毒害
1钾对水稻的生理功能
促进蔗糖的运输和淀粉的合成 提高水稻抗逆性
2水稻对钾的吸收
吸收的钾主要来自土壤溶液中的或吸附 在土壤胶体上的,少量矿物层间的钾
水稻对钾的吸收除品种特性外,还受土 壤还原物质和有机酸的抑制(H2S,乙酸、 丁酸)
3钾最大效率期
分蘖到幼穗分化期 钾在水稻茎秆中移动率低,仅约为40%
测定顶3叶和顶4叶具有普适性。
实地氮肥管理:
实地施肥管理模式(SSNM)通过对所输入数据 综合分析后为用户提供更为经济有效的施肥方 案。
SSNM系统的输入项包括土壤氮、磷、钾的有 效供应量、水稻产量、稻草带走的养分量、上 季作物的施肥量、当地稻谷价格以及微量元素 养分缺乏的临界值
(六)水稻“三控”技术
(4)前稳、中攻、后补
(五)水稻实时时间和氮肥施用量与作物对 氮的需求量协调一致
从移栽后15一20d开始,直至开花灌浆期每周采用 SPAD测定最上一片全展叶片,当SPAD 测定仪读数低 于某一给定阈值时,追施氮肥30一 45kgN/hm2。
研究表明,SPAD阈值为35适用于大多数热带现代籼 稻品种
(磷80%,氮70 %),后期易缺钾, 追施钾肥增产显著
(四)锌素营养
1锌对水稻的主要营养功能 促进生长(生长素) 维持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的正常比值(3:1) 多种酶的成分或活化剂
2水稻对锌的吸收
水稻主要吸收Zn2+,碱性条件下可吸收 ZnOH+,钙、镁、铁、铜、锰等都会抑制 锌的吸收
低温和土壤还原性过强显著降低锌的吸 收。
(五)硅
水稻含硅很高,高达10%~20%。 1硅对水稻的主要生理功能 可提高根系活力,使机械组织强壮,茎叶挺拔,
从而促进光合作用。 提高磷的有效性(硅与铁、铝结合减少其对磷
的固定) 提高抗病性
2水稻对硅的吸收
水稻吸收单分子硅酸或接近单分子的低分子胶 体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