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一场大规模战役) - 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时期一场大规模战役)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
中华民国
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
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
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
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名称:武汉会战
地点:安徽、河南、江西、湖北
时间:1938.6.11-1938.10.27
参战方:中国,日本
结果:日军获胜,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参战方兵力:国军110万人,日军30万
伤亡情况:中国40余万死伤(中方统计)
日本25.7万死伤(中方统计)
苏军100人死伤(中方统计)
主要指挥官:蒋介石、陈诚;冈村宁次、畑俊六
武汉会战前夕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人口超过二百万,该市被长江及汉水分成三
部分:武昌、汉口及汉阳,武昌是政治中心,汉口是商业的集中地,汉阳是工业重镇,在
粤汉铁路建成后,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
往内陆的枢纽。
日军侵占南京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国民党政府虽然西迁
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
济中心和战时首都,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保卫武汉,日本政府及中国远征军总部均预
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
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迅速攻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
屈服,尽快结束战争。
日军大本营陆军部认为“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统治中国”。
12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定保卫武汉
作战计划。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中旬,国民政府军委会制定了保卫武汉的作战计划,也规定了战略方针,主要目的一是在于以空间换取时间,内、外战线结合,消耗、挫败敌人;二是及早内迁工厂、内运物资、整备军队、加紧生产,作长期抗战准备;三是争取国际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国际战场的开辟以彻底战胜日军。
这时,国共两党为了抵御民族大敌,进一步加强合作。
7月6日,在武汉召开了国民参政
会第一届会议。
大会庄严宣告:“中国民族必以坚强不屈之意志,动员其一切物力、人力。
为自卫,为人道,此穷凶极恶之侵略者长期抗战。
以达到最后胜利之日为止,”要求全国
军民“一切的奋斗,要巩固武汉为中心,以达成中部会战胜利为目标” 中国人民要保卫武汉,坚持抗战,日本侵略者要夺取武汉。
结束战争,这就构成了当时中日双方在战略上的
一场决战。
事件影响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
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
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
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为此还规定“集中国家力量,以在本年
内达到战争目的”、“结束对中国的战争”。
但是,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广州的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日军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
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
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
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
抗战。
而在日军已经占领的后方,大批的抗日人民武装成长起来,大片的国土又被收复。
用日军自己的话说,日军占领的“所谓治安恢复地区,实际上仅限于主要交通线两侧数公
里地区之内”。
因而可以这样说:武汉会战,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
由于国军的坚强抗击,日本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用于进攻的编制人员约25万人,会战期间曾补充四五次人员,投入的总兵力当在30万人左右),发挥了陆、海、空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苦战4个半月,不但没有歼灭国军的主力部队,没有使国军的抗战意志和战斗力有所减退,反而使日军的有生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武汉会战以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日军,随着战线的延长,兵力益发感到不足,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以攻城略地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
2、日本国力因损耗过巨而开始急剧表面化
日本是一个岛国,战略物资缺乏,主要依赖输入,而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
它意味着日本的货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
日本发动了战争,却又千方百计地“谋求早期解决”,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昭和十三年(1938年),为了进行武汉会战,“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
更由于兵员的不断增加,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
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超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从而加重了中央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
历史评价
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曾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阵亡将士人数,军事委员会统计为254628人,加上负伤超过40万),主要原因是战役上单纯地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
此战历时4个半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中国军队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积极打击和牵制日军,充分发挥了战略配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