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零部件通用化推进我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

以零部件通用化推进我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
以零部件通用化推进我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

以零部件通用化推进我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经历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着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新四化”革命的到来,汽车产业必将迎来能源革命、交通出行、数字科技变革的又一个新起点。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数字化柔性技术、车电分离和新型能源服务模式的创新、全生命周期电池管理平台的推进,将逐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向模块化、标准化、兼容化方向发展,未来新能源汽车成本将大大下降。

从1814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福特汽车的T型车流水线,使大规模生产方式成为现实;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凭借挖掘供应链效率,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典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汽车正由100多年前典型的机械产品,逐步演变为机电一体化、智能网联化的高科技产品,呈现出与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趋势。如今,汽车产业正经历继规模化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之后的第三次生产方式变革——模块化生产。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模块化平台、通用性关键零部件的推进,产业组织形态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水平型分工将逐步取得主导地位,汽车产业正以全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推动整个汽车产业格局和生态的重构。

一、按传统方式生产电动汽车成本不具优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及电池生产规模化,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本持续下降。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产业规模小、竞争分散、单个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新能源汽车价格仍高于传统燃油车价格。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多企业调查研究结果,以纯电动A级车为例,2019年纯电动A级车相较于同级别燃油车价格要高出5万~6万元,主流A级纯电动车型在2025年之后才能体现成本回收期经济性,开始具备向家用普及的基础。而根据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成本的回收期接受度普遍维持在3~4年左右,现有的纯电动车价格短期内居高不下,显然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并且随

着2020年油价下跌,国六排放标准延迟实施,预计新能源汽车市场部分消费需求将被传统燃油车取代。

二、降低电动车成本零部件通用化、模块化是关键

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汽车“新四化”(网联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加速,汽车产业生态面临重构,新能源汽车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汽车零部件行业而言,电动化技术的发展,使汽车原有零部件被“三电”系统等取代,从而带来产业链的深度变革。从新能源汽车成本构成来看,动力电池成本约占40%,电机、电控、电驱动零部件占电池总成本的份额达到35%。随着零部件模块化、通用化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成本有望大幅降低。如比亚迪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的新能源汽车e平台两款型号产品,分别为电驱动三合一和高压充配电三合一。其中,电驱动三合一由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高度集成,减少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和连接关系,实现轻量化设计,结构紧凑、成本低、总成传动效率高,有利于降低整车能耗。系统集成后,产品体积降幅达30%、重量降幅为25%、标准工况续驶里程效率提升1%。基于同一技术,已开发出五个平台的驱动三合一产品,几乎覆盖了全部电动轿车对动力性加速和爬坡的需求。高压充配电三合一技术则实现零部件的轻量化、小型化、集成化及低成本,系统集成后,体积降幅达40%、重量降幅为25%。

三、零部件通用化推动电动汽车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是倚靠个别工人进行设计组装,流水线生产方式的特点是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而汽车平台式生产则可基于一个平台生产同级别多种车型,但车型之间的相似度较高,缺乏灵活性。随着汽车电动化时代的到来,模块化平台可以实现同平台跨车型和跨级别生产,大大减少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模块化平台的发展推动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兼容化,这势必改变汽车生产的传统分工模式,产业组织形式也将发生显著变化。传统汽车通过掌握以发动机和车型为核心的“产品定义权”,进而掌握“市场定义权”。而模块化平台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汽车平台只针对一个级别车型的限制,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可以覆盖多个车型。通过模块的方式,设计组装汽车的

各部分子系统,最后在不同车型上进行组装。模块化平台由于兼具产品推出周期缩短以及样式多样化提升的优点,已经被全球主流车企所认可,主流整车厂商陆续推出模块化平台体系。

模块化平台的发展将推动汽车产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革,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汽车产业整零关系将发生重大变化。

以传统发动机、变速器等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将被储能电池、电机以及车载充电器等零部件替代,传统整车企业的核心“产品定义权”被分割。传统整车企业不再占据产业链核心地位,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崛起,并在产业链中居重要地位。以宁德时代为例,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2.2GWh,仅宁德时代配套整车企业的装机量就达到31.46 GWh,占整个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超过50%。

零部件供应趋向通用化、标准化、设计兼容性强,可实现整车成本大幅下降。零部件通用化,可以使低级别车型的生产标准向高级别看齐,尽可能多地共享关键零部件,使汽车整体制造工艺水平得到提升;而高级别车型在保证品质的同时,通过增加不同车型通用化零部件的比例,减少专用零部件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零部件的研发成本,进而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

2.汽车产业硬件和软件分离,硬件通用化,软件个性化。

汽车传统的定义是偏硬件的,它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也是由硬件的价值来定义的,整车厂商通过硬件差异化来实现车辆附加值的提升。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模块化平台的发展,汽车实现硬件和软件的解耦,实际上是重新书写了汽车生命周期中的价值曲线,汽车通过软件升级和迭代实现其体验价值,这与传统车的设计和使用模式是不同的,也会带来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未来,汽车关键零部件将逐渐通用化,部分模块化平台零部件通用率可高达80%。零部件的

通用化推进零部件质量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统一化零部件标准体系的完善。

3.“软件定义汽车”成为重要趋势。

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汽车”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软件带动汽车技术的革新,引领汽车产品差异化发展潮流,正逐渐成为汽车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根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与IHS咨询公司报告,上世纪80年代初,一辆轿车的电子系统只有5万行代码,而现在高端豪华汽车的电子系统有6500万行程序代码,提升了1300倍。目前,汽车软件的价值占比仅有10%。麦肯锡咨询预测,到2030年,汽车软件价值将占整车价值的30%;而摩根士丹利估算,未来自动驾驶汽车60%的价值将源于软件。

4.传统汽车产业链各主体战略地位发生颠覆性变化,行业竞争法则将被改写。

当汽车逐渐从一个硬件的机器进化为软件驱动的电子产品,软件公司和其他科技公司的产业链地位将显著提升,从原有的二三级供应商位置晋级为一级供应商。模块化的生产企业(特别是动力电池企业)将通过生产标准化、通用型产品,取得独立的市场地位;部分独立的模块化供应商或者与无品牌代工厂,或者与硬件管理运营商结成战略合作,成为面向汽车使用环节维修保养的产品技术承包商。传统整车企业面临的挑战最大。部分实力较强的整车企业依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个性化定制推陈出新;节奏较慢的整车企业或将逐渐退化为无品牌汽车制造商,专注于代工生产和为硬件管理运营商进行规模化、柔性化定制生产;部分跨界进入者通过对“核心产品”进行重新定义,有可能获得市场认可。

四政府要发挥前瞻性、引导性作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模块化零部件的发展,通用化零部件的战略地位逐渐突出。2017年,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到,“夯实零部件配套体系。依托工业强基工程,集中优势资源优先发展自动变速器、发动机电控系统等核心关键零部件,重点突破通用化、模块化等瓶颈问题”。

在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和产业政策创新上,政府部门要顺应汽车产业格局的趋势性发展,管理上放宽行业和市场准入,产业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创新,引导优势骨干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新能源汽车通用零部件产业联盟,加快培育零部件平台研发、先进制造和信息化支撑能力,通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主要模块的标准化、通用化,大大降低新能源汽车全行业的设计成本、采购成本、生产制造成本以及后续的维修养护成本。不同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厂家如果能够在电池和电机等关键模块上形成通用化、标准化的产业联盟,就可以克服产业起步阶段的成本制约瓶颈,大大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

在具体的政策上,可以由动力电池联盟作为电池通用产业联盟的发起单位,由各地成立的产业转型升级资金对动力电池通用产业联盟提供支持,吸引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加入联盟。一旦联盟形成影响力和号召力,会大大推进电池标准化和通用化进程,也为车电分离和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在汽车产业百年时代变革的新起点,新能源汽车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必将打破传统汽车发展的规律性特征。虽然短期国内外形势严峻,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于创新,在产业发展转型阶段积极求变,定能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走上强盛之路,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王晓明系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鹏飞系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政策分析专员)

电动汽车电池发展现状及前景

电动汽车电池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随着世界能源短缺,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世界潮流。电动汽车目前发展最大的制约来源于其能量存储设备——电池。本文介绍了目前电动汽车用电池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当前研究开发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主要包括燃料电池、化学蓄电池(铅酸电池、镍金属电池、锂电池等)、超级电容和太阳能电池,并对文中所述的四种电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池;燃料电池;化学蓄电池;超级电容;太阳能电池 0.引言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泉,也是一直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动汽车用电池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比能量、能量密度、比功率、循环寿命和成本等。要使电动汽车能与燃油汽车相竞争,关键就是要开发出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的高效电池。因为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的三个主要制约因数:成本高、续驶里程短和充电时间长,都与能量存储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直接相关。目前各国都在加紧研究各类先进的能量存储技术,开发各种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长循环使用寿命、价格低廉的动力电池,此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温度、自放电性、使用安全性和无污染等。当前研究开发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主要包括燃料电池、化学蓄电池(先进铅酸电池、镍金属电池、锂电池等)、超级电容和太阳能电池。下面分别将对各类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介绍。 1.燃料电池 1.1概述 燃料电池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所用燃料包括纯氢气、甲醇、乙醇、天然气以及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按电解质的种类不同,燃料电池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在燃料电池中,磷酸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以冷起动和快起动,可以作为移动电源,满足特殊情况的使用要求,更加具有竞争力。最常见是以氢气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由于燃料价格便宜,无化学危险,对环境无污染,发电后产生纯水和热,这是目前其它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它以纯氢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不经历热机过程,不受热力循环限制,因此能量的转换效率高,是普通内燃机热效率的2~3倍。 1.2特点 燃料电池以其高效、洁净、兼容可再生能源技术等特点,噪音低、启动迅速、比功率大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及前景预测-图文(精)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及前景预测-图文(精)

Vol.10,No.1Jan.,2008POWER DSM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forecast of electric vehicles at home and abroad XIN Ke-wei 1,ZHOU Zong-xiang 2,LU Guo-liang 2 (1.Wanxiang Electric Vehicles Co.,Ltd.,Hangzhou 311215,China ; 2.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Hangzhou 310007,China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及前景预测 辛克伟1,周宗祥2,卢国良2 (1.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杭州 311215;2.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310007 文章编号:1009-1831(200801-0075-03中图分类号:TK02文献标志码:E 收稿日期:2007-12-03;修回日期:2007-12-13 1发展电动汽车可有效解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用电能驱动电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电动汽车包含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的特点有:无尾气排放,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噪声低,仅为传统汽车噪音的25%;热效率高,比传统燃油汽车高出近50%以上;排放的废热少,可有效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可回收利用的能量多;可以改善能源结构,解决汽车的能源替代问题;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等。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为8亿辆,并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亿辆。交通能源消耗已经成为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

电动汽车安全测试方案

Charles Ma Product Manager T&M c.ma@https://www.360docs.net/doc/aa9945163.html,

目录
? GMC-I International简介 ?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测试
ü ü ü 电机及控制系统测试 车载电池测试 充电系统测试
? 新能源汽车整车测试
Klaus Leibold
11.04.2014
?page 2

德国 GMC-Instruments: 历史与传承
纽伦堡街景
Metrawatt GmbH, 德国 纽伦堡 Gossen GmbH, 德国 爱尔兰根
Gossen MetraWatt GmbH
Camillebauer AG, 瑞士 苏黎世/沃伦 Dranetz, 美国电力士 N.J. GMC-I 欧洲各国销售子公司
纽伦堡教堂
GMCInstrument GmbH
德国纽伦堡
1906
1919
1944
1957
1962
1993
2007

GMC-IInternational
遍布全球90多个国家
Klaus Leibold
11.04.2014
?page 4

德国 GMC-Instrument:关键词
总部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纽伦堡市, 全球员工约 600 人
r 公司标识与形象色:
与绿色 - 安全与可靠
r 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分别位于: 德国, 瑞士, 英国和美国 r 百年历史, 欧洲知名电量测量测试仪器品牌 r ‘Gossenmetrawatt’, ‘GMC-I’, ‘Dranetz’(电力士), ‘Camillebauer ’
‘Kainos’ , ‘ProSyS’ 等品牌商标持有者
r 2013年度净销售额: 8,500 万 欧元 r Internet: https://www.360docs.net/doc/aa9945163.html, r Email: info@https://www.360docs.net/doc/aa9945163.html,
纽伦堡冬夜

世界电动车发展现状

世界电动车发展现状 一、产能分析 电动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达到零排放的机动车。由于环保的要求,加之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进入了发展高-潮。电动汽车作为绿色交通工具,将在21世纪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顺应当前国际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将电动汽车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汽 车工业的切人点,不仅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目前我国电动车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概念车车身设计构想书及界面设计,电池方面正在组织开发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锌空气电池、燃料电池,有望取得突破。电动汽车的标准体系已经编制完成,同时建立了有关电动 汽车的数据库。电动汽车项目的国际合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二、市场需求状况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动汽车热,世界各汽车工业强国从资金和政策上积极支 持电动汽车的研制工作。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就国内而言,未来潜在的市场很诱人。2017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已宣布,将投入20亿元左右确保奥运会期间接送运动员所使用的汽车,奥运场地使用的特种车辆和部分公交车辆采用电动汽车,使北京成为中国使用电动汽车的示范城市。杭州已决定投入一些电动公交车试运行;2017年的上海世博会同样会 有上千辆电动汽车投入运行。 三、主要产品分析 目前电动汽车分为三种: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ev)正向小型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成为跨国汽车集团联 合攻关相互竞争的焦点。从经济角度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当前市场推崇的原因有:(1)在石油资源没有枯竭以前,汽车发展仍将主要以燃油汽车为主,但其总量不会增加,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主要依赖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未来10年汽车 的发展的主要方向。据比较乐观的估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在2017年实现商品化。(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单用发动机难以达到的下一代超低油耗汽车的目标。(3)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成熟、成为主流方向的技术方案将在未来10年内形成,燃料 电池电动汽车将在2017年实现商品化。 电动汽车的成本构成及影响电动汽车推广因素的分析 电动汽车目前成本仍高居不下,究其原因是:电动汽车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样车和试运行阶段,根本无批量可言,这是与流水线生产燃油汽车所不能比拟的。同时目前各式电动 汽车能示范运行的,都是在原燃油汽车的底盘、车厢之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即将发动机、 油箱等系统全数拆下,然后装上电动机,电池等相关配套设备就形成电动汽车,而混合动 力是在原然油系统基础上加装一套电池、电气驱动系统,形成了油、电混合驱动系统。那

论述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论述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0级交通运输2班 袁格格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均属于新能源汽车。面对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急迫形势,节能减排成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首要任务,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传统汽车技术快速提升和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双重挑战,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战略方向。如何有效地选择“过渡”和“转型”协调发展战略,是当前汽车工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发展现状: 1.纯电动汽车:基本情况纯电动汽车问世于19世纪90年代,但由于电池性能不能满足需求,一度退出历史舞台。随着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一体化电力驱动系统等技术的发展应用,纯电动汽车再次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纯电动汽车已在续驶里程、动力性、快充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即将进入实用化阶段。 纯电动汽车在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小规模的商业化推广应用,日前世界上有近4万辆纯电动汽车在运行,主要应用在市政用车、公交车、公务用车和私人用车等预域。 2.混合动力汽车:基本情况自1997年丰田首先在日本推出Prius混合动力汽车以来,各大汽车企业纷纷推出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如本田Insight、通用SaturnVUE、福特Escape等。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大幅下降。1999~2008年,美国市场共销售19种混合动力乘用车,总销量达132万辆。 日本最早开始混合动力汽车开发,并最先实现了产业化,目前总销量已经达到200万辆以上,并开始赢利。欧洲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起步较晚,采取与美国合作方式共享混合动力总成技术,主要应用于采用传统技术油耗较高的车型上。 混合动力商用车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已开发了混合动力公交车、市政用车和军车等。尤其是,美国在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的开发和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前已有多个车型在运行。欧洲客车和卡车生产商已将目光聚焦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德国奔驰和曼、瑞典沃尔沃和波兰索拉丽斯等相继开发了混合动力商用车。 3.燃料电池汽车:1基本情况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都在潜心致力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除国内的燃料电池开发计划外,美国通用与日本丰田、美国国际燃料电池公司与日本东芝、德国奔驰与西门子、法国雷诺与意大利DeNora公司等纷纷组成强大的跨国联盟,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燃料电池汽车。

家用电动汽车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邓馥郁(1984-),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 传统家用汽车普遍采用汽油机动力,目前世界 上90%的汽车仍然依靠石油驱动。随着传统能源的日渐枯竭,新能源车无疑是未来的发展与消费的趋势,而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分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三种。本文主要探讨纯电动汽车。1传统家用车的主要劣势1.1传统能源的枯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私家车迅速普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传统能源的消耗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众所周知,家用汽车的驱动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然而,全球已探明可使用石油最多能维持到2040年,天然气可用量不会超过六十年,而全球能源总需求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危机,寻找可以替代的新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1.2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不利影响 传统家用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重金属化合物等上百种气体及烟尘微粒,极易在空气中形成酸雨,可使植物有绿色变为褐色、直至大面积死亡,亦可加速臭氧层破坏及雾霾天气形成。另外,这些有害气体和颗粒还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一氧化碳危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重金属化合物(主要是铅及含铅化合物)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病,烟尘颗粒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甚至诱发恶性肿瘤。 2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是汽车工业“永恒的三大主题”,其中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面对着家用汽车使用传统能源已进入一个瓶颈期,国内外汽车生 产厂家纷纷寻找出路,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国家把眼光瞄准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试图抢占先机。目前已有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电动汽车、醇醚汽车、太阳能汽车等。而其中走在前列的无疑是以电能提供动力的纯电动汽车和电能与传统能源共同提供动力的混合动力汽车。 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2009年,美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各方面发起成立了美国电动汽车联盟,以推动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作为老牌的汽车生产大国,德国生产商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2014年年底,德国已向市场推出16款电动汽车,款式数量远超其他任何国家。据麦肯锡公司的预测,德国将成为电动汽车重要的生产地,到2018年德国在电动汽车的生产数量将超过美国,在2020年前后抢占全球电动汽车的主导市场,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的主要供应商。法国、日本等国也在政策和行动上致力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制造和推广,以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迄今为止,全球已有电动汽车普遍还处在试用阶段,并未真正大规模走入千家万户。归根结底,电动汽车现阶段还存在自身的明显缺陷。3电动汽车的优势 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核心为电驱动,所以其能源与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电气化程度较传统汽车有跨越式提升。纯电动汽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3.1电能极易转换和使用 家用电动汽车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邓馥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基于目前自然一次能源紧缺和汽车的普及趋势,总结阐述了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优缺点,并大胆预测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动汽车;现状;瓶颈;前景分析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15)03-0016-02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月 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un .2015 第25卷第3期Vol .25No.3DOI:10.13974/https://www.360docs.net/doc/aa9945163.html,ki.51-1645/z.2015.03.004

电动汽车指标

无标题 电动汽车指标 开展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研究,力争在电动汽车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整车产业化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对于促进我国电动汽车研发体系的形成和人才队伍的壮大,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专项也是"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之一。 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技术为工作重点,在电动汽车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整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建立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技术平台;实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开发的产品通过国家汽车型式认证;推动电动汽车在特定区域的商业化运作。完善国家电动汽车示范区和有关电动汽车检测基地的建设。为我国在5~10年内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奠定基础。在电动汽车共性关键技术上,建立我国电动汽车整车的网络、总成以及通讯协议规程,开发电动汽车基本车辆控制器模块,发展带有电子管理系统的高性能动力蓄电池组和具有数字控制系统的电机驱动系统,形成我国电动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 开发出整车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和燃料电池轿车产品原型车,并进行示范运行。建立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技术平台,为汽车工业提供产品前期开发平台。 燃料电池轿车主要性能指标:最大时速≥120km/h;0~100km/h的加速时间≤20s;最大爬坡度>20%;续驶里程≥200km;等效燃油经济性优于同类型汽油车。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主要性能指标:最大时速≥80km/h;0~50km/h的加速时间≤40s;最大爬坡度>20%;续驶里程≥200km;等效燃油经济性优于同类型汽油车。 用2~3年时间完成样车研制,通过试验示范运行,逐步实现小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开发的客车和轿车产品通过国家汽车产品型式认证。 混合动力电动轿车主要性能指标:降低油耗30%以上(GB 18352.1工况法);整车排放达到欧洲3号标准;最大时速≥160km/h;最大爬坡度>25%;整车产品目标成本比同档次传统汽车增加≤30%。 混合动力电动客车主要性能指标:油耗城市工况<20L/100km;最大时速≥80km/h;加速性能与同类内燃机汽车相当(GB/T 13043-1992或GB/T 13044-1991);最大爬坡度>25%;整车产品目标成本比同档次传统汽车增加≤30%。 在整车产品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商业化应用进程。开发的客车和轿车产品必须通过国家汽车产品型式认证。 纯电动轿车主要性能指标:最大时速≥120km/h;加速性能与同类内燃机汽车相当;最大爬坡度>20%;等速续驶里程≥200km,工况续驶里程≥150km;车载电源系统里程寿命≥60,000km。 纯电动公交车主要性能指标:最大时速≥80km/h;加速性能与同类内燃机汽车相当;最大爬坡度>20%;等速续驶里程≥150km,工况续驶里程≥110km;车载电源系统里程寿命≥60,000km。 关键零部件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满足整车性能要求,并提供可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工艺。 第 1 页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国内外研究现况及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国内外研究现况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对国内外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及规划布局等方面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状况,对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应是电网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及未来发展机遇。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电动汽车是全部或部分由电能驱动电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按照目前技术的发展方向或者车辆驱动原理,可划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三种类型。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在部分领域已实现了与日美欧等国同步发展。目前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已具有消费市场规模大、制造成本低、技术取得局部突破、资源保障能力强的四大优势。在技术突破和政策扶持的双重刺激下,我国电动汽车已处于市场引爆的临界点,预计未来两年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和生产规模将迅速扩大,电动汽车将进入快速成长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充电设施的发展。 1 电动汽车充电的基本方式 目前常用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有慢充、快充和快换三种: (1) 慢充方式。慢充一般以较小交流电流进行充电,充电时间通常为6~10 h,慢充方式一般利用晚间进行充电,充电时可以采用晚间低谷电价,有利于降低充电成本,但是难以满足使用者紧急或者长距离行驶需求。慢充一般采用单相220V/16A 交流电源,通过车载充电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车载充电器可采用国标三口插座,基本不存在接口标准的问题。电动汽车慢充一般通过充电桩进行。 (2) 快充方式。快充又称应急充电,以较大直流电流在20 min 至1 h 内,为电动汽车提供短时充电服务,快充方式可以解决续航里程不足时电能补给问题,但是对电池寿命有影响,因电流较大,对技术、安全性要求也较高。快充的特点是高电压、大电流,充电时间短(约1 h)。目前,这种充电方式的充电插口的针脚定义、电压、电流值、控制协议等均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已投入使用的充电机和电动车电池充电插口均由各生产厂家自定,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争夺标准的制订权,各大电动汽车厂家也纷纷抢先投放产品,抢占市场、提高占有率,试图使多数充电站不得不采用其充电设备,从而成为事实标准。快充方式主要在充电站中进行。 (3) 快换方式。快换则是通过直接更换车载电池的方式补充电能,换电时间与燃油汽车加油时间相近,大约需要5~10 min。快换方式最为便捷,但是需要电动汽车和车载电池实现标准化,而且快换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快换可以在充电站也可在专用电池更换站完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电动车电池不需现场充电,更换电池时间较短,但要求电池的外形、容量等参数完全统一,同时,还要求电动汽车的构造设计能满足更换电池的方便性、快捷性。 2 国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状况

纯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纯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发展现状调研 一、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所谓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由可充电电池作为动力源、以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驱动行驶的汽车。纯电动汽车(BatteryElectric Vehicle,BEV)与混合动力汽车(HybridElectric Vehicle,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Electric Vehicle,FEV)是目前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类型。 1.1 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必要性 (1)促进节能减排。与传统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具有二氧化碳减排的潜力。机动车污染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013年春季北京出现多次大面积雾霾天气,机动车尾气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上海,中心城区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分别有66%、90%和26%来自机动车尾气。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是交通领域实现低碳的最佳方案,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即使考虑到中国目前电力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纯电动汽车仍然具有13%~68%的减排能力。随着我国能源结构和电力生产方式的转变,纯电动汽车必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减排作用。 图1.1传统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综合能量效率比较(单位:%) (2)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为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我国汽车保有量与原油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见图1.2。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与此相对应的是2012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4%,创下历史新高。如果不采取措施,“十二五”中将原油依存度控制在61%的计划将很难实现。在此背景下,如何满足未来汽车的能源需求,是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问题。电动汽车由于其电力来源多样化,不仅更加适合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而且能够与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摘要 本文介绍了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对比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结构、技术研发、产业政策及示范运营状况,指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政策统筹、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认可度等方面的不足;对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如电机驱动技术、能量管理系统、锂离子电池技术等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等进行了探讨。 0引言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加剧,大力研究和利用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及促进产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一个新焦点.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强国纷纷加入抢占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的行列,我国有关部门及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行业趋势,将电动汽车确定为国家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先后推出了《节能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等规划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汽车企业不断增加对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在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国外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以更快的速度成长,电动汽车产销量均有明显提升。2014年全球市场共销售353 522 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56。78%;其中,电动乘用车323 864辆,占比91。61% (电动乘用车指“双80"车,即最高时速80km/h 以上,同时一次充电续航里程80 km以上);电动客车及电动专用车29658 辆,占比8. 39%[1]。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仍然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位居前列。全球各主要国家电动汽车2014年保有量及2020年预计保有量如表1所示[2].美国的通用、福特、特斯拉公司,日本的丰田、日产及本田公司,欧洲的宝马、奔驰、雪铁龙公司等都在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上呈现出很强的实力。

纯电动汽车发展前景浅析

摘要:随着石油储量的下降和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传统汽车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许多汽 车厂纷纷转型,开始研发汽车。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当地环境和研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种类繁多,纯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文将以我国纯的发展现状和 特点为基础,对我国纯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1 纯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纯产业的发展势头相当强劲,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校企技术合作的帮助, 纯在销量和技术上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国家政策方面,通过购车补贴以及当地政府的政策 扶助,我国纯的销量飞速增长,自2012年起年销量始终保持在万台以上,占据汽车销售的大半壁江山;校企技术合作方面,一汽、东风、上汽、吉利等汽车龙头纷纷就地取材,与邻近 大学展开技术合作,共同研发纯,比如东风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研发了东风风神E70, 该车采用镍钻锰酸锉,电池容量高达49.1 kWh,最大续航里程可达300 km,补贴后售价仅13.98万元人民币,在当前纯市场中具有较强的技术与价格竞争力。 2 纯的特点 2.1发展优势 纯相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最大的优势莫过于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不像汽油机或者柴油 机会产生大量的CO2和其他的有害气体。其次纯充电所需电能的来源众多,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能发电乃至核能发电等方式,都可以作为电力来源,因此不会受到石油枯竭的制约,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在我国在发展纯方面,也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在纯的两大核心部件和电机上,都取得了 技术上的突破性发展。方面,以制造起家的比亚迪公司,由于多年研发的技术积累,成为我 国乃至全球在汽车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在2007年成功研发出磷酸铁铿电池,并实现了量产,结束了特斯拉公司三元铿离子电池在纯电动车方面的技术垄断地位。电机方面,众泰集团在 驱动电机和整车控制系统上都研发出自己的专利技术,并取得我国第一个纯生产批号。 除以上发展优势外,我国在矿产资源上也有着极大的优势。纯的性能与成本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其。目前,综合性能和成本考虑,纯采用锉离子电池是其唯一的选择,而中国拥有着储 量超过百万吨级别的西藏的扎布耶盐湖,这是欧洲、日本和美国等资源匮乏国家所不具备的 矿产优势。 2.2发展劣势 我国发展纯最大的问题是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不完善,可以说大多数城市的配套设施 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再加上我国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许多地方电网 建设混乱,不利于充电站或是换电站的规划建设。此外,各汽车厂的充电接口都不一致,更 加大了建设的难度,而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投资巨大,远非一家或几家汽车公司所能承担, 因此需要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合作寻找解决办法。 3 纯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虽然纯在我国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但以发展前景而论仍是有相当大的潜力的。 (1)环保方面,近几年来,国民饱受雾n等环境污染之害,已拥有较高的环保意识,纯在环保方面的优势较传统的内燃机汽车非常明显,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选择纯出行。(2)能源方面,我国目前的石油储量处于国际较低水平,对国外石油的进口依赖性较大,而采用纯可以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发电资源,比如在夜间进行充电,避开白天的波峰用电期,

我国纯电动公交车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

我国纯电动公交车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公交优先”战略的持续推行,截止“十二五”末,全国公共汽车保有量要达60万辆,较2010年增长20万辆。公交车市场在未来是一个持续增长的市场。而随着国家启动“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工程,纯电动公交车以其零污染,低运行成本的特点在公交市场将呈爆发式增长。本文将用影响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七种力量模型来分析我国纯电动公交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一、纯电动公交车行业产业竞争强度分析 在影响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七种力量中,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居于核心地位,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是否发展得好,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就是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纯电动公交车行业属于发展时间不长的新兴行业,其竞争强度应该属于中等或者较弱的水平,总体发展空间较大。具体而言,国内成规模的纯电动公交车生产销售企业主要有比亚迪公司、福田公司、安凯公司和宇通公司,为数不多的竞争对手表明行业竞争强度不大,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均有较为自由的发展空间。如果该行业中的某些企业能够运用恰当的竞争策略并获得有力的市场地位,企业的盈利应该会很可观。 二、纯电动公交车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1.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依托轨道运行,借助电力驱动,以列车编组方式在城市区域快速行驶的交通工具,是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单轨铁路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它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的特性,适用于市内和城郊之间大规模的、集中性的、定点、定时、定向的出行需求,成为现代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的骨干。 2.传统公交车 传统公交车也在环保节能方面不断进行着改进,如全铝合金车身可以降低车重,宇通的节能助驾系统,节能的轮胎技术,其中液化天然气汽车是效果最明显的,也是近年来各国大力推广的。 总的来说,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是竞争合作关系,两者构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服务水平的整体。液化天然气公交车与燃油车比在环保,经济性,安全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可以作为传统燃油车的替代。但其毕竟还是燃料车,依然存在环境污染,并不能像纯电动公交一样做到零污染。轨道交通可以作为电动公交的补充,而液化天然气公交可以作为燃油车向电动车过渡的一个中间产品,因此,轨道交通和传统公交车都不对纯电动公交车产生威胁。 三、纯电动公交车行业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传统客车厂家是目前城市公交的主要提供者,在国家大力推动纯电动公交的政策刺激下,这些厂家都摩拳擦掌,意欲进入纯电动大巴市场。这些厂家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先进的整车制造技术,具备做纯电动公交车的先天优势。但纯电动汽车产业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进入的企业需要掌握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而突破这些技术壁垒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该行业

电动汽车现状和发展前景

电动汽车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1.国外主要国家电动汽车发展情况世界各国著名的汽车厂商都在加紧研制各类电动汽车,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和突破。第一,日本一直以来,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及占领未来世界汽车市场考 虑,日本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形势来看,日本是电动技术发展速度快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品发展方面,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世界上能够批量产销混合动力汽车的企业,只有日本的丰田和本田两家汽车公司。1997年12月,丰田汽车公司首先在日本市场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PRIUS。、目前推出的产品已经是多次改进后的第二代产品,其生产工艺更为成熟。根据丰田汽车公司的测试,PRIUS轿车在城市工况下比同等排量的花冠轿车节油44.4%;在市郊节油29%,综合节油40.5%。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丰田汽车公司已占有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市场90%的份额。2004年9月15日,一汽集团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北京举行了混合动力汽车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宣布双方在2005年内.共同生产丰田PRIUS混合动力轿车。PRIUS混合动力轿车将在同年进入中国市场。继PRIUS混合动力轿车之后,丰田汽车公司还推出了ESTIMA混合动力汽车和搭载软混合动力系统的CROWN轿车。丰田汽车公司在普及混合动力系统的低燃耗、低排放和改进行驶性能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此外.本田汽车公司开发的Insight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也已投放市场供不应求。2002年4月,本田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上投放了Civic混合动力汽车。日产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将于2006年向美国市场销售Ahima牌混合动力汽车,这是其于2002年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联合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协议的第一个产品。第二,美国。美国的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比来自日本的同行逊色不少,三大汽车公司仅仅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纯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目前还未能实现产业化,来自日本的混和动力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国能源部与三大汽车公司于1993年签订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开发合同,其中通用汽车公司投入1.48亿美元.福特汽车公司投入1.38亿美元,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投A.8 480万美元,进行为期5年的研制开发工作,并于1998年北美国际汽车展上展出了样车。在此基础上.现已推出三款混合动力概念车GM Precept、Ford Prodigy、Daimler chryslerDodge ESX3。2004年12月14日.通用汽车公司与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对外宣布.双方将在开发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技术领域携手,共同推进此项技术的发展。 2.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电动汽车研发工作在我国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十五”期间,国家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设立 “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通过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国家、地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力量进行联合攻关:集中国家、地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力量进行联合攻关:为此,2001年10月起,国家共计拨款8.8亿元作为这一重大科技专项的经费。我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实施4年来,经过2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 000多名技术骨干的努力,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功开发出性能样车,燃料电池轿车累计运行4 000km,燃料电池客车累计运行8 000km;混合动力客车已在武汉等地公交线路上试验运行超过14万km;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客车均通过国家有关认证试验。燃料电池汽车。均采用电一电混合驱动方案,在整车操控性能、行驶性能、安全性能、燃料利用率等方面均已得到较大提高。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氢能大会上,我

电动汽车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电动汽车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1.研究的背景 汽车的发展引起了地球资源的过大消耗。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能源紧缺是全人类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关系到全球的经济与军事安全。我国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石油资源已经和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能源的稳定供应是一个国家所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能源动力系统发展下去,将难以持续我国这个泱泱汽车大国的兴起。 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汽车尾气的排放引起了城市的温室效应,同时也引起了臭氧层的破坏,形成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进而对动植物也产生了很大的危害。面对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人们可以直接闻到汽车尾气排放的带有刺鼻臭味的燃烧不完全的雾化混合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降低汽车的尾气排放的呼声也与日俱增。 面对资源紧缺与环境保护问题,发展电动汽车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1.1电动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电动汽车是指用车载电源为动力,电动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汽车。电动汽车应具有汽车的性能和属性,但动力线路与原内燃机动力线路不同,又具有电力车辆的基本特征。电动汽车通常被分为蓄电池电动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三大类。 1.2电动汽车的早期发展 尽管电动汽车技术目前看来还处于新兴发展时期,但它的产生却早于燃油车,并已经历了多个兴衰周期。以下是主要的时期: 1834年 Thomas Davenport 电动三轮车不可充电的干电池驱动 1881年法国古斯塔夫?特鲁夫电动三轮汽车以铅酸电池为动力 1882年英国人阿顿与培里三轮电动汽车以铅酸电池为动力 1890年美国电动汽车以蓄电池为动力 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能源、环境问题使人们对电动汽车又开始重新重视,世界各国政府与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投入。但主要还是在近来十几年中,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进入了高峰期,并在各项技术发展商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步。 2.电动汽车在各国的发展现状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加紧研制各类电动汽车,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和突破。 2.1日本 日本一直以来出于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及占领未来世界汽车市场的考虑,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开发。以下是日本研制电动汽车的进程: 1976年日本成立电动汽车协会 20世纪80年代本田公司开始研究开发电动汽车 1996年本田推出“PLUS”纯电动汽车 1997年本田的“PLUS”被推向了美国 1997年12月丰田公司推出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员移动性增强,全球汽车需求 量快速增长,迄今世界上的汽车保有量达到创纪录的10 亿 辆以上且还在不断大幅增长,使得基于传统的内燃机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汽车的轻量化与节能减排等技术进步难以降低汽车燃料的消耗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020 年之前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 排放在1990 年水平基础上下降20% 的任务日益艰巨。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公路交通运输车辆的GHG 温室气体排放将会持续不断增长。通过研讨纯电动汽车(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或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Fuel Cell Vehicles ,FCVs ;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FCEVs )等多种类型的电动汽车( Electric Vehicle ,EV )技术[3-5]有望明确实现节能减排 的理想途径。自1966 年通用汽车推出了世界上第1 款燃料电池电动汽车GMC Electrovan ,尤其是本田在1999 年推出了世界上第1 台商用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X-V4 以来,世界上EV 电动汽车型号不断丰富和租赁销售量明显增长,太、北美和欧洲成长为全球EV 电动汽车重要的新车研发制造和租赁销售市场,2014 年全世界的EV 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34.6 万辆以上,年增长率达到86% 。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电化学发电装置,近年来 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成为最被看好的可用于替代汽油和柴 油等传统的 ICE 内燃机发动机技术的先进新能源汽车技术。 日本政府希望其到 2020 年的 FCVs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 500 万辆,再通过 10 年的研发推广实现全面普及 FCVs 燃 料电池汽车。 美国政府在 2003 年投入 12 亿美元大力推进氢 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其中重要项目之一就是美国能源部 Department of Energy , DOE )在北加州、南加州、密歇 展的氢技术和基础实施验证与示范综合工程,吸引了 Hyundai-Kia/Chevron 、 DaimlerChrysler/BP 、 Ford/BP 和 GM/Shell 等多家汽车制造 /能源供应商参与。 美国能源部大力推进氢经济和燃料电池技术,尤其是商 业化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比如目前高容量和低容量 燃料电池制造成本分别为 55 美元 /kW 和 280 美元 /kW[6] , 汽车燃料电池 2014 年的制造成本自 2006 年下降 50% 并自 2008 年以来进一步下降 30% 以上(基于高容量电池制造) 这必将带动创造工作岗位、投资机会和可持续、安全的能源 供应。为了在 2020 年前争取把欧盟建立成一个具有全球领 先水平的燃料电池 (Fuel Cell ,FC )系统和氢能源 (Hydrogen Energy ,HE ) 经济的巨大市场,欧盟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技术 和氢能源技术并把之视作能源领域的战略高新技术大力推 根州东南部、大西洋区中部和佛罗里达州中部等 5 个区域开 f It 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