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实证调查研究——以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为例
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与品牌设计融合研究--以广西壮锦图案为例
[收稿日期]2020-02-14[作者简介]汪晓东(1981-),男,江西南昌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品牌设计研究。
DOI:10.19846/xb.2020.06.020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与品牌设计融合研究——以广西壮锦图案为例汪晓东(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226)[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变化,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不断减少,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只有将非遗元素与现代元素充分融合,将其推广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才能有效实现活态传承,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以广西壮锦图案为例,将其融入地区性品牌设计中,以期推动广西非遗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壮锦,喜爱上壮锦,实现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关键词]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品牌设计;壮锦图案[中图分类号]G12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621(2020)06-0088-05学报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2020年第25卷第6期2020Vol.25No.6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度不断下降,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忽视甚至濒临消失。
因此,非遗文化的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将品牌设计与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相结合,能够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是目前品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1]。
广西壮锦属于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其历史悠久,图案、色彩的民族风格浓厚,是广西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但传统壮锦的制作工序繁琐、难度较高、产量低,且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传统壮锦服装已经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标准,导致壮锦难以得到良好的宣传和推广。
而将壮锦图案融合到现代品牌设计中,则可将非遗文化与现代元素充分结合起来,起到活态传承的作用,也能使品牌充满地域特色,提升其创新性与代表性,丰富品牌文化底蕴。
广西.pptx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4-11
目录
• 广西基本概况 • 广西民族文化与风俗 • 广西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 • 广西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 • 广西教育事业与科技创新 • 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1 广西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广东,西连云南,南接越南 ,东北、西北分别于与湖南、贵州、四川相连。其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境内山地、丘陵众多,平原较少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 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北海市作为广西的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因此在海洋经济布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海 市注重发展海洋产业,如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 运输等,推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北海市还注重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了对 海洋污染的治理和监管,确保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05 广西教育事业与科技创新
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瀑布的壮美 景色,感受瀑布带来的震撼和清
凉。
德天瀑布周边还有许多景点,如 边境风光、异国风情等,游客可 以在此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情。
04 广西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
南宁市城市风貌及规划
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近 年来在城市风貌和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 成果。城市的天际线不断刷新,高楼大 厦拔地而起,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高等教育体系完善情况
01
高校数量与分布
广西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如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这些高校分布
在广西的各大城市,为当地及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02 03
专业设置与特色
广西的高校在多个领域都有独特的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如民族学、农 学、医学等,这些专业不仅满足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吸引了 大量外地学生前来求学。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以人数最多的少数名族——壮族为主的省份。
然后,因为我是柳州人,而柳州位于广西,也是广西第二大城市,所以我决定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去调查有关壮族的文化风俗习惯。
去之前就听说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每每有客人到家,壮族人民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而这次因为调查的缘故,在那呆了几天,这才充分体会到壮族人民真正的好客。
在山上那几天,真可谓是“丰衣足食”啊,每天五餐,吃饱就跟着当地壮族同胞去山上参观。
本次调查虽然只持续了四天,而且范围也仅限于柳州及周边地区,收集到的资料不是很全,所以我之后去了市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下面是此次调查的大体内容,我会分条概述并在最后加以总结。
一、壮族的由来。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
她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
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
注重地域文化的康养社区设计策略研究——以南宁泰康“桂园”为例
1892023.08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设计实践延续了对地域性的思考,对南宁“地域文化”的发掘和提取成为设计过程中的主要策略。
2当地地域特征与文化2.1山水情怀南宁地处华南,位于广西南部,三面环山,北为高峰岭低山,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凤凰山。
整个城市地貌分为平地、山地、丘陵、台地等类型,其中平地占比约57%,其余地貌占比约43%。
邕江作为珠江水系支流,自西往东流经市区,是南宁主要的城市水源,干支流航道也是重要的运输线路,被称为南宁的母亲河。
可以说山水情怀在南宁人的生活中已根深蒂固,宋代评出的“邕州八景”——望仙怀古、青山松涛、象岭烟岚、罗峰晓霞、马退远眺、弘仁晚钟、邕江春泛、花洲夜月,就是对这座山水城市的山、河、湖、溪与绿树鲜花的描述和概括。
2.2夏热冬暖当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长冬季短。
夏季受东南向海洋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西北向寒风影响温和少雨。
伴随大量的降雨,炎热潮湿是夏季的常态,用“背汗湿如泼”来形容也不为过。
适应当地气候的传统建筑民居特色鲜明,其中以“干栏式”建筑最广为人知。
2.3民族融合南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以壮族为主体,居住着壮、汉、苗、侗等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比超过一半。
这种现状的形成与历史长河上“中原汉文化”和“百越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直接相关。
虽然各个民族风俗习性各异,但也有共同点,例如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注重稻作文化和传统礼序等。
这些风俗文化催生了注重交往、社交、集会的聚落形式。
3设计策略3.1场地策略——借用地形地势、打造山水社区场地位于南宁市东部副中心核心区,三塘镇城市绿带摘要 “泰康康养社区”是由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泰康之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布局全国的“候鸟式”康养社区。
社区引入CCRC 养老模式,以活力养老、文化养老、医养结合为核心服务特色。
“桂园”是泰康在南宁布局的第一个康养社区,文章结合设计实践,从场地、布局、建筑三个层面解析了注重地域文化的康养社区设计策略。
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5篇范文)
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5篇范文)第一篇: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媒体广告中的运用和发展文 / 马笑飞杨晨昕摘要: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千百年来时代不断发展变迁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媒体广告中,对于广告受众来说,是注入到现代广告中的一股清泉,新鲜而又有魅力,同时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于广告商来说,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广告高品位、照顾受众情感的需求;对于现代新媒体广告来说,则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源泉和表现形式。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设计元素;现代媒体广告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因此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以壮、侗、苗、瑶等几个民族的文化最有代表性。
而纵观我国现代广告设计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不难看出,各类新型广告媒介应运而生,在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民族文化作为国内广告设计中的新元素正逐步走进国际广告市场,形成了另一种引人注目的设计风格。
而广西的民族艺术就像一座宝藏,有待我们去发掘运用。
一、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元素(一)视觉文化元素文字、纹样、图形、色彩等视觉类元素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且被广泛运用的元素。
它们不仅是广西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装饰手段,也是当地人们生活习俗及思想文化的具象体现。
广西民族纹样与其他少数民族相似,多出现于民族服饰、生活用具以及祭祀用品中,是当地人民生产劳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审美观念的一种文化沉淀。
按其表现题材可分为动植物纹样、人物纹样、几何纹样和吉祥纹样等。
这些纹样在广西古老的织锦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在岁月和文化的积淀中,这里不同的少数民族纹样会根据其特有的地域和历史特征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情。
其中最有名的是壮锦,其次还有苗锦、侗锦有形的追求艺境,这类标志才更利于信息传播,同时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东方色彩。
汉字历史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锤炼、精简、综合、概括,由简到繁再到简,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情达意的载体,其本身就是美的构成图形,具有强烈的符号感和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奖励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奖励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1.26•【字号】桂政发[2010]57号•【施行日期】2010.1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奖励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桂政发〔2010〕57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进行奖励。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遵循公正、民主、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经通讯评审专家、评委评分和评委会集中评审,共评选产生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13项。
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授予著作《广西古代诗词史》、论文《明代以来岭南地区壮族的地理分布及变迁研究》、调研报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广西的实证研究》等20项成果为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授予著作《广西文化图史》、论文《广西节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调研报告《广西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研究》等123项成果为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授予著作《中国古典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特征-以四大名著叙事话语中的诗歌为例》、论文《向心?团结?和谐:广西民族关系的历史考察》、调研报告《关于我区农民工返乡问题调查情况的报告》等270项成果为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对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希望获奖作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刻苦钻研,开拓创新,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全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向获奖作者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勤奋工作,多出成果,为繁荣发展广西社会科学事业,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研究性论文选题
研究性论文选题1、用科学发展观看钦州港与防城港合作发展2、浅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广西经济建设发展3、从罗明村看科学发展观4、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农业的发展——以桂林农业发展为例5、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对广西的影响6、情系民意关注民生——对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问题的思考和探讨7、桂林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证研究8、论党员先进事迹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以对师大学生的影响为事例9、桂林市雁山镇民生问题调查报告10、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以桂林市雁山镇为例11、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贫困生调查报告12、论大一学生买手机的利与弊——我校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买手机的利弊分析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灌阳县农民对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认识和满意程度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桂林雁山区农民的影响15、关于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思考——对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16、关于大学生加入学生组织的动机调查报告——以雁山校区为例17、物价上涨对城镇居民生活影响调查报告——以雁山校区为例18、关于桂林市街头行乞现象的分析19、关于限塑令在雁山镇的实施情况调查报告20、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桂林的自主知识产业21、关于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22、浅谈中国改革发展23、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研究24、“鱼”和“熊掌”孰轻孰重?——透视大学生学习与实践现象25、大学生自主创业意向调查研究26、以为人本思想与旅游资源开发——以桂林旅游资源开发为例27、关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28、文化大革命时的农村29、邓小平理论在班级建设中运用30、浅议贫富差距31、中国发展的主要外在阻力32、解放思想看广西经济33、科学发展观与教育34、浅论共同富裕35、对统一战线的新认识36、毛泽东人学思想及当代价值37、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原因和途径38、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39、浅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各种社会人群的现实指导意义40、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41、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理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意义42、浅析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43、对农村建设中科学发展观落实不到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认识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意义45、浅谈新时期两岸互信、和平与发展关系的建立4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概况47、多角度浅析中苏关系恶化48、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的解决49、当前计算机专业的就业之路50、浅谈大学生应不应该炒股51、海归变海待,不足为怪52、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研究5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探讨54、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55、兴国要清醒认识安邦56、中国的另类“金融风暴”——高校扩招是不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始作俑者57、浅谈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58、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59、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与教训及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60、试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史上两次统一战线中的角色转换61、科学发展观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关系6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神七”飞天为例63、服务型政府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归宿——改革开放中关于政治体制的思考64、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65、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优秀大学生6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67、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大学生观念的变化——浅析大学生“洋节热”现象68、浅谈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试述改革开放和与时俱进的关系6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70、浅谈我国住房制度改革71、“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错了吗?72、从提高农民市场谈判地位看新农村建设73、改革开放三十年广西乡镇企业的变化74、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干部作风建设75、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76、实事求是与文革、77、从北京奥运会谈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78、次贷危机给社会主义经济的启示79、论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中的核心指导作用80、浅谈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81、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82、毛泽东与第一师范83、论农村教育与社会和谐84、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85、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8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及其新发展87、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和谐高校的建设88、以工促农机制对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89、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的促进作用90、小论农村土地改革及发展趋势看党的思想指导91、发展生态农业:桂林市恭城县新农村建设92、桂林漓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93、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和解决对策——结合全球金融危机背景94、广西生态农业建设浅谈95、从税制改革看新农村建设96、农药使用的转变与可持续发展97、在发展先进文化中塑造广西新形象98、桂林市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污水防治对策9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中之重——农村教育100、对改革开放后桂柳工业经济浅谈——“桂柳工业走廊”区域经济发展分析101、中国进入国际市场后对广西农业结构的发展102、我校存在的礼仪规范问题103、我校的勤工助学的问题与对策104、我校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105、由海南师范大学偷拍事件透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与精神文化发展106、论责任心在中国的重建——透视三鹿奶粉事件责任缺失的背后107、用科学发观引导高校专业设置改革108、论述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经济思想109、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关系110、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111、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应用——整风运动112、从反对党八股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精髓——实事求是113、科学发展观与教育公平114、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115、浅析我国南方小水电的可持续发展——以加快大桂林小水电和谐发展为例116、构建和谐农村家庭的调查研究——以课题组成员所在农村为例117、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引起的对民生问题的思考与分析118、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青年大学生素质建构研究119、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源式发展探析120、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保护现状的调查研究121、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广西城乡清洁工程122、我国城市空巢老人问题探析123、建筑类文化遗产保护及周围环境协调性研究124、民生视角下桂林市流动儿童的教育125、列宁合作社思想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126、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部门给予的支持政策的研究报告127、大学生荣辱观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128、浅谈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创意设计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2、强化数字文化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可以建设 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数字文化博物馆,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文化的 魅力。
3、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在新媒体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例如,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出民族文化主题的创意产品,吸引年 轻人的和喜爱。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可以更好地走 出国门,与世界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与合作。这不仅可以提升广西少数民族文化 的国际影响力,还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5、培养新媒体人才: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推广和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 需要培养一批既懂新媒体技术又了解民族文化的人才。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 推动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发展。
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广西少数民族文 化创意设计的独特魅力;与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先进的设计理 念和技术,提升广西创意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7、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支 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对创意设计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 策。
参考内容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作为世 界上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是什么? 未来又将如何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背景和 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 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包括影 视制作、发行、艺术设计、广告营销、数字娱乐等在内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3、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针对当前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象,企业应注重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发掘自身 特色和优势,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谈广西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及研究价值
谈广西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及研究价值●唐正柱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回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世居民族。
广西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灿烂瑰丽的民族文化。
广西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源流脉络及内容结构来看,具有自己独具一格、个性鲜明的特征。
一是源远流长。
近年考古发现表明,广西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早在80万年前,就有原始人在广西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目前的考古发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类进化证据链。
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西百色地区的旧石器遗址发现了4000多件旧石器。
1998年相关考古研究成果发布后,“百色石斧”被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证明了中国广西百色地区是古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广西柳州地区的“柳江人”化石距今已有5万年,是迄今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
广西来宾地区的“麒麟山人”被确定为属距今3.6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
距今约1万年前的广西桂林“甑皮岩人遗址”出土了10000多件史前文化遗物,其文化内涵和考古价值具有世界性影响,被中外考古界称为华南及东南亚史前考古最重要的标尺和资料库之一。
遍布广西各地的一系列不同的史前人类文明,是广西民族文化的最初源头。
二是丰富多彩。
广西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厚重、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比如广西最具代表性的稻作文化、花山文化、灵渠文化、山水文化、歌谣文化、铜鼓文化、服饰文化、客家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和红色文化等,都是广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共同创造并共同享有的。
广西先民是最早把野生稻转化为栽培稻的族群之一,广西因此也被称为稻作文明的发源地。
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花山岩画,被列为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
广西的灵渠将长江和珠江两条水系连接起来,是中国岭南最古老的运河,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并称“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城市在职“80后”青年生活满意度研究——以广西桂林市为例
・
应用研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5 6 2 期 2 1 年第 7 01 期 总第 80 3页
表 5 在 各 变量 上 的生 活 满 意 度 的平 均数 排 序
编号
变量名称
N
极,值 J 、
极大值
均值
标准羞
表 6 工作情况的满意度
( 单位 :%)
232婚恋 与家庭 生 活的满意 度 ..
6 0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5 6 2 期 2 1 年第 7 01 期 总第 89 2 页
・ 用研究 ・ 应
先用 问卷进行试调查 ,后根据调查结果及相 意 ”的城市在职 “0 ”青年有 7 人 ,占调查 8后 7 关专家的建议 ,修改 、完善了问卷 。这保证 了问 样本的 5. 0 %,另外 ,对生活满意度感到 “ 3 非常 卷 比较 全 面反 映生 活 满意 度 的 内容 ,即问卷 具 有 满 意 ”和 “ 比较满 意 ”的城 市在 职 “ 0 ”青 年 8后 定 的效度 。问卷 的 内部 一致 性 系数 为 O8 8 .8 ,这 比例 之 和为 3%。另 外 ,城市 在职 “ 0 ” 青 年 2 8后 的生活满意度的均值为 31 ( . 见表 4 。这两点一 2 ) 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
得 到认 可 ;圜 洁 认 为 “ 0后 ”婚 恋 出现 了新 的 青年的生活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性 的差异?为什 杜 8
现象 ,如 “ 网恋” “ 、 试婚” “ 、 闪婚” “ 、 急婚” 么导致 了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最后 ,怎样才能进 、
“ 隐婚” “ 、 不婚” “ 、 晚婚不育”等。p 】
购物很时尚但他们偏爱传统 的零售购物方式 ;缺 评分 :l 很 不满意 ,2 = =不太满 意 ,3 =基本满 乏 品牌忠诚度 ;容易受购物环境 的影响 ;对信贷 意 ,4 =比较满意 ,5 =非常满意 。满意程度 随数 消费持保 留态度等。同 值增加而增加。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以桂林为例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以桂林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目的地形象对于吸引游客、提升旅游竞争力以及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桂林,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进一步提升桂林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使其在众多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策略。
通过对桂林旅游资源的全面梳理和分析,明确其独特的旅游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结合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成功案例,提炼出适用于桂林的形象提升策略。
通过实证研究,评估现有策略的实施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桂林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其他旅游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桂林乃至更广泛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二、文献综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一直是旅游学界的热门研究话题。
桂林,作为中国的著名旅游城市,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因此,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旅游目的地形象主要指的是游客对于某一旅游地的主观感知和印象,这种感知和印象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决策和旅游体验。
学者们普遍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开发、旅游设施的完善、旅游服务的提升、旅游文化的挖掘与传承等。
对于桂林而言,其独特的山水景观是其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核心要素。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桂林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设施的不足、旅游服务的参差不齐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桂林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获奖作品统计一览表
传统技艺保护的困境与出路——基于龙南县水酒生产性保护的调查 守望者说——寻访吉首与凤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患者为主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报告和对策建议 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现状调研——以韶关为例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情况监测与后期扶持对策研究 中国民间艺术的虚拟化开发——基于凤翔泥塑的产业化探索和实践 “留守儿童”社会化差异现状分析与教育问题解决模式研究——基于临沂沂水县富官庄乡个案实证调查 散居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与建设--基于湘中25个行政村的实证研究 城中村改建拆迁政策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实例分析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现状调研报告--基于历时三年三万份问卷的调查分析 从宅基地到新民居幸福的距离还有多远--河北秦皇岛抚宁县大新寨镇新民居工程调查研究 惠州市幼儿园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大学生“村官”政策效实施情况与对策分析—对天津市涉农区县的调查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调查报告 经济欠发达城市社会化养老问题研究——以社会养老的“开封现象”为中心的调查 差异与排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机制探究——基于对北京、浙江、广东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调研 农村社区卫生站实施成效调查研究--基于浙江省14个乡镇52个卫生站的实证分析 制度的“篱笆”须扎牢--关于农村低保政策实践的调查与分析 武汉城市圈城区残疾人劳动就业现状调查与思考——以社会排斥和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 论中国“服务学习”的现状、功能与前景 疫情与民生: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80后”:表象与真实—— “80后”家庭行为观念与媒体建构研究 代工企业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问题研究--基于对XX市XX企业的实地调查
பைடு நூலகம்
种粮行为与中国粮食生产流通市场化研究--基于农民种粮行为问卷数据 从供求结合的视角看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基于中国三省九县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十二五”规划的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21个地市州和4个重点行业 新农村,新组织,新经济——基于苏州吴中区2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674个农户的调查 “农社对接”惠农惠民 助力十二五开局--基于对上海社区试点的调查研究 鄂浙两地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调查与实证研究--以仙桃与萧山为例 基于农户借贷视角的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关系研究——晋江市农村金融的调查与解读 环鄱阳湖地区典型古戏台调查报告 关于“XX省XX市居民低碳消费”调查报告 生命的赞歌--经济与伦理角度探寻我国殡葬改革
广西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广西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调研报告篇一:广西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广西除了汉族以外,还有11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即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贵港、防城港等市。
〔1482 万人,占广西人口的 33%〕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形成“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其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聚居千人以上的有60 个县〔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马、富川、恭城等自治县地较集中。
〔34.9 万人,占全国瑶族人口 62%,占广西人口 3%〕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
〔广西苗族人口 42.3 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 5.5%,占广西人口 1%。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
〔广西侗族人口 29.87 万人,占广西总人口 0.66%。
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市〕。
〔广西仫佬族人口 15.26 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 98%,占广西人口的 0.34%。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广西毛南族人口 6.9 万人,占广西人口的 0.15%。
毛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 4 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宜州、北流等县〔市〕〔广西回族人口2.74 万人〕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
〔广西彝族人口0.62万人,仅占全国彝族人口的 657 万人的很少一局部。
〕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广西水族人口1.15万人〕仡佬族:主要散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长发、克长、者浪、岩茶、蛇场等乡。
〔广西仡佬族人口 0.29 万人〕京族: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局部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在广西11 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是广西土生土长的民族,瑶族、苗族、回族、京族、彝族、仡佬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间续迁入广西的。
城市化建设同质化与差异性研究--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例
城市化建设同质化与差异性研究--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例吴永娇;华丽;郑华珠【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42)1【摘要】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利支撑。
以广西典型城市为例,引入熵值法和面板模型,从城市人口-经济-空间视角,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及构建城市化建设评估面板模型。
结果表明:(1)模型模拟结果良好,可有效模拟与刻画不同城市间城市化建设的异同性;(2)评估结果揭示案例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城市化建设模式相同,空间差异不明显;(3)案例区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及土地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分别表现为线性、正U型和正U型的关系;(4)案例区经济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边际效应强度为1.48,即经济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提高1.48%,但案例区经济发展远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在研究期间,案例区人口和土地城市化提高抑制城市可持续发展,即现阶段案例区呈现人口和土地过度城市化现象。
为我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规划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
【总页数】9页(P256-264)【作者】吴永娇;华丽;郑华珠【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商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1【相关文献】1.桂林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南宁、桂林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及对策研究之一2.广西民族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实证调查研究——以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为例3.广西市域间产业同构测度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r——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例4.广西民族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实证调查研究——以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为例5.广西园博园选址与城市规划耦合研究\r——以柳州、南宁、桂林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壮族山歌文化传播调查报告5篇
广西壮族山歌文化传播调查报告5篇第1篇示例:广西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山歌文化是该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山歌作为广西壮族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他们的情感、思想和文化传统。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广西壮族山歌文化传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山歌文化传播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现状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调查背景广西壮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其山歌文化在当地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山歌是壮族民间传统歌谣的一种,内容涉及民族传统、历史故事、生活琐事等,歌词简单质朴,旋律优美动听。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广西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传统山歌已经濒临失传。
二、调查方法为了解广西壮族山歌文化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通过走访当地村落,与当地壮族老人交流,了解他们对山歌文化的态度和看法;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壮族青年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山歌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与文化艺术机构、学者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山歌文化传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三、调查结果1. 受访壮族老人认为,山歌是广西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他们表示希望广大年轻人能够重视传统文化,积极传承和发扬山歌文化。
2. 调查发现,部分广西壮族青年对山歌文化的认知度较低,很少有人能够唱出完整的壮族山歌。
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等原因所致。
3. 文化艺术机构和专家学者认为,广西壮族山歌文化传播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培养一批懂得欣赏和传唱山歌的青年人才,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山歌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广西壮族的山歌文化。
四、发展建议1. 加强对广西壮族山歌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成立专门的山歌文化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
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山歌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建立相关网站和平台,让更多人通过网络了解和喜爱广西壮族的山歌文化。
南宁调研报告
南宁调研报告一、南宁简介: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广西第一大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南,是红豆的故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称邕州,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
居住着壮、汉、苗、瑶等3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66.16万,其中市区人口为344万人。
南宁别称绿城、凤凰城、五象城。
1、地理位置及城市荣称:南宁位于广西的西南部,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
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拥有沿海城市待遇和税收等多项优惠待遇。
南宁的“六张城市名片[1]”分别是:“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绿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美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
2、人口分布:根据《南宁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666.16万人。
其中,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45.42万人,占51.85%;女性人口为320.74万人,占48.15%。
3、财政收入作为广西经济中心,多年来南宁GDP、财政收入等均居于广西首位。
2010年南宁市财政收入累计23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3%,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227.5亿元的任务。
GDP 1492.38亿元,同比增长15%,2011年南宁全市生产总值(GDP)2211.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5%。
2011年南宁全部工业总产值首破2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破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60亿元,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4、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4元,比上年增长12.52%。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GDP)达到180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
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本文概述《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文旨在对桂林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探讨和系统分析,以期实现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进而推动桂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桂林,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独特的山水景观与丰富的历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本文将首先梳理桂林的历史文化脉络,从桂林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名胜古迹等方面展开论述,揭示桂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后,文章将重点分析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包括已开发的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与路径,提出具体的开发建议,以期对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挖掘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推动桂林旅游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桂林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二、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价值桂林,这座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城市,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更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研究者与爱好者的目光。
桂林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极高的价值,对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桂林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在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是文化多元,内涵丰富。
桂林历史上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既有中原文化的传入,也有岭南文化的融合,还有壮、瑶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桂林文化。
三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桂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如漓江风光、象山景区、龙脊梯田等,都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广西师范大学第十三届“创新杯”大学生学术科技和创业
广西师范大学第十三届“创新杯”大学生学术科技和创业计划竞赛获奖名单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等奖(2份)《叔胺-硫脲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作者:潘李、韦罗山、陆韬指导老师:潘成学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最优退休年龄的模型研究及预测》作者:苏彦文、陈宏娟、容颖、莫双任、陈红潘指导老师:裴胜玉单位:数学科学学院二等奖(5份)《小叶薜荔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郭琳、李玲敏指导老师:唐煌单位:教务处化学化工学院《Pt/PANI-PNR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作者:冯崎鹏、江泽谊、谢玲指导老师:钟新仙单位:化学化工学院《低共熔溶剂中纳米Cu2O空心球结构的制备与表征》作者:谭一良、范靓靓、易克云指导老师:樊友军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漓江源区毛竹林生态水文效应及可持续经营对策》作者:苏炳欢、于沫、郑立浪、秦婕、朱江南指导老师:马姜明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催化降解活性艳蓝染料废水》作者:韩东琴、甘惠月指导老师:蒋治良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三等奖(18份)《桂北几种蕨类植物黄酮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作者:侯显良、孔繁茂、韦梅杰、蓝惠琦、梁岸丽指导老师:赵丰丽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评分排序优化模型》作者:吕家星、徐蕾、陈雪琳、指导老师:王金玉单位:数学科学学院《荧光成像用近红外量子点CdTe的制备及表面修饰研究》(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麦熙泳、梁海坤、沈俊指导老师:梁振华单位:教务处化学化工学院《桂林喀斯特石山种子植物资源原色图谱》作者:刘仁路、农天应、徐静婷、彭莎莎、刘雪梅指导老师:马姜明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广西长寿区的地理环境元素研究-以桂林市永福县河池市巴马县为例》(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吕秋媚、罗镇飞、黄明科、林静、吕玉钧指导老师:蒋瑜、陈朝述、周振明单位:教务处环境与资源学院《纳米金共振散射光谱探针监测痕量亚硝酸盐》作者:鲁晓婷、陆顺娇、吴良勤指导老师:蒋治良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鲱鱼精DNA修饰纳米银比色法检测痕量汞离子》作者:梁晓静、卢美献、许永佳、张鑫鑫指导老师:温桂清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桉树适应喀斯特石山生境的光合生理生态学特征研究》作者:刘海玲、韦慧娜、沙日荣、钟燕、黄新强指导老师:马姜明单位:生命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学费探讨模型》作者:吕家星、吴华科指导老师:王金玉单位:数学科学学院《不确定因素下,风险过程的破产相关量算法设计及实现——相关多险种的实证算法分析》(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吴校领、莫崇星、刘雪凤、梁娟、胡韵指导老师:唐胜达单位:教务处数学科学学院《利用真菌黑曲霉和酵母菌浸提回收锰尾矿砂中锰的研究》作者:蓝掘梦、吕明、莫柳巧、张媛媛、咸思雨、满军、石梦宇、黄意指导老师:谌斌、周振明、蒙冕武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改性ACF对甲醛去除性能的影响研究》作者:陈飞红、岑梦、谢醒梅、李淑君指导老师:蒙冕武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利用自制杠杆更形象地帮助中学生们理解“力臂”概念》作者:李雨聪指导老师:梁婵娟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实验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以三个初中生物课外探究实验为例》(“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唐嘉欣、刘晓冬、许晓芝指导老师:袁丫丫单位:教务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不变矩的彩色图像Hash算法》作者:戴玉敏指导老师:唐振军单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沉积法制备氧化亚铜及其抗菌性能研究》作者:杨必俊、黄辉、邓秋菊、黄安然、陈国标指导老师:刘庆业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桂林市销售大米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作者:黄福乐、梁娟、唐庆松、李福英、林静指导老师:邓华、蒋瑜、周振明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衡阳师范学院07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择业心理探讨》作者:吴稳指导老师:马勇单位:体育学院鼓励奖(27份)《以银杏为原料深加工过程的综合利用》(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张鑫鑫、甘惠月、吴金玲指导老师:苏小建单位:教务处环境与资源学院《豆制品行业中废渣的综合利用》作者:朱蓉、谢婵媛、黄小玲、李福生、宁源发、陈耀辉指导老师:陈全斌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可控IC反应处理罗汉果加工废液的研究》作者:姜华、蒋峥、郭玫玲、覃锦燕、廖婉伊、李淑君、莫艳琴指导老师:黄智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桂林四湖底泥对重金属镉的吸附解析行为比较研究》作者:罗佳梅、黄颖、蒋峥、郭玫玲、冯银焜、谭岩指导老师:周振明、陈朝述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随机外界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库存建模——分析南宁市新华书店》作者:潘冬丽、赵志成、徐蕾、陈勇玲、党淑娟指导老师:唐胜达单位:数学科学学院《面向问题的需求工程知识建建模与验证研究》作者:陈新竹、苏泊匀指导老师:李智单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红芝LYL263产漆酶的化学修饰及其在溶胶-凝胶体系中的固定化研究》作者:易小畅、李娜指导老师:谌斌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孢子印几种制作方法和保存方法的比较与探索》作者:唐嘉欣指导老师:袁丫丫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高中生物学遗传与变异实验课教学案例开发》作者:吴小梅、刘小娟指导老师:陆祖军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不同条件下液体表面张力系列实验对比研究》作者:朱漫天、李小翠、黄恒、林富锟指导老师:吕柯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探索领略全州湘山寺文化源远流长》作者:谢琴指导老师:孙涛单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板鞋竞速运动对机体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作者:郭艳菊指导老师:彭峰林单位:体育学院《中学物理实验资源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宗蔚、徐嘉欣、唐柳娜、唐伟林、廖婵、吕昌艳、林富锟、徐桦、张可飞、林桂广、黄国策指导老师:李丹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桂林市石灰岩石山天然生态林斑块特征分析》作者:廖婷婷、任志刚、张容芳、毛红羽指导老师:薛跃规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科技馆建设与发展的建议》作者:史颜君、侯忠指导老师:梁婵娟、刘敏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低温胁迫对吉富罗非鱼的致死效应分析》作者:唐启明、陆勤娟、李坤媛、蓝宝同指导老师:宾石玉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论北部湾之钦州海洋环境》作者:张铀廷指导老师:孙涛单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秦岭冷杉的保护遗传研究》作者:邱玉玲指导老师:唐绍清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夏季稻田昆虫群落构成及夜间时序动态研究—以桂林市江背村为例》作者:朱丽莹、唐启明、邓美莲、吴浩、陆锦平指导老师:周善义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以节约环保为理念,促进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的良性开展》(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陈理灿、赖婷婷、顾水凤指导老师:杨毅《对一个特殊的物理模的讨论》作者:谭伟良指导老师:无单位:电子工程学院《逻辑斯谛方程对人口增长的预测和其他方面的应用》作者:黎荣政、蔡东玲指导老师:无单位:数学科学学院《幼儿玩具及其意义的探究》作者:蒋巧珍指导老师:吕柯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双手胸前投篮对排球正面传球技能学习的迁移特征研究》作者:付健指导老师:刘卫国单位:体育学院《防城港外来物种入侵的调查研究》作者:罗小练、李玖穗、杨珍、赖添琪、陈港指导老师:武正军单位:生命科学学院《蚕豆根尖微核监测实验方案改良及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邓蓉、罗开萍、袁金凤、陈可宙指导老师:张杏辉《银星竹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张容芳、毛红羽、任志刚、吴爱凤、廖婷婷指导老师:宾石玉单位:教务处生命科学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等奖(3份)《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真实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保护模式构建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作者:余阳、黄美芳、覃千娴、林联胜、何璇、李美糖、林韵指导老师:吴晓山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藏族习惯法司法适用研究——以四川省甘孜州藏族为例》作者:周守俊、姜国珍、钟琳琳指导老师:周世中单位:法学院《黑衣壮剪纸艺术人类学考察》作者:陆潇玲、祝林、郭婧指导老师:海力波单位:文学院二等奖(7份)《壮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对策研究—以黑衣壮为中心》作者:阳秋、匡开琪、何雨霞、何晓琳、韦慧玲、黄强、莫国忠、吴廷珊指导老师:李闰华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桂林国际动漫节发展路径对比研究》(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覃荣峥、官泽婵、陈萍莉指导老师:李天雪单位:教务处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桂林西湖的历史变迁与利用价值及其复原研究》作者:闻海娇指导老师:蓝武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壮族特色乐器啵咧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研究——以龙州县金龙乡布傣为例》作者:芦炜彬张宗贺指导老师:高敏单位:音乐学院《广西中药材产业链的完善发展战略——以桂林、玉林为例》作者:朱容成、黄嘉祥、方明权、杜元元、李家红、黄世旺指导老师:刘澈元单位:经济管理学院(科协总会推荐)《高校英语教学系统研究—基于人-机-环境系统视角》作者:孙雪花指导老师:周晓玲单位:外国语学院《“农二代”从业现状及创业模式探讨——基于桂林市县区的调研》作者:陈玉婷、付琦、杨金杰、吴晓荷、胡玉叶、劳邦强指导老师:王艳单位:经济管理学院三等奖(28份)《仫佬族依饭节的传承及其旅游开发》作者:焦兰、杨丽、李津津、李星颖、葛晨、龚小玉指导老师:吴晓山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北部湾海洋文化发展策略探究》作者:卢俞成、翟靖伟、林国生、游小林、曾爱云、李良指导老师:林春逸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基于低碳视角的古镇旅游开发研究——以扬美古镇为例》作者:李燕连、黄云、吕琴、庞小冰、韦文斌指导老师:吴晓山单位: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桂林洞穴旅游的低碳发展途径》作者:覃丹艳、杨素密、韦升笛、韦贵方、韦承谟指导老师:吴晓山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壮族乐器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作者:栗娇仝亚超指导老师:高敏《强制拆迁的利益动因和危害性》作者:巫廷献、谢小佳、韦兰情(法学院)、杨祖标蔡秋璇、劳嘉敏指导老师:廖和平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跨学院)《社会变迁视野下边疆地区的宾兴研究——以17—20世纪的广西为视域》作者:陈亚南、薛辉、莫祖波、曹刚、黄浩指导老师:宾长初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弹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者:罗秋玲陆军远余荆、韦芳敏、梁维茵指导老师:余欣欣单位:教育科学学院《有限政府视域下地方政府拆迁行为规范探究》作者:彭辉安指导老师:周超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浅谈城市流动商贩的管理》作者:韦陆红、唐睿凌、韦初兰、李怀玲、陈美指导老师:蓝兰单位:法学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浅析韩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借鉴》作者:李艺放指导老师:王宗宣《桂林市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作者:刘文洁、梁娜、卓小敬、殷群、曾海霞、许晓艳指导老师:廖勤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领导风格与企业创新氛围的相关研究》作者:马姗指导老师:黄瑞雄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设计方案-以雁山旅游地LPFs模式为例》作者:王勇、黎超、付琦、宋时敬指导老师:贤成毅单位:经济管理学院《能源效率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分析——来自广西的经验数据》作者:孙晓琳指导老师:梁爱云单位:经济管理学院《广西壮族“末伦”音乐形态调查研究》作者:凌晨指导老师:高敏单位:音乐学院《论残疾人婚姻问题与社会工作干预——以深圳市残友社工服务社为例》作者:徐倩倩、谢丽萍指导老师:覃琮单位:法学院《滇桂通道贸易及其演变——以剥隘至百色路段为考查范围》作者:蒋雪银、莫杰微、黄华远、王东华、李四海指导老师:范玉春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清朝以降国家权力的海上体现——以广西北部湾剿匪为视角》作者:梁梦、杨松、覃振华、林思如、吴媛芳指导老师:徐毅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作者:张乾一指导老师:文萍单位:教育科学学院《陆川客家话词汇比较研究》作者:袁伟君指导老师:无单位:文学院《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作者:张博闻、奉有凤、蓝卫丹指导老师:蓝武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革命老区农村社区发展不平衡现状比较研究——以广西百色赖浩村、水楞村为例》作者:吴元晶、陈金辉、宁冀、冯尚飞、李彦、陈艳指导老师:尹佳妮单位:法学院《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作者:宁振峰、李柏和、叶兴强、郭超指导老师:无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科协总会推荐)《“低碳”视角下的北部湾农业转型研究-以南宁市为例》作者:张杰、王海龙指导老师:罗知颂单位:经济管理学院《论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作者:卿倩萍指导老师:林春逸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及其当代启示》作者:邱静指导老师:无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育产业“圈”发展策略研究》作者:阳方指导老师:陆元兆单位:体育学院鼓励奖(35份)《游客对桂林旅游生态环境的认知与补偿意愿调查报告》作者:李婷、黄丝丝、甘小燕、廖丹丹、杨忠飞指导老师:戴其文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科协总会推荐)《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研究》作者:李念指导老师:无单位:文学院《地方特色美食的推广及及产业化探究——以玉林牛巴为例》作者:蓝丹绮、胡夏容、韩雯雯、侯群惠、罗土粮指导老师:黄振南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情境故事下真实记忆与虚假记忆的活动差异》作者:欧阳明昆、郭丰波、韦令华、张凤仙指导老师:韦义平单位:教育科学学院《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调节效应检验》作者:黄慧玲、谭艳艳、李杏、韩博、周玉玲指导老师:余欣欣单位:教育科学学院《依据成本分析建立的晚清漕粮运输模式》作者:官冠、陆克茂、郑秀文、韦雅静、杨彬、何丽梅指导老师:宾长初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方法研究》作者:何娟、孙鸣全指导老师:王秋梅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司法实践中的“群体性怨恨”》作者:胡燕、蒙文娟、吴润峋指导老师:苏明单位:法学院《基于传播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旅游文化传播探究——以广西武鸣壮乡“三月三”歌圩为例》作者:王丽娜、陈爽、李红、李玲、张昕指导老师:蔡马兰单位:外国语学院《中学生阅读程序性材料的眼动研究》作者:韦丽娟指导老师:文萍单位:教育科学学院《20世纪壮族音乐家声乐创作及发展研究》作者:方可波指导老师:高敏单位:音乐学院《一种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工具——基于积件思想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作者:徐莹指导老师:无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中学文科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庞凤玲、李佳佳、张斯斯、韦志斌、苏春梅指导老师:张殷单位:教务处物理学院《广西壮族近现代歌舞剧发展概况》作者:张文奇、张少姿、黄青冯敏娟、陈佳斐指导老师:高敏单位:音乐学院《浅议当代中国道德法律化的依据和途径——以彭宇案为例》作者:杨丽娟、潘真真、韦人滋、杨丹、陈荣财、刘通余宙霖、韦小恋、韦丽萍指导老师:杨丽娟单位:法学院(科协总会推荐)《论加强公益文化建设中的资助反馈与提高NGO筹资能力》(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罗丽君、郑伟富(教科院)、施季利(教科院)、凌乃植(生科院)、刘梦楚(法学院)指导老师:赵森单位:教务处政治与行政学院 (跨学院)《对阳朔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建议——以西街旅游小企业为例》作者:黄文萍、黄雪珂指导老师:李燕林单位: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湖南益阳南县地花鼓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作者:石盼指导老师:何郑荣单位:音乐学院《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研究》作者:黄民盼陈柳君张家苗朱汝秀指导老师:余欣欣单位:教育科学学院《论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以药家鑫案为例》作者:沈为杰、韦兰情、罗琼、韦梦妮、陈景指导老师:苏爽单位:法学院《壮族“三月三”的文化地理学透视》作者:石家锐黄模娟郑静指导老师:杨军辉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身体动作词语的隐喻——以人体动作(一般)词语为例》作者:帖伊指导老师:覃修桂单位:外国语学院《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国际化路径研究》作者:曾艳、刘立锋、罗杰指导老师:周劲波单位:经济管理学院《浅论里格斯行政生态学方法论》作者:周春晓指导老师:无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中越边境(广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以广西中越双边龙舟赛为例》作者:谢雄健指导老师:赵芳单位:体育学院《论“课程霸权”》作者:刘远杰指导老师:孙杰远单位:教育科学学院《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阐释》作者:张卫强指导老师:陆巧玲单位:外国语学`院《论“苍梧之特色农业——砂糖橘发展前景”》作者:袁海兰、李泓指导老师:无单位:文学院《广西举办中国—东盟体育博览会的策略研究》作者:阳方指导老师:陆元兆单位:体育学院《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跨文化意识的测评与研究》作者:钟华丽指导老师:李冬梅单位:外国语学院《“西部计划”志愿者现状与前景分析》作者:周旋指导老师:孙涛单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际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办学现状调查报告(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作者:王晶晶、孙志红、徐艺萍、胡丽萍、黄观华指导老师:赵晋凯单位:教育科学学院《浅析僼水船工号子的教育传承》作者:鲁丽红指导老师:许燕单位:音乐学院《肖邦钢琴音乐中的戏剧性风格探析——以《降b小调谐谑曲》为例》作者:廖婧、张帆舒扬指导老师:蔡韧单位:音乐学院《中越边境(广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构建和谐邻邦关系的研究—以广西中越双边龙舟赛为个案》作者:谢雄健指导老师:赵芳单位:体育学院社会调查报告类一等奖(4份)《民国以来矿产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以资源枯竭型地区广西富贺钟矿区为例》作者:刘文柱、黄悄悄、庞贤润、李巧、邓冬梅指导老师:唐凌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低碳视角下桂林国家级重点古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作者:刘文柱、黄悄悄、庞贤润、李巧、邓冬梅指导老师:唐凌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桂林市低碳旅游的现状调研与发展建议》作者:宁振峰、罗佳梅、黄飞云、黄颖、孟旭祥、郭超指导老师:温桂清、蒋治良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田野中的艺术——广西侗族建筑的审美人类学考察》作者:雷绍湖、刘静娟、梁静雯、指导老师:海力波、廖国伟单位:文学院二等奖(12份)《追寻抗战的国家记忆——广西抗日战争老兵口述史与影视节目及图书策划》(同属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者:席钦钦、刘辉、莫显然、黄芝欣、马嘉凤指导老师:李闰华单位:教务处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市场的力量:名贵树木的“乡-城”移植与城乡二元分化的新形式-基于灵川县海洋乡银杏树买卖的实地调查》作者:周洁、蒙春珊、苏千禄、韦云帆、刘宸指导老师:肖富群单位:法学院《城乡统筹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实证研究——来自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4个乡镇5个村的调研报告》作者:钟玲玲、农青红、陈亮、王润萍指导老师:蒋团标、钟学思单位:经济管理学院《师公戏剧传千古和谐文化促发展——对贵港师公戏文化价值的考察与思考》作者:黄倩倩、谢瑶、刘晓燕、冯幻指导老师:尹鑫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水利与民生——广西渡槽调查与研究》作者:孙家勤、梁敏、陆顺基、张榕彩指导老师:李闰华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红色旅游市场调查研究》作者:夏丰、梁茜、王素、李亚琴、麦思雯、麻博文指导老师:吴晓山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和谐“四个维度”视角下农村旧宅基地闲置问题的调查与反思——以桂林市文家村为个案》作者:罗晓辉、可海琼、杨海艳、闫冬梅、冯幻、李翠仙指导老师:尹鑫、谭智奇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桂北傩戏的历史渊源与现状研究——以桂林地区为例》作者:王建涛、黄漪、陈小珏、李永霞指导老师:厥真单位:文学院《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助推桂林经济腾飞》作者:冼倩妮、陆烺、于晓帆、侯向树、梁彩茶、黄俊清指导老师:尹鑫、蒋凌琳、邓伯军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农村回回民族伊斯兰信仰的代际差异分析——基于滇北新村回族社区的实证研究》作者:王才秋、张秋萍、王泽潇指导老师:石大建、覃琮单位:法学院《广西花山岩画的现状调查与保护之路》作者:施怡、冯奇源指导老师:李翔宇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背景下桂林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研究》作者:左莉、李建新、王琳霞、石珂、汤文菲、文莹指导老师:黄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三等奖(40份)《新时期广西农地纠纷及其处理的调查报告—广西荔浦县为例》作者:邱美萍、黄琰斓、韦元静、莫凯云、梁小龙指导老师:胡辉、尹佳妮单位:法学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路探索——以广西融安县东起乡为。
桂系文化民俗调查报告通用5篇
桂系文化民俗调查报告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桂系文化民俗调查报告通用5篇调查报告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编写,以确保信息的有序传达,调查报告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统计数据等形式展现调查结果,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桂系文化民俗调查报告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INSERT YOUR LOGO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通用模板Through the summary and transfer of experience, individuals or units can timely understand the corresponding situation,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and find out the lessons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撰写人/风行设计审核: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广西崇左壮族文化社会调查报告通用模板使用说明:本报告文档可用在单位或个人的场景里,通过总结和传递经验,让上下级个人或单位等有关人员及时了解相应的情况,掌握相关信息,并从中发现典型特征和推断规律,找出可以借鉴的教训。
为便于学习和使用,请在下载后查阅和修改详细内容。
这是一份来自崇左市政协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报告。
主要分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一、我市壮族歌圩文化的历史、规模、特点及社会功能1. 我市壮族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
在我市境内,有称“歌坡”“侬垌”“陇峒”“富坡”“旦圩”“巷单”等多种称呼。
我市的歌圩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以宁明花山岩画为代表的左江岩画中,就以粗犷有力、朴素生动的笔调,表现了先秦壮族人民聚会欢歌狂舞庆祝胜利的热烈场面。
我市壮族歌圩习俗的汉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其中,清道光年间龙州举人黎中产就写有“岁岁歌圩四月中,聚欢白叟与黄童”的诗句。
每年春秋两季是我市壮族歌圩最盛行的时节,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于山脚、水边,或汇合于城厢村寨,或簇拥于指定的会场,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人山人海,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