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护复习题及答案

森林保护复习题及答案
森林保护复习题及答案

森林保护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昆虫的成虫一般有一对(触角)二对(翅),三对(足)。

2、植物病原细菌的繁殖方式(一分为二裂殖)。

3、翅脉在翅上的分布形式称为(脉相),翅面上由纵脉和横脉及翅缘围成的小区称(翅室)。

4、病原物一般分为两类,即(侵染性病原)、(非侵染性病原).

5、昆虫的血液循环属于(开放式)主要靠心室的(扩张和收缩).

6、天牛科成虫的主要特点是触角(鞭状)前翅有(条纹).

7、蛾类的触角是(丝状、羽毛状),蝶类的触角是(球杆状).

8、大青叶蝉的口器是(刺吸式),头式是(后口式).

9、昆虫消化系统包括(前肠)、(中肠)、(后肠)。

10、类菌质体对四环素类的抗生素的比较(敏感)。

11、真菌病害流行的条件是(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适宜的环境、。大量感病的寄主).

12、植物病原细菌是(杆状),其一端、二端或周身有鞭毛。

13、病毒引起的症状是(花脸、花叶和矮缩)。

14、根据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可将寄主植物分为(感病、耐病、避病、抗病、免疫)。.

15、昆虫的血液循环属于(开放式)。16、金龟甲科区别与其它科的主要特点是触角(鳃片状)。

17、枯叶蛾科的触角是(双栉齿状)。

18、尺蛾科后翅的第一条脉在肩角处显著(弯曲)。

19、夜蛾科体中到大型、暗色、后翅(黄白色)。

20、病毒对四环素类的抗生素(不敏感)。

(病状)是林木本身所表现的症状。21、22、真菌的生活史:从孢自开始到再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23、病原的寄生性:就是病原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而生活的

(能力)。

24、两雌生殖:通过(两性)生殖而繁殖的方式。

25、趋光性:昆虫对(光线)的趋近或背离。

、昆虫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和方向。2627、防治(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可用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

农药制剂。

28、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后,寄主受害部位出现各种褪色斑点

,受害植株形成萎焉,叶片卷曲、黄化、皱缩等。

29、翅的三区是(腋区、臀区和臀前区)。

、翅面分布的脉纹称(翅脉)3031、森林植物检疫:为了保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林业生产和森

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由法定的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规,对森

林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前、流通中和到达新的种植或使用地点

所采取得一系列旨在防止森林危险性有害性生物传播和定殖的

综合性管理措施。

32、检疫对象确定标准1、发现或分布不广

、严重防治困难2 3、借助人为传播33、吸养方法:靠菌丝体水解的酶的作用,把不彮解的高分子

的有机物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分解为可容性的物质

,然后靠菌丝管壁的压力和细胞的高滲透压,吸收利用为同化

或异化作用的原料。.

34、人工捕杀法

适用对象:群集性、假死性适用方法:刮除法、拣拾、振落捕杀、采集法

35、阻隔法1)、涂毒环:2)挖障碍沟:30-40厘米

3)设障碍物:堆沙、帮带36、诱杀法1)灯光诱杀黑灯光、高压灭虫器

2)毒饵、饵木诱杀:蝼蛄、地老虎

3)潜所诱杀:利用产卵、越冬习性

37、高温处理适用于:种实、木材

38、兼性寄生:通常情况下营腐生生活,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

侯营寄生生活,如丝核菌,通常情况下在土壤里营腐生生活,

一但碰到寄主就转为寄生。

39、预测预报病虫害发生以前,运用科学方法,侦察病虫害发

生发展的动态,并把所侦察到的材料,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

林木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正确地推断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预报是把预测的结果及时通报出去,使人

们知道未来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以便做好防治

准备。

40、害虫预测的方法1、发生期预测

1)物候法2)期距法:诱集法、饲养法、调查法

1)有效积温法2、发生量预测1)根据环境条件预测2 )根据害虫基数预测3)根据害虫形态指标预测

3、扩展蔓延预测

4、产量损失估计预测41、病害的预测的方法

1、预测圃观测

、林间调查2 3、孢子捕捉试验4、人工培养

42、枣疯病主要表现为枣树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不正常,包括

花变叶,芽不正常萌发和生长,引起枝叶丛生,枝条节间缩短

变态的花不能结果侧根丛生。嫩叶明脉黄化和卷曲呈匙形,,

,花柄延长的花虽可结果,但易提前脱落。病果小而瘦,果肉

组织疏松无食用价值。1年生或多年生发育枝上的腋芽大部分

萌发成发育枝。这种发育枝上的芽又继续萌发和生枝,循环往复

,形成丛枝。丛枝秋季干枯,不凋落,冬季疯枝十分显眼。

43、种实霉烂症状

种实感染了霉烂病后,多数在种壳或果实表皮上生长各种颜色的霉层或丝状

物,少数为白色或黄色的蜡油状物,此时有的种实呈现褐色湿腐

。如果把感染腐烂病种实剖开后,有的种子内部变成糊状,有

的仍保持原状,只在胚乳部分有红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纹,

也有的形状、颜色无变化。

、五个亚门的区别44

有性习营养亚无性孢多数水卵孢接有鞭毛单细胞鞭毛菌

接合菌丝孢囊子囊水生分生节孢子.

子囊菌菌丝体分生孢担子陆生、腐担孢子寄腐生、未发现很少产菌丝体担子菌

腐生或分生孢菌丝体半知菌

45、闭囊壳:子囊果球形,无孔口,完全封闭。

子囊壳:子囊果烧瓶形,有明显的壳壁组织,内有侧丝,子囊

为单壁,顶端有孔口。

子囊腔:子囊着生在由子痤形成的空腔内,可有假侧丝,子囊

双层壁,子囊果发育后期形成孔口。

子囊盘:开口成盘状、杯状或碗状。46、足的构造: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由跗节两

侧的爪和中垫组成)

47、翅的构造中的三缘:前缘、外缘、内缘

、翅的构造中的三角:肩角、顶角、臀角48 、49.

二、单项选择题:

1、植物病害的病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属于病症特点的是。(A )

A、丁香白粉病病部出现一层白色粉状物和许多黑色小颗粒状物

B、杨树根癌病,病部肿大,形状为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C、丁香花斑病,叶病部为坏死的褐色花斑或轮状圆斑

D、果腐病,表现病部腐烂,果实畸形

2.非侵染性病害是因环境条件不适宜而所致,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

A、植物缺素症、冻拔、毛白杨破腹病

B、杨树腐烂病、螨类病害

C、动物咬伤、机械损伤、菟丝子

D、害虫刺伤,风害,

3、真菌的营养方式是( B )A、自养型 B、异养型 C、好氧型 D、咀嚼式

4、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进行重复的侵染称为( C )。

A、侵染期

B、初侵染

C、再侵染

D、侵染循环

) C 、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5.

A、雨水

B、空气

C、昆虫

D、鸟类

6、下列翅脉中表示亚前缘脉的是(D )

Sc D . B . R C . A A . M

)7、蛾类的翅为(C

A 直翅

B 膜翅

C 鳞翅D鞘翅

)8、属于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B

A 前肠

B 气管

C 马氏管D背血管

9、属于外激素的是(C )

A 脑激素

B 蜕皮激素

C 信息激素

D 保幼激素

10、金龟甲的幼虫是(B)

A 原足型

B 寡足型

C 多足型

D 无足型

11、天牛类的蛹是(A )

A 裸蛹

B 被蛹

C 围蛹

D 离蛹

)、属于全变态的为(D 12A 直翅目 B 半翅目 C 同翅目 D 鳞翅目

D)13、昆虫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 界

B 门

C 目

D 种14、下列表示发育起点温度的是(D)C D. T C. N . B. K A.

15、属于有性孢子的是(D )

A 分生孢子

B 游动孢子

C 孢囊孢子

D 子囊孢子

16、梨锈病的发生,梨园与桧柏的距离不得小于( A )

A、5km

B、7km

C、10km

D、12.5km

17、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 )

A 前肠

B 气管

C 马氏管D背血管

18、白粉菌、锈菌、病毒等是一类活养生物,它们的营养方式是( A )

A、专性寄生

B、腐生

C、自养

D、兼性寄生

19、桑寄生的种子主要靠( C )传播

A、昆虫

B、气流

C、鸟类 D雨水

20、环境条件对潜育期长短的影响主要因素是( B )

A、湿度

B、温度

C、光照

D、PH值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植物保护技术考试试题 专业:农村家庭经营科目:植物保护技术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15 个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昆虫各体段的主要生理机能,头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 心,胸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腹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 2 、植物病害的病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型。 3 、常用的农药施药方法有 ( 举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拌种浸种、熏蒸法等。 4、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东 亚飞蝗。 5、根据金龟子的生活习性,防治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月份幼虫浅 土层的危害及 ______________月份成虫期的危害。 二、单项选择题(1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把你认为正 确的选项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是物理机械防治法。

A、轮作换茬 B、以虫治虫 C、合理密植 D、灯光诱杀 2、下列农药的简易鉴别方法适用于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是() A、漂浮法 B、振荡法 C、烧灼法 D、热溶法 3、下列农药不按防治对象来分的是() A、杀线虫剂 B、杀菌剂 C、有机农药 D、除草剂 4、下列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是() A、天王星 B、敌敌畏 C、吡虫啉 D、扑虱灵 5、干旱缺水地区使用农药适用()方法。 A、喷粉 B 、喷雾 C、拌种 D 、熏蒸 6、小地老虎()后昼伏夜出,夜晚活动取食。 A、2 龄 B 、3 龄 C、4 龄 D 、5 龄 7、防治水稻纹枯病哪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 A、多菌灵 B、井冈菌素 C、三唑酮 D、百菌清 8、小麦叶锈病在降雨少但田间湿度高的情况下病害发生() A、较轻 B、较重 C、不发生 D、不影响 9、在成虫期,可用黄盆进行诱集的蔬菜害虫是() A、黄守瓜 B、温室白粉虱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 保护教案 【课标细化】 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2.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雨林保护的重要性,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教学方法】 PPT多媒体展示、读图法、启发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前节课我们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了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承转)首先我们学习一下世界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 1、森林的作用 ⑴经济价值: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⑵生态价值: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⑶环保价值: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2、森林资源的现状: ⑴现状: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 ①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②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也正受到破坏,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⑵森林资源减少(破坏)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6“活动”: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有道理。因为森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吸收CO2 、放出O2的作用,当森林砍伐后,大气中的CO2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不断升高。两极的冰川在温度升高后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

川农远程继续教育《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类病毒:只有核酸(小分子RNA)而无蛋白衣壳的植物感染因子,称为类病毒。 2.病状:是植物全身或局部受侵染后外表出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与畸形等。 3.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4.垂直抗性:是由单个或者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控制,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它决定了品 种的定性反应,抗病或者感病取决于所遇到的病原物小种。 5.病害三角关系:由感病的寄主植物,有毒力的病原物以及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这三者 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植物病害的观点。 6.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 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7.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 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8.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10.毒素:指病原物产生的浓度很低便能毒害寄主细胞的代谢产物。 11.鉴别寄主:用于鉴别生理小种的寄主品种叫做鉴别寄主。 12.潜育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完成到症状显露为止的一段时间。 13.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 果。 14.质粒:指独立于细菌核质之外的遗传因子,呈环状结构,由双链的DNA分子组成。 二简答题 1.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流行学特点是什么?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不大。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发生程度无大的变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的菌量和初侵染的发病程度。多为土传或者种传病害。多循环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有轻到重达到流行的程度,一般引起地上部的局部性病害。

范文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及答案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同步试练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完成1—3题 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4、关于现存森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②多分布于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难以通行、开发较晚的地区③亚洲、大洋洲分布最广④部分已变为永久性的农田和牧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③臭氧破坏加重④自然灾害频发⑤地震、火山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据此完成6—8题 6、热雨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7、“绿色腰带”是指: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林 D、绿色植物 8、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③“地球之肾”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9—12题 9、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知识分享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 案)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课标要求与分析: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本条“标准”要求:1.以某一区域为实例,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问题,诸如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危害。3.针对该区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有成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活动式、探究式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森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作用吗?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知道,森林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但是目前全球森林资源在急剧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新课学习: 一、森林资源及其作用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森林资源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 1、森林资源的作用 师:(投影)森林资源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二是作为环境资源,具有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 投影练习:请说出下列各图所反映的植物环境效益。 过渡:森林资源对人类有哪么多的作用,那么同学们知道森林资源都有哪些类型吗? 学生回答。 2、森林资源的分类 师:森林资源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1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 一、填空题(1空1分,一共16分) 1、病状的五种表现()、()、()、()、()。 2、园林植物病害分类有()和()两种;非侵染性病源类型又可分为()、() 和()三种。 3、昆虫成虫的特征:成虫分为三部分()()(),有()() (),有变态,具外骨骼。 二、判断题(3分1题,共24分) 1、寄主植物受病后本身表现的外观不正常变化,称为病症。() 2、锈状物属于病症。() 3、病原真菌具有真正细胞核。() 4、雄娥的触角为羽状,雌娥的触角为丝状。() 5、螳螂的前足属于抱握足。() 6、针对昆虫的体壁构造,我们应该用油乳型杀虫剂。() 7、蝶类属鳞翅目。() 8、覆翅翅质加厚成革质,不透明,有飞翔和保护作用。() 三、简答题(4分/个,共40分) 1、简述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2、如何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3、园林植物细菌病害会引起哪5种症状? 4、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技术? 5、炭疽病的病状表现? 6、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其他节肢动物有什么不同? 7、昆虫有几种口器?蝗虫属于哪种? 8、简述鞘翅目或鳞翅目昆虫的基本特点? 9、简述有机磷杀虫剂的原理。 10、研究昆虫生殖系统有何意义? 四.论述题(10分/题,共20分) 1、了解口器类型和危害特性在害虫防治的意义?针对不同口器可使用哪些杀虫剂? 2、举例说明化学防治的缺点和优点。

园林植物保护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变色,坏死,枯萎或萎焉,畸形,流脂或流胶 2、侵染性病毒害,非侵染性病害 3、头部,胸部,腹部,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 二、判断题 1、错(病症改为病状) 2、对 3、对 4、对 5、错(抱握足改为捕捉足) 6、对 7、对 8、错(不透明改为半透明) 三、简答题 1、气流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人为因素传播 2、观察症状,侵染性后期会有明显症状出现,非侵染性,不是渐进过程。 侵染性病害在田间分布往往有发病中心,区别各类侵染性病害。 3、斑点,腐烂,萎焉,畸形,溃疡 4、植物检疫,栽培技术防治,抗病育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5、常产生轮纹斑,病斑产生黑色小点,成轮状排列 6、繁殖能力强。外壳坚硬,轻巧,有弹性,起保护作用。身体微小,易生存,所需食 物少。有翅,寻找食物,求偶,避敌都有利。 7、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幼虫口器。咀嚼式口器。 8、鞘翅目:体壁坚硬,小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锯齿状、鞭状,无单眼, 前翅为鞘翅,后翅为膜翅,中胸小盾片常外露,跗足4-5节,少3节,完全变态,幼虫无足。 9、神经冲动的传导依靠乙酰胆碱来完成,最后导致虫体疲劳过度而死亡。 10、抑制害虫繁殖,使其不育,是害虫防治的新技术,如用射线处理雄虫,使其性腺破 坏而绝育,另一种是解剖观察卵巢级别。 四、论述题 1、了解昆虫口器类型和危害特性,不但可以帮助认识害虫的危害方式,根据危害状来判断害虫的种类,而且可针对害虫不同口器类型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防治咀嚼式口器:具有胃毒性能的杀虫剂,触杀剂,熏蒸剂 防治刺吸式口器:内吸剂,熏蒸剂和触杀剂。 防治虹吸式口器:胃毒剂,熏蒸剂和触杀剂 防治锉吸式口器:熏蒸剂和触杀剂 用药防治也与时机有密切关系,某些刺吸式口器害虫形成卷叶,咀嚼式口器害虫常钻到植物内部危害,因此,用药防治需在尚未钻入或形成卷叶之前。 2、优点:防治效果显著,多某些害虫有特效,例如防治蝼蛄、蟋蟀等地下害虫;杀虫速度快,对有些暴食性害虫短时间内可把食物全部吃光,应用化学药物就能把其消灭;使用方便,防治成本低廉,化学农药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性能稳定且成本较低缺点: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长期广泛单一使用某种化学农药,易造成一些害虫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题记:资料比较多,比较详细,强烈推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 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 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1. 植物病害:长期异常的环境胁迫和病原生物的侵染,超过了植物的耐受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新陈代谢异常,导致植物出现病态表现,甚至死亡,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2分) 2.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发病后,发病部位出现的病态表现。(2分) 3. 侵染过程:植物病害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接种体从越冬、越夏场所通过传播和寄主植物接触到寄主植物发病直至死亡的过程,包括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四个环节。(2分) 4. 积年流行病害:病害循环过程中没有再侵染,或再侵染对病害发病程度影响不大的病害。病害的发生程度取决于初始菌原量。(2分) 5.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形成的植物病害,不具有传染性,一般在田间具没有发病中心。(2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脓状物(菌脓) 2..子实体 3..壶菌门 4..休眠 5..稀释限点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5分)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3.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气流传播 B 、昆虫传播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4.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A、低毒 B、微毒 C、高毒 D、中毒 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寄住 B、越冬场所 C、母体 D、越夏场所 6.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个体发育周期 B、发育过程 C、发育阶段 D、发育成熟 7.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1个 B、3个 C、2对 D、2个 8.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辛硫磷颗粒剂 B、50%1605颗粒剂 C、25%敌杀死颗粒剂 D、40%氧化乐果颗粒剂 9.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A、粘虫 B、棉铃虫 C、玉米螟 D、地老虎 10.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A、器官变化 B、质量变化 C、产量变化 D、形态变化 11.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增殖或复制 D、分裂繁殖 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A、开始发病 B、再度发病 C、侵入寄主 D、接触开始 13.病害流行,是指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害发生面积广、( )、损

(精选)植物保护学试题

模拟试题1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侵染过程 4.积年流行病害 5.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3.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4.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湖南农业大学840植物保护概论15-18年真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植物保护概论 840 适用专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检疫 2.抗药性 3.滞育 4.有效积温法则 5.趋化性 6.植物病理学 7.隐症现象 8.初侵染 9.鉴别寄主 10.稀释限点 二、填空题(共计20分,每空1分) 1.昆虫的口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2.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______和后肠的______共同完成; 3.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和种群数量动态的生物因子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4.水稻常见的螟虫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根据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寄生性植物分为______ 和______ 两类;6.雌雄异形的线虫,雌成虫为______形,雄成虫为______形; 7.病原菌的拉丁学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和定名人;8.烟草花叶病毒粒子的形态为______ ,黄瓜花叶病毒粒子的形态为______ ; 9.植物病理学中常使用______和______等术语来表示致病性的差异。

三、单选题(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不属于昆虫的动物是()。 A.地老虎 B.柑橘红蜘蛛 C. 螽斯 D.甘薯天蛾2.下列昆虫中,()是捕食性天敌。 A. 赤眼蜂 B.蚜茧蜂 C.七星瓢虫 D. 蜜蜂 3.属于咀嚼式口器的昆虫是()。 A.斜纹夜蛾 B.蚧壳虫 C.绿盲蝽 D.叶蝉 4.南方黑条矮缩病的传毒昆虫是()。 A.褐飞虱 B.灰飞虱 C.白背飞虱 D.稻水象甲5.以下属于生物农药的是()。 A.溴氰菊酯 B.吡蚜酮 C.马拉硫磷 D.Bt 6.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空气 B.雨水 C.鸟类 D.昆虫7.锈菌生活史中,可能出现多种类型孢子的现象称为()。A.多态现象B.转主寄生现象C.双游现象 D.层出现象8.菌丝体相互平行组成绳索状结构,称为()。 A.子座 B.菌索 C.菌核 D.孢梗束9.植物病斑上出现小黑点,它们可能是病原物的()。 A.菌脓 B.菌核 C.闭囊壳 D.担子果10.影响病原菌潜育期的长短最大因素是()。 A.温度 B.湿度 C.pH值 D.光照 四、简答题(共计5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农业防治的主要内容。 2. 简述昆虫围食膜的主要功能。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有哪些? 4.什么是柯赫氏法则? 5. 如何区别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五、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试述二化螟对水稻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2.怎样理解人在农田植物病害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已有知识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地区为例,介绍其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具体体现为热带雨林被破坏。通过对热带雨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的认识,突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热带雨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破坏必然会对亚马孙河流域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危害。通过分析东北地区森林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达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目的。将本课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森林的作用、环境保护等内容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的了解却非常有限,甚至陌生。很难把雨林的开发、保护与全球环境紧密联系。更难把雨林的保护与自己的日常行为紧密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比较淡漠。 高二年级的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探究深度很强。但高二学生学习科目较多,时间紧。教师需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资料,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理解。 四、教学目标 1.通过亚马孙地区不同时期热带雨林面积变化示意图,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2.通过阅读资料,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推理热带雨林资源的破坏对亚马孙地区的影响和危害。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雨林的作用和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被毁坏的原因。 3.雨林前途──开发还是保护?措施如何? 难点: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图片、视频、数据资料、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 采用探究式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方式

(完整word版)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真菌的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内含体:指植物感染病毒后,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复合体。 4.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只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他小种,这种抗病性称作垂直抗病性。 5.生理小种:指一种寄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不同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专化类型 6. IPM,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已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7. 病征:在发病部位形成的病原物结构。 8. 系统侵染性病害: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从侵入点向四周各组织器官蔓延,最终引起寄主植物绝大多数部位或全株发病。 9. 潜伏侵染: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立即表现症状,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或特定的发育阶段才出现症状的侵染现象。 10.活体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植物组织和细胞中吸收营养才能生存的寄生物。 11. 小种专化抗性:指植物只对一种寄生物的单个或少数几个小种抵抗的抗病性。 12.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超过了植物的适应能力,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代谢发生改变,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13. 非偱回型病毒:指被生物介体取食后不需要在体内循回,可立即被传播的病毒。 14. 基因对基因学说:由Flor(1956)提出的一个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致病性的基因。寄主-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对应的基因作用下才能鉴定出来。 15. 病害循环:植物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作病害循环,也称作侵染循环。 16. 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他小种,称垂直抗性。 17. 全型锈菌:具有五种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的典型锈菌。 18. 植物病害流行:是指植物病原物大量繁殖和传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侵染并导致植物群体发病,造成损失的过程和现象。病害流行表现为病原物数量的增加、植物群体中病害数量和病害严重程度增加以及发病范围的不断扩大。 19. 植物保卫素:泛指对病原物有杀伤作用从而减轻对植物的侵染和致病能力的非酶类小分子化合物。 20.寡足型幼虫:只有胸足没有腹足的幼虫类型。 21.羽化:成虫从前一虫态破壳而出的过程。 22.有效积温法则:昆虫的一定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有效温度的积累值往往是一个常数。23.滞育:昆虫在温度和光周期变化等外界因子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编码过程控制的发育停滞状态。 24.天敌昆虫: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螳螂、瓢虫等。 25. 害虫:指危害农作物及其产品的昆虫,极少数螨和软体动物。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试题修订稿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试题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四个时期。 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_____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除草剂的选择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6分)。 1、瓢虫的前翅为() A:复翅B:鞘翅C:半鞘翅D:膜翅 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B:发育天数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D:发育起点 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率 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D:小麦锈病 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 A:B:C:D: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8分)

植物保护学试题及答案新选.

植物保护学 一、名词解释 1.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2. 水平抗性: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3.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4.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5.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二、简答题 1.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侵染性病害的特征是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在病株的表面或者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的存在,有的侵染性病害在病部有明显的病征。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及所有的病毒病害在植物病部没有病征,但是有一些有明显的症状特点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2. 何谓病害的侵染过程?其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一)病害的侵染过程 简称病程,指从病原侵入开始,经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引起寄主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表现症状,病原开始释放传播体为止的过程。 (二)侵染程序一般分为以下3个时期: (1)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营养或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2)潜育期。从病原物初步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间。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和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3)发病期。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反映出的病理变化和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阶段。 3.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介体传染:病毒的自然传播多数依靠昆虫、菟丝子等介体,其中以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最为突出,象西葫芦病毒病、番茄蕨叶病、辣椒病毒病主要是靠蚜虫传播的。 (2)汁液接触传染:田间进行的许多农事活动都可以传染病毒病。另外,叶片间的互相摩擦使病毒通过轻微的伤口传播。 (3)嫁接传染:许多果树病毒病主要是通过嫁接传染的。苹果的病毒病几乎都是由嫁接传染的。 三、论述题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对植物病害循环的分析主要涉及到三个问题:①初侵染和再次侵染;②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③病原物的传播途径。也就是说,侵染性病害的延续发生,在一个地区首先要有侵染的来源,病原生物必须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病以后在病部还可以产生子实体等繁殖体,引起再次侵染。病原物还要以一定的方式越冬和越夏,度过寄主的休眠期,才能引起下一次发病。研究病害循环是病害防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依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练习册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基础自测] 读图L2-2-1,回答1~2题。 图L2-2-1 1.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与热带雨林无关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量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度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热带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②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热带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据国外某网站2018年11月15日报道,巴西环境部长伊莎贝拉·特谢拉说,亚马逊森林破坏的速度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近30%,巴西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制止砍伐森林这种犯罪行为。据此回答4~5题。 4.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坏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将森林开垦为农田②非可持续性的木材采伐③砍伐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5.为促进世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 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 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婆罗洲之心”是一个跨三方国界的、旨在保护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环境保护项目,它覆盖了赤道附近22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地带,并拥有众多野生物种。婆罗洲岛所属的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三国政府已在2006年3月27日巴西第八届生物多样性大会上正式启动该保护项目,并承诺支持项目的实施。 材料二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婆罗洲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了

植物保护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资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3.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4.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植物病害:长期异常的环境胁迫和病原生物的侵染,超过了植物的耐受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新陈代谢异常,导致植物出现病态表现,甚至死亡,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2分) 2.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发病后,发病部位出现的病态表现。(2分) 3. 侵染过程:植物病害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接种体从越冬、越夏场所通过传播和寄主植物接触到寄主植物发病直至死亡的过程,包括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四个环节。(2分) 4. 积年流行病害:病害循环过程中没有再侵染,或再侵染对病害发病程度影响不大的病害。病害的发生程度取决于初始菌原量。(2分) 5.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形成的植物病害,不具有传染性,一般在田间具没有发病中心。(2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脓状物(菌脓) 2.子实体 3.壶菌门 4.休眠 5.稀释限点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5分) 答:植物病害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次发生的过程。(3分)它主要包括: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菌的越冬和越夏以及病原物的传播三个主要环节。(2分) 2. 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5分) 答:该病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包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带菌谷种是来年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2分)在草堆等处越冬的病菌在第二年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遇降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传播,昆虫也可传播。(1分)孢子接触稻株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并从表皮的机动细胞或伤口侵入。(1分) 3. 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有那些?(5分)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姓名班级制作人:沾化一中钟绵玲孙守枝时间:2014.10.26 【目标导航】 【高考回顾】(2013﹒海南地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知识梳理】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森林的重要作用 (1)经济效益:重要的,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生态效益: 请你结合示意图,以“气、水、净、美、尘、沙、物”为线索简答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2.森林分布 3.世界森林现状 目前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原始林正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 (3)世界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强烈→ 旺盛→ 生物生 长迅速 → 群落 高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作用,土壤非常。 (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地上植物体最容易遭到破坏。 (3)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开发计划 ? ? ? ? ?修建公路 移民亚马孙平原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