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初步知识

测量初步知识
测量初步知识

测量的初步知识

学习目标要求:

1.知道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记住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

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等,熟练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知道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决定的。

4.会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5.常识性了解误差的概念,会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知识要点精析: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要记住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位换算列式时,应保持数值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在把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时,不要把应该用分数表示的进率,错误地用倍数来表示。以下是正确的换算示例:

2.使用前,要对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和认识

(1)选用

应由所需达到的准确程度去选择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被测物的最大测量长度去选择刻度尺的量程。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测量,准确度要求较高,长度一般只有几十厘米,因此要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米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

(2)观察

①零刻度线的位置:这是测量的起始刻度,有的刻度尺零刻度线不一定在它的边缘。若尺的刻度线已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一端对准某一刻度线,看物体末端所对刻度值,末端所对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刻度值就等于待测物体的长度。

②量程:就是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

③最小刻度值:是指刻度尺两个相邻刻线之间所代表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

了测量的准确程度,如果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毫米,测量时就只能准确到。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会认:要能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线的位置,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会放:要求把刻度尺放正,并使尺上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物体。

(3)会看:看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尺。

(4)会读:除读出准确值以外,还要有一位估计数字,即要估读到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4.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的产生跟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系,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的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曲线长度的测量

用一个轮子沿曲线滚动,测出轮子的周长,记下滚动的圈数,用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就可以得到曲线的长度。比较短的曲线可以用一条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来测量。先把棉线放在曲线上,让它跟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放直,量出棉线上这两点间的距离,就得到了曲线的长度。

(2)圆锥体的高和球体直径的测量

可用直角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如图1测出圆锥体的高和球体的直径。

(3)纸张厚度的测量

把许多张纸叠起来,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它们的总厚度,除以总张数,便得一张

纸的厚度。

(4)金属丝直径的测量

将金属丝紧密平绕在铅笔上,测出螺线管的总长度和匝数,相除求出直径。

典型例题透析:

例1.如图2,用图中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1)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2)所测木块的长度是___。

解析: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图中木块的长度等于右端所对刻度与左端所对刻度的差。即:3.70cm-1.40cm=2.30cm。

答案:(1);(2)2.30。

总结:长度测量时要注意起点刻度,一般以零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始点,此时测量值即为物体右端所对的刻度尺示数。有时由于零刻度线磨损,就从其他刻度线测起,这时测量数据就是物体右端所对刻度示数减去物体左端所对刻度示数。

例2.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为,若换用米做单位,应是()

A、 B、 C、 D、

解析:进行换算时,测量值的准确程度不能改变。即换算后的测量值仍能判断出所用刻

度尺的分度值。中,是准确值,小数点后的“0”是估计值,测量用的刻

度尺的分度值是,它的准确值是厘米,厘米位数是从刻度尺上读出的而不是估读的,厘米的下一位才是估读的。进行单位换算后,厘米位数字仍是准确的。测量结果中的数字

部分应当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单位换算后仍是测量值。是准确值,估读数字则

为小数点后第三位数字“0”,这样把换算成单位后,测量值应为。

答案:B。

例3.小宇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_,估计值为_____。

解析:千米、米、分米、厘米、微米等都是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长度也有其他的单位,如里、丈、尺、寸等,又如看游泳比赛时,经常听解说员说“……超过……几个身长”。这里的“身长”就是长度的一种单位。本题中的铅笔长就是该同学测量桌子长度所使用的长度单位。

答案:铅笔长,6铅笔长,铅笔长。

总结:长度的单位有很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采用的长度单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使用“里”、“丈”、“尺”、“寸”等长度单位,英国和不少西方国家都使用“英里”、“英尺”、“英寸”等长度单位。只是近年来为了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技术的交流,才统一使用了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采用其他长度单位也是很方便的。例如农民用“步”来丈量土地、用“拃”测量布的长度,至今仍在农村被广泛使用。本题就是提醒大家长度的单位不仅只有国际单位制的单位,还有很多其他单位。但我们在今后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长度的单位一律采用国际单位。

例4.小宇同学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得物理课本长度分别

是、、、,其中有一次测量记录是错误的。问:哪个数据是错误的?该课本的长度为多少?

解析:由于观察者的原因,读数有可能偏大或偏小,但不会相差很多,所以四次测量中,每一次测量结果应该是接近。因此,26.61cm这个结果是错误的。那么,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该是另外三个测量值的平均值。即:

L=(L1+L2+L3)/3=(26.02cm+25.98cm+25.99cm)/3=26.00cm

答案:26.61cm错误。物理课本长度为26.00cm。

总结:在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易犯的错误是在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时,将错误的记录参加平均值计算,而导致错解。另一个常犯的错误是不懂得对计算结果的平均值要四舍五入,并且要使平均值的位数与测量记录的位数相同,不能误认为小数点后位数越多越精确,因为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是由测量工具决定的。

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生错误的原因是误差太大

B、产生误差的原因是测量中发生了错误

C、操作、读数都正确,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解析:错误是测量中由于方法不正确引起的,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消除的,完全可以避免错误;而误差是由测量的工具及测量的人引起的,是不可以避免的,只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所以误差和错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毫无联系。

答案:D。

总结:误差和错误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还要明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做法只能使测得的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变小,而不能使测量值变成真实值。

本讲巩固练习:

1.从地面算起,下面哪种物体的高度近似为()

A、房门

B、衣柜

C、床面

D、书桌

2.有三把刻度尺,第一把尺的分度值是,第二把尺的分度值是,第三把

尺的分度值是,则最好的尺子是()

A、第一把

B、第二把

C、第三把

D、以上说法都不妥

3.将金属丝在均匀细棒上密绕28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其长度为,由此可知该金属丝的半径为___。

4.一位同学说,他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测得一木块的长度是,这可能吗?

5.现欲测量出一只圆形空碗碗口边缘的周长,请你设计出两种测量方法。

练习答案提示:

1.选C。

。房门、衣柜、书桌都比高,所以只有床面的高度较为适合。

2.选D。

评价一把刻度尺的好坏不仅仅是以它的分度值为标准的,还和测量时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有关,应该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选择刻度尺。在不知道具体的测量要求时,不能确定哪把尺子最好。

3.

金属丝半径。

4.不可能,因为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只能准确到毫米,毫米的下一位数,就是估计值了,因而不可能测得毫米以下的刻度。

5.(1)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碗的边缘上某点作一记号,从这一点起沿直线的一端滚动一周,记下滚到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直线上起点到滚到位置的长度,即是碗口边缘周长。

(2)取一条细软棉线,绕过碗口一周,用刻度尺测量出这段棉线长度即是碗口边缘周长。

测量的初步知识综合检测

1.在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中,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资料必须用,来.其中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的量程,也就是它.

2.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2.736m,则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是,若只要求准确到分米,测量结果应该记为m.

3.做物理实验用的刻度尺,量程通常是,最小刻度通常是.课本长

18.46cm,则准确值为cm,估计值为cm.

4.某学生测得物理书内150页的厚度是

5.4mm,则每张纸的厚度应是μm ,合m.

5.某同学做了体检后,发现表上只填了数字忘了写上单位,请你代他填上,(1)身高1.65 ,(2)胸围72.0 .

6.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目的是练习正确使用测长度,练习估测到下一位,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知道结果是由和组成,实验过程中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求是为了.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不慎产生的错误

B.使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认真测量,正确使用测量仪器就能避免误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在测量立定跳远成绩时,下列测量工具中比较合适的是()

A.最小刻度值是1cm的15m的卷尺

B.最小刻度值是1mm的米尺

C.最小刻度值是1cm的2m钢卷尺

D.最小刻度值是0.lmm的游标卡尺

3.下列单位换算中,推导过程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2.5m=2.5m×100=250cm

B.2.5m=2.5×100cm=250cm

C.2.5m=2.5×=250cm

D.2.5m=2.5×100=250cm

4.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A.一元硬币的厚度接近1cm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38cm

C.40瓦日光灯管长约为1.2m

D.中学生身高大约为1.06m

5.下列测量中,最小刻度值应选毫米的是()

A.量身高

B.测量楼房高度

C.安装玻璃

D.测量教室

6.用最小刻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个圆盘的直径,读数正确的是( )

A.23.4cm

B.23.420cm

C.23cm

D.23.42cm

7.甲、乙两同学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为9.63cm,乙测为9.60c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两次测量值的差异叫误差

B.这两次测量值的差异叫错误

C.两次测量结果的有效数的位数不一样

D.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一样的

8.用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450.6mm,换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这一物体,其结果应是()

A.45.06cm

B.450.6cm

C.45.1cm

D.45cm

9.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测得的四次结果是1.73cm,1.81cm,1.68cm,

1.8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A.1.81cm

B.1.76cm

C.1.7575cm

D.1.7675cm

10.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

11.用拉伸变长的塑料软尺去测黑板的长,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A.偏小

B.偏大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

三、计算题

1.某原子半径为1.6×10-4μm,地球半径为6.4×106m,问地球半径是这种原子半径的多少倍?

2.某同学用直径为50cm的自行车轮绕操场跑道运行一周,测得自行车轮共滚动250圈,则操场跑道一圈有多少米?

答案:

一、填空题

1.测量仪器测量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

2. 1cm 2.74

3.1m 1mm 18.4 0.06

4.72 7.2×10-5

5.m cm

6.刻度尺最小刻度数据单位平均值减少误差

二、选择题

1、D

2、C

3、B

4、C

5、C

6、D

7、D

8、C

9、B 10、C 11、A

三、计算题

1. 4.0×1016

2. 392.5m

测量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对应习题

图 1 图2 测量的初步知识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m ),其它单位km 、dm 、cm 、mm 、μm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①基本工具:刻度尺;②精密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会选: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②会放:尺要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 ③会读:视线正对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 ④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主单位:立方米(m 3)其它单位:dm 3、cm 3、mm 3、L 、mL 。 2.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3.量筒的正确使用:①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②视线要与液面齐平 三、测量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 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采用精密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对应训练】 1.单位换算:8.5m = cm ; 36000nm = km 15cm 3= m 3。 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 、B 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 条 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 3.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图2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 〕

4.如图3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①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填步骤前的序号) ②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 = cm3 图3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6.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30.00cm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29.50cm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 7.有一个量程为1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套简单的方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必要的方法、步骤,并将路程表达出来。 测量的初步知识(参考答案) 1.850 3.6×10-8 1.5×10-5 2.B 3.35 3.A 4.A V3-V2 15 5.C 6.1mm 14.75 7.a.用卷尺测出自行车前轮的周长L;b.推车从家到学校,数出自行车前轮转动的圈数n;c.路程s=nL

电工测量基本基础知识

第一篇 电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概 述 1.1 测量的概念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通常测量结果的量值由两部分组成:数值(大小及符号)和相应的单位名称。 1.2 测量的分类 测量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分类。 1.2.1 从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式分类,可分为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组合测量法。 1.2.1.1 直接测量法——从测量仪器上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的特点是简便。此时,测量目的与测量对象是一致。例如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用电桥测量电阻值等。 1.2.1.2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才能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法。例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当被测量不能直接测量,或测量很复杂,或采用间接测量比采用直接测量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时,采用间接测量。间接测量时,测量目的和测量对象是不一致的。 1.2.1.3 组合测量法——在测量中,若被测量有多个,而且它们和可直接(或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一定的函数关系,通过联立求解各函数关系来确定被测量的数值,这种测量方式称为组合测量法。 例如,图1-1所示电路中测定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等效参数R eq 、U OC 。 调R L 为R 1时得到I 1,U 1 调R L 为R 2时得到I 2,U 2 得?????=+=+oc eq oc eq U I R U U I R U 22 11 解联立方程组可求得测量R eq 、U oc 的数值。 1.2.2 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数值的方法不同,分为直读测量法和比较测量法。 1.2.2.1 直读测量法(直读法)——直接根据仪表(仪器)的读数来确定测量结果的方法。测量过程中,度量器不直接参与作用。例如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功率表测量功率等。直读测量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缺点是测量准确度不高。 1.2.2.2 比较测量法——测量过程中被测量与标准量(又称度量器)直接进行比较而获得测量结果的方法。例如用电桥测电阻,测量中作为标准量的标准电阻参与比较。比较测量法的特点是测量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精密测量。但测量操作过程比较麻烦,相应的测量仪器较贵。 综上所述,直读法与直接测量法,比较法与间接测量法,彼此并不相同,但又互有交叉。实际测量中采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对被测量测量的准确度要求以及实验条件是否具备等多种因素具体确 图 1-1 求等效参数R eq ,U oc

《测量的初步知识》复习提纲

《测量的初步知识》复习提纲 一、本章知识结构 ㈠、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3km 1m=10dm 1dm=10-1m 1dm=10cm 1cm=10-1dm 1cm=10mm 1mm=10-1cm 1mm=103μm 1μm=10-3m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 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 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 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 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 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 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 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 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 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 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 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 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 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说出几种方法可测园柱体的周长? 答:①、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出圆柱体的直径d ,周长为πd 。 ②、用纸条紧绕圆柱体一周在重叠处用打头针扎一孔, 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 ③、把园柱直立放在纸上,贴边用笔画一圈,再剪下对 折后,用刻度尺量出折痕线长,即为直径,再算出周长。 ④、在园柱面上做标记,然后将其在平面上滚动一周, 用刻度尺量出启始点到终点的距离。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 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 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 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 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 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 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 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

测量的初步知识

“测量的初步知识”学法指导 梁佃斌 一、知识结构梳理 二、重点知识剖析 1. 长度的单位 所谓测量,就是把要测量的物体跟作为标准的物体进行比较,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叫做测量的单位。例如,测量长度,就是把被测的物体跟一个标准长度 ��长度的单位作比较。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为了测量大的物体和小的物体的长度,还规定了比米大的单位和比米小的单位: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纳米(nm)等。 对于这些常用的单位的大小要有具体的认识。例如,1m大约是自己迈出两个单步的长度;1dm大约是手掌的宽度;1cm大约是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等等。对各种长度的单位有了具体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才能正确地估计物体的长度。 2. 正确使用刻度尺 进行任何测量,都要使用测量工具或测量仪器。使用任何测量工具和仪器都要按规则操作,才能得出正确的测量结果。刻度尺虽然简单,但也有正确使用的方法。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有的也适用于以后学习其他测量仪器,不可轻视。 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如下:

(1)观察它的测量范围��量程,从零刻度线到这把刻度尺的最后一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这把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2)观察它的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如果这个距离是1mm,我们就说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3)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清楚,如果不清楚,有磨损,要选另外的刻线作为零刻线。 (4)测量时,刻度尺的位置要摆放正确,不可歪斜。 (5)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歪斜,且使被测物体的边缘、刻度线和视线重合在一条直线上,以减小误差。 (6)记录测量结果,不但要写出数字,而且要写出单位。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 测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使用刻度尺有时不便测量某些特殊物体的长度,可以采取下列一些间接测量的方法。 (1)化曲为直(跟踪法):用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量软线。 (2)化直为曲(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运用比较法测出直线的长度。 (3)化整为零:把被测物分成若干等份,使一份的长度在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内,测出一份的长度就可算出全长。 (4)化零为整: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就可算(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30圈铜丝的径长,就可算(测)出一根铜丝的直径。 (5)替代法:利用几何学的知识或其他辅助用具,通过测量某个与被测量相等的量,来代替对被测量的直接测量,即间接测量。如:用三角板与刻度尺测定锥体的高。 4. 误差 任何测量都是近似的。一方面是因为测量工具不可能绝对精确;另一方面人眼的观察也不可能绝对精确。例如,用分度值是厘米的尺测量长度,厘米的下一位数字就是估计的,是不精确的;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尺测量,精确度可以提高一些,但是毫米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计的,仍是不精确的。另外,不同的人用同样的尺测量时,估读的数字出会有所不同。物体的真实长度与测量结果间的差异,就是误差。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灭误差。

电工仪表与测量基本知识

电工仪表与测量基本知识 电工仪表和电工测量是从事电工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本章介绍电工测量和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 电工测量基本知识 电工测量的意义 电工测量就是借助于测量设备,把未知的电量或磁量与作为测量单位的同类标准电量或标准磁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这个未知电量或磁量(包括数值和单位)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通常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测量对象 电工测量的对象主要是反映电和磁特征的物理量,如电流(I)、电压(V)、电功率(P)、电能(W)以及磁感应强度(B)等;反映电路特征的物理量,如电阻(R)、电容(C)、电感(L)等;反映电和磁变化规律的非电量,如频率(f)、相位(φ)、功率因数(cosφ)等。 测量方式和测量方法 根据测量的目的和被测量的性质,可选择不同的测量方式和不同的测量方法(详见本节二)。 测量设备 对被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和作为测量单位参与测量的度量器。进行电量或磁量测量所需的仪器仪表,统称电工仪表。电工仪表是根据被测电量或磁量的性质,按照一定原理

构成的。电工测量中使用的标准电量或磁量是电量或磁量测量单位的复制体,称为电学度量器。电学度量器是电气测量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作为标准量参与测量过程,而且是维持电磁学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传递的器具。电工测量中常用的电学度量器有标准电池。标准电阻、标准电容和标准电感等。 除以上三个主要方面外,测量过程中还必须建立测量设备所必须的工作条件;慎重地进行操作,认真记录测量数据;并考虑测量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测量结果和测量误差。 测量方式和测量方法的分类 测量方式的分类 测量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直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能够直接将被测量与同类标准量进行比较,或能够直接用事先刻度好的测量仪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从而直接获得被测量的数值的测量方式称为直接测量。例如,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用电度表测量电能以及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等都是直接测量。直接测量方式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 间接测量当被测量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接测量时,可以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物理量,然后按函数关系计算出被测量的数值,这种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方式称为间接测量。例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是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该电阻的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R=U/I计算出被测电阻R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工程测量基础概念及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按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 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按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 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也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国民经济建设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很多工程建设中,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管理和运营阶段等的决策和实施都需要有力的测绘技术保障。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抉择同样需要测绘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第二节常用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1.水准仪及其操作 常用的水准仪为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见图1)。水准仪可以提供一条水平视线,通过观测水准尺读

测量的初步知识教案设计.

测量的初步知识教案设计 2019-05-30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教具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三)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 2.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3.正确使用刻度尺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取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

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单元过关质量检测题附答案

初二物理测量的初步知识单元过关质量检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30cm= m;(2)120μm=km 2、请在下列测量结果中补上适当的单位: (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53 ;(2)一张试卷纸的厚度大约是70 ; (3)苏州到南京的公路长约2.4×105;(4)一张课桌的长度约为13.6 。 3、在用放大倍数为2×104倍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白鼠动物细胞结构的图片中,用刻度尺测得该细胞核直径约1.6cm,则该细胞核的实际直径约m。 4、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一块电路板的长度时,用一把刻度尺做了3次仔细的测量,测量结果分别是382mm,383mm,385mm。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实际长度是mm。如果用分度值是1dm的刻度尺测量电路板,则测量结果应是。 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和错误不同,是可以避免的,而是不能绝对消除的,实验室中常采用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6、有两位同学用分度值为1mm 刻度尺测同一支铅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是12.82 cm,乙测得结果是12.8cm,那么,则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7、光年是天文学中长度的单位,是指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路程,约为1016m 。目前人类对宇宙的探知已远达200亿光年,那么宇宙的“线度”也就是所谓的“最长”应为2×1026 m ,人类所知的“最短”应算电子直径了,电子直径不会超过10 -18m,那么这个“最长”(线度)是“最短”的倍。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8、我国一元的金属硬币的半径最接近于() A、1μm B、2mm C、1cm D、1dm 9、初三(1)班的小明在测量下列物品时,记录的数据忘记写下完整的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1 C、物理课本的长度是3.57 D、小明自己的身高为17.9 10、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上,如果你是跳高裁判员,在测量成绩时,应建议选用下列哪种合适的测量工具() A、分度值是1mm的1.5m的钢卷尺 B、分度值为1cm的15m皮卷尺 C、自制的分度值为1cm的硬杆长尺 D、分度值为1mm的米尺 1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共测量4次,其结果分别为17.49cm、 17.50cm、17.48cm、17.49cm,则物理课本的实际宽度应记作() A、17.51 cm B、17.491 cm C、17.5 cm D、17.49 cm 12、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A、0.6m=0.6╳100=60cm B、0.6 m=0.6m╳100cm=60cm C、0.6m=0.6╳100cm=60cm D、0.6m=0.6m╳100=60cm 13、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线量起 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D、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1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测量方法的错误引起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C、采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就可以达到100%的准确,一定能消除误差 D、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可能减小 15、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在如图1-1中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测量基础知识

控制测量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对于地形测图,等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以保证所测地形图能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对于工程测量,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的依据。 在一定区域内,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 包括:①平面控制测量,是为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而进行的;②高程控制测量,为测定控制点高程而进行的;③三维控制测量,为同时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或空间三维坐标而进行的。 在测区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测量控制网,作为各种测量的基础,这种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在一定的区域内为地形测图或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区域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一般分别单独布设,也可以布设成三维控制网。 控制测量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与其垂直的铅锤线是外业的基准线。 大地水准面:由于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故设想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没有褶皱、无棱角的连续封闭面。 平面控制网 常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等方法建立。 三角测量 三角测量是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基本方法之一。但三角网(锁)要求每点与较多的邻点相互通视,在隐蔽地区常需建造较高的觇标。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布设简单,每点仅需与前后两点通视,选点方便,特别是在隐蔽地区和建筑物多而通视困难的城市,应用起来方便灵活。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的发展,导线测量的应用日益广泛。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复习)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梳理本章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本章有清晰的了解。 2、通过典题加强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帮助学生梳理本章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本章有清晰的了解。 难点:通过典题加强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结构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要经常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也常遇到比较长短、快慢和轻重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所以,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本章学习的重点是: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变换。测量长度,必须要确定一个标准长度,用标准长度去量被测的长度,才能得到被测长度的数值。这个被确定的标准长度叫长度单位。“米”是国际上规定的长度的单位。可用字母“m”表示“米”。同时要掌握其它长度单位换算的关系:即1米=10-3千米=101分米=102厘米=103毫米=106微米。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1)知道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一般指的是木尺、卷尺、钢皮尺等。 (2)知道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如果刻度尺最小单位是厘米,那么测量只能准确到厘米,厘米下一位的毫米无法从刻度中读出,就要靠测量者来估计。 (3)在测量长度时,一定要将刻度尺放正并使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使视线垂直于刻度尺。 3.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1)在测量长度读数前,一定先弄清刻度尺上标的单位和最小刻度及零点。如果刻度尺已被磨损,起始刻度线“0”已模糊,可自行确定某一刻度为“测量零点”,把测量结果即所量到的终点刻度值减去“测量零点”的刻度值,便可得到被测物体的长度。这种方法称“零点修正法”。 (2)测量结果的记录是由三部分组成,即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三个部分缺一都是错误的。不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 4.要知道测量是有误差的,误差是不可避免。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制造的准确程度、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测量仪器影响造成的,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减小误差的办法是: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一般实验数据选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 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 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6.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9.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0.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1.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t s v =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2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3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t s v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4.根据t s v =可求路程:vt s =和时间:v s t = 15、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下图中正确的是( ) 16、在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 17、航天飞机在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__状态。 18、人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车后方退去,他是以______作参照物。 18.一辆汽车在10s 时间内通过了0.5km ,求汽车在该行驶过程中的速度。

电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1.1电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考纲要求:1、了解电工测量的含义、测量对象及测量设备。 2、掌握电工测量的方法并会区分。 3、掌握国际单位制的基本组成。 知识要点: 一、电工测量: 1、概念: 2、测量对象: 3、测量设备: 电学度量器的含义: 按准确度高低分: 常用的: 作用: 二、测量方法的分类 1、按被测量的测量方式分: ①直接测量:(直接获得测量结果) 含义: 举例: ②间接测量:(间接获得测量结果) 含义: 举例说明: ③组合测量: 含义:

2、按度量器参与测量过程的方式分: ①直读法:(度量器间接参与测量过程) 优缺点 ②比较法:(度量器直接参与测量过程) 优缺点: 种类: 平衡法(零值法): 较差法: 替代法: 三、国际单位制 1、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 含义: SI基本单位 SI单位 SI辅助单位 SI导出单位 典型例题: 用伏—安法则测量电阻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测量方法?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电工测量就是借助,把未知的与作为的同类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这个未知的过程。 2.电工测量的对象包括反映的物理量、反映的物理及反映的非电量。 3.测量设备包括和。 4.电学度量器是电量或磁量的复制体。 5.度量器按准确度的高低和分为、和。 6.常用的电学度量器有、、。其作用是。 7.按被测量的测量方式可将测量方法分为、 和。 8.平衡法的测量准确度主要取决于和。 9.较差法的测量误差取决于及。 10.替代法的测量准确度取决于和。 11.SI基本单位有个;SI辅助单位有个,分别是 和。 12.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即实行以为基础的。 13.法定计量单位由国家以形式规定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包括 和国家选定的。 二、选择题 1、平衡电桥测电阻属于()。 A.直接测量 B.间接测量 C.平衡法 D.比较法 E.直读法 F.替代法 G.较差法 2、不平衡电桥测电阻属于()。 A.直接测量 B.间接测量 C.平衡法 D.比较法 E.直读法 F.替代法 G.较差法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练习题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练习题 (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长度的测量(填空题每空2分,选择题每题4分共58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测量的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 2.仅仅为了测量身高,用最小刻度是____的刻度尺就能够了。为了装配窗玻璃,需要测量窗户的长度,要用最小的刻度是____的刻度尺。 3.用刻度尺测出桌子的长度为1.243米,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测量的准确水准达到_____。 长度是1.8______。教室的长度是850____;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5______。 5.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写出换算过程)0.45毫米=____微米;36厘米= ____米; 8.8分米=____毫米;3x104米=____千米。 6.比较下列各测量值的大小,并把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起来: (1)11.2厘米、0.09米、0.02千米;______ (2)20分米2、0.3米2、4x105毫米2;______ (3)1.3分米3、0.4x103厘米、1.5x106毫米3; ______

7.根据图示,写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厘米,它准确到_____。 8.有四个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去测量一块大衣柜的玻璃,他 们所测量的结果中准确的是:[] A.118.7厘米 B.118.75厘米 C.118.753厘米 D.1187.5厘米 9.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有的是分米,有的是厘米,有的是毫米,使用时:[] A.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子最好,因为它的准确水准高 B.选用哪一种都是一样的 C.要根据测量要求选用其中一种 10.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工件的长度,将其一端与10厘米处的刻度线对准,另一端恰好与24厘米的刻度线对齐,此工件的长度应记录为:[] A.14厘米 B.14.00厘米 C.0.14米 D.0,140米 11.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电工仪表与测量基本知识

电工仪表与测量基本知 识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电工仪表与测量基本知识 电工仪表和电工测量是从事电工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本章介绍电工测量和电工仪表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电工测量基本知识 一、电工测量的意义 电工测量就是借助于测量设备,把未知的电量或磁量与作为测量单位的同类标准电量或标准磁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这个未知电量或磁量(包括数值和单位)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通常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测量对象 电工测量的对象主要是反映电和磁特征的物理量,如电流(I)、电压(V)、电功率(P)、电能(W)以及磁感应强度(B)等;反映电路特征的物理量,如电阻(R)、电容(C)、电感(L)等;反映电和磁变化规律的非电量,如频率(f)、相位(φ)、功率因数(cosφ)等。 2、测量方式和测量方法 根据测量的目的和被测量的性质,可选择不同的测量方式和不同的测量方法(详见本节二)。 3、测量设备 对被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和作为测量单位参与测量的度量器。进行电量或磁量测量所需的仪器仪表,统称电工仪表。电工仪表是根据被测电量或磁量的性质,按照一定原理构成的。电工测量中使用的标准电量或磁量是电量或磁量测量

单位的复制体,称为电学度量器。电学度量器是电气测量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作为标准量参与测量过程,而且是维持电磁学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传递的器具。电工测量中常用的电学度量器有标准电池。标准电阻、标准电容和标准电感等。 除以上三个主要方面外,测量过程中还必须建立测量设备所必须的工作条件;慎重地进行操作,认真记录测量数据;并考虑测量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测量结果和测量误差。 二、测量方式和测量方法的分类 1、测量方式的分类 测量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1)直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能够直接将被测量与同类标准量进 行比较,或能够直接用事先刻度好的测量仪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从而直接 获得被测量的数值的测量方式称为直接测量。例如,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用 电度表测量电能以及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等都是直接测量。直接测量方式广 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 (2)间接测量当被测量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接测量时,可以通过 直接测量与被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物理量,然后按函数关系计算出被测量 的数值,这种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方式称为间接测量。例如,用伏安法测量 电阻,是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该电阻的电 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R=U/I计算出被测电阻R的大小。间接测量方式广泛 应用于科研、实验室及工程测量中。 2、测量方法的分类

中考物理知识:测量的初步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测量的初步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千米;1米=10分米;1米=10厘米;1米=10毫米; 1米=10微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微米.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在使用刻度尺前,必须先对刻度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观察: (a)零刻度线是否完好,有无磨损.如零刻度线是完好无损的,则可以用此刻度线为测量的起始位置,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必须另外确 定一个完好的刻度线作为测量时的起始位置,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位置前的数字.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就是指刻度尺的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由该数值才能确定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 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c)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量程就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做到下面几点: (a)尺放正、不歪斜,使刻度尺边缘与被测物边缘齐平. (b)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用较厚的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这一点.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 (3)正确记录好测量结果.测量应记录的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计数字两部分组成,准确数字是指由刻度线直接表示出来的数字,也就 是指最小刻度值以上的各位数字;估计数字是指最小刻度值下一位的数字,这数字虽已不准确,但和准确数一样都属于有效数字,都应记录. 测量结果必须要有单位,没有单位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4)要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在实际测量时,应根据被测物的长度和测量所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确定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例如,为了安装玻璃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应准确到毫米,就要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量程大于玻璃长度的刻度尺较适宜;如果为了给 此玻璃窗配窗帘而测量窗户的长度,则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米尺就可以了. 3.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方法 (1)累积法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果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 刻度尺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就 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 (2)替代法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 (3)平移法用平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4.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电工基础知识试题

l、什么叫简单线路? 答:由电源、开关、导线和电阻,组成的电路叫简单电路。 2、怎样用万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答:测量电流时应将万用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测量电压时应将万用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上。 3、巡视检查时应注意安全距离,电压10Kv设备不停电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答:0.7m。 4、装设接地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必须先接接地端后接导线端,并接触良好。 5、防止电气设备外壳带电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保护接地及保护接零是防止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外壳带电的有效措施。 6、照明线路每一路配电线容量的标准是什么? 答:不得大于2kw 7、直接埋地电缆埋地xx的标准是什么? 答:不小于0.7m 8、白帜灯、日光灯等电灯吊线应用截面最小应选择多大? 答:不小于0.75mm的绝缘软线。 9、家庭没有接地保护时,把接地线连接到铁水管上可以吗? 答:不可以。 10、在低压工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的工具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答:不小干0.lm 11、导线截面的安全载流量应该怎样选择? 答:应大于最大的连续负荷电流。 12、一般情况下在三相相四线供电线路中零线截面应取多大? 答:零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的50%。 13、对于单相线路或接有单台容量比较大的单相用电设备线路,零线截面应该怎样选择?答:应和相线截面相同。 14、触电机会比较多,危险性比较大的场所,照明应用什么样的灯具? 答:局部照明和手提照明应采用额定电压36V以下的安全灯,并应配用行灯变压器降压。 15、变压器停电的顺序是什么? 答:先停负荷侧,再停电源侧面,送电时顺序相反。 16、为什么三相四线制照明线路的零线不准装保险? 答:如果零线上装保险,当保险熔断时,如果断点后面的线路上三相负荷不平衡时,易烧坏用电器,引发事故。 17、怎样选择照明线路保险丝? 答:1)干线的保险丝容量应等于或稍大于各分支线保险丝之和。 2)各分支线保险丝容量(额定电流)应等于或稍大于各盏电灯工作电流之和。 18、怎样选择异步电动机的保险丝? 答:1)一台电动机线路:1.5-3倍电动机额定电流。 2)多台电动机线路:1.5-3倍功率最大的一台电动机+工作中同时开动的其它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五、测量的初步知识

五、测量的初步知识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m),其它单位km、dm、cm、mm、μm、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①基本工具:刻度尺;②精密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会选: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②会放:尺要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 ③会读:视线正对刻度线,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 ④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主单位:立方米(m3)其它单位:dm3、cm3、mm3、L、mL。 2.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3.量筒的正确使用:①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②视线要与液面齐平 三、测量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 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采用精密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对应训练】 1.单位换算:8.5m=cm; 36000nm=km 15cm3= m3。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1931.png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3.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图2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0341.png 4.如图3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作的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①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填步骤前的序号) ②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 = cm3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9208.png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 1 页共2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