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和“一带一路”》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完美版ppt课件

丝绸之路完美版ppt课件
起点为中国长安(今西安),经 过中亚、西亚、北非,最终抵达 欧洲。
特点
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促进了 不同文化、宗教、商业的交流与 融合。
02
丝绸之路与古代文明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
宗教传播
语言文字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 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及欧洲地 区,促进了不同宗教间的交流与融合 。
丝绸之路促进了汉语、阿拉伯语、波 斯语等多种语言文字的传播与交流, 为不同文明间的沟通奠定了基础。
05
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与开发
丰富的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丝绸之路穿越多种自然地带,包 括沙漠、草原、山脉等,拥有壮 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
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重要的贸易和 文化交流通道,沿线留下了众多 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古城 遗址、石窟艺术、宗教建筑等。
民俗风情
丝绸之路连接了多个民族和地区 ,各地独特的民俗风情、节庆活 动、民间艺术等构成了丰富多彩 的旅游资源。
壁画与雕塑艺术
敦煌莫高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古代艺术的卓越成 就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
文化交流与影响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中心,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 家和学者前来交流和学习,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撒马尔罕:中亚文明交汇点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撒马尔罕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和中亚文明的交汇点。
04
丝绸之路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促进全球化进程
打破地域限制
丝绸之路通过连接东西方文明, 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不同文 化、经济和政治体系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
推动贸易发展
丝绸之路促进了商品、技术和思想 的流通,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为现代全球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的辉煌与传承

丝绸之路的辉煌与传承

丝绸之路的辉煌与传承丝绸之路是古代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连接了东西方,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

它起源于中国,延伸至亚欧大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绎着辉煌的篇章,至今仍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其对于现代世界的传承。

一、起源与历史背景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丝绸的发源地。

早在公元前206年的汉朝,中国的丝绸就已经开始出口到中亚和西亚地区。

然而,真正使丝绸之路得以形成和繁荣的,是在公元2世纪至3世纪的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商品通过陆路和海路传输至中亚和地中海地区,带动了沿线各国的繁荣发展。

二、主要特点与影响1. 贸易繁荣: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不仅仅是商品的流通,还有人员的交往和文化的传播。

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奢侈品受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地的追捧,经济贸易得到了长期的繁荣。

2.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通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以及中、印度、希腊、波斯、阿拉伯等文化的交流,使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并吸收了对方的文化成果,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

3. 地理探险:丝绸之路也是欧洲人认识亚洲的重要途径之一。

14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的游记《马可·波罗游记》成为了欧洲人了解亚洲的权威之作,对地理探险和地理知识的传播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三、丝绸之路的传承丝绸之路虽然在13世纪元朝灭亡后逐渐衰落,但是其精神与传统仍然在现代世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亚欧经济合作,建设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国际交通和贸易网络。

这一倡议秉承了丝绸之路的合作共赢精神,致力于加强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交流。

2. 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加强了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

各国联合举办文化展览、艺术节、旅游推广等活动,推动了丝绸之路上各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带一路详细介绍(背景、线路、难点风险等)【精品文档】

一带一路详细介绍(背景、线路、难点风险等)【精品文档】

主要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根据搜集的一些资料整理成了四部分内容一、一带一路是什么二、中国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三、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四、可能碰到的难点与风险一、一带一路是什么:(一)“一带”与“一路”1、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主要以陆上大通道(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为走廊,加强沿线各国联系。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主要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建设海上运输大通道(二)“两头五线”1、“两头”:主要是指的“一带一路”连接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并且沿线的广大腹地国家有着丰富的资源,是世界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同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五线”:指的是“一带一路”所规划的五条线路(1)北线A(东北亚一条线):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海参崴(扎鲁比诺港,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即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3)中线:北京——郑州——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4)南线(海上丝绸之路):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5)中心线: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新疆——中亚——欧洲3、沿线经过的国家:基本上现在路上丝绸之路主要以中亚五国为合作对象,而海上丝绸之路以东盟十国为合作对象,沿线公包含65个国家,需要不断深入与各国的联系。

主要包括以下国家:中国、蒙古、俄罗斯东南亚11国(东盟):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缅甸、柬埔寨、老挝、文莱、东帝汶;南亚8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阿富汗、尼泊尔、马尔代夫、不丹;西亚北非16国(石油重要产出地):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科威特、伊拉克、卡塔尔、约旦、黎巴嫩、巴林、也门共和国、叙利亚、巴勒斯坦;中东欧16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波黑、黑山;中亚5国(上合组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独联体其他6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克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三)国内各省市与“一带一路”1、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重庆13省市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广东、浙江、海南5省市具体规划为:(1)新亚欧陆桥经济带(西北方向):通过新的亚欧大陆桥向西通过新疆连接哈萨克及其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古代中国丝绸之路 ppt课件

古代中国丝绸之路  ppt课件

ppt课件
22
探究:丝绸之路的启示
• 1、维护国内和国际秩序的和平稳定,是经济 交流的重要前提;
•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3、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
极参与国际竞争; • 4、坚持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促进沿线国家
和地区经济合作的持续发展;
ppt课件
23
专题
古代中国丝绸之路
ppt课件
1
“一带一路”
ppt课件
2
概念:丝绸之路
•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 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 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 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 是以丝及丝织品贸易为主的贸易路线。
• 最初,仅指从中国长安出发,横贯中亚、西亚, 进而连接非洲、欧洲的陆路通道,后来又有了 “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
ppt课件
5
思考一: 西汉陆上丝路为何会走向兴盛?
材料一 当时,一个商队并不一定要从头到尾走完这
条通商之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沿途交易设想为 三段进行:在最东方的是中国人,他们一直到达蒲昌 海(罗布泊),也可能只到达敦煌;在最西部的是希腊 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他们从罗马帝国到叙利亚; 从叙利亚到贵霜王国,甚至一直到达帕米尔一段,则 是波斯人;从波斯—印度边境穿过整个西域,一直到 达甘肃边境的是贵霜人。
ppt课件
20
思考四:
对外贸易衰落的深层原因?
• 材料七 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 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 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历史《一带一路》课件

历史《一带一路》课件

材料二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注重制
度建设和规则保障......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推进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 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 设。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 互联互通建设,拉紧 相互利益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 年 12 月)
材料二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联为一 体,具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经济全球 化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且改变其思维方式。
材料三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 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 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 ,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 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 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 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 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 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 、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 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 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 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 带”的战略倡议。

一带一路的由来及背景

一带一路的由来及背景

一带一路的由来及背景一带一路的由来及背景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

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

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017年9月和10月,中国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国务院参加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战略构想。

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背景及意义2017-05-16 08:02 | #2楼一是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经济发展处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社会改革和发展到了矛盾集聚、风险积压、需要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三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比较集中和单一,这种原油进口格局与近年来南海局势的紧张,使得我国原油进口潜在的“马六甲之困”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加剧。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

古代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路,贯穿了欧亚大陆,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地理路径、文化交流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历史起源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中国的丝绸被视为珍贵的商品,引起了欧洲及中东地区的贸易兴趣。

最早的陆路丝绸之路由中国西汉朝大将张骞探险开辟,途经中亚地区,通往罗马帝国。

而海上丝绸之路则由中国的一带一路沿海地区开始,沿着印度洋和东非海岸延伸至地中海。

二、地理路径陆上丝绸之路起点为中国长安(今西安),途经甘肃、新疆、中亚地区,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地区。

而海上丝绸之路则从中国东南沿海诸城市(如广州、泉州)启程,途经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最终抵达地中海。

三、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贸路线,更是文化交流之路。

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商品被输送到西方,西方的骆驼、石头、珍珠、玛瑙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这种交流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促进了艺术、科学、哲学、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四、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影响了古代世界,也在当今世界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借鉴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理念,致力于加强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文化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文明的宝贵遗产。

综上所述,古代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不仅推动了古代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同时也为当今世界的发展与合作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其文化遗产不仅留存于历史文献中,更融入了人类文明的血脉中,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愿我们铭记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传承并发扬其精神,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据作者多次讲演整理

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据作者多次讲演整理

582020年第1期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据作者多次讲演整理①葛剑雄摘 要:“丝绸之路”虽到1877年才由李希霍芬命名,实际早已存在,但并非由古代中国向外开辟,张骞通西域只是利用了现成的道路。

根本原因是古代中国没有对外联系的需求,缺乏了解外界的动力。

中国没有利用丝绸之路进行扩张,也没有从丝绸之路获得经济利益,更没有通过丝绸之路主动传播自己的文化。

“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没有直接联系和传承关系。

“丝绸之路”的真实历史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教训,而非经验。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地理;教训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47(2020)01-0058-08 作者简介: 葛剑雄,男,浙江湖州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人口史、文化史。

“一带一路”的全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无论“一带”还是“一路”,都离不开“丝绸之路”这个概念。

因此,正确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事实,正确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地位,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至关重要。

一、李希霍芬定义的“丝绸之路”完全是由古代西亚、中亚各族各国由西向东开辟的原始的、狭义的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提出的,指公元前2世纪形成的从中国的古都洛阳、长安连接中亚今乌孜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的交通路线。

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是谁开辟的呢?我们以前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这条丝绸之路是从中国出发的,那当然是古代中国人开辟的。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提法,称古代的各族各国人民共同开辟了丝绸之路。

但历史事实是,这“古代各族各国人民”中是不包括古代中国或华夏各族的,也就是说,这条交通路线完全是由西方向东方开拓的,是欧洲及西亚、中亚的各族各国人民向中国开辟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结论 已经说明,中国古代的小麦、黄牛、绵羊、马、青铜都来自西亚、中亚,是距今4000年前后传入中国的。

2024《丝绸之路》课件

2024《丝绸之路》课件

01定义02起源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因主要贸易商品为丝绸而得名。

丝绸之路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由中国汉朝时期开始,逐渐发展成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重要贸易通道。

定义与起源地理位置与走向地理位置丝绸之路东起中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沿岸的罗马,横跨亚欧大陆。

走向丝绸之路主要分为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丝绸之路穿越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从东南沿海出发,经过南海、印度洋,到达红海、东非和欧洲。

历史沿革及意义历史沿革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初步形成,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时期的繁荣发展,至元朝时期达到鼎盛。

明朝以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同时,丝绸之路也是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开放包容精神。

01佛教传播丝绸之路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重要通道,沿途留下了许多佛教文化遗迹,如敦煌莫高窟等。

02伊斯兰教传播随着阿拉伯商人的到来,伊斯兰教也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03哲学思想交流东西方哲学思想在丝绸之路上相互碰撞、融合,推动了人类思想史的发展。

宗教与哲学思想传播03中国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同时西方的文学作品也传入中国,丰富了各自的文学宝库。

文学作品交流东西方的艺术作品在丝绸之路上相互传播、借鉴,促进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创新。

艺术作品互鉴丝绸之路上的各国音乐和舞蹈也相互传播,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音乐舞蹈共享文学艺术作品互通有无科技知识共享与创新农业技术交流东西方在农业技术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发展。

医学知识共享丝绸之路上的医学知识交流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中医的针灸、草药等技术在西方得到了广泛应用。

天文历法创新东西方在天文历法方面也进行了深入交流,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

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

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

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倡议,旨在加强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和基础设施投资。

该倡议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历史背景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丝绸之路”。

自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5世纪,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峰。

这条商路涵盖了现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波斯、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

贸易商品除了丝绸外,还包括陶瓷、玻璃、金属器皿等。

这条古老的商路带来了文化、地理和政治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开始寻求一种更广泛的国际呈现形式。

中国的目标是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扩展到更广泛的地区和更多的国家,以推动其国内外政策目标的实现。

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

发展历程一带一路倡议最初是中国大力推进的一系列外交和贸易倡议,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总体战略。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想法。

这一倡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连接中国、中亚、南亚、中东、欧洲和非洲等地区,推动贸易与投资的合作。

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这一倡议演变成“一带一路”倡议。

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会议上,正式介绍了这一计划。

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一份白皮书,详细描述了这一倡议的政策框架和具体安排。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扩大到了超过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在贸易、基础设施和资金等各方面大力投入,并力图打造一个统一的区域互连网络。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这一巨大的计划。

总结在过去的数千年中,古人们通过海上和陆地的商业活动以及文化交流,为不同国家之间建立了联系。

现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改善和促进这些古老的贸易路线,建立更强大的文化和贸易联系的努力。

未来,中国还将继续推动这一倡议,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更多地区之间的发展和合作。

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中国推动全球合作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厚,源远流长。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一带一路的背景。

历史背景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路径,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从公元前206年的汉朝开始,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传到了欧洲,而欧洲的黄金、香料、玛瑙等商品也被传到了中国。

这种物质和文化的交流不仅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

文化背景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密切相关。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国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

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学者、艺术家等不同领域的人才也带来了各自的文化贡献,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

例如,在丝绸之路上,佛教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佛教的传入不仅带来了宗教信仰,还带来了佛教艺术和建筑等方面的影响。

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就是佛教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丝绸之路上还形成了一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独特风格。

东方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与西方的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在艺术领域有所体现,也在科学、医学等领域有所突出。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基于中国历史上的这种文化背景和经济交流的悠久历史。

一带一路旨在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这一倡议的提出,不仅是对历史文化背景的传承,也是对丝绸之路精神的弘扬。

总结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富多样,既有丝绸之路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也有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

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宝贵的经验。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将进一步促进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一带一路的历史

一带一路的历史

一带一路的历史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倡议,旨在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地区的合作发展。

这一倡议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被视为21世纪的“丝绸之路”。

然而,一带一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个以贸易和文化交流为主的商业通道网络。

它连接了东亚的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汉朝时期,并持续了几个世纪。

这条古老的商路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贸易往来,交换商品和文化。

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成为世界各地的热门商品,而从其他地区传入中国的商品则为中国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历史上还有很多著名的旅行家和学者留下了重要的纪录。

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的玄奘。

他是一位佛教学者,曾经历长时间的旅行,穿越了中亚和印度等地,最终到达了印度。

他的旅行和学习经历对中国佛教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衰落,并在欧洲的探险时代后几乎消失。

然而,在21世纪初,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将这一古老的商业通道重新注入活力。

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在于其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地缘政治影响。

中国希望通过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人民交流等合作领域,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联系。

倡议提出的五大合作重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人文交流。

这些措施旨在推动共同繁荣和稳定发展。

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与世界的贸易往来。

古代丝绸之路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经济繁荣提供了机会。

一带一路的倡议则是在当代国际合作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加强亚洲、欧洲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总之,一带一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丝绸之路。

这一倡议是中国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提出的,旨在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希望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创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这一历史悠久的倡议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合作空间。

一带一路发展历史

一带一路发展历史

一带一路发展历史1、古代背景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

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2、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一带一路”的背景、内涵及意义(大学毛概课堂展示)

“一带一路”的背景、内涵及意义(大学毛概课堂展示)

国际背景
②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已经经历了长达八年的重返复苏之路。 因此,中国必须加紧构建以我国为主的跨国产业体系和价值链体系。 而覆盖六十多个国家及区域合作的“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世界经济 的发展潮流,且有别于TPP和TTIP相对封闭的自由贸易协定。“一 带一路”倡议秉承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高举自由贸易体制大旗, 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打造开放、 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 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对内能够形成区域合作 的新格局,对外则能够构建区域合作的新模式,增强中国国际地位。
背景、内涵及意义
21世纪海 上丝绸之

一带
一路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 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绸之路 经济带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 经济带”丝和绸“之2路1世经纪济海带上战丝略绸涵之盖路东”南的亚简经称济。整合、涵
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01 “一带一路”的背景
02 “一带一路”的内涵
03 “一带一路”的意义
01“一带一路” 的背景
国际背景
① 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当前世界呈现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整体趋势;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 中国家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威胁,构建以我国为主、 周边国家为基础、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 络,成为平衡国际经济格局的当务之急。
“一带一路”是务实合作平台,而非中国的地缘政治工具。通过加强 相关国家间的全方位多层面交流合作,充分发掘与发挥各国的发展潜力 与比较优势,彼此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区域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 任共同体。在这一机制中,各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因 此,“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具有平等性、和平性特征。平等是中国所 坚持的重要国际准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基础。只有建立在 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才能是持久的合作,也才会是互利的合作。

《新丝绸之路》概述

《新丝绸之路》概述

《新丝绸之路》概述
《新丝绸之路》又称为“一带一路”,是一个涵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新丝绸之路的国内路线主要经过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西北6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3省,广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5省,以及重庆和河南这两个内陆地区。

涉及的国家则包括俄罗斯、韩国、日本、北欧、德国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该倡议旨在通过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深化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新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入了沿线国家,同时,佛教、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化形式也得以在这些国家间传播与交流。

此外,新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路线。

历史上,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繁荣。

如今,新丝绸之路则承载着新的使命与愿景,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总的来说,《新丝绸之路》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倡议,它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也为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陆上丝绸之路分类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2.1.2 海上丝绸之路 Maritime Silk Road
南海航线: 中南半岛——南海诸国——印度洋——红
海 ——东非——欧洲 东海航线:
胶东半岛——辽东半岛——朝鲜半岛—— 日本列岛——东南亚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1.2
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在政治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在经济上,促进了双方之间经济贸易、生产技术的 交流; 在文化上,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兴盛和礼乐文化的发 展。
魏晋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1.3.3 兴盛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唐朝
原因: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 盛,开放时代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 设北庭都护府
海上
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 亚、非、欧的古代路上 商业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1.1.1 陆上丝绸之路 Land Silk Road
北线: 长安——虢县——汧县——六盘山固原海原——祖厉河——姑臧 南线: 长安——渭河——泷关——上邽——狄道——枹罕——黄河——西宁——张掖 中线: 上邽——陇山——金城郡——黄河、溯庄浪河——姑臧
➢世界大格局:8世纪时期,中 国开元盛世,阿拉伯帝国统一 繁荣,欧洲相对稳定
表现 ➢范围更广 ➢交流出现复合层面:物质、文 化、音乐舞蹈、宗教 ➢玄奘 《大唐西域记》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元朝
目的发生变化,多以宗教、文化交流为使命,而不再以商人为主导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1.3.4 衰落
明代中期以后,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发展,海上交通代之而起,使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

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

一、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欲与大月氏联合对抗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定目标,但自此以后,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随着西汉逐步确立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趋于繁荣。

中国的商品如丝绸等沿着这条通道传入西方,而西域的大量物产也传入中国。

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蓬勃开展。

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出现并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动荡与分裂,,丝绸之路的发展处于低潮。

因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间的交往主要通过青海。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重新建立,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重新繁荣并到达顶峰。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大不如前,逐步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其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的地位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

在唐代,中外贸易呈现海陆并举的特征,海上丝绸之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宋代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中外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指南针在这时开始应用于航海,极大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的进步。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顶峰,中外海上贸易繁荣。

宋代沿袭唐代制度,在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

宋英宗时,北宋政府市舶收入达到63万贯,南宋初年更达到200万贯。

泉州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

中国商人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区建立了直接海上联系。

海上丝路出现了繁荣局面。

到元朝,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维持了繁荣局面,同时由于元朝建立了版图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陆上丝绸之路也回光返照,重新繁荣。

但自元朝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盛况。

明朝政府为防范倭寇,实行海禁政策,这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

随着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隆庆元年明政府解除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取得了一定发展。

而清代虽然在统一台湾后一度放开海禁,但乾隆年间又重新闭关锁国,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彻底衰落。

纵观陆海丝绸之路的变迁史,我们可以看到: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状况、中国和沿线国家政局的显著影响,这使得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断变化,状态不稳定,时起时落。

丝绸之路议论文

丝绸之路议论文

丝绸之路议论文引言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贸易网络,自古以来一直是连接亚欧非的重要交通通道。

本文将探讨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丝绸之路在现代的重要性。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丝绸之路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是千年来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

这条贸易路线起始于中国,穿越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

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品在丝绸之路上被运往西方,而丝绸之路也带来了黄金、香料、宝石等西方商品进入中国。

不仅物质贸易繁荣,丝绸之路还促进了文化、宗教和科技的交流。

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建立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丝绸之路连接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并与当地宗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其次,丝绸之路为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全球化提供了平台。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印度、波斯、罗马等国家进行了长期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形成了跨越地理、民族和宗教界限的经济体系。

丝绸之路对经济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存在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丝绸的出口成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世界各地,还带动了中国其他商品的出口。

其次,丝绸之路拉近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实现了贸易以及财富的往来。

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亚欧非之间的贸易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丝绸之路也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实施外交和外交政策的重要途径,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丝绸之路对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商品和经济的交流,还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间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汇地。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传播,使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更加多样化。

同时,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艺术、音乐、戏剧等领域的交流和创新。

这些文化交流对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的现代重要性尽管丝绸之路在古代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但它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之路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丝绸之路是一条无比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之路。

它不仅为中国带来了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将中国的影响力扩展到了世界各地。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沿途景点、文化交流和现代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的丝绸之路。

一、历史背景中国的丝绸之路起源于汉代,当时丝绸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为了保护贸易的安全和便利商人的交通,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一条连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道路。

这条道路穿越了中国的西北地区,经过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包括沙漠、高山和草原。

丝绸之路的存在不仅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的经济交流,还为各个民族的文化互鉴提供了机会。

二、沿途景点沿途的景点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景点既有自然风光的奇观,也有人文历史的宝藏。

比如,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兵马俑和大雁塔。

而敦煌则以独特的莫高窟而闻名,这里保存着丰富的佛教壁画和文化遗迹。

其他重要的景点还包括天山大峡谷和喀纳斯湖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丝绸之路上的多样性和魅力。

三、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货物和商品的交流,也使文化在东西方之间流动。

在古代,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也随之传入中国。

同时,中国的文化、哲学和科技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方国家。

例如,中国的丝绸制造技术、造纸术和火药等都在丝绸之路上得以传播和发扬光大。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现代影响尽管丝绸之路在古代具有重大意义,但它在现代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即是丝绸之路的现代版,旨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这一倡议使得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更加便利,并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可以说,丝绸之路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对外交往。

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业和文化交流之路。

一带一路详解

一带一路详解
“一带一路”
“联”接梦想“通”向未来
目录
一、“一带一路”的历史由来 二、“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 三、“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
四、“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第一部分
“一带一路”的历史由来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 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 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是由西汉武帝时的张謇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 之旅”。自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丝绸、皮毛、珠宝、 香料等领域的商品交换不断繁荣,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也日 益活跃。它不仅成为亚欧国家互通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各国 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唐代以后,因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南移,以及造船和 航海业有了较大发展,陆上“丝路”的重要性逐渐让位 于海上运输。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 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古代海 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 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 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 各国的共同发展。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 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 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引 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明代 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第三部分
“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
第四部分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对于我们的意义
旅游
--免签证
购物
--跨境电商
教育和文化
--留学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寻找建文帝下 落?军事上联络西亚?宣扬国威, 加强政权合法性。 • 后果:在外界影响很小,造成国库 空虚,大臣抵制,档案被毁。 • 未超出阿拉伯航路,采取阿拉伯的 航海经验和技术(针路、牵星过 洋)。郑和本姓马,回族,阿拉伯 后裔。


• 从丝绸之路和历史地理背景 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有 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 件?应该如何扬长避短?
• 张骞使团将丝绸带到西域,西域商 人开始丝绸贸易,中亚、波斯、罗 马帝国对丝绸的强烈需求是维持丝 绸之路的动力。 • 中国历来只有天下观念,以“天下 之中”自居,无所不有,自给自足, 对外无需求,缺乏了解外界的兴趣 和动力。 • 没有正常的外贸,只接受“朝贡”。
乾隆特颁英使马嘎尔尼诏
•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赉表 章,……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 之诚,深为嘉许。……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 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 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若云仰慕天朝,欲其 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 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 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天朝抚有四 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无贵重。 尔国王此次赉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 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 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 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 商人的社会地位低,“迁海”,民间对 海外的贸易长期被禁。 • 历史上从未主动利用丝绸之路,也 很少从丝路贸易获利,经商者主要 是中亚、波斯、阿拉伯商人;
海上丝绸之路 与郑和下西洋
• 流行的海洋观形成以西方,以地中 海为根据; • 地中海的特点:基本是封闭的内陆 海,有众多岛屿、半岛、海湾,集 中了古代世界主要文明; • 中国仅渤海湾相似,但周围缺乏其 他发达文明; • 在没有海上威胁、不具备海上活动 能力时,不重视海洋并非落后保守。
海上丝绸之路 并非由中国开辟或掌握
• 四海之内 山陬海澨 天涯海角 鱼盐之利。 • 西汉末航海已达黄支国(今斯里兰卡),并有 专门“译使”,此后不进反退。 • 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公元755年安史之 乱后丝绸之路断绝,海上运输的巨大经济利益, 瓷器、青花瓷(釉需用产于西亚的含钴矿物) 外销的可能。 • 海上丝绸之路完全由阿拉伯人开辟和掌控,广 州的蕃坊、蕃长,泉州的阿拉伯侨民(蒲寿庚 主管泉州市舶司)。
丝绸之路 的历史地理背景 和“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的历史地理背景
• 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 名,指公元前2世纪形成的由洛阳、 长安至中亚撒马尔罕的商道; •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9年,往月氏 (由祁连山西迁至妫水,并臣服大 夏)联络夹击匈奴,前126年返回。 前119年,张骞出使,招乌孙(伊犁 河流域)回故地,以“断匈奴右 臂”,“赉金币帛直数千巨万”, 其副使至大宛、康居、月氏、大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