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
医案分享:淋巴结结核一独味白头翁汤
![医案分享:淋巴结结核一独味白头翁汤](https://img.taocdn.com/s3/m/3b9fe74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2.png)
医案分享:淋巴结结核一独味白头翁汤
医案分享:淋巴结结核一独味白头翁汤
药物组成:白头翁(儿童量,脾胃弱消化不良者加陈皮)上药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中医辩证: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炼液成痰,痰火上开,
结于颈部
治法:散结清瘰
临床效果:
李某某,男,31岁,农民。
初诊,患淋巴结结核已一年,经多治疗而无明显效果,左颈瘰疬成串,质硬,有压痛。
给予”独味白头翁汤“,其服十余剂,瘰疬消失。
按:'独味白头翁汤”加味对于治疗急性淋巴结炎也有较好疗效:张某某,女,14岁,学生,初诊,发病5天,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红肿热痛,体温39℃-40℃,用青霉素、链霉素无效。
给予白头翁、陈皮,四剂而痊愈。
药方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28例回顾性分析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28例回顾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fc078871fe910ef12df89a.png)
2 4h内热 退 , 3例 应 用 免 疫 球 蛋 白治 疗 3 6 h内 热 退, l例 3 6h后 热不 退 , 以 甲强 龙 l ~3 / g 给 5 0mg k 静 脉滴注 , 连用 3d 8例 患儿 2 " 2 。2 0- 8d血 沉恢 复 ' 正常, 出院 ; 4例 冠 状 动 脉 扩 张 , 3例 随访 1年后 恢
1 3 治 疗方法 口服 阿司 匹林 ( 阳万隆 药业有 限 . 沈
公 司) 0 5 / k 3 ~ 0mg ( g・d , 3次服 用 , 退后 减 )分 热 量至 3 / k ~5 mg ( g・d , ) 1次 口服 。冠 状 动 脉正 常 者服用 2 3 月 , ~ 个 冠状 动脉有损 伤者 服用 至冠状 动 脉恢复正 常 。同时加 用潘 生 丁 ( 津 金 世 制药 有 限 天 公 司) ~5mg ( g・ ) 分 3次 服用 。免 疫球 蛋 白 3 /k d , 总量 2g k / g静 脉注射 , d应用 或分 2d两次应 用 。 1 1 4 观察 指标 () .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 () 血沉 、 血常规 、 C反应蛋 白水平; 心电图、 超声心动 图改变。
() 3 手足硬 肿 2 4例 , 续时 间 3 7d ( ) ( ) 持 ~ ; 4 指 趾 端
是一种主要发 生在 5岁 以下儿 童的急性发热 、 出疹性 疾病 。呈散发或小流行 , 四季 均 可发病 。以婴 幼儿 多 见, 男性 发病 略高于女性 。现将 本科 收治 的 2 8例皮 肤黏膜淋 巴结综 合征患儿 临床 资料报 道如 下 。
出院 ; 冠 状 动脉 扩 张 , 随 访 1年后 恢 复 , 药 , 例 仍 服 药 中 。 结论 4例 3例 停 l 期 识 别 , 断 , 范 用 药 , 疾 病 的 治 疗 及 转归 很 有 意 义 。 诊 规 对 【 键 词 】 皮肤 黏膜 淋 巴结 综合 征 ; 阿 司匹林/ 关 治疗应 用 ; 潘 生丁/ 治疗 应用 ; 免 疫球 蛋 白类 ; 儿 童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30例参考模板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30例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762060b76eeaeaad0f3307d.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30例作者:刘启亮,张世荣,吴云娣【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对我院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3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抗癌方外敷治疗。
结果治疗组30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4例,显效86.67%;对照组30例,分别为12例,10例,8例,显效73.33%。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可运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性肿瘤中西医结合自拟抗癌方淋巴结转移性肿瘤是导致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由于手术和放疗对此类转移的疗效不理想,对化疗不敏感,故长期以来一直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难题。
近年来,该病已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自2008年1月~2008年10月,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抗癌方外敷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30例,并与纯西医组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2~78岁,病程3月~1年。
鼻咽癌颌下淋巴结转移8例,淋巴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4例;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睾丸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5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5例;对照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3~76岁,病程1月~10月,鼻咽癌颌下淋巴结转移10例,淋巴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通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孙燕等主编的《内科肿瘤学》拟订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根据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对照组根据2002年AJCC分期选择化疗、放疗、同期化放疗或生物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抗癌方外敷转移淋巴结;抗癌外敷方:熟地300g 鹿角霜 150g 白芥子 150g 黄芪 300g 当归 300g 川芎 300g 海藻200g 昆布 200g 羌活 300g 独活 300g 浙贝母 200g 元胡 200g 连翘 300g,研粉,用酒和温水调配,外敷转移的淋巴结,另加神灯烘烤30分钟,以促进温经通络的功效;每天一次,皮肤破溃者停止外敷,两组连续治疗15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9f43c0bb52acfc789ebc93a.png)
日,I NH0.3 /日 、 RFP 4 /日 、 EM B0 7 /日 、 0 5 . 5
提
莉
陕 西省 结核 病防治研 究所
(108 704 )
采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 法 . 观察 了内消丸与抗 结核化学 药物共 同使 用 治疗颈淋 巴结结 核 的疗技。 结果表 明 . 经过 6 —9个月的全疗程 中西医结 合治疗 . 所观 察病侧均 达 到治愈 目的 , 得 了根奸 取
日( S M0 7 / 或 5 日肌 肉注射 一个 月后 改 为 E ) MB 、
P A / , /日 : 固 期 4 Z o 5 次 3次 巩 —6个 月 服 用 I NH、 R PE F 、 MB 的 方 案 治 疗 。 同 时 给 予 保 肝 辅 助 治 疗 。
2 3对于合 并感染 的病 例给予 抗感 染 治疗 对 于所 有 进行治 疗 的病 人定期 查肝 功 , 合并 肺 结 核 的病 人 定 期 复 查 痰 菌 及 胸 片 . 观 察 治 疗 效 以
3 2合并肺 结 核 的病 人经 过 全疗程 治 疗 . . 肺部 病 灶吸 收 , 菌 ( . 痰 ~) 达到 临 床 治愈
4 典型 病 例
崔某 . .7岁 , 计 。 以左 颈 部 包块 5月余 , 女 2 会 增 大 一月 余 , 痛 发 热 十余 天 为 主诉 就 诊 。查 左 疼
愈。
本组观察病例 1 , 中门诊病 例 1 6例 其 4例 , 院 住 病例 2例 , 男性 5例 . 女性 1 1例, 年龄最 小的 1 6岁,
最 大的 7 4岁 , 均 年 龄 3 平 8 5岁 . 程 最 短 三 月 余 , 病 最 长 一 年 余 。 颈 部 肿 大淋 巴结 最 大 的 5 c 并 有 ×7m.
抗结核药物加猫爪草治疗颈淋巴结核23例的疗效研究
![抗结核药物加猫爪草治疗颈淋巴结核23例的疗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010a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1.png)
抗结核药物加猫爪草治疗颈淋巴结核23例的疗效研究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尽管现代医学的进步使结核病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治疗方法,但其高传染性和复发性问题仍然困扰着医学界。
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被广泛应用。
然而,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而一直以来被人们所熟知的中草药——猫爪草在近年来因其广谱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抗结核药物加猫爪草治疗颈淋巴结核的疗效。
颈淋巴结核作为结核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常导致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及颈部肿块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依赖于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比如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等在结核病的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不仅对患者造成了心理和经济的负担,而且由于耐药性的产生,使得一些患者的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缓解结核病问题的重要途径。
猫爪草,又名南美咖啡,被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领域。
研究表明,猫爪草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猫爪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β-三烯醇和三萜酸,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多重作用。
这些特性使得猫爪草在抗结核病菌方面也显示出了潜在的治疗效果。
为了验证抗结核药物加猫爪草对颈淋巴结核的疗效,我们开展了一项研究,共纳入了23例颈淋巴结核患者。
这些患者均接受了传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猫爪草的口服摄入。
为了评估疗效,我们记录了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体温、症状缓解情况和颈部肿块的变化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们观察到了一定的疗效。
首先,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发热的情况得到了控制。
同时,患者的乏力感和咳嗽症状也有所缓解。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颈部肿块的变化观察,我们发现部分患者的颈部肿块尺寸明显缩小。
这些结果表明,抗结核药物加猫爪草的治疗可以改善颈淋巴结核患者的病情。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限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部淋巴结核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部淋巴结核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a8c0f2c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3.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部淋巴结核体会中西医结合治疗颈部淋巴结核体会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方法。
方法:应用自拟消瘰汤配合西医和手术方法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
结果:应用自拟消瘰汤配合西医和手术方法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治愈率达到100%,而且毒副作用小。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消瘰汤;颈部淋巴结结核[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2(b)-168-02淋巴结结核是临床常见的结核病之一。
包括肺门淋巴结结核、支气管淋巴结结核、颈部淋巴结结核等。
颈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30岁以上的少见。
其发病缓慢。
常偶然发现黄豆大、鸽蛋大或鸡蛋大,开始无痛、质地较硬,具有散在性、活动性,无粘连,有轻度压痛的肿块。
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肿块活动度逐渐减少,可排列成串珠状。
病人有疲乏、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传统的抗结核治疗是应用西药化疗。
疗程长、药物毒副作用大,很多患者不能坚持、耐受,而且近年来耐药病例的日趋增多.给临床治疗上带来很大的困难。
近几年我们采用中两医结合方法治疗颈部淋巴结核7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4例,其中男性31例,占41.89%,女性43例,占58.11%;年龄3~56岁,平均29.6岁;病程3个月~4年。
1.2临床表现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51例,占68.92%,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23例.占31.08%;单个淋巴结肿大者2例,占2.70%.2个淋巴结肿大者16例,占21.62%,3个淋巴结肿大者21例,占28,38%,4个淋巴结肿大者14例,占18.92%,5个淋巴结肿大者11例,占14.87%,5个以上淋巴结肿大者10例,占13.51%;形成脓肿破溃成窦道者11例,占14.87%;合并肺门结核的9例,占12.16%,合并肺内结核的6例,占8.12%;伴有发热、盗汗、疲乏.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者36例,占48.65%。
破溃型颈部淋巴结结核29例治疗与护理分析
![破溃型颈部淋巴结结核29例治疗与护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0d29b2fd0a79563c1e72dd.png)
由于 清创处理后 开始可 能渗血渗液 较 多, 观察局部敷 料渗血 密切 渗 液情 况 , 向医生及 时汇报 局部 的变化 。 配合 医生完 成每一 次创 积极
面 换药 。 为防 止渗液 湿及 患者衣 物 , 口敷料 外可 覆盖一 次性通 气敷 创
料。
颈 部 淋 巴 结结 核 破 溃型 由脓 肿 型转 变 而 成 , 当淋 巴结核 化 脓 后 , 面皮肤 破溃 , 表 即转化 为破 溃型 , 脓性 分泌 物流 出 。此 时需 要 有 及时 进行 恰 当的局部 处理 , 不必 等待 大的破 口形成 , 液全 部流 出 。 脓 1 5 局 部 处理 时麻 药的 选择 .
应 用 8例 。
由于 结 核 病 本 身为 全 身 消 耗 性疾 病 , 以 对 营 养的 需 要 要 比 所 正 常人 高 。在 无 其 他疾 病 影 响 下 , 导 患者 进 行 高 蛋 白 、高 维生 指 素 饮 食 。并 适 当进 行 营 养 搭 配 , 满 足 机体 的需 要 , 利 于病 情 以 以
颈 部 淋 巴结 结 核 临 床上 通 常 分 为 结 节 型 、脓 肿 型 、破 溃 型 、 混 合 型 , 中破 溃 型颈 部 淋 巴结 结 核 多 为抗 结 核 不 正规 或 误 诊 导 其 致, 颈部 淋 巴结 结 核一 旦发 展 为破 溃 型 , 给 患者 精神 和 身体 上 带 会
对 于 年 幼 患者 及 对 疼痛 比较 敏 感 的 患者 , 创 造局 部 处 理 时 为 患者 的 配 合 条件 , 选用 丁 卡 因浸 润 麻 醉 。 对于 大 部 分 成年 人 可 可 不 用任 何麻 醉 , 般 患者 都 能很 好 的 配合 。 一 1 6 具 体 局部 处理 方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参考模板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be2b30984254b35effd34c0.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作者:吴玲焕张玉华闫平张文涛【关键词】结核,淋巴结;中西医结合疗法淋巴结结核是临床常见病,一般采用化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但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伤口不易愈合;化疗的毒副作用大,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影响结核病的防治[1]。
淋巴结结核是一种难治性结核,易破溃形成窦道,化疗效果不佳。
利用中医药辅助治疗,可弥补化疗的不足,增强治疗效果,减少窦道的形成。
1998—2002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2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诊。
且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结核,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发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PPD)试验一般呈强阳性。
1.2 辨证分型标准1.2.1 肝气郁结型局部表现:双侧颈部可见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皮肤颜色不变,按压时坚实,推之可移,局部皮肤温度不高,未感到明显疼痛。
全身表现:平素性情抑郁,闷闷不乐,甚至多忧多虑,沉闷欲哭,女性可伴有月经不调,食欲不振,胸胁胀满不适,舌苔白,脉沉弦或涩。
1.2.2 肝郁化火型局部表现:肿大的淋巴结进一步增大,相互融合在一起,呈团块状,与皮肤粘连,活动性变小,病变部位皮肤变红,温度增高,出现疼痛,当肿大的淋巴结化脓时检查有波动感。
全身表现:轻度发热,胸胁刺痛,食欲不振,口苦,咽干,舌质红,苔厚,脉滑数。
1.2.3 肺肾阴虚型局部表现:肿大的淋巴结化脓破溃,破溃后出现典型的清稀米泔样脓液,并夹有豆腐渣样坏死物质,疮口边缘有向内深入的潜行性空腔,疮面肉芽组织颜色灰白,周围皮肤紫黯。
全身表现:素体虚弱,午后发热,咳嗽,咯血,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发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差,精神不振,男性可伴有遗精早泄,女性可伴有月经不调、停经,舌质红,少津液,苔厚腻,脉细数。
1.2.4 气血两虚型局部表现:日久不愈,局部形成瘘道,脓水淋沥不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脓肿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脓肿30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e8e4ef7cfc789eb162dc869.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脓肿3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脓肿之疗效。
方法:30例病人均采取结核性脓肿病灶一次性清除术,术后正规抗结核治疗,创腔九一丹换药,脓尽时生肌散生肌收口,同时服用蜈蚣蛋3个月,并随访6个月。
结果:29例治愈,1例复发,经再次局部病灶清除及换药后痊愈。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脓肿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结核性脓肿九一丹生肌散蜈蚣蛋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核性脓肿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为我院外科住院病人,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12岁~72岁,平均年龄25.6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2.5年,平均病程3.6月。
发生在颈部淋巴结20例(左侧8例,右侧12例),胸壁8例,腹壁1例,腋窝1例,病灶单发27例,多发3例,合并肺结核12例,合并腹腔结核1例;胸腹壁结核均内有窦道,无明显骨破坏。
脓肿直径最小3cm,最长8cm,平均直径6.5cm;平均住院时间8日。
1.2诊断标准病人颈项及耳后等处肿块,皮色暗红,扪之微热,按之有应指感,为脓已成,伴有低热及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发病前常有肺痨病史。
实验室检测血沉可增快,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脓液细菌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取病灶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1),合并肺结核者,经胸部CT或痰检证实。
2治疗方法2.1方案结核性脓肿行病灶一次性清除术,术后正规抗结核治疗(选用异烟肼、利福平或利福喷丁、比嗪酰胺、乙胺丁醇、水杨酸钠等,至少三联用药),术后创腔敞开换药,初始九一丹拔脓祛腐,待脓尽后生肌散祛腐生肌,同时服用蜈蚣蛋3个月,随访6个月,并且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每半月复查肝功能一次。
2.2手术要点脓肿清除术一般选择在静脉麻醉下进行,以保证充分清理病灶,切口取沿皮肤纹理方向,对于颈部手术应注意保护大血管和神经,对于液化不完全的结核灶予以摘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的炎性肉芽组织进行搔刮,剪除,尽量清除干净,观察创腔,肉芽新鲜为止。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https://img.taocdn.com/s3/m/09c3f8fc7c1cfad6195fa730.png)
淋巴结 结核 2 例 , 与单 纯西 医治 疗 2 例 对 照观 察 , 8 并 6 现
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死物质 , 口边缘 有向 内深入 的潜行 性空 腔 , 面 肉芽组 疮 疮
织颜 色灰 白, 围皮 肤 紫黯 。全 身 表现 : 体 虚弱 , 周 素 午后
发热 , 咳嗽 , 咯血 , 汗 , 颧 潮 红 , 足心 发 热 , 膝 酸 盗 两 手 腰
大, 相互融 合 在一 起 , 团块 状 , 皮肤 粘 连 , 动性 变 呈 与 活
小, 病变部位皮肤 变红 , 度增 高 , 温 出现疼 痛 , 当肿大 的淋
巴结化 脓时检查有波 动感 。全 身表现 : 度发热 , 胁刺 轻 胸
种难 治性结核 , 易破溃形 成窦 道 , 化疗 效果 不佳 。利 用
有 明显 的作 用。临 床观 察表 明,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慢 性支
11 诊 断标 准 .
根据 《 医病 证诊 断疗 效标 准》 确诊 。 中
软, 头晕耳 鸣 , 忆 力 差 , 神 不振 , 性 可 伴 有遗 精 早 记 精 男 泄, 女性可伴有 月经 不调 、 停经 , 质红 , 津液 , 舌 少 苔厚 腻 ,
脉细数 。
且淋巴结活检病 理 诊断 为结 核 , 巴结 穿 刺涂 片 检查 发 淋 现结核杆菌 , 核菌素 (P ) 结 P D 试验一般呈强 阳性 。 12 辨证 分型标准 . 12 1 肝气郁结 型 .. 局 部表现 : 双侧 颈部可 见单 个或 多
2 哈励逊 国际和平 医院儿科 , 河北 衡水 0 30 500
作者简介 : 吴玲焕 (92 ) 女 , 17一 , 主治 中医师 , 士 。从事 中西 医 学 结合治疗 结核病的临床工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e6a9b15b7360b4c2e3f64ac.png)
b c m n i n f hi es me c n a We e n ed ci . R ul s ot e fe i e y o bi at o o C n e di i e nd st r m i ne es t T al f ct v rat e o t ea ng 8 f r ti 7 pat e s i nt wi h e vi l y p t c r ca 1 m hoi T i 9 8 . ncl i I i b t d B 4. 7% Co s us on t et er s
中图分类号 :R — 1 2 2 0 ;R 2 3 5
文 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1 0 — 4 2 7 1 0 7 — 7 1 0 )2 — 0 0 2 0 2 5( 0 3 0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未控制的感染或免疫系统 .
压 、 甲亢 、糖 尿 病 患 者 。 14 疗效标准 . 根据卫生部 18 年制定的 《 91 疾
s i i me ho t t e i c r at sf ed t d o r at ng e vic l 1 mp a y hoi T by o d B c mbi ti n na o of Chi nes me ne e di ci
a W t rn nd es e med ci . i ne K wor Co bi eY ds m nat o o C ne me ne a We e me ci e i n f hi se di ci nd st rn di n C vi er ca1 1 mp y hoi d T be u1 i T at nt u rc os s re me
淋 巴结结核是 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 的淋 巴结病
变 。全身淋 巴结均可 以发生 , 颈淋 巴结结核最常见 疾病 、肿 瘤 ;②存 在 主要器 官功 能不全或 者高血 ( 0 ~9 % 。是常见 的肺 外结核病 ,儿童和青 少 8% 0 ) 年发病较高 。颈淋 巴结结核内科治疗疗效较差,易
中西医结合治疗纵隔淋巴结结核一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纵隔淋巴结结核一则](https://img.taocdn.com/s3/m/0074220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0.png)
促进肠动力类及微生态制剂类,均有一定疗效。乳果糖 属于渗透性泻药,人工合成,在小肠内不被吸收,在结 肠中能被正常菌群分解成小分子有机酸,使肠道 pH 值 下降,通过渗透作用增加肠内容物量,刺激结肠蠕动, 保持大便通畅,恢复结肠生理节律。目前,乳果糖临床使 用已较成熟,安全性相对较高,无吸收毒性,无胃肠道刺 激性 [5]。但单用乳果糖作用不持久,停药后便秘易复发。
医理论而言,可谓标本同治,疗效甚妙。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短期疗效良好,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以增液汤为主方治疗小儿肠燥津枯型便 秘,从其本质入手,改善肠道的津液,“水道溢而舟自行”, 故短期疗效显著。
参 考 文 献
[1] RASQUIN A,DI LORENZO C,FORBES D,et al. Childhoo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child/ adolescent[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527.
作者单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研 究生在读(丘桂桂、陈益华);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科(尹良胜)
通信作者:丘桂桂,Email:895415237@
腹水检查:李凡他试验阳性,有核细胞 220/μL,淋巴 细胞 92%,淡黄色,微浑,总蛋白 54.7 g/L,乳酸脱氢 酶 432 U/L,腺苷脱氨酶 33 U/L。查体:体温 38.2 ℃, 脉搏 113 次/min,呼吸 20 次/min,血压 97/80 mm Hg。 患者发病以来精神软,食欲一般,夜寐正常,解稀便近 1 个月,小便无殊,体重下降约 4 kg。既往体质一般, 入院前两个月学校同寝室有同学诊断肺结核。根据患者 病史考虑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继发性肺结核左上痰未 检初治? 11 月 2 日查血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 全血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阳性,予 HRZE 方案,即口服异烟肼片(H),每天 0.3 g;利福平(R) 胶囊,每天 0.6g;吡嗪酰胺片(Z),每次 0.5 g,每天 3 次;盐酸乙胺丁醇片(E),每天 1g。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用药后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注射液对症处理,病情好转出院。12 月 2 日肝功能: ALT 104 U/L,AST 42 U/L, 暂 停 抗 结 核 治 疗, 予 口 服 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a0be1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0.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例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西药治疗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症状、体征、化验指标、影像学结果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组,治疗4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症状、体征、影像学结果均有显著改善,治疗8周后,细胞免疫指标升高,恢复快,治疗12周后,菌液培养阴性率达75%,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例),优于西药治疗组的73.3%(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阳两虚型耐药肺结核具有显著疗效,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符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的发展趋势,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Yin-Yang deficiency type 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Yin-Yang deficiency type 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adopted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lan inclu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while th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adopted a conventional anti-tuberculosis drug treatment plan. The symptoms, signs, laboratory indicators, imaging results and overall treatment efficacy were observed before treatment, at 4, 8 and 12 weeks of treatment.。
中西医结合治疗体表淋巴结结核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体表淋巴结结核50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78f47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7.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体表淋巴结结核50例
侯怀璧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0(029)003
【摘要】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快速短程疗法,治疗体表淋巴结核50例.症状完全消失,且半年后追访未复发者19例;症状明显改善者20例;有效11例.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侯怀璧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红十字医院(01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2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体表淋巴结结核318例疗效分析 [J], 冯斌;鲁艳荣
2.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治疗体表淋巴结结核病患者的影响 [J], 陈小霞
3.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诊断肺结核与体表淋巴结结核的对比分析 [J], 蒋淑贞;侯艳玲;王春艳
4.中西医结合治疗体表淋巴结核98例 [J], 于超
5.超声导入并敷贴加味内消糊治疗未溃型体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观察 [J], 赵有利;张丹;杨春睿;高金辉;钮晓红;王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28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28例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21a982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3.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28例疗效观察
李世忠;于文忠;裴玉崑;赵永昌;叶仲琨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1978(0)6
【摘要】我们从1965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淋巴结结核(脓肿型和破溃型)数百例。
通过临床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改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在治疗观点上有所突破,提高了对本病的疗效。
现小结如下: 病例资料 1.病例选择和来源:【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淋巴结结核;脓肿;破溃;窦道;溃疡;病灶;结核病;炎症;病理;清创手术;创口愈合
【作者】李世忠;于文忠;裴玉崑;赵永昌;叶仲琨
【作者单位】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淋巴结核疗效观察 [J], 吴敏燕;欧阳厚淦;刘恭智
2.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疗效观察 [J], 米晓燕;宁宝华;张琳;郭东方
3.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疗效观察 [J], 王宝山
4.中西医结合治疗硬结期颈淋巴结核23例疗效观察 [J], 李杰;田青青;柯为洵
5.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疗效观察 [J], 柳莉;马夏琴;李小谋;米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
作者:吴玲焕张玉华闫平张文涛
【关键词】结核,淋巴结;中西医结合疗法
淋巴结结核是临床常见病,一般采用化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但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伤口不易愈合;化疗的毒副作用大,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影响结核病的防治[1]。
淋巴结结核是一种难治性结核,易破溃形成窦道,化疗效果不佳。
利用中医药辅助治疗,可弥补化疗的不足,增强治疗效果,减少窦道的形成。
1998—2002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2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诊。
且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结核,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发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PPD)试验一般呈强阳性。
1.2 辨证分型标准
1.2.1 肝气郁结型局部表现:双侧颈部可见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皮肤颜色不变,按压时坚实,推之可移,局部皮肤温度不高,未感到明显疼痛。
全身表现:平素性情抑郁,闷闷不乐,甚至多忧多虑,沉闷欲哭,女性可伴有月经不调,食欲不振,胸胁胀满不适,舌苔白,脉沉弦或涩。
1.2.2 肝郁化火型局部表现:肿大的淋巴结进一步增大,相互融合在一起,呈团块状,与皮肤粘连,活动性变小,病变部位皮肤变红,温度增高,出现疼痛,当肿大的淋巴结化脓时检查有波动感。
全身表现:轻度发热,胸胁刺痛,食欲不振,口苦,咽干,舌质红,苔厚,脉滑数。
1.2.3 肺肾阴虚型局部表现:肿大的淋巴结化脓破溃,破溃后出现典型的清稀米泔样脓液,并夹有豆腐渣样坏死物质,疮口边缘有向内深入的潜行性空腔,疮面肉芽组织颜色灰白,周围皮肤紫黯。
全身表现:素体虚弱,午后发热,咳嗽,咯血,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发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差,精神不振,男性可伴有遗精早泄,女性可伴有月经不调、停经,舌质红,少津液,苔厚腻,脉细数。
1.2.4 气血两虚型局部表现:日久不愈,局部形成瘘道,脓水淋沥不断。
全身表现:体质赢弱,身体消瘦,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说话声音低,常自汗,头晕目眩,精神恍惚,心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1.3 一般资料全部54例均为河北省衡水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4~50岁,平均27.8岁;病程6个月~4年;肝气郁结型10例,肝郁化火型7例,肝肾阴虚型6例,气血两虚型5例。
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5~49岁,平均26.5岁;病程3个月~3年。
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即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标准化疗方案:2个月的强化期,4个月的治疗期。
H:异烟肼0.6 g,隔日1次;R:利福平0.6 g,隔日1次;Z:吡嗪酰胺1.5 g,隔日1次;E:乙胺丁醇1 g,隔日1次。
1.4.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
1.4.
2.1 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解郁,理脾化湿。
药物组成:柴胡10 g,白芍药10 g,当归10 g,半夏10 g,陈皮6 g,茯苓10 g,生甘草6 g,厚朴10 g,枳壳10 g,乌梅10 g。
日1剂,水煎,每日1次口服。
1.4.
2.2 肝郁化火型治宜清肝泻火。
药物组成:柴胡6 g,龙胆草6 g,黄芩10 g,白芍药10 g,天花粉10 g,玄参10 g,土贝母10 g,栀子10 g,当归10 g,生地黄10 g,夏枯草15 g。
日1剂,水煎,每日1次口服。
1.4.
2.3 肺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肺肾之阴,清虚火。
药物组成:黄芩10 g,山药15 g,牡丹皮10 g,秦艽10 g,百部10 g,地骨皮10 g,生地黄10 g,熟地黄10 g,山茱萸10 g,夏枯草15 g,炙鳖甲30 g,知母10 g。
日1剂,水煎,每日2次口服。
1.4.
2.4 气血两虚型①内服。
治宜益气养血。
药物组成:生黄芪30 g,炙黄芪20 g,党参15 g,五味子1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陈皮10 g,当归10 g,夏枯草15 g,山茱萸15 g,茯苓15 g,远志10 g,山药30 g。
日1剂,水煎,每日2次口服。
②已形成瘘道者,配合中药外用。
药物组成:生大黄6 g,白糖60 g,红粉18 g,蜈蚣10条,冰片3 g,珍珠粉3 g。
共研细末,每次10 g撒入疮口,每日1次。
一般20日左右收口。
1.4.3 疗程 2组均6个
月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 疗效标准(自拟)痊愈:症状消失,淋巴结结核肿块消失或缩小90%以上,破溃愈合;显效:症状改善,肿块及疮口缩小2/3以上;无效:肿块及疮口无变化或增大,破溃未愈合。
2 结果
治疗组28例,痊愈24例,占85.7%;显效3例,占10.7%;无效1例,占3.6%;总有效率96.4%。
对照组26例,痊愈15例,占57.7%;显效4例,占15.4%;无效7例,占26.9%;总有效率73.1%。
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淋巴结结核是肺外结核的一种,是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结所致。
周围淋巴结结核由于病灶内部循环功能差及淋巴结被膜的屏障作用,中心部易形成干酪样坏死以及破溃。
单纯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缠绵难愈,或疮口缩小不理想,以往主张治疗时间>12个月[3]。
利用中医药辅助治疗,可减少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淋巴结结核属中医学瘰疠范畴,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肝气郁结,气滞痰凝;或阴虚火旺,灼津为痰;或外部邪毒侵袭,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等运行迟缓,以致形成痰浊、瘀血等滞留体内。
日久结核溃烂,气血两虚,正虚邪恋。
正气虚弱、肝气郁结是内因,邪毒是外因,痰结是病理产物。
清代陈士铎在《洞天奥旨》中指出,此证多起于痰,痰块之生多起于郁,未有不郁而生痰,无痰而成瘰疬者也。
故治法必以开郁为主。
然郁久气血必耗,流脓血则气血更亏。
消痰而不解郁,解郁而不化痰,则虚其虚也。
肝气郁结型选用柴胡、白芍药疏肝解郁;当归、半夏、陈皮、茯苓益脾养血活血;厚朴、枳壳行气消积;乌梅味酸,入肝经,主收敛,如《本草求真》曰:“乌梅,酸涩而温……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脾化痰之功。
肝郁化火型选用柴胡、龙胆草、黄芩清肝火;白芍药、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天花粉、玄参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夏枯草、土贝母软坚散结。
诸药合用,共奏清肝火之功。
肺肾阴虚型选用山药、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肺肾之阴,补正气;牡丹皮、秦艽、百部、地骨皮、夏枯草、炙鳖甲、黄芩、知母清降上扰之虚火。
气血两虚型治疗重在补虚,以调补气血之不足,选用生黄芪、党参、陈皮健脾益气;山茱萸、炙黄芪、山药、熟地黄、当归补肾益精血;五味子、茯苓、远志安神;《本草纲目》记载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
外用药粉可促进疮口愈合,方中生大黄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冰片、
珍珠粉、红粉、白糖促进疮口愈合;蜈蚣逐瘀解毒。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柴胡、乌梅、夏枯草等多种中药煎剂对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治疗淋巴结结核疗效确切[4]。
临床实践证明,辨证论治配合化疗治疗淋巴结结核效果显著。
尤其是淋巴结结核中晚期患者体质差,单独化疗难以承受。
中药的整体调节作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施治从根本上调整患者复杂的紊乱状态,达到机体阴阳气血平衡而提高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淋巴结结核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充分发挥了中西医互补的优势,患者易于接受,开拓了治疗淋巴结结核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端木宏谨,陆宇.结核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处理[J].结核病健康教育,2007(1):48-54.
[2]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9.
[3]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87.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62,71,3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