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梁加腋问题解决

广联达梁加腋问题解决
广联达梁加腋问题解决

梁加腋问题解决(异形梁的另类画法)1、新建梁的制作框架柱。截面是400*400。.

2、新建异形梁,界面如下图所示:

3、下面重点讲解异形柱在此处的绘制方法!此处绘制方法不同以往的直线绘制方法。以往直线绘制方法是从直线的起点绘制到重点,此处,之所以在前面绘制加腋尺寸为上图形状,

在下面将得到答案。绘制此处时要从构件的侧面开始结束到另一个侧面!如下图所示:

绘制完毕。

4、下面采用但对齐功能,将上面所绘制梁加腋进行同柱边进行对齐。如下图操作:

5.梁加腋绘制完毕,下面绘制矩形柱。

6、此时操作结束,完成梁加腋操作!效果如下图所示:

以上内容由慕容滴血编辑如有不同意见,可联系我进行交流!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模板支架参数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3、3;采用的钢管(mm):Φ4 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顶托;荷载参数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50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24、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00;材料参数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5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面板弹性模量E(N/mm2):4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1、5;木方弹性模量E(N/mm2):8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1、000;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 50、0;木方的截面宽度(mm): 4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 70、00;40X70模板支架立面图 二、模板面板计算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10001515/6=37500mm3 I=bh3/12=1000151515/12=m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α1-1 剖面图受力分解图 1、荷载计算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钢筋混凝土梯段板厚度为100mm,踏步高度为175mm,宽度为260mm,每一梯段板的踏步数为8步。钢筋混凝土梯段板自重为:0、17525+0、1025/=5、104 kN/㎡其中:根据图纸可得 α=31故== 0、857q1 =5、1041+0、51 =5、604 kN/m;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21=2 kN/m; 2、强度计算计算公式如下:M=0、1ql2其中:q为垂直与面板的均布荷载,q=(1、 25、604+1、42)=8、162kN/m 最大弯矩M=0、 18、1622502=510 12、5Nmm;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 =M/W=510 12、5/37500 =1、360 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N/mm2;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1、360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1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其中q =q1=5、604 =5、92 50、857 =4、802 kN/m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ν= 0、67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作者:————————————————————————————————日期:

楼梯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3.3;采用的钢管(mm):Φ48×3.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顶托; 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50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4.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00; 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5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4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1.5; 木方弹性模量E(N/mm2):8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1.000;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25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4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70.00;

40X70 模板支架立面图 二、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1000×15×15/6=37500mm3 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1-1剖面图 受力分解图 1、荷载计算 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钢筋混凝土梯段板厚度为100mm,踏步高度为175mm,宽度为260mm,每一梯段板的踏步数为8步。 钢筋混凝土梯段板自重为:2 1 ×0.175×25+0.10×25/α cos=5.104 kN/㎡ 其中:根据图纸可得α=31° 故 α cos=? 31 cos= 0.857 q1 = 5.104×1+0.5×1 = 5.604 kN/m; 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2×1= 2 kN/m; 2、强度计算 α

模板支撑体系专家论证计算书

截面过大梁安装 地下室中一部分梁截面过大需要另行计算,以梁KL5(500mm×1850mm)为计算对象。 一、截面过大梁模板安装步骤 1、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满堂红脚手架的搭设方法详见专项方案。 2、脚手架在梁两侧部位立杆间距为800mm,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400mm, 水平杆步距1500mm,在梁的中部加设一根立杆作为支撑,沿梁跨度方向间距400mm,梁底支撑小横杆间距为400mm。在小横杆下部与立杆连接处需使用两个扣件,降低扣件发生滑移的可能。 3、梁侧模板采用15mm厚多层板,梁侧模次楞采用50mm×80mm方木2根 合并垂直于梁方向设置,沿梁跨度方向均匀布置,间距250mm。主楞采用2根φ48×3.5mm的圆钢管沿梁长方向设置,主楞竖直方向为5排,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200mm、500mm、800mm、1100mm、1400mm,采用M12对拉螺栓连接两侧钢管,沿梁跨度方向间距250,梅花形布置。梁底楞采用50mm×80mm方木4根,沿梁底水平方向均匀布置。下设支撑顶杆1排,间距400mm。底部小横杆间距400mm。 4、严格控制小横杆的标高,以保证上部梁顶标高。小横杆标高调整完毕后 将梁轴线引到脚手架上,开始铺设梁底模板。 5、为防止架体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水平位移,架体在梁下位置单独设剪刀 撑。 6、梁底板铺设完毕后开始支设侧模及安装侧模的主次楞,在保证梁模板的 尺寸,平整度等指标后,开始加固模板。 7、模板加固完毕后对模板进行检查,并对模板拼缝处,孔洞处做处理,防 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发生漏浆。 8、模板完成之后,对支设模板过程中留下的垃圾及杂物进行清理,保证整 体的清洁度,以便于进行下一步施工。 9、当梁的跨度大于4m时框架梁应该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2‰。 10、梁成型后的模板见下图:

基础梁

基础梁、基础连梁与承台梁的区别 基础梁有三种,一种与筏板组合使用构成梁板式筏形基础,它有主次之分,基础主梁代号为JZL,基础次梁代号为JCL;一种与柱下条形基础翼板组成的有梁式条基,或称条基梁,无主次梁之分,统称基础梁JL;第三种是独立的基础梁,不与任何基础基础构件相关联,一般位于纵横向主轴上,形成格式基础梁,也有的设计在一个主轴方向上设置基础梁。基础梁端部一般有外伸,也有设计不外伸的。基础梁是混凝土柱、墙的支座,基础梁端部不存在锚固,只是“收边”,这与上部框架梁不同,框架梁是锚入柱中,柱锚入基础梁内。一般情况下本体构件的截面要大于关联构件的截面,但基础梁截面并不一定比柱截面大,而是通过在柱位置四边加腋解决梁包柱问题。基础梁主要承受地基反力,是主要受力构件,与筏板、条基等共同支承上部结构。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 连梁,顾名思义,主要是连接承台、条基或独基之间的梁(JLL),起平衡作用,协调各承台、独基之间的受力,可以减少基础间沉降差异,二是可用作砖墙的承重基础。连梁标高位置有三种:一种是顶平,一种底平,第三种位于中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第 8.5.20中要求基础连梁宜与承台面位于同一标高。

连梁不是主要受力构件,是次受力构件,因为相对于承台和独基,基础连梁的截面尺寸小,配筋率低,只考虑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重量,并将之传给两端绞接支座,所以只要锚入承台或独基内即可,不必贯通。也不排除有的设计把本属于基础连梁设计成基础主梁,把它作为主受力构件,如平衡柱底弯矩,协调地震时各基础的变形,使基础能共同协调工作。这时,它不能只锚入承台,而是贯通承台,并配置箍筋,因为它的用途和作用改变了。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 承台梁其实与承台受力原理相同,是狭长承台或称条形承台,是把上面的力均匀地传递给桩基础,其端部构造也与承台相同。 基础梁与承台梁之间仅仅是端部弯折长度有区别,钢筋用量差异不大,所以在对量过程中不会纠缠太久。基础连梁在对量中争议最大,特别是当设计没有明确时更是如此。之所以产生如此大争议,关键是两者的构造要求不同,钢筋用量差别很大,所以双方都不敢掉以轻心。为什么人们往往把基础连梁与基础梁相混淆呢?一是图纸本身有歧义,二是对两者的概念和受力原理不清晰,三是有人故意浑水摸鱼,好争取利益的最大化。现场情况也相当的混乱和复杂,具体做法也是五花八门,施工企业一边在偷工减料,一边却在无谓浪费,与“低碳”是背道而驰的。有许多施工单位提出是业主和监理要求他们把基础连梁按基础梁施工,所以要求按实结算,并且提供这方面的资料。这个时候作为审核方就颇费踌躇,按规范、标准和图集是不能按基础梁计算的。但既然是这样施工,那么不给也说不过去,当然不给施工单位

框架梁水平加腋施工方案

框架梁水平加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合肥市滨湖新区汉合盛广场施工图;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7》; 4、其它相关国家施工验收规范、标准。 二、框架梁加腋设计要求及位置1、加腋尺寸,±0.000m~30.100m 为 LY400×200,加腋高度同该处框架梁高度;(详见设计图:结施103-62)2、加腋部位结构配筋要求,斜置竖向分布筋2Ф16,加腋“U”箍筋Ф1050;3、混凝土等级要求,采用同层梁高一等级标号混凝土;4、加腋平面位置及加腋层数见附图所示。 三、施工方案1、施工流程 弹线确定加腋位置→旧混凝土面凿毛、 加腋处楼板钻混凝土浇筑孔、清理→在框架梁上标记植筋钢筋位置→按植筋技术规范要求植筋、安装箍筋→隐蔽验收→安装加固加腋处模板→旧混凝土面淋水保持湿润24小时以上→浇筑加腋部位混凝土→拆模清理、验收。 2、根据加腋平面布置图及加腋尺寸,在加腋位置处弹墨线定位,对旧混凝土面人工作凿毛处理,采用钻孔器具在加腋处中心原结构板上钻200mm孔,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下料口及振捣口,并清理干净;

3、根据设计变更通知及结构施工配筋要求,在混凝土面标记出斜置竖向分布筋、箍筋位置,采用钻孔植筋方法安装加腋处钢筋, ⑴钻孔孔径及深度要求,见下表钢筋直径钻孔孔径钻孔深度Ф16mm18mm160mmФ12mm14mm120mФ10mm12mm100mm ⑵技术要求 ①植筋施工流程,钻孔→清孔→填胶粘剂→植筋→凝胶; ②钻孔使用配套冲击电钻, 孔径及孔深符合表中要求; 清孔时先用吹气泵清除孔内粉尘,再用清孔刷清孔,杜绝用水冲洗;使用植筋注射器从孔底向外均匀的把适量胶粘剂填注孔内,按顺时针方向把钢筋平行于孔内走向轻轻植入孔中,直至插入孔底,胶粘剂溢出,此时将钢筋固定牢固,不受外力作用;待胶粘剂固化后,约为1 小时,方可绑扎钢筋,安装模板; ③因斜置竖向分布筋需两头植筋,施工不便,拟两头分开植筋,下料尺寸按2/3斜边长度,中间部位采用单面焊接15d,箍筋安装采用植筋方法; ④植筋采用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植筋,植筋胶粘剂采用A级改性环氧树 脂胶,有产品合格证;并做抗拔实验,实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⑤植筋所用钢筋有质保书,并复试合格。 四、质量要求

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1)

中迪国际社区 高 大 模 板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中迪国际社区项目部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二月十日

目录 模板及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2 1、编制依据3 2、工程概况3 3、架体搭设;4 4、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布置6 4.1 模板系统搭设要求6 4.2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12 5、模板施工方法13 6、模板质量要求及拆除条件17 7、安全注意事项19 8、高大模板安全及验收要求23 9、突发事件分险分析26 9.1紧急处理领导小组及职责27 9.2由项目经理任队长,技术、安全土建工程师任副队长28 9.3应急准备和响应通用要求28 10模板计算书29 模板及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文 1.2《进一步加强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管理的通知》成建安监发(2012)19#文 1.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X(JGJ162-2008) 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X(JGJ130-2011) 1.7建质[2009]8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 50204-2015 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X》GB 50666-2011 2.0《建筑结构荷载规X》GB 50009-2012 2.1《建筑安全生产检查标准》JGJ 59-2011 2.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X》JGJ 80—1991 2.3已经审核、审批通过《施工组织总设计》未罗列的国家、省市地方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X及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等相关文件亦应参照执行。 2、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建设单位:XX东方恒达房地产开发XX 2、设计单位:XX海迈建筑工程设计XX 3、地勘单位:达州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XX 4、质量监督单位:XX枣山物流商贸园区管委会 5、安全监督单位:XX枣山物流商贸园区管委会 6、监理单位:XX西华工程招标监理XX 7、施工单位:XX金马建筑工程XX 8、建设地点:XX市枣山物流商贸园区GC2015-3号

基础梁与基础连梁区别

06G101-6第38页指出:基础连梁和地下框架梁可以与各种类型的基础进行特殊配合应用。设计时,须特别注意梁底标高应高于交错设置的相邻基础顶面标高。 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正负0.000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以桩承台为支座,单底部不受地基反力作用的梁也按DKL考虑)。 基础连梁系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 从相对位置上可以看出,基础梁底标高同基础的基准底标高相同,基础连梁的底标高则高于两临基础的底标高,DKL的底标高又明显高于基础的顶标高。 承台梁则是指特殊形式的桩承台。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中叶没有“基础梁和承台”的连接构造,因为正常的正规设计,不可能设置了承台再做基础梁! 看究竟是基础梁还是基础连梁,不是看代号,而是看梁上有没有荷载作用,梁下有没有地基反力。如果某梁其上有荷载作用,其下有地基反力存在,就是基础梁;反之,如果某梁其上没有荷载或仅仅只有首层砌体荷载,其下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就不是基础梁,而是基础之间的拉梁。 有桩基承台的基础不存在基础梁;因为有桩承重,有抗震要求时,设计会在承台之间设置拉梁,拉梁不是基础梁。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基础梁地下有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又有相当的宽度,板中有按计算配置的受力钢筋;拉梁底下只有几百mm宽的拉梁垫板,构造配点小钢筋。 如果一个桩基工程,既然打了桩,不可能再做条形基础,配置基础梁。 因为现在大家都忙,没有现成软件,谁肯化力气担风险! 2)无桩基础,也就更无什么承台了。由基础底板托起的基础梁,是整个房子的根基。在这个根基上栽柱子,只能是柱子锚入基础梁内。锚固与被锚固,不得本末倒置。 不要把所有埋在地下的梁都叫做“基础梁”。

高层建筑转换层及支撑体系的技术设计参考文本

高层建筑转换层及支撑体系的技术设计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层建筑转换层及支撑体系的技术设计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作者:吴家强)一、工程概况 阳光棕榈园10#、11#楼是阳光棕榈园一期工程的组成 部分,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前海路,地下一层,地上23 层,工程转换层位于二层。阳光棕榈园10#、11#楼转换层 层高为5.65m,转换层框支架、托梁截面尺寸为600× 1600、700×1600、7500×1600、8500×1600等。这些 梁体积大,重量大,其模板与支撑的设计是施工的关键。 本工程施工前经周密的技术设计,采用现有的普钢管及钢 支撑、七夹板与木方,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现就其支撑 设计进行叙述如下。 二、模板与满堂脚手架支撑的设计方案

(一)模板工程设计方案: 以较典型的转换层大梁850×1600进行计算(见图1)。 图1 850×1600转换大梁模板及支撑体系图 (1)梁底采用50×100木方,梁宽800~850mm 者,纵向设5排50×100木方,间距中对中 200~250mm;梁宽600~750mm者纵向设4排50×100木方,间距中对中200~250mm横向木方间距取300,上铺梁底模。 (2)梁侧模 不论梁高低,梁侧模均采用七合板,50×100作模档。水平模挡间距为400mm,竖向模挡间距为400mm,整体梁采用M12螺杆对拉,螺杆从梁底开始设置,水平及竖向间距均按400mm设置。

不同形式基础梁加腋在钢筋软件中的处理方法

不同形式基础梁加腋在钢筋软件中的处理方法 前言:建筑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建筑行业施工工艺及建筑构件的不断改进及创新。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预算工作者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几种不同基础梁加腋的形式在软件中的各种处理方法,来说明软件的灵活运用及软件设置的不断调整的重要性。 关于基础梁加腋在《06G101-6独基、条基、桩基承台》第22页,有关基础梁截面尺寸的注写中规定“注写b*h,表示梁截面宽度与高度。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例如:JZL1 400*1200Y1700*500 B14@200(4) B:4C25;T:7C25 N 6C16;LA8@400 Y 2B16;A8@300 表示JZL1,该基础梁截面信息为400*1200,加腋截面为1700*500(即腋长1700,腋高500)。 在图集中基础梁加腋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基础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06G101-6 P53.

2、条形基础的基础梁高加腋钢筋构造,06G101-6 P54.

那么这些构造形式在广联达软件中如何进行操作呢?另外实际工程中还会遇到什么样的基础梁加腋形式以及如何操作呢? 基础梁加腋在图形软件中如何操作就不做过多说明了,图形中可以通过伐板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构件进行代替操作,只要其扣减关系处理好就可以了。下面重点说明在钢筋2009中基础梁加腋的操作以及钢筋量的计算调整。 钢筋2009中各基础梁加腋形式处理: 一、基础梁梁高加腋形式 基础梁梁高加腋这种形式软件可自行处理,即先布置基础梁,然后在基础梁原位标注中,将加腋跨的腋长、腋高、加腋钢筋按图纸信息输入正确即可。此时软件就可以按在该基础梁的原位标注中输入的钢筋信息进行加腋钢筋计算了。 例如: JZL1 400*1200Y1700*500 B14@200(4) B:4C25;T:7C25 N 6c16;LA8@400 Y 2B16;A8@300 1、该基础梁加腋信息如前所述,此时绘制完JZL1,在JZL1原位标注中对加腋信息进行输入: 2、其效果如下图所示:

转换层大梁模板施工方案

转换层模板施工方案 第一节工程概况 1.1 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设计图纸; 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6、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1.2工程概况: ****工程转换层位置为三层,标高12.45m,下部为二层裙楼,转换层层高6.500m,转换层大梁最大截面尺寸为1400X1700mm最大主筋直径①32皿级螺纹钢筋,箍筋最大直径①14 H级螺纹钢筋,转换层梁钢筋均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转换层墙柱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6Q 1. 3工程特点难点 ****工程转换层施工主要突出的特点难点有:工程转角位置多,测量定位困难;本工程裙楼2层、地下室2层,其转换层梁板模支撑系统设计与搭设较困难;框支柱与框支梁柱头位置钢筋满足锚固长度的排距控制与钢筋穿铁顺序确定;保护层控制与砼抗裂控制。 针对测量定位困难,项目上采用在楼板上留孔,用激光垂准仪进行投测, 确定主要控制线,由控制线进行定位,先在二层楼板面将框支梁放线定位,然后再在框支梁对应位置搭设其支模架,铺设梁底板前,再次吊线核对其位置。对转换层梁板模支撑系统在方案设计中选择多单元最不利位置进行验算,依次验算支撑系统及下层结构的承载能力,对下层结构不满足承载要求时对结构进行调整加强,并报设计院复核,详模板、支撑体系计算。对柱头框架梁钢筋除了理论上计算出钢筋穿筋位置间距外,按实际比例绘出节

点图,对操作班组进行交底指导施工。对于砼质量控制,在确定钢筋排距位置后对梁、柱头等钢筋密集处先找好下料点,作好记录,采用布料杆灵活布料,砼分层浇筑,加强养护及内外温差控制,对钢筋重叠过高造成砼保护层过厚位置采用挂钢筋网片处理,防止砼表面开裂。 第二节模板工程 转换层结构施工中支承方案的选择,根据施工经验,本工程转换层支撑 体系拟采取如下方案:二层梁板支撑系统不拆除,首层梁板及地下室梁板局部加设顶撑,由上至下逐层转递荷载,直至地下室底板。 本方案模板支撑系统的计算顺序以:选择计算单元(选择多个计算单元)——? 荷载清理梁侧板、底板强度计算 ------- k梁底枋计算?梁侧枋计算? 钢管围柃计算一对拉螺栓计算一支承钢管脚手架计算一二层梁板结构计算 3.1模板支撑体系计算 框支梁模板工程:材料采用七层板(18厚),50 X 80硬木枋,80 X100 硬木枋,①48 X 3.5脚手架钢管,扣件。转换层模板工艺如下:支二层墙、柱模板——支三层框支梁底模——支梁侧模——支设平台板 框支梁支撑系统见附图 (一)、模板支撑验算。 1、选计算单元 根据《3#楼三层梁平法施工图》结3-31可知转换层梁产生荷载最大、对 下部支撑最不利的梁为3-J ~3-N轴交3-18轴处KZL2-3(2)梁(1400X 1700, L 净 =8.15m),因此,确定取该梁作为核验单元。梁底支撑立杆间距(跨度方向) L=500mm立杆步距H=2.200m ,梁底垂直于截面方向设4根立杆间距@500mm, 支模采用材料:18mm厚优质胶合板;100X 50木枋;①48架管围柃;①48架管支撑架。(详

转换层工程荷载计算

转换层荷载计算 一、受力分析: 由于转换层施工时产生的荷载非常大,且上下层结构梁位置不对称,转换层大梁施工时产生荷载通过模板支撑系统直接传递于下层梁板面上,考虑第四、五层楼板模板不拆除,因此上部荷载通过模板支撑系统同时由下面两层即四、五层来承载,计算时只要板、梁满足最大承载力要求即可。 1.63—68/W—Y1轴板为研究对象计算,受力如下图所示: 2.取37—45/W轴梁为研究对象计算,受力如下图所示:

二、承载力计算: 1.板的计算; 1.1 板设计受弯承载力计算(第四、五层板标高为17.600m、21.900m) 考虑第四、五层模板不予以拆除,以承受上部转换层传来荷载。 已知:b×h=1000×130 砼C35,fy取340N/mm2( 25)fcm=19 N/mm2 As=402mm2( 8@125) ζ=Asfy/bh0fcm=402×340/1000×100×19=0.072KN·M 查表得as=0.072 Mu=as×b×h02×fcm=0.072×1000×1002×19=12.73 KN·M 1.2 转换层荷载计算: 已知:b×h=700×2600 L=7.2m 大梁砼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为1.3m。 钢筋砼自重:1.2×(26KN/m3×0.7m×1.3m×7.2m)=204.4KN 模板及支架自重:1.2×0.9×(0.85KN/m3×0.7m×1.3m×7.2m)=6.0KN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自重:1.4×(1KN/M2×0.7m×7.2m)=7.056KN 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1.4×(2.0KN/m2×0.7m×7.2m)=14.112KN 则荷载总重:N=204.4+6+7.056+14.112=231.568KN q=231.568/7.2=32.16 KN/M M=qL2/24=32.16×7.22/24=69.47 KN·M 则上部荷载M﹥2Mu=2×12.73=25.46 KN·M,即施工时四、五层楼板同时承载也不能满足要求。 1.3建议 通过计算建议第四、五层楼板钢筋作调整,改为 12@100双层双向。

框梁水平加腋施工方案

框梁水平加腋施工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框架梁水平加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合肥市滨湖新区汉合盛广场施工图;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7》; 4、其它相关国家施工验收规范、标准。 二、框架梁加腋设计要求及位置 1、加腋尺寸,±~为LY400×200,加腋高度同该处框架梁高度;(详见设计图:结施103-62) 2、加腋部位结构配筋要求,斜置竖向分布筋2Ф16,加腋“U”箍筋Ф10@50; 3、混凝土等级要求,采用同层梁高一等级标号混凝土; 4、加腋平面位置及加腋层数见附图所示。 三、施工方案 1、施工流程 弹线确定加腋位置→旧混凝土面凿毛、加腋处楼板钻混凝土浇筑孔、清理→在框架梁上标记植筋钢筋位置→按植筋技术规范要求植筋、安装箍筋→隐蔽验收→安装加固加腋处模板→旧混凝土面淋水保持湿润24小时以上→浇筑加腋部位混凝土→拆模清理、验收。 2、根据加腋平面布置图及加腋尺寸,在加腋位置处弹墨线定位,对旧混凝土面人工作凿毛处理,采用钻孔器具在加腋处中心原结构板

上钻200mm孔,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下料口及振捣口,并清理干净; 3、根据设计变更通知及结构施工配筋要求,在混凝土面标记出斜置竖向分布筋、箍筋位置,采用钻孔植筋方法安装加腋处钢筋, ⑴钻孔孔径及深度要求,见下表 ⑵技术要求 ①植筋施工流程,钻孔→清孔→填胶粘剂→植筋→凝胶; ②钻孔使用配套冲击电钻,孔径及孔深符合表中要求;清孔时先用吹气泵清除孔内粉尘,再用清孔刷清孔,杜绝用水冲洗;使用植筋注射器从孔底向外均匀的把适量胶粘剂填注孔内,按顺时针方向把钢筋平行于孔内走向轻轻植入孔中,直至插入孔底,胶粘剂溢出,此时将钢筋固定牢固,不受外力作用;待胶粘剂固化后,约为1小时,方可绑扎钢筋,安装模板; ③因斜置竖向分布筋需两头植筋,施工不便,拟两头分开植筋,下料尺寸按2/3斜边长度,中间部位采用单面焊接15d,箍筋安装采用植筋方法;

转换层支撑系统的选型及其安全性分析示范文本

转换层支撑系统的选型及其安全性分析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转换层支撑系统的选型及其安全性分析 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在多功能的高层建筑中转换 层的施工越来越普遍。由于转换层往往自重很大,支撑系 统的设计计算有它的特殊性,设计计算不周则可能导致支 撑系统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所以, 转换层支撑系统的设计是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中控制的重 点。 本文以笔者参与施工管理的深圳蛇口四海华庭工程转 换层支撑系统的设计施工为例。阐述转换层砼浇筑方案的 选用,并根据砼浇筑方案进行支撑系统的选型,分析其内 力和变形,以保证施工安全。 深圳蛇口四海华庭工程总建筑面积23429m2。地下2

层,地上21层,其中裙楼四层,为大轴网框筒结构,标准层17层,为小轴网剪力墙结构。地上第5层为转换层,面积1830m2,砼1921m3,钢筋506t转换层标高17.8m,主框架梁截面2000×1200mm,最大梁截面2000×1400mm,板厚200mm,采用C45泵送砼。 1.转换层砼浇筑方案的选用 1.1 一次性浇筑成型方案 转换层砼可一次浇筑成型,也可根据叠合梁的原理分两次浇筑。如采用一次浇筑成型的方法,荷载(包括钢筋砼自重、模板及支撑、施工人员及设备、振捣砼的荷载等)经计算为31.7kN/m2,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楼面承载力,转换层以下5层楼面的总承载力为23kN/m2,因此,必须利用地基承载力,从地下室底板开始,层层搭设满堂红支撑至转换层。如采用48×3.5钢管,约需用立杆11000根,加上水平杆剪刀撑,约需用钢管340t。

四标转换层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杭瑞高速公路安置工程七标 转换层模板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范和构造详图》03G101-1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杭瑞高速公路龙坑镇产权置换安置工程七标包括(9、10、11、24)号楼,9、11、24号楼结构的形式地上七层,一、二层为框架结构,三到七层为砖混结构,建筑高度为22.5 m,总建筑面积分别为2892㎡、1806.5㎡、3045㎡。10号楼结构的形式为地框支剪力墙,一、二层为框架结构,三到十二层为短支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为39.6 m ,总建筑面积为6518㎡。 本工程转换层主要现浇构件的截面尺寸 框架柱:截面形式为矩形柱,矩形柱截面尺寸有700×700mm、900×600mm、600×600mm、500×500mm、400×400mm等; 框架梁截面尺寸有:300×700、300×500、400×900、400×800、500×1200、400×1000、500×1100、550×1400等。 现浇板厚度:100mm、120mm、等。 三、工程特点: (一)、转换层是整个结构的关键部位,9、10、11、24号楼转换层

位于二层标高处,转换层梁自重大,砼一次浇灌量大,模板及支撑负荷相当大,下层结构不能支撑上层结构施工所传下来的荷载,荷载传递困难,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如何保证下层结构不受上层荷载的影响,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是本方案的重中之重。 (二)、转换层梁断面大,砼养护困难,为保证转换层结构质量,如何对新浇灌梁砼养护是本方案的关键。 四、模板工程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本层结构梁截面种类较多,因此,支模前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班组,必须认真阅读,熟悉图纸,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通过与设计、建设、监理洽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好签证记录,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设计方案。 (2)材料准备 顶板、墙、柱、梁模板材料选用18mm 厚胶合板,主次龙骨选用100×80 松木枋,对拉杆选用M12 螺栓,支撑采用φ48×3.5 钢管,所需用材料应保证。 2、方案选择 墙、柱、梁模板和楼板模板采用18mm 厚胶合板模板,主龙骨分别采用φ48×3.5钢管,100mm×80mm 松木方,次龙骨均采用100mm ×80mm 松木方。

广联达软件中基础梁在软件中的处理方法

广联达软件中基础梁在软件中的处理方法 前言:建筑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建筑行业施工工艺及建筑构件的不断改进及创新。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预算工作者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几种不同基础梁加腋的形式在软件中的各种处理方法,来说明软件的灵活运用及软件设置的不断调整的重要性。 关于基础梁加腋在《06G101-6 独基、条基、桩基承台》第22页,有关基础梁截面尺寸的注写中规定“注写b*h,表示梁截面宽度与高度。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例如:JZL1 400*1200Y1700*500 B14@200(4) B :4C25;T:7C25 N 6C16 ;LA8@400 Y 2B16;A8@300 表示JZL1,该基础梁截面信息为400*1200,加腋截面为1700*500(即腋长1700,腋高500)。 在图集中基础梁加腋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基础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06G101-6 P53. 2、条形基础的基础梁高加腋钢筋构造,06G101-6 P54.

那么这些构造形式在广联达软件中如何进行操作呢?另外实际工程中还会遇到什么样的基础梁加腋形式以及如何操作呢? 基础梁加腋在图形软件中如何操作就不做过多说明了,图形中可以通过伐板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等构件进行代替操作,只要其扣减关系处理好就可以了。下面重点说明在钢筋2009中基础梁加腋的操作以及钢筋量的计算调整。 钢筋2009中各基础梁加腋形式处理: 一、基础梁梁高加腋形式 基础梁梁高加腋这种形式软件可自行处理,即先布置基础梁,然后在基础梁原位标注中,将加腋跨的腋长、腋高、加腋钢筋按图纸信息输入正确即可。此时软件就可以按在该基础梁的原位标注中输入的钢筋信息进行加腋钢筋计算了。 例如: JZL1 400*1200Y1700*500 B14@200(4) B :4C25;T:7C25 N 6c16 ;LA8@400 Y 2B16;A8@300 1、该基础梁加腋信息如前所述,此时绘制完JZL1,在JZL1原位标注中对加腋信息进行输入:

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技术设计(标准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技术设计(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技术设 计(标准版) (作者:吴家强)一、工程概况 阳光棕榈园10#、11#楼是阳光棕榈园一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前海路,地下一层,地上23层,工程转换层位于二层。阳光棕榈园10#、11#楼转换层层高为5.65m,转换层框支架、托梁截面尺寸为600×1600、700×1600、7500×1600、8500×1600等。这些梁体积大,重量大,其模板与支撑的设计是施工的关键。本工程施工前经周密的技术设计,采用现有的普钢管及钢支撑、七夹板与木方,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现就其支撑设计进行叙述如下。 二、模板与满堂脚手架支撑的设计方案 (一)模板工程设计方案:

以较典型的转换层大梁850×1600进行计算(见图1)。 图1850×1600转换大梁模板及支撑体系图 (1)梁底采用50×100木方,梁宽800~850mm者,纵向设5排50×100木方,间距中对中200~250mm;梁宽600~750mm者纵向设4排50×100木方,间距中对中200~250mm横向木方间距取300,上铺梁底模。 (2)梁侧模 不论梁高低,梁侧模均采用七合板,50×100作模档。水平模挡间距为400mm,竖向模挡间距为400mm,整体梁采用M12螺杆对拉,螺杆从梁底开始设置,水平及竖向间距均按400mm设置。 (3)梁板模的支撑体系: A.框支梁梁底采用钢支撑,根据梁宽每200~250设一道钢支撑,钢支撑纵向间距为500mm,楼板钢支撑间设牵杆一道。满堂红脚手架按第三条(二)小条搭设,上铺2×59×100木方和跳板作钢支撑支座,下面以框架梁(850×1600)为例计算钢支撑强度稳定性。 B.地下室顶板强度加固措施

梁加腋学习笔记

梁水平加腋 规范规定: 《抗震》GB50011-2010(2016年版) 《抗震》GB50011-2010条纹解释 《高规》JGJ-2010 6.1.7条

《高规》JGJ-2010 6.1.7条纹解释 其他资料: 《混凝土结构设计相关规范综合应用及疑难问题分析处理》张维斌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注意:水平加腋使得框架梁端截面增大,承载能力提高,地震作用下梁端可能不会出铰,设计当然也不允许在柱头出铰,这就有可能造成塑性铰转移,使塑性铰出现在梁端非加腋梁段。因此,梁端的箍筋加密区应自水平加腋区段向跨中再延伸一个加密区长度,。梁端的塑性铰转移相当于减小梁的跨度,梁的剪力相应加大,故应注意塑性铰区适当提高抗剪配筋。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及算例》李国胜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朱炳寅

也有所此方面内容,内容和以上资料相同,不再引述。 个人理解:加腋是为了“强节点、弱构件”,更好地传递水平构件对竖向构件的影想。 当建筑功能要求建筑物的外立面平齐时,结构设计时也可以采用框架梁、柱截面中心线重合、在梁上设置挑板的做法,由挑板承受外围护墙的重量,其弯矩由楼层板平衡,梁、柱没有偏心,甚至梁也没有扭矩,但应处理好填充墙与梁柱的拉结构造。 实际现状: 1.很多建筑对室内空间要求很严格,水平加腋会对空间带来诸多诸少的影响,根据规范条文,并不非要加腋,采取柱箍筋加强的措施,也是允许的。 2.实际项目中,很多施工图设计图纸上都是在总说明附一个加腋做法指导图,平面图中也不指定加腋位置及尺寸,让施工单位自行判断,这种施工图表示法,如果施工单位说我按图施工,并不加腋,算谁的责任呢?另外这种图纸设计,预算也不太好算清楚。所以建议平面图中标出需要加腋的位置。 3.采用增加柱箍筋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不过规范要求的是全柱箍筋都要加强,我个人觉的,之增加节点核心区就行了。不过这就看审图是否咬文嚼字了。

B转换层方案word参考模板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工程特点、难点 四、施工准备及部署 五、施工工艺 六、保证措施 七、机械设备用量计划表 八、主要材料用量计划表 九、劳动力计划表 十、项目部领导小组架构 十一、模板与支撑系统计算书

一、编制依据 因B幢结构转换层的施工图纸暂无出齐,仅根据业主单位2001年11月19日所发的B幢第31、32、33号结构施工图纸、与结构转换层施工有关的工程例会纪要与协调会议纪要、现行的国家、省、市有关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及要求等进行本施工方方案的编制。 二、工程概况 B幢结构转换层位于六层梁板结构位置,转换层梁板面设计标高为20.67m,层高5.1m,转换层范围为1~16×A~H轴,转换层平面为东西走向,在8~9轴中间位置有一宽400mm的伸缩缝,将整个平面隔为东、西两个区,东、西两区呈对称布置。该层板厚为300mm,最大转换梁截面为800×2400mm,最大跨度为9.3m,还有600×2400mm、600×1500mm 、400×900mm等截面的转换梁。转换层下二至五层梁板均为预应力暗梁大板结构,设计承荷为3.5KN/m2;首层(±0.000标高)为普通梁板结构,设计承荷为40KN/m2。转换层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40。采用钢筋规格 三、工程特点、难点 A、设计要求高 1、本结构转换层梁板平均厚度达780mm,重量大。转换层下层梁板结构允许承重荷载小。转换梁内受力钢筋直径大,钢筋间净距小,且梁面负筋在柱内的锚入长度较长,梁内箍筋、腰筋等配置较多。 2、由于本结构转换层梁板重量大(整层梁板砼重达2700吨),转换层下层梁板结构的承重荷载偏低,对转换梁板结构的支撑系统布置要求较高。 3、本工程设计为梁式转换层,设计图纸要求高。从各方面综合考虑较合理的转换梁砼浇筑方式应为分层浇筑,即采用叠合梁原理。经与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共同研究确定,拟采用二次浇筑的方法进行转换层大梁砼的浇筑施工。 B、工作量大 本转换层建筑面积约1380m2,总计砼用量为1050m3,工程量相当大。转

转换层方案

南山区同乐生活区宿舍楼工程转换层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关北,总建筑面积约20万m2,地下2层连体,地上由10栋32层住宅塔楼组成。由两个公司承建。我公司承建1、2、8、9、10栋 1、2栋楼二层柱墙(三层楼面)为转换层,层高6.00米;8、9、10栋楼一层墙柱(二层楼面)为转换层,层高5.75米。设计采用梁式转换形式,通过梁的协调变形,将上部塔楼结构的垂直和水平荷载均匀的传给下部结构。梁截面的规格为(600~1200)×(1600~2000),最大梁截面为1200×2000,板厚200;梁纵向钢筋规格主要为Φ28、Φ18、Φ16,板厚200mm。柱墙竖向构件砼强度等级为C50,梁板水平构件砼强度等级为C50。 2、施工部署 2.1方案的选择 转换大梁砼浇筑可采取一次性浇筑和分二次浇筑的施工方法。一次性浇筑的优点是施工工期短,操作工序少,缺点是砼浇筑量较大,对施工支架及下层支撑结构要求高,同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且砼浇筑高度较高,难以确保砼浇筑质量。分二次浇筑的优点是先浇筑完成的柱墙可承受一部分荷载且易于控制结构构件成形质量及浇筑质量,对施工支架要求相对较小,每次砼浇筑量也相对较小,缺点是需设水平施工缝,工期较长,操作工序多,界面施工缝处理较繁。由于本楼层较高,并从安全角度及施工质量方面考虑,本工程转换层选择分二

次浇筑砼的施工方法。 2.2 施工程序 →梁板支架→梁底及平台模→锚入柱墙梁筋绑扎 钢筋隐蔽验收→柱墙封模→墙柱浇砼→墙柱施工缝处理→大梁钢筋绑扎及验收→大梁侧模支模→楼板钢筋绑扎→上部柱墙插筋→钢筋隐蔽验收→梁板砼浇筑→砼养护、进入上一层施工。 3、施工方法 3.1模板工程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支架、50×100木枋和18厚胶合板。为确保转换大梁的施工安全和质量,避免模板和支撑系统受力变形或失稳,其支模体系应进行设计和计算(计算书附后)。根据设计和核算的结果,2000高的大梁钢管立杆按600×300间距设置,其底模木枋按间距150设置,侧模木枋按250间距设置,对拉螺杆采用ф12,间距400×400;1000以上的高大梁钢管立杆按 300×600 mm 的间距设置,1000高以下梁按常规方法设置,楼板按钢管立杆不大于1200×1200的间距设置。大梁处每根立杆顶设横杆,其面上紧靠立杆设二根水平杆,立杆上设双扣件,以防钢管滑动。 纵横向设3~4根水平拉结杆,布设水平间距同立杆,步距不大于1800,扫地杆离楼面150mm 设置,每跨内剪刀撑纵横二道,每条大梁底增设斜向支撑,将大梁跨中荷载转移至柱根部由下部竖向构件承受。附简图。木枋间距按 200 mm 立放设置,侧板木枋按间距 300 mm 立放设置。模板为一层 18mm 厚的木胶合板,拼缝必须严密,大梁跨中按设计要求起拱。对拉螺杆采用ф12, 1000~1500mm 大梁按300×500间距设置。为保证大梁侧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