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是古典文献。
3.文献学的称谓问题:文献学在现有的学科体系 中属于二级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被 称作古典文献学,而在历史学的一级学科下被称 作历史文献学。从专业名称上讲,设在中文系的 文献学专业为古典文献学,设在历史系的文献学 则叫做历史文献学。这两种专业称谓上的差异, 说明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于文学文 献,后者则侧重于历史文献。不过作为一门具体 的课程,这种区别只是相对的,古典文献学和历 史文献学的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大体上是一样的, 比如都必须讲到版本学、目录学和校勘学。因此, 中文系的同学,学习古典文献学这门课程时,不 妨参考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教材和书籍,学习历史 文献学这门课程时,不妨参照古典文献学方面的 教材和书籍。中国“文史不分家”的学科传统在
《辞源》: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多 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 》:夏礼,吾能言之, 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 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 则》: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 学》: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第二节 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
1.目录、版本与校勘:文献学三大传统主干知识。
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 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 出版和收藏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的 工具。目录学即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 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专门学问。
目录学最大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
明代焦竑的《国朝献征录》,清代李桓的 《国朝耆献类征》 。
元代大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 “车轮日出扶桑树,笠盖天倾北极星。我 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东土校全经。”
明代编纂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辑录 了初以前各类图书资料,初名《文献大 成》。
3.文献的现代定义
《辞海》: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论语·八佾》: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 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朱熹注: 文,典籍也;献,贤也。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 物资料。如:历史文献。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 书资料。如:医学文献。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 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记 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磁带、磁盘、 光盘等)。
古典文献学
2.“文献”的古典含义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云:“献,犹贤也。 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 足故也。”
《论语集注》说:“文,典籍也;献,贤也。”
《文献通考》自序云:“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 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 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 则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 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 订典故之得失,正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 所谓献也。”
清代史学极盛于浙,鄞县万斯同最称首出。斯同则宗
羲弟子也。唐以后之史,皆官家设局分修,斯同最非之, 谓:“官修之史,仓猝成于众人,犹招市人与谋室中之 事。”(钱大昕《潜研堂集•万季野先生传》)以独力 成《明史稿》,论者谓迁、固以后一人而已。其后斯同 同县有全祖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会 稽有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学识在刘知几、郑樵 上。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什么是文献学(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 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 门学问,也就是广义的校雠学,即由 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所开创,又 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 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 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 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版本,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传播 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版本学即研究 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其 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
校勘,为纠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 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恢复 或接近文献原貌。校勘学即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 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学问。
赵国璋、潘树广主编的《文献学大辞典》把文献 界定为: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 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4.什么是古典文献:
古典文献是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 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二、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梁启超1920年在《清代学术 概论》中提出的,但作为一门学问的名称最早用来命名 一部专著的则是郑鹤声、郑鹤春兄弟。两人1928年合著 的《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193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有人把这部书称为“中国文献学的开山之作”。
《中国文献学概要》:中国古典文献学专著。郑鹤声、 郑鹤春合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郑鹤声 (1901~1989),中国历史学家,逝世前任山东大学教授。 全书分为导言、结集、审订、讲习、翻译、编纂、刻印 等 7章。在例言中郑氏基于孔子的“文献”之义及马端 临《文献通考》对“文献”的解释,指出:“结集、翻 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该书中的“结集”指文献的 著录、分类及历代的目录工作,相当于古典目录学,作 者认为这是文献学中最重要的事,“故首及之”;“审定” 一章以孔子删订六经,刘向、刘歆校理图书和清乾隆间编 《四库全书》为例,讨论校雠考订工作;“讲习”一章, 论述历代教育和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第五章“翻译” 分别叙述中国对隋唐以前的印度佛教和明清之际对西方 科学文化的吸收;第六章“编纂”主要指类书与丛书的 编集;最后一章“刻印”,介绍版本学的一些常识。该 书原来还有“私家藏书”一章,讨论各地文献发展盛衰之 事,后因篇幅太大,以《中国地方藏书小史》为名另行成 编。
2.辨伪、辑佚、标点、注释、翻译、检索与出土 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