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以下哪项产生了深远影响?A. 农业发展B. 文化繁荣C. 军事扩张D. 经济发展3. 以下哪部作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资治通鉴》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求盟友D. 寻找资源5. 清朝乾隆年间,实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A. 屯田制B. 土司制度C. 改土归流D. 世袭制6.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A.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C.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7.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爱国运动,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 国内政治腐败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 促进工业发展C.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9.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项措施不是“大跃进”运动的一部分?A. 人民公社化B. 大炼钢铁C. 大兴水利D.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计划经济为主B. 市场经济为主C. 国有经济为主D. 外资经济为主11.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12. 唐朝诗人中,被誉为“诗仙”的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1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焚书坑儒”事件的主要发起者?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14. 明朝时期,以下哪项技术的发展对军事有重大影响?A. 火药B. 造纸术C. 印刷术D. 指南针15. 清朝末年,以下哪项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北京条约》16.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主张是什么?A. 建立联合政府B. 继续武装斗争C. 实行一党专政D. 恢复封建统治17.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直接受益者是谁?A. 地主阶级B. 农民阶级C. 工人阶级D. 知识分子18. 1950年代,中国进行的“三反五反”运动主要针对的是?A.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 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反官僚主义C. 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D. 反贪污、反浪费、反资本主义19.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C. 一国两制的构想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20. 21世纪初,中国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A. 世界贸易组织B. 联合国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历史以及各个文明地区的历史,其记录与叙述都是轴心文明的创立者,诸轴心文明分散在亚欧大陆相距遥远的地区,都有着对人类普遍秩序的构想和思考。
”材料表明()A.古代文明遵循着完全相同的发展轨迹B.早期人类文明间有密切的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亚欧大陆有着一样的地理环境2.有学者评价某一帝国时说:作为守护者,几百年来守护着古代文明的瑰宝;作为看管者,保持了帝国思想和原则的生命力;作为传授者,教授了东欧斯拉夫民族宗教和文明。
据此判断,这一帝国是()A.波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3.11世纪,位于日本九州的地方行政机构——大宰府,将通过贸易获取的“唐物”进献中央朝廷,天皇观阅“唐物”并将其分赏给王公贵族,这一套仪式被称作“唐物御览”。
这一举动()A.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B.宣示了天皇的统治权威C.旨在加快日本封建化进程D.消除了割据势力的威胁4.他率船队进入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后,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他就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太平洋”。
他的船队()A.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B.首次成功横渡了大西洋C.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D.发现欧亚之间最短通道5.159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的胡椒每袋进价为3里亚尔,在荷兰则可以售100里亚尔。
到了17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购买的胡椒价格为每磅2.25-2.5卢比,在荷兰的售价是每磅20卢比。
造成胡椒购销价格比值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欧亚贸易的发展B.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洲际物种的交换D.欧洲价格革命的深化6.下图形象地再现了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奴隶贸易),该航运模式在历史上存在300年之久。
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1小题,总分70分)1.(2分)古书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芒芒禹迹,划为九州”。
这些记述体现了( )A.对立阶级产生B.早期国家出现C.内外服制实行D.分封制度确立2.(2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芍陂(quèbēi)、都江堰等,农业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牛耕的使用B.井田制走向瓦解C.诸侯割据的出现D.中央集权的建立3.(2分)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后一段落的“郡县政治”( )A.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B.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封建国家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终结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4.(2分)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采取“与民休息”政策①颁布“推恩令”①设刺史①铲除宦官势力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5.(2分)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千年传承的乳制食品也随之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
这说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B.民族矛盾消除C.少数民族封建化D.民族交融加强6.(2分)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时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交流加强B.开明政治局面出现C.商人群体正式形成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7.(2分)《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计入。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材料反映的是( )A.初税亩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8.(2分)胡旋舞是唐代盛行的西域“三大乐舞”之一。
它源于中亚,经由西域传入中原,因舞姿旋转蹬踏而得名。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推行世袭制D. 推行禅让制2. 汉武帝时期,对汉朝的疆域扩展有重大贡献的是哪一位将领?A. 卫青B. 霍去病C. 李广D. 张骞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加强了皇权C. 阻碍了文化的发展D. 导致了地方割据4. 宋朝时期,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农业发展B. 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C. 军事力量的增强D. 文化艺术的繁荣5. 元朝时期,实行的民族政策是什么?A. 民族融合B. 民族隔离C. 民族平等D. 民族歧视6.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展示国威B. 寻求贸易C. 传播文化D. 进行探险7. 清朝康熙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A. 统一了蒙古B. 统一了新疆C. 统一了西藏D. 统一了以上所有地区8. 清朝末年,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A. 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B. 中国对英国的贸易顺差C. 英国对中国的领土要求D. 中国对英国的领土要求9.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 以上都是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A. 以游击战为主B. 以正规战为主C. 以城市战为主D. 以防御战为主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 请简述唐朝盛世的主要内容。
3. 请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的原因。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清朝末年民族危机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 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注】请考生注意审题,认真作答,确保答案准确、完整。
2024年统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B. 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之间的矛盾C.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 封建社会内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C. 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开辟了道路D. 直接导致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3、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辛亥革命后,短期建立起来的南京临时政府未能实现预期的革命目标D. 辛亥革命使得国际地位提升,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中国4、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标志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成功推翻了国民政府5、题干: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中,对世界文明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6、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 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D. 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7、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对秦国的军队建设影响最为深远?A、实行九品中正制B、推行县制C、奖励军功,按功授爵D、统一度量衡8、西汉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刘邦采取了哪种政策来安抚民众?A、实行分封制,设立诸侯王B、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实力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9、题干信息:(1)殷商时期中国使用的主要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10、题干信息:(2)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兵器采用冶铁技术铸造,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增强了秦朝的军事力量B.推动了冶铁技术的发展C.体现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先进性D.促进了秦朝国家的统一11、题干: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中国历史人物是唐朝时期的诗人?A. 孔子B. 李白C. 秦始皇D. 刘备答案:B. 李白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五四运动B. 革命党成立C. 甲午战争D. 鸦片战争答案:D. 鸦片战争3.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秦朝答案:C. 清朝4. 戊戌变法是中国哪位历史人物改革运动的称号?A. 孙中山B. 李鸿章C. 康有为D. 王安石答案:C. 康有为5.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家三十六计”是哪本兵书的内容?A. 孙子兵法B. 鬼谷子兵法C. 吴子兵法D. 六韬三略答案:A. 孙子兵法二、填空题6. 辛亥革命爆发于()年。
答案:19117.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
答案:印刷术8.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年。
答案:19399. 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五四运动”发生在()年。
答案:191910. 鸦片战争爆发于()年。
答案:1840三、简答题1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及三国争霸的情况。
答案:三国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东汉末期的时期,政治格局混乱,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国争霸指的是三国之间相互争夺统一中国的权力,最终的结果是魏继承统一中国。
12. 简要描述一下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甲午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结果是清朝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并赔款。
这场战争彻底揭示了清朝的腐朽,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四、分析题13. 请分析一下鸦片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答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端。
同时,这场战争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和掠夺,改变了世界格局。
以上是本次历史期末考试的部分题目及答案,请同学们认真复习,祝大家考试顺利!。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 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第1-3小题每题2分,第4-17小题每题3分,计48分)1、西汉初期,“取周秦之制而兼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
材料中的“体制”A是对秦政的彻底否定 B巩固了汉政权的统治C暂时适应了时代要求 D确保了皇权专制统治2.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初的雅典公民,要想提高自己的等级位次,其最直接的途径是A.提高军事才能B.锻炼演讲水平C.迅速积累财产D.培养参政意识3、近代学者胡适曾赞叹说:“民国十五六年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真是六七十年所没有的新气象。
”材料中的“新气象”反映出A国民党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的政党 B中国共产党鼓励人们加入国民党C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政治民主化 D国民革命激发了民众的政治热情4. 公元309年,埃及商人卢克与罗马公民亚历山大发生了纠纷,两个人都决定上诉法庭。
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依据A.公民法B. 万民法C.习惯法D. 《十二铜表法》5、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D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6.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
”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A.民主共和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D.联邦制原则7.右图是19世纪后期某国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此时该国A.军队在帝国占据重要地位B.帝国国会由各邦代表组成C.联邦议会有权力罢免首相D.首相有权力组成责任内阁8.近代欧美国家在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公民民主与法制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两大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嘉兴市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历史试题卷(2024.01)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据考古发现,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的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赵都邯郸城面积是其两倍,楚都纪南城面积接近其两倍,齐都临淄城的面积约为其三倍。
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 礼崩乐坏B. 华夏认同C. 诸侯混战D. 皇权旁落2. 以下是某时期洞庭郡行政管理体系示意图。
该时期是A. 春秋B. 秦朝C. 宋朝D. 元朝3. 公元前60 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该机构位于下图中的A. ①B.②C.③D.④4. 东晋政权以“王与马共天下”为开端,下启庾、桓、谢氏迭相执政局面,这种“共天下”的局面是秦汉以来专制皇权结构的一大变化。
这说明当时的政治特征是A. 相权崛起B. 民族交融C. 政权更替D. 士族专权5.贞元十年(794年) ,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陆贽向唐德宗上万字长文《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直指当时赋税改革之弊。
他批评的是A. 租庸调制B. 两税法C. 均田制D. 地丁银6.1313年,元朝宰相向皇帝上奏说:“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
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
自隋唐以来,取人(选官) 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
”据此推测,该官员建议A. 禁止民间诗词歌赋的教学B. 确保程朱理学正统地位C. 提高经学在科考中的地位D. 科举考试经学词赋并重7. 俄国财政大臣维特曾记述:“这次占领北京的主要特点,是军队大肆进行抢劫,皇宫也遭到了抢劫……我们听到一些传闻,说俄国军官在这方面一点也不落后于他国军官。
”该记述发生于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甲午中日战争8. 传统中国存在摈弃于四民之外的“贱民”阶层,如闽粤之蛋户、绍兴之堕民等。
历史高一期末试题及答案

历史高一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西汉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C.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D. 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实行推恩令C. 盐铁官营D. 以上都是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A. 进士科的设立B. 明经科的设立C. 明法科的设立D. 以上都是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B. 设立东厂C. 设立锦衣卫D. 以上都是5.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其主要职能是()A. 处理军事事务B. 处理政务C. 处理外交事务D. 处理皇帝私人事务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C.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D.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以商品经济为主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两大形式B. 官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武器、货币等C.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D. 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之间没有竞争关系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以国内市场为主B.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以海外贸易为辅C.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以货币经济为主D.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以实物经济为主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B.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非主流思想C. 佛教是中国古代的外来宗教D.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思想体系10.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B.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C.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D.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1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B.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C. 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D. 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1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形式B. 书法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种形式C. 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种形式D. 音乐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种形式13.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B. 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C. 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D. 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1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以刑法为主B.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以民法为辅C.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以行政法为辅D. 古代中国法律制度以经济法为辅15.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教育制度以官学为主B. 古代中国教育制度以私学为辅C. 古代中国教育制度以科举制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D. 古代中国教育制度以世袭制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1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军事制度以征兵制为主B. 古代中国军事制度以募兵制为辅C. 古代中国军事制度以世兵制为辅D. 古代中国军事制度以雇佣兵制为辅17.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外交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外交制度以朝贡制度为主B. 古代中国外交制度以互市制度为辅C. 古代中国外交制度以和亲制度为辅D. 古代中国外交制度以战争制度为辅1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以汉族为主B.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以少数民族为辅C.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以和平共处为主D.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以战争冲突为主1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社会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B. 古代中国社会制度以宗法制度为辅C. 古代中国社会制度以科举制度为辅D. 古代中国社会制度以世袭制度为辅20.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B.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以道家思想为辅C.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以佛教思想为辅D.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以法家思想为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以上都是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流动B. 增强了皇权C. 扩大了统治基础D. 以上都是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求朝贡D. 探索新航路4. 清朝末期,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哪些因素有关?A. 民族矛盾B. 社会矛盾C. 宗教信仰D. 以上都是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 国内政治腐败...(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他们分别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8.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其中________政策对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10. 描述明朝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论述清朝康乾盛世的成就及其衰落的原因。
12. 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共20分)13.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和特点。
[材料内容省略]六、综合题(20分)1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看法,并分析其对现代教育制度的启示。
【注】本试卷为模拟试题,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高一历史课程的知识点。
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试纪律,诚信应考。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考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一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修筑长城C. 推行郡县制D. 废除分封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增强了中央集权C. 促进了文化发展D. 以上都是3. 以下哪项不是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A. 郑和下西洋B. 闭关锁国C. 与东南亚国家贸易频繁D. 与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4. 清朝康熙年间,以下哪项措施不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A. 设立军机处B.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C. 实行科举制度D. 削弱地方势力5.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经济结构开始转型B. 社会矛盾加剧C. 民族意识觉醒D. 以上都是6.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有哪些?A. 内部分裂B. 外部压力C.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 以上都是7.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学习西方科技B. 维护封建统治C. 推动社会变革D. 以上都是8.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结束了封建君主制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 以上都是9.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倡导文学革命D. 以上都是10.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C. 增强了民族意识D. 以上都是11.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A. 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B.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C.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D. 以上都是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A. 经济建设B. 政治稳定C. 社会进步D. 以上都是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哪些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A. 经济B. 科技C. 文化D. 以上都是14. 以下哪项不是“一国两制”政策的主要内容?A. 一个国家B. 两种制度C. 一个中央政府D. 两个地方政府15.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A. 推动全球经济发展B.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C. 促进文化交流合作D. 以上都是16.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17.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长城18.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天工开物》1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红楼梦》2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 简述唐朝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
高一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一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推行郡县制B. 实行分封制C. 建立世袭制D. 推行禅让制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开疆拓土,设立西域都护府C. 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D. 推行盐铁官营答案:C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科举制度的内容?A. 进士科B. 明经科C. 秀才科D. 明法科答案:C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建立东厂C. 推行八股文D. 实行海禁政策答案:A5. 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朝雍正皇帝的改革措施?A. 推行“摊丁入亩”B. 建立军机处C. 废除科举制D. 推行“养廉银”制度答案:C6.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项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7. 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D. 《太平军战时条例》答案:A8. 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办的第一家近代军事工业是?A. 江南制造局B. 福州船政局C. 江南造船厂D. 汉阳铁厂答案:A9. 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颁布的变法诏书是?A. 《明定国是诏》B. 《变法通议》C. 《戊戌变法诏》D. 《戊戌政变诏》答案:A10.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 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C.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本主义D.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答案:A11.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创办的刊物是?A. 《新青年》B. 《每周评论》C. 《新潮》D. 《新民丛报》答案:A12. 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是?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 “打倒列强,除军阀”C. “反对二十一条,保卫主权”D. “反对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独立”答案:A13.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主要形式是?A. 土地改革B. 土地革命C. 土地斗争D. 土地运动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策是?A. 减租减息B. 土地改革C. 土地革命D. 土地斗争答案:A15.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采取的战略方针是?A. 持久战B. 游击战C. 运动战D. 阵地战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A. 1950年土地改革B. 1952年土地改革C. 1954年土地改革D. 1956年土地改革答案:A17.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主要的错误是?A.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B. 忽视农业生产C. 忽视工业生产D. 忽视科技教育答案:A18.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错误批判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是指?A. “两个凡是”B. “四项基本原则”C. “以阶级斗争为纲”D.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答案:D19.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A. 土地私有制B. 土地国有制C. 土地集体所有制D. 土地个人所有制答案:C20.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指?A.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B.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 以上都是答案:D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政策?A. 统一文字B. 统一度量衡C. 推行郡县制D. 废除科举制度2、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实行了什么政策?A. 分封制B. 郡国并行制C. 削藩策D. 推恩令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武力征服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秦始皇是通过联姻的方式逐渐统一了六国C、秦始皇是通过分封制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D、秦始皇是在战国时期结束后的和平时期统一了六国4、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共一百三十篇C、《史记》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的撰写过程中,司马迁受到了严刑拷打,但并未因此中断撰写5、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A.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C. 推广铁器使用,提高生产力D. 修筑长城,防御外敌入侵6、关于明朝郑和下西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 郑和的船队主要是为了寻找贸易机会C.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明朝海军实力D.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初期,持续了近半个世纪7、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成为土地国有制的代表形式B. 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开始成为社会基本经济形态C. 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经济成为土地主要经营形式D. 唐宋时期,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8、题干:以下关于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戊戌变法是维新派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挽救民族危亡C.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制仅限于王室成员享有;B、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割据的局面;C、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没有任何义务;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得到了强化。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分。
1.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彩绘龙纹陶盘,其内壁及盘心涂黑色陶衣并磨光,用红彩绘蟠龙纹。
该文物()A. 反映了旧石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展现了这一时期彩绘陶器的制作技术C. 证实了该遗址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D. 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2.据学者研究,西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内外服制C. 井田制D. 宗法制3.如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
符合这一时期的描述是()A. 诸侯纷争,变法成为潮流B. 皇权加强,丞相权力削弱C. 崇文抑武,文官地位提高D. 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4.“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①分封制②皇帝制度③统一度量衡④郡国并行制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5.史籍记载:“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
”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为了()A. 增加财政收入B. 强化思想控制C. 加强中央集权D. 促进对外交往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
如图中①政权统治时期()A. 开辟了丝绸之路B. 实现了短暂统一C. 发行了纸质货币D. 出现了活字印刷7.“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这则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 说汉语B. 改汉姓C. 穿汉服D. 改籍贯8.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中描述了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当时在位的皇帝是()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高宗D. 唐玄宗9.唐朝礼部员外郎沈既济曾言:“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十二天)而周闻天下。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时间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 年)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年)
人口
5288 万人
约 1600 万人口
A.农民起义B.安史之乱C.藩镇割据D.土地兼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到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唐朝人口急剧减少。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影响。从755年到763年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人口锐减,使唐朝由盛而衰,B项正确;唐朝大规模农民起义是黄巢起义,发生在875-884年,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藩镇割据会威胁中央集权,不是造成唐朝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土地兼并会计划阶级矛盾,但不是造成唐代人口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
13.开宝六年(973年),开始命参知政事与宰相(同平章事)于都堂(政事堂)同议政事。至道元年(995年),又命参知政事与宰相轮班知印。由此可知,宋朝增设参知政事( )
A.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特点
C.目的是完善集体宰相制度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开始命参知政事与宰相(同平章事)于都堂(政事堂)同议政事”、“又命参知政事与宰相轮班知印”可知,参知政事的设置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此举目的是为了加强君权,A项正确;材料侧重对相权的削弱,无法体现制衡,排除B项;完善集体宰相制度不能是此举的目的,排除C项;权力的不断分割会导致行政效率降低,排除D项。故选A项。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东京是世界最大城市
C.政府不再抑制工商业D.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可知,《东京梦华录》里记载了宋代夜市的繁华,商品交易通晓不绝,恶劣的天气也不能阻挡市场贸易,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这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东京是世界最大城市,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不再抑制工商业”,故C项错误。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历史人教版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考试总分:9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5分)1.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这一主张体现了()A.法家的集权思想B.儒家的民本思想C.墨家的非攻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2. 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
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这反映出( )A.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B.汉代君权进一步加强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D.御史大夫职权被削弱3. 幸存到今天的商朝文字大都发现于龟甲兽骨上,记载了有关疾病、梦、田猎、天时、年成等方面的疑问,据此可知( )A.商朝文字是中国最早文字B.商朝文字是用来记载占卜的C.它使我们能了解到商朝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情景D.商朝文字是成熟的文字4. 下表为唐代天宝乾元年间课役户口数的情况。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年代不课户不课口课户课口天宝十三载(七五四)38885044521848053010407662800天宝十四载(七五五)35655014470098853492808208320乾元三年(七六○)1174529146195877585822370799A.政局动荡影响赋役征收B.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C.国家财政收入日益减少D.社会贫富差距日趋加大5.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被朝廷认可,从祀于孔庙,而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从此取代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
这一变化客观上()A.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符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6.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方制度:“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篇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50分)1、下列有关商朝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商朝中央的官职主要有相、卿士等B.商朝建立后,王位一直是父子相传C.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D.各方国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西周贵族的等级秩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周王——诸侯——士——卿大夫B.周王——卿大夫——士——诸侯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D.士——卿大夫——诸侯——周王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血缘C.信仰D.地域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当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5、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②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大宗和小宗的地位是平等的③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④西周宗法制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B.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7、“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秦律B.修筑长城C.攻打匈奴D.推行郡县制8、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9、唐朝中央政府中,负责决策和审议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尚书省B.中书省、门下省C.门下省、尚书省D.宰相府、尚书省1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所反映的地方统治格局可能出现在哪一朝代()A.西汉B.秦朝C.西周D.北宋11、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国。
高一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一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种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封建制答案:B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者是哪位皇帝?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A3. 下列哪部著作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著作?A. 《史记》B. 《资治通鉴》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新大陆D. 移民答案:B5.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哪次战役巩固了清朝的统治?A. 雅克萨之战B. 准噶尔之役C. 鸦片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答案:A6. 下列哪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印刷术答案:A、B、C、D7. 元朝时期,实行的是哪个民族的法律?A. 汉族B. 蒙古族C. 回族D. 藏族答案:B8. 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A. 印度B. 波斯C. 阿拉伯D. 罗马答案:A9. 清朝乾隆帝在位期间,哪次战争导致了清朝的衰落?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A10.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有多大?A. 100艘船B. 200艘船C. 300艘船D. 400艘船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____。
答案:文字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
答案:李渊3. 明朝时期,永乐大典是____皇帝主持编纂的。
答案:朱棣4.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康熙字典是____年编纂完成的。
答案:17165. 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来自欧洲的____。
答案:意大利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唐朝盛世的三大特征。
答案:唐朝盛世的三大特征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开放。
2. 描述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的三大成就。
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东营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
这一发现的主要历史价值在于证明了( )A. 长江中下游一带适合种植水稻B. 当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农业已经产生C. 当时该地区已经进入文明社会D.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 对如图中深色部分地区13世纪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 伊斯兰教成为该国国教B. 班图人是当地的主要居民C. 创造出了从1到9的数字D. 已经培育出马铃薯和玉米3. 中世纪欧洲城市大多都有城墙、塔楼、城门等防御工事。
如图为地中海地区佛罗伦萨城市防御工事图。
12世纪到14世纪防御工事范围的变化( )A. 是庄园经济发展的产物B. 对封建王权构成了威胁C. 有利于城市的军事扩张D. 促进资本主义因素成长4. 达·芬奇善于绘画和科研探索,其绘画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线条刚柔并济,光影微妙变化,手稿笔记《哈默手稿》中蕴含大量人体解剖知识。
这些作品()的A. 反映了近代科学的产生B. 体现了鲜明的反封建精神C. 表明了民主意识的觉醒D. 契合时代对人的重新定义5. 如图是17世纪的荷兰画家维米尔的《军官与面带笑容的女子》。
图中军官戴的时髦帽子是用海狸毛皮制成的,当时的海狸皮是欧洲探险家和亡命徒用欧洲的火绳枪、南美的银子甚至中国的茶叶从美洲印第安人手里换来的。
这反映出( )A. 全球贸易的逐步开展B. 荷兰主导了海外贸易C. 奢侈品的需求量增加D. 荷兰在美洲殖民扩张6. 山姆大叔(Uncle Sam )说法和形象始于19世纪初,其简称与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的简称(US )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8年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2000余枚流落海外的秦简,成为研究秦朝历史珍贵的实物资料。
秦简中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有①皇帝制度 ②行省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内阁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2.“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这句话中废除丞相制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 汉高祖 B. 唐高祖 C. 宋高宗 D.明太祖3.“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反映义和团认识到了A. 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B. 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C. 西方列强与中国政府的矛盾尖锐D.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4.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 A .妇女 B .外邦人 C .奴隶 D .全体公民5.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 最有力的证据是A. 导演的创作手记B. 历史学家的访谈C. 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D. 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6.某中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西安事变D .七七事变7.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 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 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制定这一奋斗目标的是A.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遵义会议D. 瓦窑堡会议8.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应为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1839年(道光十九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
通过鸦片战争英国实现了这一目的。
这个“岛屿”是 A. 台湾B. 澎湖列岛C. 香港岛D. 澳门岛10.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A. 黄海海战B. 平型关战役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11.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A.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B.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C.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D. 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12. 白崇禧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军以劣势之陆军装备……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
他所指的应是 A. 淞沪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13.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 A. 百团大战B. 台儿庄战役C. 平型关战役D. 远征军入缅作战14.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签署了A. 《中国土地法大纲》B. 《双十协定》C. 《国内和平协定》D. 《共同纲领》15.某导演创作了一部电视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②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④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16.以下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B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C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D .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7.“我们唱着东方红,翻天覆地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五大 1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D.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19.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提到“主体地区是十亿人口,台湾是近两千万,香港是五十万……社会主义是在十亿人口地区的社会主义,这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行。
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材料反映的政策最初是针对哪一问题提出的? ()A.香港、澳门的问题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台湾的问题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B.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C.1955年万隆会议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22.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的“转折”是指()A.中国加入联合国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23.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
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24.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C.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D. 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25. “冷战”开始后,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焦点的国家是A. 德国B. 朝鲜C. 越南D. 波兰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10分,29题10分,共50分)26.(18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经历的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候之制……——《王国维遗书·殷商制度论》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图1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2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某政治文献(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2分)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分)(2)根据图1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1分)(3)图2中的国会与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哪一机构类似?(1分)图一和图二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5分)(4)材料三出自哪部政治文献?(1分)这部文献的制定有何主要意义?(2分)(5)为了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毕生奋斗。
请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取得的两大成就。
(4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二①“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
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2材料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以上材料均摘自《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材料四下列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组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浮雕毛泽东的题词请回答:(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分)(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3分)这些条约的签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4)结合材料三、四,在近代“抗击入侵者”的众多英雄人物中,选择一位你最钦佩的人(1分)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三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
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一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朝田亩制度》在劳动产品分配上的措施并简要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