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
作者:吴玲焕张玉华闫平张文涛
【关键词】结核,淋巴结;中西医结合疗法
淋巴结结核是临床常见病,一般采用化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但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伤口不易愈合;化疗的毒副作用大,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影响结核病的防治[1]。淋巴结结核是一种难治性结核,易破溃形成窦道,化疗效果不佳。利用中医药辅助治疗,可弥补化疗的不足,增强治疗效果,减少窦道的形成。1998—2002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28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2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诊。且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结核,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发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PPD)试验一般呈强阳性。
1.2 辨证分型标准
1.2.1 肝气郁结型局部表现:双侧颈部可见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皮肤颜色不变,按压时坚实,推之可移,局部皮肤温度不高,未感到明显疼痛。全身表现:平素性情抑郁,闷闷不乐,甚至多忧多虑,沉闷欲哭,女性可伴有月经不调,食欲不振,胸胁胀满不适,舌苔白,脉沉弦或涩。
1.2.2 肝郁化火型局部表现:肿大的淋巴结进一步增大,相互融合在一起,呈团块状,与皮肤粘连,活动性变小,病变部位皮肤变红,温度增高,出现疼痛,当肿大的淋巴结化脓时检查有波动感。全身表现:轻度发热,胸胁刺痛,食欲不振,口苦,咽干,舌质红,苔厚,脉滑数。
1.2.3 肺肾阴虚型局部表现:肿大的淋巴结化脓破溃,破溃后出现典型的清稀米泔样脓液,并夹有豆腐渣样坏死物质,疮口边缘有向内深入的潜行性空腔,疮面肉芽组织颜色灰白,周围皮肤紫黯。全身表现:素体虚弱,午后发热,咳嗽,咯血,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发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差,精神不振,男性可伴有遗精早泄,女性可伴有月经不调、停经,舌质红,少津液,苔厚腻,脉细数。
1.2.4 气血两虚型局部表现:日久不愈,局部形成瘘道,脓水淋沥不断。全身表现:体质赢弱,身体消瘦,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说话声音低,常自汗,头晕目眩,精神恍惚,心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1.3 一般资料全部54例均为河北省衡水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4~50岁,平均27.8岁;病程6个月~4年;肝气郁结型10例,肝郁化火型7例,肝肾阴虚型6例,气血两虚型5例。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5~49岁,平均26.5岁;病程3个月~3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即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标准化疗方案:2个月的强化期,4个月的治疗期。H:异烟肼0.6 g,隔日1次;R:利福平0.6 g,隔日1次;Z:吡嗪酰胺1.5 g,隔日1次;E:乙胺丁醇1 g,隔日1次。
1.4.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
1.4.
2.1 肝气郁结型治宜疏肝解郁,理脾化湿。药物组成:柴胡10 g,白芍药10 g,当归10 g,半夏10 g,陈皮6 g,茯苓10 g,生甘草6 g,厚朴10 g,枳壳10 g,乌梅10 g。日1剂,水煎,每日1次口服。
1.4.
2.2 肝郁化火型治宜清肝泻火。药物组成:柴胡6 g,龙胆草6 g,黄芩10 g,白芍药10 g,天花粉10 g,玄参10 g,土贝母10 g,栀子10 g,当归10 g,生地黄10 g,夏枯草15 g。日1剂,水煎,每日1次口服。
1.4.
2.3 肺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肺肾之阴,清虚火。药物组成:黄芩10 g,山药15 g,牡丹皮10 g,秦艽10 g,百部10 g,地骨皮10 g,生地黄10 g,熟地黄10 g,山茱萸10 g,夏枯草15 g,炙鳖甲30 g,知母10 g。日1剂,水煎,每日2次口服。
1.4.
2.4 气血两虚型①内服。治宜益气养血。药物组成:生黄芪30 g,炙黄芪20 g,党参15 g,五味子1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陈皮10 g,当归10 g,夏枯草15 g,山茱萸15 g,茯苓15 g,远志10 g,山药30 g。日1剂,水煎,每日2次口服。②已形成瘘道者,配合中药外用。药物组成:生大黄6 g,白糖60 g,红粉18 g,蜈蚣10条,冰片3 g,珍珠粉3 g。共研细末,每次10 g撒入疮口,每日1次。一般20日左右收口。 1.4.3 疗程 2组均6个
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 疗效标准(自拟)痊愈:症状消失,淋巴结结核肿块消失或缩小90%以上,破溃愈合;显效:症状改善,肿块及疮口缩小2/3以上;无效:肿块及疮口无变化或增大,破溃未愈合。
2 结果
治疗组28例,痊愈24例,占85.7%;显效3例,占10.7%;无效1例,占3.6%;总有效率96.4%。对照组26例,痊愈15例,占57.7%;显效4例,占15.4%;无效7例,占26.9%;总有效率73.1%。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淋巴结结核是肺外结核的一种,是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结所致。周围淋巴结结核由于病灶内部循环功能差及淋巴结被膜的屏障作用,中心部易形成干酪样坏死以及破溃。单纯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缠绵难愈,或疮口缩小不理想,以往主张治疗时间>12个月[3]。利用中医药辅助治疗,可减少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淋巴结结核属中医学瘰疠范畴,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肝气郁结,气滞痰凝;或阴虚火旺,灼津为痰;或外部邪毒侵袭,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等运行迟缓,以致形成痰浊、瘀血等滞留体内。日久结核溃烂,气血两虚,正虚邪恋。正气虚弱、肝气郁结是内因,邪毒是外因,痰结是病理产物。
清代陈士铎在《洞天奥旨》中指出,此证多起于痰,痰块之生多起于郁,未有不郁而生痰,无痰而成瘰疬者也。故治法必以开郁为主。然郁久气血必耗,流脓血则气血更亏。消痰而不解郁,解郁而不化痰,则虚其虚也。肝气郁结型选用柴胡、白芍药疏肝解郁;当归、半夏、陈皮、茯苓益脾养血活血;厚朴、枳壳行气消积;乌梅味酸,入肝经,主收敛,如《本草求真》曰:“乌梅,酸涩而温……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脾化痰之功。肝郁化火型选用柴胡、龙胆草、黄芩清肝火;白芍药、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天花粉、玄参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夏枯草、土贝母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肝火之功。肺肾阴虚型选用山药、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肺肾之阴,补正气;牡丹皮、秦艽、百部、地骨皮、夏枯草、炙鳖甲、黄芩、知母清降上扰之虚火。气血两虚型治疗重在补虚,以调补气血之不足,选用生黄芪、党参、陈皮健脾益气;山茱萸、炙黄芪、山药、熟地黄、当归补肾益精血;五味子、茯苓、远志安神;《本草纲目》记载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外用药粉可促进疮口愈合,方中生大黄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