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北吴氏汉乣祖系族谱(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错讹和欠缺,敬请吴氏族胞及有识之士斧正、 赐教。
——主编
11
※※吴姓族史※※
先祖入黔简叙
前文已经叙述吴芮不负先祖,重振宗族声望,成为赫赫有名的长 沙王,在本支族系已达到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
吴汉是吴芮第 11 代裔孙,吴章次子,东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云台 28 将之一。其父亲吴章被王莽杀害,刘秀起兵后,吴汉慕名率兵投奔被 封为偏将军,在其后的征战中,履建奇功。公元 25 年,东汉王朝建立, 刘秀任命立下汗马功劳的吴汉为大司马,后封舞阳侯。吴汉在军事上威 重勇猛,武略精通,又十分忠孝,带兵过楚国时,上奏回家扫墓,以尽 孝心,公元 44 年去世,享年 88 岁,葬湖南枣阳县,赐谥号“忠侯”。 下葬时,光武帝发北军五校,轻军介士送葬,葬礼规格之高与大将军霍 光相同,可谓皇恩浩荡,荣宠至极。
吴氏族谱已百余年尚未编修,其间虽有名人贤士欲加编纂,但始终 未能如愿。先祖吴汉乣自南迁入黔以来,已历时 700 余年,人丁兴旺, 支系多,分布广,加之年久失修,导致吴族后裔对吴氏宗族起源、迁徙、 支系、字派都知之甚少,因此、修谱已成当务之急。本书以尊重历史, 求真务实,发掘、传承、开拓、创新的理念。经多方走访,搜集吴姓的 相关资料,查阅了多部吴姓史籍文典,力争该书具有真实性、可读性、 传承性。
13
※※吴姓族史※※
移徙,子孙后代流向无文字记载。 吴玠长孙吴珊, 御史,迁浙江嘉禾生四子,吴源、吴湍、吴瀚、
吴清,子孙人丁兴旺,吴珊成为嘉禾吴氏始祖。次孙吴璠,太师,迁浙 江湖州,成为浙江湖州吴氏始祖。吴璠生子吴权,吴权生子吴思道、吴 思德、吴思佑。思道长子吴焕,次子吴振英,吴焕生子吴坚。
吴坚是吴玠祖 6 世孙,系皇亲国戚。吴坚(1213—1276),字彦恺, 号实堂,今官路后里吴村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吴焕,字尧卿, 嘉定元年(1208)进士,曾任岳麓山长,山长即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 岳麓即岳麓书院,在今湖南长沙岳麓山,是南宋时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年满 10 岁的他随同父亲到长沙,拜师侍读于岳麓书院的舒、李“两山真 先生”,坚祖自称是“发自朱子之门”,淳佑四年(1244)中进士第。
14
※※吴姓族史※※
宗时已为朝廷重臣。后以“提举点内府参政事致仕,归老乡里”,享受 “池沼园亭之乐”。
咸淳十年(1274)度宗死后,年仅 4 岁的恭帝继位,由祖母太皇太 后谢道清亲自摄政。谢道清,临海人,坚祖是其表妹夫(吴焕与端平名 宦郭磊卿契交,两家联姻,磊卿女郭安娘配坚祖为妻。而理宗皇后谢道 清是郭磊卿外甥女,也就是坚祖妻郭安娘的表姐)。由于权奸贾似道的 祸国殃民,当时局势已严重恶化。元军在伯颜率领下大举南下,直逼临 安,南宋朝廷面临灭亡的危险。在此关键时刻,谢太后决定重新起用国 戚吴坚。德佑元年(1275)十二月,谢太后任命坚祖为签书枢密院事, 协掌武备枢密军政。第二年正月初,元军加紧发动攻势,湖州、嘉兴相 继陷落,临安三面被围,元军还攻占了临安东北 30 里的险地皋亭山。南 宋左右丞相留梦炎、陈宜中等贪生怕死之辈相继逃跑。是战是降,人心 惶恐。危急之际,坚祖被委以重任,任左丞相兼枢密使,监修国史日历。 坚祖身为宰辅,肩负重责,正月十九日,南宋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 派他和坚祖一起赴元营谈判议和,“乞存境土”,企望元军退走,使宋 政权得以延续。文天祥到元营后,义正词严,痛斥元丞相伯颜。伯颜恼 羞成怒,不仅不允议和,反将文天祥扣留。坚祖无可奈何地回到临安向 太后汇报,穷途末路的宋室只得决定“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而投降。 并再度派坚祖、贾余庆等人为祈请使,赴元大都献表请降,同时下诏天 下州郡降元,自此,立国近 300 年的赵宋政权灭亡。坚祖等人也被迫随 元军北上,当年他在大都病故,终年 64 岁。棺柩由其子护送回乡,葬于
※※吴姓族史※※ 11
※※吴姓族史※※
六十字派
延汉承宗 钦喻显耀
泰(太))廷(平) 忠(复)兴 世 传 万 古
仲昌继长
礼贤定邦
文登永盛
智衍崇宏
正义明纲
英杰俊广
经纬恒祥
兰桂腾芳
德兆乾坤
恩泽华宇
续谱荣章
注:原“泰廷忠兴”4 字中的“泰”、“廷”、“忠”3 字作了编修处 理,更为“太”、“平”、“复”3 字。
——吴正新
9
※※吴姓族史※※
概述
族谱,又称谱碟、宗谱、统谱、世谱、统宗谱等,是一个宗族的发 展史,宗族的发源、生息、繁衍、荣衰、升沉、婚姻、文化的全过程, 与“正史和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
吴姓氏族的发展,上下几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有王道称 霸和文治武功等荣华富贵的记录,又有血雨腥风、悲凉杀戮等残酷的烙 印,其间的强盛与辉煌令人振奋,其间的阴霾败落使人汗颜痛惜。吴姓 宗族在中华姓氏中是一支巨大族系,据 2012 年全国人口统计显示,吴姓 排在前 8 位,吴姓族裔遍及全国各地及世界多国。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 展进程中,吴氏家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 出了巨大贡献。吴氏家族枝繁叶茂,人才济济,将相公侯,位列三公, 左右乾坤,造福人民,因而流芳千古,彪炳史册。
乐 俭 乡:
大 槽 湾:吴宗鼎 吴平贵
和 溪 镇:
米粮天神溪:吴太伟 吴太龙 吴平国
瑞 溪 镇:
燕 子 坝:吴忠荣 吴忠金
凤 仪 镇:

门:吴平礼

滩:吴廷位
贵阳乌当区:吴兴华 吴世明
8
※※吴姓族史※※

尝闻天下万物皆有初始,谓百川有其源,万木同其本,为人氏之, 亦先有始祖,后而子,子而孙,世系繁衍。虽百家之姓,然各有其宗。 我吴氏宗族,自始祖泰伯迄今已三千余年,历史悠久,实为华夏之名门 贵胄。 “唇亡齿寒”、“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谱中多有记载, 不再赘述,弘扬中华谱系文化,炎黄子孙人人有责;传承吴氏祖先美德, 我辈责无旁贷。家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也。史以纪一国之盛衰,以前 事为鉴昭示千秋;谱以记一族之变迁,明蕃衍之脉兴旺万代。不修族谱, 世代繁衍世系不明,族人相聚,如同陌路,不知长晚;不修族谱,先祖 吏官庶农,商贾贫富无载,家业兴盛衰落无记。
东汉时吴汉一家封侯者达 10 余人之多,在当时整个吴姓中,以这 一支最为显贵、兴旺发达。
据《勃海吴氏谱》手抄本记载,我支吴姓系英雄吴玠之后裔。光 绪 30 年(公元 1905 年)仁德堂记载,吴玠、吴璘英雄兄弟系吴中复之 孙,吴中复是吴征生嫡裔,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7 年)中进士, 初任峨眉县令,后升监察御史,殿中御史,为官清廉刚正,曾弹劾当朝 宰相梁适,刘流等权贵,宋仁宗亲自帛书“铁御史”三字赐之。吴中复 生两子,长子吴立礼,次子吴立本。吴立礼在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 1067 年)官任御史,奉命甘肃守边,抗击西夏,去世后葬甘肃水洛(甘 肃庄浪),吴立礼生两子,长子吴玠,次子吴璘,公元 1139 年吴玠官任
坚祖步入政坛的第一个职位是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主簿。但坚祖 在任期间,不以官小而不为,重视教育,“留意教养”,颇有成效。据 《至正昆山郡志》、《咸淳玉峰续志》等书载,在昆山时,他坚持每天 到学宫亲自给诸生讲学,并仿照当年朱熹在同安县任主簿期间的行为, “以厚风俗、正人伦、明义利、辟奸邪为先务”,“在任多所增创。” 由于他的努力,该地“风俗为之一变”。离任后,昆山人民为纪念他的 政绩,还为他树碑立传,并入祀名宦,从而使这段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 此后,他相继任过太常博士、秘书郎、严州通判、平江知府、太常少卿、 华文阁待制兼福建转运使、著作郎兼礼部尚书兼太子舍人、吏部尚书兼 国子祭酒等职。从这些职位来看,坚祖职权渐重,“累登清要”,至度
文中详述先祖吴汉乣自宋末南迁入黔,落业务川县当阳金狗园古字 辈:(古纲、古伦、古经)三大房的分支情况,各支各房各村寨的繁衍情 况,对原 12 字派中泰、廷、忠 3 字作了实用说明,并增续 48 字,汇成 60 字派,即一轮甲子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些内容关系到汉乣祖 系繁衍的千家万户,也是族胞们较为关注的内容,我们将尽力做到支系 清晰,事例真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万世千秋,发扬光大之目的。
全书共六章三十一节,其中对新定六十字派予以解读,略述洪荒时 代早期吴字形成以及姓、氏、名、字、号的来历,让吴氏后裔了解吴字 的寓意和姓、氏、名、字、号的意义。溯源问祖,理清源流脉络,更多 地悉知先人们的仁义、礼让、谦和、开拓、进取、不怕艰险,奋发图强,
10
※※吴姓族史※※
肇基立业之伟大功绩。文中记叙了吴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出现 的让贤壮举、英雄人物、吴氏郡望、文明风尚等等、给我们留下许多宝 贵财富。启迪吴族后裔继承先人们至高无尚的道德情怀,昭示后裔子孙 发扬先人的光辉业绩,传统美德,不忘先祖遗训,报效国家,服务社会, 造福人类。
我吴氏几千年来人丁兴旺,自然族谱记载详实,悲的是,我支珍藏 的老谱于十年浩劫期间被冠之以“四旧”而毁于一炬,幸有族胞手抄家 谱多册,方得流传,功莫大焉。至汉乣祖入黔历经 700 余年沧桑巨变、 风霜雪雨以及人世变迁,我吴氏族谱不可不再修也,而今欣逢盛世,族 胞们发起续修族谱,此乃光宗耀祖,敦本睦族之功,遂得到族中长幼一 致响应,我等心甚慰也。为保持族谱连续性,此次紧接老谱世系,将后 续子孙录于其后,使老谱新谱成为一册,寓我族一脉相传之意,承继传 统、与时俱进,源远流长、代代荣昌。
22
※※吴姓族史※※
清乾隆皇帝初巡江南所题“三让高踪”匾额,黑漆为底,饰有金花龙 纹,表达了乾隆皇帝对泰伯三让王位开发江南的敬意之心。
愿泰伯庙仰止阁
3
※※吴姓族史※※
江苏鸿山吴文化广场
吴汉乣祖墓 务川县当阳水背溪严家坝
4
※※吴姓族史※※
吴氏汉乣祖系族谱编纂委员会
顾 问: 吴正新 吴忠强
主 任: 吴忠尧
吴璘生 12 子,吴援、吴掖、吴扩、吴偬、吴挺、吴拭、吴拯、吴 掞、吴摁、吴扬、吴揆、吴樽,第五子吴挺生 5 子,其中次子吴曦,官 至太尉兴州利州西路安抚使,招信军节度使。公元(1206 年),宋军出 征金国,吴曦任统帅之职,执掌军政大权,竟然叛国投敌,被金人封为 涪王。结果众叛亲离,被义军诛杀。朝廷下旨:命吴玠、吴璘子孙移徙 出蜀。由于吴曦的叛国,给吴氏家族带来巨大的灾难,吴曦兄弟 5 人,4 人被杀,独长孙吴章和侄孙辈幸免,其家族子孙四处流落,向东南地区
7
※※吴姓族史※※
格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镇:
团 田 湾 : 吴廷友 吴廷奎
熊 家 坡 : 吴永贵 吴胜江
大 地 湾 : 吴廷吉 吴廷志 吴廷虎
泡 桐 树 湾 : 吴太绪
岳 家 屋 基 : 吴太学
大 田 堡:吴廷超
流 渡 镇:
白 石 井:吴宗礼 吴宗权 吴国辉
中 观 镇:
晏溪米桶溪、大丰组:吴太美 吴太礼
晏溪吴家沟:吴廷辉 吴克华 吴廷学
12
※※吴姓族史※※
四川宣抚使,奉命镇守四川、甘肃,抗金保边,履建奇功官至川陕宣抚 使,吴璘随兄南征北战,官至马步军副总管,康洲团练使,确保西北安 全。不久玠祖病逝,谥号 “思列”,封“顺天王”。并为他建祠于仙人 关祭祀(仙人关,甘肃省徽县东南)。赠封江西临江新淦县南百里之地 供祭祀玠祖陵寝。南宋绍兴 30 年(1161 年)吴璘接任四川宣抚使兼陕 西河东招讨使,继续镇守西北,战功卓著,高宗亲解随身佩剑,赐之并 封“忠勇公”。1167 年去世,封新安邵王,追封信王,谥号“武顺”。 蜀人建有“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碑”纪念他的不朽功德。
吴玠娶张氏生 3 子,长子吴拱,次子吴扶,少子吴为。吴扶历任 忠诩郎阁门祗侯,承奉郎等职,少子吴为历任承奉郎,承议郎,右朝散 郎等官职。长子吴拱,继承父业,执掌兵权,先任御前中军统制,后升 枢密院,安远军承宣使,天武四厢都指挥,奉命镇守四川。1177 年去世, 赠太尉,谥号“襄烈”其妻许氏封信安郡夫人。吴拱生 2 子,长子吴珊, 次子吴璠,后兄弟俩迁居浙江。吴珊迁浙江嘉禾县,吴璠迁浙江湖州。
此次修谱,通过吴氏族谱编委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吴族有识之 士的鼎力支持帮助,以及各村寨族胞的积极配合,尤其是吴正新承担了 《吴氏族谱》一定数量资金的印刷费用,使本次修谱得以成书,奉献给 吴氏族胞。望大家倍加珍惜,妥善保存,并推崇推广,使用新定 60 字派。
值此,谨向该书奉献辛劳汗水的全体编纂委员会成员和村寨代表致 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的全体族胞、有识之士致以衷 心的感谢!
副主编: 吴复贵
审 订: 吴太勤 吴廷瑜 吴宗伦
联 络: 吴家林 吴太玺 吴国平 吴太华
摄 影: 吴亚洲
财 务: 吴复贵 吴廷宣 吴廷胜
6
※※吴姓族史※※
村寨代表
班竹乡: 西山上寨:吴太礼 吴忠艳 西山下寨:吴忠强 吴廷权 吴 章 岩:吴忠华 吴兴强 青 麻 坝:吴忠福 吴兴华 田 坝:吴开阳 庙 坝:吴忠武 吴忠毓 肖 家 弯:吴太江 羊 四 台:吴复刚 吴复强 吴复模 高 堡:吴太飞 吴太模 小 峡 头:吴 峰 吴廷江 斯 立 嘴:吴 泽 吴书杰 班竹街上:吴廷庆 吴廷林 吴 潘 花 地 湾:吴忠烈 熊 洞 沟:吴忠富 界 牌 窝:吴廷福 吴廷刚 上 坝:吴廷安 吴 林 吴忠堂
副主任: 吴忠廉 吴复贵 吴宗伦 吴太玺
成 员: 吴廷宣 吴廷胜 吴 旭 吴宗明 吴廷松 吴亚波 吴廷科 吴华军 吴松林 吴 坤
吴太勤 吴太华
吴国平 吴太彬 吴太伟 吴忠绪 吴丰
吴家林 吴廷瑜
吴平锡 吴正远 吴 彬 吴廷礼 吴廷洪 吴建伦 吴忠洪 吴 贵 吴平熙(西山)
5
※※吴姓族史※※
主 编: 吴忠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