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寒潮天气特征及预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寒潮天气特征及预报

寒潮天气过程是极地或高纬度地带强冷空气向南爆发的过程。寒潮过程以剧烈降温为主要特征,同时也往往伴有大风、沙尘暴和暴雪等灾害性天气,往往能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牧业、工业、交通和人民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初秋、晚春时节的剧烈降温会产生霜冻灾害,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如1972年5月12~15日的寒潮过程在内蒙古西部造成强降温,最低气温达到-3℃,致使河套及土默川平原玉米幼苗大部分被冻死。1980年4月18日全区出现大风寒潮天气,大部地区风力达到7~9级并伴有沙尘暴,24小时气温下降了8~10℃,包头市的黄河浮桥被大风刮断,致使包东公路中断5天,已开始的春播被迫停止,己播下的种子被沙土埋压,果树花蕾被刮掉或冻死,经济损失很大。2010年1月1~3日,内蒙古中东部遭到暴风雪寒潮袭击,灾区风力达到9级,气温急剧下降到-30℃以下,大部地区积雪厚度超过30cm,最大积雪厚度近1m,大雪寒潮造成数万牲畜冻死,暴风雪还造成公路、铁路交通中断,数十趟列车几万名旅客被困。由于寒潮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及时准确做好寒潮天气预报至关重要。

内蒙古的寒潮天气主要集中在冬半年(9月~翌年5月)。由于寒潮冷空气的来源和路径不同,造成寒潮天气的大型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也不尽相同,所以寒潮天气预报具有一定难度。本章从内蒙古寒潮的气候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寒潮历史个例,归纳出造成内蒙古寒潮的主要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探讨形成内蒙古寒潮的物理机制和寒潮预报方法。

10.1 寒潮的气候特征

10.1.1 使用资料说明

选择了内蒙古117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8年冬半年(9月~翌年5月,下同)的逐日观测资料,降水的日界为20时,大风资料以观测簿中记录的天气现象为准。

10.1.2 寒潮的标准

①单站寒潮标准:若某个测站24小时内日最低气温下降幅度≥8℃,或24小时平均气温下降幅度≥8℃,同时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则视为该测站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若24小时内日最低气温下降幅度≥10℃,或24小时平均气温下降幅度≥10℃,同时最低气温下降到2℃或以下,则视为一次强寒潮天气。

②盟(市)寒潮标准:在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中,若某个盟(市)有≥1/2测站同时达到寒潮标准,则视为该盟(市)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如果该盟(市)有≥1/3测站同时达到强寒潮降温标准,则视为该盟(市)出现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

③区域寒潮标准:在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中,若造成≥3个相邻盟(市)达到寒潮标准,则视为一次区域寒潮天气过程。

全区性寒潮:全区12个盟(市)中≥8个盟(市)达到寒潮标准。

西部寒潮:寒潮主要影响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

东部寒潮:寒潮主要影响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

中东部寒潮:寒潮主要影响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和通辽市。

东北部寒潮:寒潮主要影响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

10.1.3 寒潮的类型

寒潮类型分为4类。第一类为降温寒潮,这类寒潮仅降温明显,没有出现6级或以上大风和小量或以上降水,这类寒潮出现的频率为32%;第二类为大风型寒潮,这类寒潮在降温的同时,有6级或以上大风,该类寒潮最多,频率为42%;第三类为降雪型寒潮,这类寒潮在降温的同时伴有明显降水(降雪量≥1mm或4月份日降雨量≥5mm、5月份日降雨量≥10mm、10月份日降雨量≥5mm),这类寒潮出现的频率为15%;第四类为大风降雪型寒潮,这类寒潮在降温的同时伴有大风和降雪,出现的频率仅为11%。从月际分布来看,冬季(11~2月)以第二类、第一类和第三类寒潮为主,第四类寒潮极少出现;10月份和春季(3~5月)是第四类寒潮出现的主要时段,出现次数与这几个月的第三类寒潮出现次数相当。

10.1.4 寒潮冷空气源地与路径及其对内蒙古的影响

10.1.4.1 冷空气源地与路径

根据寒潮历史个例归纳统计得出,影响内蒙古的冷空气源地主要有四个,一是新地岛以西的洋面,冷空气经巴伦支海、俄罗斯欧洲地区、西西伯利亚、蒙古进入内蒙古;二是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冷空气经喀拉海、太梅尔半岛,自北向南进入内蒙古;三是冰岛以南的洋面上,冷空气经欧洲南部黑海、里海再向东经新疆进入内蒙古;第四个是在鄂霍次克海及西伯利亚东北部,从东北向西南,主要影响本区东北部,这一路冷空气一般强度不大,次数也不多。

寒潮的路径,是以地面冷高压中心移动路径为主,结合考虑冷高压前沿的冷锋走向和500hPa上冷槽的位置以及冷空气的源地来确定的,主要分以下四条路径。

①北方路径

冷高压中心从70ºE以东的亚洲北方,自北向南经中西伯利亚、蒙古进入内蒙古;或者是冷高压中心从70ºE以西的欧亚北方,自西向东,而后转向偏南方向经中西伯利亚、蒙古进入内蒙古(要求冷高压中心在60ºN以北通过90ºE)。

②西北路径

冷高压中心从70ºE以西的欧亚北方,自西北向东南,经西西伯利亚、蒙古进入内蒙古(要求冷高压中心在55ºN以北通过50ºE;或者在50ºN附近或以北通过60ºE,然后在60ºN以南通过90ºE)。

③西方路径

冷高压中心从西北欧海洋或欧洲大陆、亚洲西部大陆,自西向东经新疆或经巴尔喀什湖东部折向东北移进蒙古,尔后再进入内蒙古(要求冷高压中心在55ºN以南通过50ºE;或在5OºN附近或以南通过60ºE)。

④东北路径

冷高压从勒拿河流域自东北向西南进入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这种寒潮因影响范围小,均未选入全区寒潮个例。

冷空气从不同源地到达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后,又分三条路径影响内蒙古。一是以东移为主,主要影响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二是东南下,主力通过河套地区,此路冷空气较多,可影响全区大部地区;三是从河套以西进入内蒙古,主要影响西部地区(见图10.1)。

图10.1 内蒙古寒潮的冷空气路径图

10.1.4.2 不同源地与路径的冷空气对内蒙古的影响

西北路径寒潮次数最多,占52%,多为全区大风、降温强寒潮天气,雪寒、风雪寒次之,其中强寒潮占西北路径一半以上。

北路寒潮共约占总次数的1/5,以大风天气为主,其次为降温、降雪、风雪寒潮。北路寒潮以影响中、东部为主,西部有时会刮风、降雪。

西路寒潮,约占总次数的1/6,影响西部和中东部,以大风、降温为主,降雪次之。

上述三条路径中,由两条路径冷空气合并影响的多造成全区性的风、雪和降温天气。

影响内蒙古的强寒潮天气过程占寒潮总次数的47%。在三条路径中,以西北路冷空气造成强寒潮的可能性最大,为51%,西路为40%,北路为32%。

图10.2 内蒙古寒潮空间分布图(次/年)

10.1.5 寒潮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资料统计,单站寒潮频次最多的是阿尔山(50727),为21.6次/年,其次是图里河(50434),20.7次/年;最少的是科右中旗(50937),为2.7次/年。在各盟(市)中,寒潮频次最多的是锡林郭勒盟,为8.4次/年,最少的是通辽市和兴安盟分别为3.9次/年和3.1次/年。寒潮的空间分布特征见图10.2。

10.1.6 寒潮的时间分布特征

10.1.6.1 寒潮的年代际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