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集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集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环境不优,功能配套滞后。
虽然集中区在改善发展环境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问题和差距仍然突出,一是企业在部门办事过程中依然存在“推拖躲闪”现象,主动作为和服务意识不强,对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认识不到位;二是思想不够解放,政策环境没有比较优势,与同类工业园区相比“大同小异”,没有突出特色;三是建设资金不足,来源渠道单一,功能配套不够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整体滞后于产业项目建设,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推进。
二是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
集中区产业结构从规划到实际入驻的企业,大部分都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很少,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方式相对粗放,模仿引进多、研发创新少,从事研究开发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富硒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低端扩张、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突出,产值大、带动效应强的龙头企业缺乏,“小而散”的项目建设依然存在,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是制约要素明显,人才严重短缺。
一是受经济下行、投资不足、消费疲软、环境不优等因素影响,园区征地拆迁难、招商引资难、融资贷款难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各类制约要素较多,相较于往年,开工项目少,项目储备不足,制约了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二是园区目前的中小企业都处在起步阶段,大多属于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有限,
生产状况往往不能趋于正常,导致企业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招工难、难招工的状况十分明显。
园区在自身建设过程中也缺少懂经济和金融工作的人才。
四是体制机制滞后,服务水平较低。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
集中区管委会虽属于副县级派出机构,但政府赋予的权利有限,“园内事园内办”的目标难以实现,行政授权不到位、职能职责弱化、用人机制掣肘,使集中区工作开展受制于各职能部门,工作效率较低;二是服务效能较低。
集中区入驻企业130余户,从业人员9000余人,但集中区内没有专门从事创业咨询、企业注册、项目申报、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建议
1、追求高起点、高品位规划,把握集中区的“魂”。
规划是集中区发展的灵魂。
一是规划要前瞻。
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超前完善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城市功能,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承接大项目、好项目做好战略准备。
二是规划要有特色。
不仅要体现产业功能,还要体现城市功能,不仅要展现工业文明,还要展现生态文明,不仅要立足经济发展,还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集中区产城融合发展。
三是规划要务实。
明确集中区定位、产业定位和城市功能定位,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一旦确立,须确保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
2、实施集约化、特色化招商,培植集中区的“根”。
集中区的发展,根基在产业集聚,根本在招商引资。
一是坚持
招商同选商结合。
将招商选资作为“一号工程”,在产业链上寻求优势环节,在产业群上放大集群优势,在产业区上提升进入门槛,将招商引资与项目的环保水平、产业层次、节约集约用地、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率紧密挂钩,着力选择那些符合集中区产业定位、品牌价值高、科技含量高的好项目、大项目,避免引入“圈地式”和“候鸟型”企业。
二是坚持引资和引智结合。
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引进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促进集中区企业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积极探索集中区同高校合作共建实验室或实习基地模式,吸呐具备高、精、专知识技能的各类人才。
3、坚持市场化、多元化融资,增添集中区的“血”。
投入是集中区开发的保障,资金是集中区发展的“血液”。
一是创新融资理念,为集中区“引血”。
从突破现有体制机制入手,将集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支持集中区融资平台进入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房地产开发建设领域,通过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提升其营利能力,增强融资实力;二是搭建融资平台,为集中区“造血”。
采取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建立“资源整合、融资服务、经营管理”为一体的融资平台,将集中区的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基础设施经营权、股权等资产通过清产核资注入集中区融资平台,做大做实资产;三是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输血”。
通过设立汉阴县中小企业增信基金,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同时,引导企业进入多层次融资市场,通过挂牌上市,进行直接融资。
4、发展高新化、减量化项目,锻造集中区的“肉”。
以新型工业和工业现代化为导向,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淘汰污染“僵尸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好集中区在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
一是推动产业集群。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把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链作为终极目标,追求上中下游之间的配套协作,强化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深入实施专利、品牌、标准等创新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探索技术高新化、生产生态化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培育,逐步培植盛发魔芋、星旗食品、硒汉豆制品为代表的富硒食品企业,以世茂化工、华晔制药、浩鑫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以中昌管业、满意建材、佳佳乐陶瓷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做优;二是鼓励创新驱动。
借助创建创新驱动示范县有力契机,充分利用技改扩能项目,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探索建立以市场为纽带“产学研”互动机制,建立联合实验室,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是淘汰落后产能。
坚持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加快推进各功能区规划整合,化解建材、食品行业过剩产能,完善鼓励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转型转产、腾笼换鸟等途径,积极稳妥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5、营造人文化、亲情化环境,孕育集中区的“情”。
一是带着感情服务。
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契约履行意识,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主动加强沟通,送政策、信息和服务上门,在优质服务中建
立感情、增进感情,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无缝隙、保姆式服务;二是满腔热情服务。
尽最大的气力、最大的气魄,帮助集中区企业解决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让企业“零跑路”,建设“零干扰”,服务“零不满”,环境“零障碍”,管理“零缺陷”,情感“零纠葛”,用环境留人、情感留心、服务留企;三是充满激情服务。
运用“三项机制”,加强跟踪问效,强化绩效考核,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打破现有人事编制束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激发集中区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使集中区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