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第1课时,共2课时)【正文】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第二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去,摘了桃子扔玉米,摘了西瓜扔桃子,见兔子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

这篇课文的构段特色很明显,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课文后面的习题也要求学生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个语言形式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不能三心二意。

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第三至第五段的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识字,学词,读句,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在学习中渗透本文的构段特点,第二课时重在体会本文的构段特点,并能根据这一特点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同时从中得到启示。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会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因此,本课重在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图,读一读句,做一做动作来学习文本,理解词句,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一)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会写“非、常”两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读懂故事内容,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三)利用动作演示理解“掰、摘、扛、扔”这些动词,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注意朗读,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教学难点:利用动作演示理解“掰、摘、扛、扔”,并能正确区分。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桃子形的生字卡片,玉米、桃子图片,玉米地里、桃树下、瓜地里词语条。

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语:今天,王老师带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

(出示图片)瞧,这是谁啊?(课件出示:小猴子,认识生字“猴”,读好轻声)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补充课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小猴子下山》的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通过阅读能够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热爱自然的意识。

3.学科素养–通过上述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

–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主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故事教材。

–确保教学环境整洁有序,板书清晰。

2.学生准备–课前准备好课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教具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逐段教授故事内容,解释生词。

–让学生展开讨论,理解故事情节。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让学生从自身经历中找到共鸣。

4.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小结–整理故事内容,梳理重点。

五、课后作业1.回家复述《小猴子下山》故事。

2.绘制《小猴子下山》故事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

六、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对故事的讲解是否深入浅出。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2.改进措施–可以加大学生思维拓展的空间,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以上是《小猴子下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小猴子下山》。

2.能够听懂故事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通过课文中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小猴子下山》。

2.理解故事情节,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课件:包括《小猴子下山》故事图片和相关课文内容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小猴子下山》故事图片,唤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小猴子下山》,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10分钟)1.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想下山?2.引导学生探讨小猴子下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步:活动设计(15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小猴子为主角,编写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2.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促进课堂互动。

第五步:游戏互动(10分钟)1.设计小游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2.根据故事中的场景,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参与互动。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活动中的小猴子下山故事编写。

2.背诵《小猴子下山》中重要的句子。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的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

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教学准备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课时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会写“非、常、块、往”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字理识字、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等词,积累“又____又____”形式的词语。

3.借助板书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识记“猴”1.课件出示猴子的图片,学生交流对猴子的认识。

2.指导学生借助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猴”。

3.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是在山上。

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生词,了解故事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序号。

2.指导认读生字生词。

(1)逐段检查朗读,随文正音。

(2)分类盘点词语,学生认读:结得又大又多只好空着手掰扛扔摘捧抱追蹦提示:“结”是个多音字,在“结得又大又多”中读jiē。

3.学生自学,了解故事大意。

(1)引导学生圈出小猴子下山走到的地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路线图,帮助理清文章的脉络。

借助提供的连词说故事,帮助学生有效串联故事内容。

(2)指名交流,板贴词卡“玉米地里、桃树下、瓜地里、树林边”。

(3)指名“小老师”领读词卡。

(4)指名学生按照小猴子下山的顺序,将词卡贴到黑板上的路线图中,并说明理由。

4.引导学生结合课题和板书,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简要说说故事情节。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________,接着_______,再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最后______,小猴子一无所获。

三、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小猴子的“所见”和“所做”1.交流小猴子的“所见”,提取信息,积累“又大又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小猴子下山》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小猴子下山》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小猴子下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读懂课文《小猴子下山》。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情节。

4.能够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

2.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运用教材内容进行扩展阅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言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猴子的兴趣,引入本课内容。

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猜测猴子为什么要下山等。

2. 学习新课(15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小猴子下山》。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注重字词的理解,尤其是生僻字和成语的解释。

3.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操练(20分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2.有针对性地进行课文段落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堆叠内容。

3.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消化内容。

4. 拓展(10分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展开相关话题的讨论,拓展课外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和动物的兴趣。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默写生词、按要求完成练习或撰写课文感想等。

五、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主要情节•生词和成语的解释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小猴子下山》为核心内容,通过带有情节的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情感态度的培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朥能够引导学生爱读书,热爱生活,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教案概述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一节课,约40分钟。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18 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内容
《18 小猴子下山》是一则小故事,描述了18只小猴子下山的情景。

2.生字词语
–小猴子
–下山
–笨蛋
–跳舞
3.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
–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
4.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理解故事中的难点词语
三、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一些与猴子有关的小游戏或者歌曲,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导入
讲解故事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3.阅读教材
教师念读课文,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5.巩固
教师可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后交给老师。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上有一定困难,下一次课我将增加同类故事的阅读,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图中至少包含一个主要场景和一个主要人
物)。

2.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写一段50字以内的小短文,描述你喜欢这个
角色的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教学目标:1. 能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重点理解“掰、扛、扔、捧”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空手而归”的意思。

3. 让学生懂得做事情要明确目的,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去做,才能取得收获。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初步理解“空手而归”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头饰、课件。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桃子),看,这是什么?你们平时喜欢做什么呢?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看看他喜欢做什么?(出示小猴子)小朋友,你们见过小猴子吗?能说说小猴子是什么样的吗?2. 小猴子下山来做什么呢?他为什么会想这样做呢?大家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课文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啊?你可以用笔圈一圈。

再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的小猴子下山来一共做了几件事啊?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说出都做了些什么?2.小朋友们真棒。

那谁来说一说小猴子为什么会这样三心二意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读一读课文。

3.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来分别去了哪些地方?(出示表格)4.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小猴子做了什么事?(指名说)其他同学注意听一听他们说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5.小朋友们真棒,帮小猴子把事情都找出来了。

小猴子为什么会这样三心二意呢?最后小猴子把事情都做到吗?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一读课文,你可以在书上画一画,也可以拿笔写一写你的想法。

6.课文小朋友讲完了,老师有个建议,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吗?7.小猴子最后把事情都做到吗?那他以后还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我们知道小猴子三心二意把事情都做错了,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三、识字交流,识记生字。

1. 小猴子在路上做了这么多事,其中“掰”、“扛”、“扔”、“捧”这几个词语是重点词语,需要我们牢牢记住。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课文《小猴子下山》,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语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让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感情表达。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生物,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导学生熟练诵读《小猴子下山》,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课文:《小猴子下山》•PPT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图片及其他相关素材•道具:玩具猴子、山等道具四、教学过程1.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出与猴子相关的话题,引起学生兴趣。

2.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猜测猴子为什么要下山。

2.学习1.朗读课文《小猴子下山》,让学生模仿跟读。

2.分析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分角色,让学生表演《小猴子下山》,培养表达能力。

3.拓展1.利用游戏或歌曲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2.让学生自由表达对小猴子的感情,展示在黑板上。

4.总结1.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对今天学习内容进行反馈和总结。

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提高课文的理解。

2.用一两句话描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

六、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情节:猴子为什么下山•人物特点:小猴子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调动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下节课可以引入更多互动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是《小猴子下山》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小猴子下山-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猴子下山-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猴子下山-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猴子”、“下山”;2.理解短文意思,能表达自己的理解;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故事情节;4.热爱动物,爱护山林环境。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认读;2.表述短文情节。

三、教学难点1.协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2.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和自然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1.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短文意义;2.利用黑板、音频等工具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3.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促进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谈论与猴子有关的事情,如“有没有去过动物园看过猴子”等;2.抛出问题:“猴子会不会下山?下山后会去哪里?”2. 学习环节1.教师播放语音,让学生注意听音辨字,学习短文中的生字词“猴子”、“下山”;2.听读短文,学生跟读并注重理解故事情节;3.教师帮助学生了解短文的主题和背景,讨论猴子下山的原因以及大自然的美好;4.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自由发挥,模拟短文中的情境。

其中,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并进行集体讨论,加深对短文的理解。

3. 实践环节1.教师邀请学生到校园小花园,找寻小动物的踪迹,观察大自然生态;2.以小猴子下山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小动物生活习性,并关注环保问题,引导学生热爱动物和大自然,在日常的生活中爱护环境。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听读短文情况并提问理解短文内容;2.评估学生小组活动表现,分析集体讨论成果,关注学生对短文的理解深度;3.在教学结束时,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观察学生爱护环境的态度以及应对自然环境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教师可邀请动物园工作人员到校进行动物介绍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习性以及动物保护问题;2.教师亦可在课堂中适当使用动画、PPT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小猴子的故事,增强兴趣。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信息呈现、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短文的同时,体验和认识自然环境和动物习性。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第1篇】一、说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

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说新课: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说分段学习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

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

学习向导: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4、填空练习。

(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

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小猴子下山的基本情节。

2.能正确朗读故事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讲述。

3.能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小猴子下山的基本情节,正确朗读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隐含含义,进行创意性表达。

三、教学准备1.《小猴子下山》的课文教材。

2.小猴子玩偶一只。

3.能够模仿小猴子声音的工具。

4.画纸、彩笔、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带着小猴子玩偶出现在班级中,模仿小猴子的声音打招呼,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故事(1) 故事讲述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内容,并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2) 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故事,重点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3. 创意表达(1) 小猴子表演老师指导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在模仿小猴子的行为的同时,理解小猴子的心情变化。

(2) 小猴子画画学生用画纸和彩笔画出小猴子下山的场景,可以添加自己的创意元素,并在画面上贴上对应的贴纸。

4. 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总结故事中的感情转折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创作小猴子下山的新故事,进行口头讲述或绘本创作。

2.利用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绪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他们对小猴子的故事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但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多媒体元素,如音频故事或视频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故事内容。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读懂课文中的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能够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包括动物名称和动作词汇。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2.能够模仿故事中的动作表演。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参与故事情境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教学生认读关键词汇。

2.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参与故事情境。

难点1.小猴子下山故事的情节描写。

2.学生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小猴子下山》2.教学图片或道具:关于猴子和山的图片或玩具模型3.PPT或黑板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观看图片或展示猴子模型,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的故事主题。

2.引导学生联想动物和山的关系。

第二步: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含义模糊的词语。

3.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1.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感受与想法。

2.提问学生: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下山后发生了什么?第四步:表演1.分组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猴子动作,进行表演。

2.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感受故事情节。

第五步:总结1.整理课文中的重点,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2.鼓励学生发表对故事的感想和理解。

五、课堂延伸1.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对小猴子下山的想象。

2.教师讲述关于猴子的有趣故事,拓展学生对动物的认识。

六、拓展阅读1.让学生带回家阅读关于猴子的相关故事书籍,培养阅读习惯。

七、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还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关爱意识,激发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希望学生在欢快的故事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小猴子下山-部编版(五四制)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猴子下山-部编版(五四制)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猴子下山-部编版(五四制)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勇敢探险、善于思考、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2.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本课文的学习了解小猴子的成长经历,掌握重点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感悟其中的道理。

3.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本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2.理解小猴子的成长经历和其中的道理。

3.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深层含义。

二、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法2.课堂讨论法3.情景演绎法4.组合教学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学习生字词在课前让学生先阅读一遍文章,师生共同解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然后请学生进入前台板书阅读课文,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率。

3. 学习课文本课是文学阅读课程,邀请学生跟读课文,并在课堂中注重细节处,进行详细的解释;又通过互动式的课堂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同时,对于难度比较高的文句,教师也可以给予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意思。

4. 学生表演请学生们模仿小猴子下山的环节,进行情景演绎,让学生充分沉浸到故事情境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阅读体验。

5. 小结通过课堂总结和回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带领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可以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同时,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兴趣和阅读品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养成型阅读”习惯。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猴、掰”等9个生字,会写生字“非、常”。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抗、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教学难点]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今天,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小伙伴,出示小猴子玩偶,“小朋友看,这是谁?生:小猴子师:你们喜欢小猴子吗?生:喜欢师:那这节课谁做得好,小猴子今晚就到他家去做客。

师:小猴子的家在山上。

有一天,猴子妈妈让小猴子下山找点吃的,可小猴子心急,还没听完妈妈交代的事情,就迫不及待地冲出家门,他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生: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小猴子下山(齐读课题)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同学们,小猴子从家里出发了,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4页,听听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边听边找找小猴子经过了哪些地方?(播放录音)1.请一个小朋友来说说小猴子经过了哪些地方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根据孩子回答示图)评价:你是个认真读书的好孩子。

(贴奖励)2.小猴子在这些地方都做了些什么呢?赶快再到课文中去找找,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到后圈出来出来。

(反馈——指名说并示词)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评价:你们真棒,都火眼金睛 3.小老师教读(正音)-齐读评价:你们读得真标准3.这些生字宝宝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我,这么多的生字宝宝,你们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呀?(指名)提手旁:这些都是跟手有关的动作,所以是提手旁5.看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表示动作)动词:对,他们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评价: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6.做动作猜字,你说的对,这些字都表示动作,那老师来做做动作,大家来猜猜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版

人教部编版《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瓜、空”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从中明白做事情的道理。

3.理解“非常”的意思,并能说一句话;学会运用量词“一块、一棵、一片、一个”;积累“又×又×的××”的短语。

教学重点: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瓜、空”等7个生字。

2.理解“非常”的意思,并能说一句话;学会运用量词“一块、一棵、一片、一个”;积累“又×又×的××”的短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插图、板书等复述故事,从中明白做事情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学习“猴”字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师板书课题。

提示:“猴”字反犬旁,跟动物有关,右边是王侯的“侯”,中间没有一竖。

2.指导读“小猴子”,“子”读轻声。

3.回忆带“犭”的字。

(狼、狗、猪)如果是口字旁,师板书“喉”,应该是什么意思?(跟口有关),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它也读hóu,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可以组词“咽喉”。

二、初读课文,明确路线1.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结合学生回答,粘贴图片,板书:一块(kuài)玉米地一棵桃(táo)树下一片西瓜地树林(1)教学“块”。

①在“一块玉米地”里,“块”是量词,还可以说“一块糖、一块饼干、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②出示另一种解释:成疙瘩或成团的东西。

组词(糖块儿、土块儿)一般会带儿化。

③指导书写。

(2)教学“棵”。

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一般用“一棵”。

还可以说“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一棵瓜秧”。

(3)教学“片”。

①指导朗读:“西瓜”的“瓜”读轻声。

《小猴子下山》教案第一课时docx

《小猴子下山》教案第一课时docx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猴”等12个生字,会写“块”等七个生字,结合动作、情景对话的方式理解掰、扛、捧、抱等动作的词语。

学习积累“又……又……”式词语以及数量词的搭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情境中借助板书复述故事片段。

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重点】1、结合动作、情景对话的方式理解掰、扛、捧、抱等动作的词语。

学习积累“又……又……”式词语以及数量词的搭配。

在此基础之上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趣味故事,引入课题1、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新朋友,猜出谜语就知道它是谁了(老师出示谜语)学生答。

师:你们真聪明,对啦,这新朋友就是小猴子!正音:小猴子的“子”要读轻声。

小猴子跟小朋友们打招呼了,大家也和它打招呼吧!这里呀我们要特别注意“猴”这个字,它是什么偏旁呀?上个学期我们还学过哪些反犬旁的字呢?(猫、狗、猴)。

反犬旁,表示的是有爪子的动物。

2、小猴子住在一座高高的山上,今天小猴子要——下山。

于是就有了我们这个有趣的故事。

(补充板书“下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大意那小猴子下山后做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

1、自主朗读课文(1)大声朗读,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完一遍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3)正音:小老师领读生字的读音。

(4)校对自然段,分读课文,正音结。

①出示生词卡片“结jiē”“结jiē”这个字,应该怎么读?/这个字读得很准,我们再念一遍。

(音)(单个指,男女生,开火车)②夏天到了,葡萄园里结—葡萄;秋天,—瓜地里结西瓜;秋天—树上结桔子。

读词卡:结玉米。

拓展说:结葡萄,结西瓜,结桔子。

结就是植物生长果实。

③(形)谁有好办法记住它:……2、过渡:这个故事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插图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幅?(跟着PPT数一数)你们喜欢讲故事吗?想变成故事大王吗?——喜欢。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否则将⼀事⽆成。

2.学会本课10个⽣字,⽤“真”“⾮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4.能按要求说⼏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字,⽤“真”、“⾮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4.能按要求说⼏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教学⽬标 (⼀)学会本课10个⽣字。

(⼆)朗读课⽂,看懂图意,⼤概了解课⽂内容。

(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字。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导⼊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只⼩猴⼦⾼⾼兴兴地下⼭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起学习第8课《⼩猴⼦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听⽼师范读课⽂,边听边想,这课是写⼩猴⼦的什么事? 课⽂讲的是⼩猴⼦下⼭,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回家的事。

(三)学习⽣字 1.先看课后⽣字表的⽣字,后读课⽂,边读边画出⽣字词。

2.借助汉语拼⾳读准字⾳,然后读⼀读词语(⽣词),再读⼀读带有⽣字词的句⼦。

3.检查⾃读⽣字词情况。

利⽤卡⽚或⼩⿊板。

得⾮常空着⼀⽚⼜⼤⼜圆 ⽩兔真可爱⼩兔⼉(⼉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教案部编版
一年级语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借助插图,图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根据课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了一只小猴子。

(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2.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要求:读通课,读准字音。

2.再读课,标出自然段序号,在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思考: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齐读课,启发学生思考: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猴子吗?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
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