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教学案例
华南师大附中张学东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4.1.1文字处理技术”的内容。包括以下有两方面的内容:
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2、汉字的编码。
第1部分内容比较容易,主要是体验的过程;
重点难点在于第2部分的内容中,即如何让学生了解文字的编码技术(包括外码、内码、字型码),并学会使用相关技术实现文字的输入输出。
本教学设计根据知识点的学习将几个小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贯穿在一节课中,将概念性、原理性的内容通过操作、观察进行体验、理解,直观呈现抽象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操作和练习。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前期学习,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二进制编码、信息的一般获取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认识,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存储、加工的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
本小节内容主要是文字编码技术的概念及其原理,纯理论性的内容如果采用讲授法对学生而言会比较枯燥,且难于理解。围绕本节的重点内容,本人对教材进行处理并重构教学内容,设计和使用了几种小工具软件,以“内码”(“字符编码.exe”小软件的使用)——〉“字模码”( TrueType 造字程序的使用)——〉“输入码”(区位码、东巴文字、手写输入)为主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对各知识点进行讲解、学习。
五、教学媒体选择
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且教学相关资源要放在网络硬盘中,因此采用配备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如:LanStar)、投影机的网络教室。
8 分钟提问:输入字符后知道了字符的
机器内码,为何能在显示器上看
到相应的符号?
引出“字模码”概念并演示
“TrueType 造字程序”的使用;
任务二(教师演示操作步骤):
1、运行“TrueType造字程序”,
选定代码“AAA1”并按“确定”,
在出现的编辑对话框(64*64)
中画出一个字或一幅图(例如
“”),
选“编辑”菜单中的“保存字符”,
完成字模的建立;
2、在输入法中添加输入法“中
文(简体)—内码”,然后新建
一个Word文档,在编辑状态下,
用“中文(简体)—内码”(即
区位码)输入“aaa1”,屏幕显
示出刚才建立的字模“”;
3、返回“TrueType 造字程序”,
找回刚才的字模“”,解释存
储字模的方法和原理:在64*64
点阵中,空白用“0”表示,黑
点用“1”表示,每行为64位的
二进制数,转换为8个字节(每
字节8位二进制),每字节二进
制数再用2位16进制数表示(每
四位二进制数转换为一位16进
制数);存储64*64点阵的字模
需要64*8=512个字节;
听课、思考
回答问题
学习态度、
学习方式
网络教学软
件广播、
“TrueType
造字程序”
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
件
针对本节课所采用的演练相结合教学方式,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在操作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以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对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注重技术与人文的良好结合;
2、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和实施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既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和理解了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原理,并达到了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字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等相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的;
3、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小软件数量较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及相关软件所对应知识点及原理的讲解和总结,同时要关注个别学生的能力差异,及时进行指导;
4、从学生的上课表现及课后的反馈来看,由于注重学生在操作中学习,95%学生均能很好地完成课堂任务及课后作业,个别学生经过辅导后也顺利完成了安排的任务。
九、教学资源
1、本课用到的网络资源及其网址:
教学资源站点:校园网 ftp://10.248.254.201
小软件:
字符编码.exe(本人用vb编写)
TrueType 造字程序(windows自带)
“中文(简体)—内码”和“日文”输入法(windows自带)
东巴文字“”(教材附带光盘)
2、本课设计或用到的课件:
文字及其处理技术.ppt
本人用vb编写的“字符编码.exe”
东巴文字“”(教材附带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