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PPT课件

通信原理PPT课件
• 按照同步的功用不同,可分为
– 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
• 数字复接就是依据时分复用基本原理把若干个 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速的数字信号,以 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输效率。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8
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 如在某些有线信道中,若传输距离不太 远且通信容量不太大时, 数字基带信号 无需调制,可以直接传送,称之为数字 信号的基带传输,其模型中就不包括调 制与解调环节
信息源
发送设备
信息
接收设备
受信者
发送端
噪声源
接收端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5
1.2.1 通信系统模型-信源
• 信源是消息的产生地, 其作用是把各种消 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 基带信号。
• 电话机、电视摄像机和电传机、计算机等 各种数字终端设备就是信源。
• 模拟信源,输出的是模拟信号; • 数字信源,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 作用二: 是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音信号时, 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 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 信源编码方法:PCM、ADPAM、DM等 • 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2024/6/20
CP 第一章 绪论
24
2) 信道编码与译码
• 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由于噪声、衰落以及 人为干扰等,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 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 入保护成分(监督元),组成所谓“抗干扰编 码”。
• 对这些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 原为数字基带信号。
• 对高斯噪声下的信号检测,一般用相关器接收 机或匹配滤波器实现。
2024/6/20

通信原理第1章绪论17848 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1章绪论17848 ppt课件


差分脉码调制DPCM
中间调制方式、 遥测 中间调制方式 遥测、 光纤传输 市话、 卫星、 空间通信 军用、 民用电话 电视电话、 图像编码
其他语言编码方式
中低速数字电话
ADPCM、 APC、 LPC
1.2.1通信系统的分类
3. 按信号特征分类 按照信道中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地把通信系统
▪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语音信号时,信源编码器将 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第6章中将讨论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两种方式:脉冲编 码调制(PCM)和增量调制(ΔM)。
▪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1.1.2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如图 1 - 5 所示。数字通信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其中 主要有信源编码/译码、信道编码/译码、数字调制/解 调、数字复接、 同步以及加密等。
信信 信 源源 息 编编 源 码码
器器
信数
数信
道字信字道
编调
解译
码制道调码
器器
器器
噪声源
图 1 – 5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信 源源 受 译译 信 码码 者 器器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之信源编码与译码
▪ 信源编码的作用 ▪设法减少码元数目和降低码元速率,即通常所说的
数据压缩。码元速率将直接影响传输所占的带宽, 而传输带宽又直接反映了通信的有效性。
• 数字复接就是依据时分复用基本原理把若干个低速数字信 号合并成一个高速的数字信号,以扩大传输容量和提高传 输效率。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 图 1 - 5 是数字通信系统的一 般化模型, 实际的数字通信系统不一定包括图 1 - 1中的所有环节。 如在某些有线信道中,若 传输距离不太远且通信容量不太大时, 数字基 带信号无需调制,可以直接传送,称之为数字 信号的基带传输,其模型中就不包括调制与解 调环节,详见第5章。

第一章 绪论 通信原理课件

第一章 绪论 通信原理课件
2020/11/11
1.3 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构成
• 通信网模型(图1.2)
– 转接设备(交换设备):选择路由,将信息 从信源一站一站传递,直到到达信宿
– 信令、协议:为通信网中传送信息,必须符 合预先制定的规程,才能保证通信成功,这 样的规程叫信令(电话网)或协议(计算机 网)
2020/11/11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远程和大容量化
– 有线:明线→同轴电缆→光纤 –无线:短波→微波→卫星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网络和综合化
– PSTN:电路交换 – Internet:分组交换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移动和个人化
• 一些概念
– 有效性:单位带宽内传送的信息量的多少。 模拟通信系统用单位带宽内能传送的电话或 电视路数表示;数字通信系统用频带利用率 (bit/Hz)表示
– 可靠性: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模拟通信系 统用接收端的输出信噪比表示;数字通信系 统用误比特率表示
– 有效性和可靠性是相互矛盾的,可以互换。
2020/11/11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通信的发展方向
– 数字化 – 远程与大容量化 – 网络与综合化 – 移动和个人化
2020/11/11
1.2 通信发展简史和展望
• 数字化
– 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的区别:前者取值离散 ,后者取值离散
– 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 抗干扰能力强,且中继时无噪声积累 • 可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 差错可以控制,传输质量好 • 易于加密 • 易于实现设备小型化

通信原理课件第一章.pptx

通信原理课件第一章.pptx

第1章 绪 论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向未来个人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 段,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让我们关注其发展态势, 迎接它的到来。
目前,我国电话网的规模和技术层次均有质的变化,已初 步建成了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综合利用,固定电话、移动 通信、多媒体通信多网并存,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 大容量、 高速度、 安全可靠的电信网。
通常,有线通信亦可进一步再分类,如明线通信、电缆通 信、光缆通信等。无线通信形式较多,常见的有微波通信、 短波通信、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散射通信等。
第1章 绪 论
2. 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类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如连续波的振幅、频率、 相位, 脉冲 波的振幅、宽度、位置等)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 且直接与消 息相对应的,称为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有时也称连续信号, 这个连续是指信号的某一参量可以连续变化(即可以取无限多个 值), 而不一定在时间上也连续这里指的某一参量是指我们关 心的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参量,绝不是仅指时间参量。当然, 对于参量连续变化、时间上也连续变化的信号,毫无疑问是模 拟信号,如强弱连续变化的语言信号、亮度连续变化的电视图 像信号等都是模拟信号。
用途
音频、电话、数据终端、长距离导航、 时标
导航、信标、电力线通信
调幅广播、移动陆地通信、业余无线电
移动无线电话、短波广播、定点军用通 信、业余无线电 电视、调频广
播、空中管制、车辆通信、导航、集群 通信、无线寻呼
300MHz~3GHz
100 10cm
特高频
波导
电视、空间遥测、雷达导航、点对点通
UHF 分米波无线电
第1章 绪 论
1.2 通 信 的 概 念
1.2.1 通信的定义

通信原理课件第1章 绪论

通信原理课件第1章 绪论

2021/1/17
6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信















解译











宿



器器

噪声源
图1.3 数字频带通信系统模型 ★ 一般数字通信系统的收端要有同步的功能
2021/1/17
7
2. 数字通信的优点
(1) 抗干扰能力强,可多次再生,无噪声积累; (2)自动检错、纠错,降低误码率,提高传输质量; (3)便于对信息处理、变换、存储; (4)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 (5)便于加密处理,保密性好。
2021/1/17








(a)串行传输








(b)并行传输
13
3.按同步方式分类
按同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指在约定的通信速率下, 发送端和接收 端的时钟信号频率始终保持一致。“同步通信”的通信 双方必须先建立同步,即双方的时钟要调整到同一个频 率。收发双方不停地发送和接收连续的同步比特流。 异步通信——是指通信中两个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 固定的,而在一个字符内各位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
消息中所含信息量的大小与消息发生的概率有关。 一件事发生的概率愈小,愈使人感到意外的惊喜,在 这种情况下消息所含的信息量就愈大。 若消息出现的概率0,说明消息的信息量趋于无穷大; 若消息出现的概率1,说明消息的信息量为0。

通信原理ppt 第1章

通信原理ppt 第1章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 号 电信号→连续消息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
已调信号→基带信号

两对重要变换: “连续消息↔原始电信号”,相应器件是信源和信宿。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相应器件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编码(source coding):一是进行模/数(A/D)转换;二是去除 冗余信息,提高传输的有效性。解码(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进行差错控制,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详见第8章) 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的本质及原理相似,都是把基带信号加载到高频 载波上。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详见第7章) 综上所述,在完成通信的过程中,将涉及以下主要通信技术: “编码、解码、调制、解调” 本书的重点就是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性能和应用。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

通信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常见分类如下。 用导线(如各种电缆) 以基带信号(未经 作为传输媒质。如有 信道中传输的 按信道信号特征分类 按传输媒质分类 按传输方式分类 按通信业务分类 线电视系统等。 调制的信号)作为 是模拟信号。 传输信号的系统。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基带传输 带通传输


表1-1 模拟信号
信号类型与特征 数字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离散的 例如:电报机、计算机输出的信号
特征: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 例如:电话机送出的语音信号,摄像机 输出的图像信号等
图1-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示例

消息与电信号之间的转换,通常由传感器来实现。例如:

话筒(声音传感器)把声音转变成音频信号; 摄像机把图像转变成视频信号;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把温度转变成电信号。

通信原理第一章.pptx

通信原理第一章.pptx

所以M 是波形数,p (xi ) =P 是每一波形出现的概率
2、非等概率
设消息由 n 个相互独立的符号组成,称为符号集
xi 对应 p( xi )
x1
x2 xn
p(
x1
)
p( x2 )
p( xn )
且每个符号包含的信息量均不相等 所以用统计平均的方法来描述一个符号所含的信息量
定义信息源的熵 H(X )
解:方法一
0出现 23次:I0
23 log2
1 38
33
bit
2出现
13次:I 2
13
log 2
1 14
26
bit
1出现
14次:I1
14
log 2
1 14
28
bit
3出现
7次:I 3
7
log 2
1 18
21
bit
总 I ' I0 I1 I2 I3 108 bit
5、网的结构:环型,星型,总线型,复合型,网型
6、网的组成: 以电话网为例
框图
问题
1、什么形式的电信号适合系统传输? 2、何种性能的系统能完成信号的传输?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模型(总模型)
描述点对点的通信 框图
1.2.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模拟系统 框图 2、数字系统)
log 2
1 12
1
bit
定义:传送两个等概的二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 1 bit
2) 对M进制,等概率出现的离散消息
0,1,2 ,┅ , M-1 消息 p( x1 )=p (x2 )=┅ =1/M
1 I log2 1 M log2 M 从波形上看,M进制有M种波性,每一种波形等概率出现

通信系统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通信系统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通信系统原理 第一章
第一章 序论
• 通信发展历史:远古----非电通信
数字通信:旗语,烽火台(光通信?)等等
• 近代:电通信 1844 Morse;1876: Bell; 1894:Lodge(wireless);
1900:Marconi;1937:Reeves(PCM);1948:Shannon;1958:IC;60:Elect.Tel.S witching System;1965:Satellite;1972: Cellular Telephone(Motorola);1976:PC;80:Optical fiber;90:DWDM +SDH+Wireless;
• 信息速率Rb(比特率,bit rate):信源每秒钟发出的平 均比特数。单位:bps or bit/sec
• 码元速率和比特速率的关系:1个码元可以含多比特或小 于1个比特的信息,因此一般情况下码元速率与比特速率 在数值上是不等的。
• 例:四进制等概分布情况下,一个码元含二比特的信息 量。在数值上我们有Rb =2RB. 二进制时,在等概情况下,Rb =RB。也就是说只有在二进 制等概分布时才有码元速率和比特速率在数值上相同。
4.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 性能指标
质量指标:是整个通信系统的综合评估
• 通信系统: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标准性,经济性, 可维护性和友好性
• 但从根本来说,通信系统的目的是将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信 宿,因此可靠性(质量)和有效性(传输效率)是首先要 考虑的。
• 模拟通信系统的评估:可靠性:发与收信号的差异程度---均方误差(噪声的影响,系统的不完善因素)
有效性: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单位时间可传递的信息量 多少。
• 数字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和发生差错的概率(误码概 率)

《通信原理》课件第1章

《通信原理》课件第1章

2. 串行传输采用的是单一信道,数字码元按顺序逐个传送, 远程通信均采用这种方式。串行传输如图1.3.7(a)所示。在这 种通信方式中, 收、发双方必须保持位同步和字同步,否则 就不能在接收端正确恢复原始信息。这种传输方式是实际通 信系统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其造价低但传输速度慢。 长
由于消息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类型以及不同的传输方法, 因此产生了种类繁多的通信系统。
为了分析消息传输的实质,可以把各类通信系统共性及 基本组成概括为一个一般模型。不管何种通信系统,信息总 是由发送端通过信道传递到接收端的。因此,通信系统的一 般模型如图1.2.3
图1.2.3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源的作用是产生(形成)消息。消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语音、图像、数据、文字、符号等等。信源可以是有 次序的符号序列,也可以是连续变换的时间函数,前者我们 称为数字信号,后者称为模拟信号。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 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相应地,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
4. 根据信号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将通信系统分成两大类。信 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 信号通过自由空间传输的通信系统称为无线通信系统, GSM通信系统、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无
5. 根据传输多路信号的信道复用方式可将通信系统分为频 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和波分复 用(WDM) 通信系统。传统的模拟通信系统中大都采用频分 复用方式,数字通信系统中采用时分复用方式,空间扩频、 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中采用码分复用方式,而光纤通信系统
如图1.3.1(b)所示,它是对图1.3.1(a)的模拟信号每隔时间 T抽样一次所得到的信号。虽然其波形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 但其幅度取值是连续的,所以仍是模拟信号,称之为脉冲幅 度调制(PAM,简称脉幅调制)信号。数字信号指幅度的取值 是离散的,幅值表示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如图1.3.1(c) 所示。二进制码就是一种数字信号。二进制码受噪声的影响

通信电路原理ppt课件

通信电路原理ppt课件

CAD1-01:用非线性VCVC实现一个幅度调制电路,如题图 CAD1_01所示。输入信号为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和, 输出实现两信号相乘,即 EMOD v1 * v2 。
设 v1是50kHz的正弦信号, v2 是1kHz的调制信号。 要求得到 标准调幅波SAM(调幅度 mA =0.3和1.0)
抑制载波调幅波SCAM 幅度键控调幅波ASK 并分析上述三种调幅波的特点。
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选用高质量的调制和解调电路。
可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都可以实 现通信。
7
1.1.3 通信系统的信道
一、衰减特性 信道的衰减特性是指信号经信道传输时,信号
能量被衰减的程度。 二、工作频率范围
不同的信道具有不同的工作频率范围。 三、频率特性
信道的频率特性是指在信道的工作频率范围内, 当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时,由信道引起的幅度衰减 和附加相移是不同的。 四、时变与时不变特性
自动增益控制原理(AGC):接收弱信号和强信号的 时候,接收机能得到相差不多的信号。
由于是采用无线调制传输,所以在发射机端有调制
过程,在接收机端有解调制过程。
15
1.2 信号传输的基本问题
1.2.1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在通信设备中,属于线性系统的电路有线性放 大器、滤波器、均衡器、相加(减)器、微分 (积分)电路以及工作于线性状态下的反馈控制 电路等。
10
载波信号传输
当所使用信道的频率特性不适于基带信号传输时, 可以利用调制技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信道的 工作频率范围内。例如,为了实现中波广播可以利用 调幅技术将声音基带信号搬移到中波波段的某一频率 附近。这种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载波信号传输。
举例:三种调幅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道编码与译码目的:增强抗干扰能力 加密与解密目的: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数字调制与解调目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 同步目的:使收发两通端信的原理信第0号1章在绪论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
第1章 绪论
1.2.3 数字通信的特点
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传输差错可控 便于处理、变换、存储 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在电通信系统中,消息的传递是通过电信号来实 现的。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息源(简称信源):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 号,如麦克风。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发送设备:产生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传送到接收端的物理
串行/并行 转换器
优点: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步措施
其他分类方式: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异步:发送帧首尾有标志;同步:发送端和接收端时间同步)
专线通信和网通信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1.4 信息及其度量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如何度量离散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
度量信息量的原则
能度量任何消息,并与消息的种类无关。 度量方法应该与消息的重要程度无关。 消息中所含信息量和消息内容的不确定性有关
【例】 “某客机坠毁”这条消息比“今天下雨”这 条消息包含有更多的信息。
上例表明: 消息所表达的事件越不可能发生,信息量就越大。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通信原理
第1章 绪论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1. 1 通信的基本概念
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消息:是物质或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例如
语音、文字、音乐、数据、图片或活动图像 等。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 实现通信的方式和手段:
非电的:如旌旗、消息树、烽火台… 电的: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遥控、遥测、
度量信息量的方法
事件的不确定程度可以用其出现的概率来描述: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则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就越 大。
设:P(x) - 消息发生的概率,
I - 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
则 P(x) 和 I 之间应该有如下关系:
➢ I 是 P(x) 的函数: I =I [P(x)]
➢ P(x) ,I ; P(x) ,I ;
P(x) = 1时,I = 0; P(x) = 0时,I = ;
➢ I [ P ( x 1 ) P ( x 2 ) ] I [ P ( x 1 ) I [ ] P ( x 2 ) ]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信号参量取值连续,例如麦克 风输出电压:
0
t
(a) 话音信号
0
t
(b) 抽样信号
图1-2 模拟信号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信号参量取值为有限个,例如电 报信号、计算机输入输出信号:
码元
t
0
t
(a) 二进制信号
(b) 2PSK信号

送0


1 1

0
0
优点:节省传输时间,速度快:不需要字符同步措施 缺点:需要 n 条通信线路,成本高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串行传输 :将数字信号码元序列以串行方式一个码元接 一个码元地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0

1 1
送0 0
方1
0
0
8比特依次发送
01100100
0
1 1

0收
0
1方
0
0
并行/串行 转换器
缺点:
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对同步要求高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1.3 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1.3.1 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通信业务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 … …
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 输系统
调制传输系统又分为多种调制,详见书中表1-1。
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大类。 噪声源:集中表示通信分原理布第0于1章通绪论信系统中各处的噪声。
第1章 绪论
接收设备:从受到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 信号。
受信者(信宿):把原始电信号还原成相应的消息,如 扬声器等。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图1-3 数字信号
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 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图1-4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两种变换: 模拟消息 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 已调信号(带通信号)
因特网和计算机通信等。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电信发明史
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876年: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1918年:调幅无线电广播、超外差接收机问世 1936年:商业电视广播开播
……………
后面讲述中,“通信”这一术语是指“电通信”, 包括光通信,因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加 密
信 道 编


字 调
信道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信 源
译 密码
受 信 者
噪声源
图1-5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编码与译码目的:
➢ 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 完成模/数转换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收 发的工作方式 (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 (电话)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将代表信息的数字信号码元序列以成组的方 式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
同时发送8比特
0

1 1
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按工作波段分类: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 信……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
复用
通信原理第01章绪论
第1章 绪论
1.3.2 通信方式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广播、电视)
单工通信: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