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出口价格四年来首次价格下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出口价格四年来首次价格下降

2010 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为 19.5 万吨,同比增长 33.5%,出口金额为 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对比来看, 2010 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增加了33.5%,出口平均价格同比下

降了 16.6%。这是维生素类产品价格连续四个景气年之后的首次下降,降幅明显,在整个原料药出口中也属罕见。资料显示, 2009 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走势较为平稳,出口平均价格为14.15美元 /公斤,同比上涨 2.66%。

大品种出口价下降小品种出口价回升

维生素类产品价格景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累于两大支柱产品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价格下

降。2010 年,维生素 C 出口数量增长 46.8%,出口单价下降 31.3%;维生素 E 出口数量增长 30.6%,出口单价下降 3.3%。

提起维生素 C,应该说它不仅是我国维生素岀口行业的骄傲,也是我国整个医药岀口产业的

骄傲。目前全球维生素 C生产厂除DSM苏格兰厂一家外,其他的均集中在我国。

我国生产的维生素 C绝大部分用于岀口,占据国际市场90%的份额,而且这部分市场需求刚性、需求量逐年增加。 2008年底,当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并给我国岀口带来巨大冲击时,维生素 C岀口却一枝独秀,岀口金额翻番,岀口价格增长82%。维生素C行业由此进入

高景气周期,并持续到 2009 年全年度。

于是乎,各地的扩建、再建项目林立,导致产能迅速膨胀。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的维

生素 C 行业调查显示,由于一些地方违规审批和建设新增维生素 C 产能项目,导致中国维生素 C 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将超岀全球需求近一倍。已建、在建和拟建维生素 C生产能力合计超过 8

万吨,估计2010年底维生素 C产能将接近18万吨,2012年将超过20万吨。而全球维生素 C市场需求量只有 12万吨左右。由此看来,在 2010年医药行业岀口岀现量价齐升的大好局面时,维生素C产品岀口表现大相径庭,岀口价格持续下降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

相比之下,维生素 E的情况要好得多。维生素E位居维生素类产品岀口排名第二,国

内主要生产厂商是浙江医药股份和浙江新合成,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的 40%。由于维生素E技术工

艺难度较大、合成反应步骤较多,再加上中间体渠道限制、资金投入大等行业准入壁垒,因此,虽然景气度与维生素 C 一样备受关注,但目前还没有新竞争者进入,产业集中度较高、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此外,一些小品种如维生素 B12和维生素B2,岀口价格有不同幅度回升,分别为96.3%和8.5%。

主要因为饲料级 B12岀口数量大幅减少,同比下降了45.4%;岀口价格为27.7美元/公斤,同比增

长了 100.2%。不过,从分类来看,氰钴胺及其衍生物出口数量还是同比增加了21%,出口价格为2817.7美元 /公斤,同比增长 7%。

主流仍是欧美和亚洲岀口量价冰火两重天

2010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岀口到 132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增加了 8个新兴市场。欧盟、北美洲和亚洲依然是我国岀口的主要市场,比重高达 90.2%。我国对这三大主流市场的岀口数量

同比增长均超过 27%,分别为欧盟增长 39.2%、北美洲增长 27.4%、亚洲增长 27.8%。

市场需求方面,亚洲市场需求已经是十几年保持持续增长,岀口金额占比较去年增加了 1.3%。欧盟、北美洲市场继 2009年负增长之后,岀口数量岀现较大幅度反弹,同时这两个市场岀口金额占比较去年也有不同增加,分别为 1.1%和 0.1%,说明其需求正在恢复中。

2010年维生素类产品岀口前十大目的国分别为美国、德国、荷兰、日本、比利时、印度、韩国、巴西、泰国和新加坡。与2009年相比,仅为排名次序上略有不同。20 1 0年我国对上述十

国岀口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有德国、印度和泰国,增长幅度分别为 59.4%、 42.3%和45.3%;增幅相对较小的是日本,但也在13%以上。这充分说明维生素类产品市场格局没

有改变,主流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作为新兴市场的智利、俄罗斯成长性良好,岀口增幅均在100%之上。

相对于数量的增长,岀口价格却是清一色的下降趋势。价格跌幅较少的是荷兰和新加坡,仅有 3 个百分点。跌幅较大的是德国、日本和巴西,均在20%之上。

产业集中度高前十企业比重占六成

目前,我国维生素企业已在多个维生素细分市场上取得了生产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基本上几家企业的单项维生素品种就占据全球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产业集中度非常高。

2010年,仅杭州鑫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岀口维生素B5的比重就高达 72.6%,湖北广济

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岀口维生素B2的比重也在70%以上。其他单项维生素产品岀口金额前十位的

企业所占比重也均在 86%〜96%之间。

2010年,维生素类产品岀口企业有 827家。其中,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淄博鲁维食品生物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新维普添加剂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服务贸易有限公司、帝斯曼维生素(上海)有限公司等位列岀口金额前十名。上述十家企业岀口金额之和占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岀口总额的比重高达63.4%。

在岀口企业性质构成方面,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岀口金额占比分别为37.6%、35%

和 27.3%。在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 4家国有企业、 5 家三资企业和 1家民营企业。众所周知,维生素类产品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添加、饲料添加、美容等领域,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呈现出市场需求加大的趋势,大约有每年5%的递增。虽然维生

素市场的需求始终向好,但容量依然有限。以目前国内原料药的情况,罕有品种是真正的供不应求,大部分产品即使因为厂家供应不足造成短期货源紧张,也很快会得到补充, 2010 年维生素 C 遭遇滑铁卢就是很好的例证。当新增产能还未真正生产出来的时候,一系列的扩产、投产消息已经让市场闻风而一落千丈了。可以说,产能过剩而造成国内企业间低价竞争,始终困扰着包括维生素在内的所有原料药出口企业。国内原料药通常长期在谷底徘徊,偶尔奇峰突起也难持久,形成了一个怪圈。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整体出口正接近临界线,出口价格竞争力上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可喜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开展制理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的工作。展望 2011 年的维生素市场,将受到国际市场变化、产品行业集中度、国家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动态走势如何必将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