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黄原理

合集下载

folin酚法的原理

folin酚法的原理

folin酚法的原理
Folin酚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在测定蛋白质、核酸、酶活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Folin酚法的原理。

1. Folin试剂的组成
Folin试剂的主要成分是重铬酸钾和碱性碳酸钠。

在碳酸钠的作用下,重铬酸钾被还原成三价铬离子。

2. 蛋白质测定的原理
蛋白质含有大量的酪氨酸、色氨酸和其他含硫氨基酸,它们在强碱性条件下能够被氧化为对应的酸体(例如酚与醛等),这些酸体可以与Folin试剂产生还原反应。

3. 反应机制
在试液中有蛋白质时,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被氧化,产生酚类化合物。

Folin试剂中的三价铬离子还原成二价铬离子,并与试液中的酚类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Folin试剂被苍白的黄色变成蓝色。

4. 比色检测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加入塑料试管中,并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检测。

在波长650nm处,蓝色的反应产物可以在光路中吸收较多的光线,从而产生一个比较高的吸光度值。

通过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浓度,从而求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总结:Folin酚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通过蛋白质氧化反
应与Folin试剂中的重铬酸钾还原反应相结合,实现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酚氧化生成醌的催化研究

酚氧化生成醌的催化研究

酚氧化生成醌的催化研究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在医药、化妆品、染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酚的化学性质和稳定性都较差,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副产品。

因此,开展酚的催化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将围绕“酚氧化生成醌的催化研究”展开阐述。

第一步,酚的氧化反应机理。

酚在空气中接触氧气,经历一个氧化反应,生成醌。

氧化反应的过程中,酚损失一个电子,形成自由基。

自由基与氧气反应,生成酚的氧化产物——醌。

醌是一种含有两个羟基的化合物,它比酚更加稳定,不易被氧化。

第二步,催化酚氧化反应的方法。

酚氧化反应常常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金属离子、过渡金属化合物、氧化物等。

催化剂具有提高反应速率、增强反应选择性等作用。

第三步,酚氧化反应的应用。

酚氧化反应在农药、药物合成、香料、颜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人工合成抗生素需要进行酚氧化反应,生成双酚A,再经过催化反应生成波多霉素。

另外,酚氧化还被用于颜料的制备。

例如氧气氧化苯酚可以得到醌类颜料,其中苯醌主要应用于油墨、涂料等领域。

第四步,酚氧化反应存在的问题。

酚氧化反应常常伴随着强烈的自由基引发副反应,引起化学反应的不确定性。

另外,酚氧化反应难以控制,特别是在反应温度、反应物质量等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产物选择性难以保证。

因此,酚氧化反应的优化、改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酚氧化生成醌的催化研究在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酚氧化反应的不确定性和选择性问题也需要我们继续加以探究。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不断提高催化剂的效率和选择性,推动酚氧化反应技术创新和发展。

光学测量技术在海水中有机污染物现场监测中的应用

光学测量技术在海水中有机污染物现场监测中的应用
开 始进 行该 项 目的研 究 , 目前 已发 展到 一个 较 高的 水平 , 是 能够 同 时测 量 多种 有 机 污染 但 物 的现 场 、 时 、 续分 析仪 器 在 国 内尚未 见到 。我 们同俄 罗 斯科 学 院 生态 保护 研 究 中心 实 连 合 作研 究的 “ 水 中多 种有 机 污染 物 的现 场光 学分 析 技 术 ” 是 目前 国外 正 在 研 究 和发 展 海 ,
转 换 来 的 电信号 , 将信 息进行 处 理 , 入到 相 应 的程 序 中 , 到 所 要 测 量 的结 果 并 将 其 在 输 得
物 的浓 度 , 如表 1 列 。 所
表 1 被 测 污 染 物 的 浓度 计算 及 光 谱 特 性
2 系 统 构 成
海 水 中多种 有 机污 染 物 的现场 光学 分 析 系统 的结构 组 成 如 图 1所 示 。

厂I 塑—l 旦 I 堂 l壁 签笪— ]

l一 1一 } 王
维普资讯
第 1 5卷
第2 期




V ol 1 No.2 _5
20 0 2年 6月
SHA NDONG SCI ENCE
j n. 0 2 u 2 0
文 章 编 号 :0 24 2 (0 2 0 —0 90 1 0— 0 6 2 0 ) 20 3— 3
收稿 日期 :0 20 — 0 2 0 —3 2 作 者 简 介 : 继 昌 ( 9 2) 男 , 士 , 事 海 洋 污 染 监 测 研 究 。 孙 1 7一 , 硕 从
维普资讯

4 ・ 0
i 东 l l


5 7 m、 6 n 4 n 6 0 m。其基 本 工作 原 理 是 先根 据 入射 光谱 的特性 确 定污 染 物 中 含 有 何种 物 质 , 然 后根 据 所 含 污染 物所 对 应 的计 算 公式 找 到所 对 应 的 特 征光 谱 的 光 密 度 , 而 求 出 污染 进

苯酚磺化的原理

苯酚磺化的原理

苯酚磺化的原理苯酚磺化是通过向苯酚分子中引入磺酸基团(-SO3H)来进行的化学反应。

这一反应通常是以浓硫酸为催化剂,通过将苯酚与浓硫酸混合而进行。

苯酚分子是一种芳香酚类化合物,由一个苯环和一个氢氧基组成。

在苯酚磺化的过程中,磺酸基团会取代氢氧基,从而形成苯酚磺化产物。

这种磺酸基团的引入可以赋予苯酚磺化产物一些新的性质和用途,比如增加其在某些化学反应中的活性,提高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价值等。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使用一种催化剂来提高反应速率、降低反应能量等,从而使反应更加容易进行。

对于苯酚磺化反应而言,浓硫酸往往被用作催化剂。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质子酸性质,它可以将苯酚分子中的氢氧基质子化,从而引发磺化反应的进行。

在苯酚磺化过程中,浓硫酸会首先与苯酚分子中的氢氧基发生反应,形成一个磺酸酯中间体。

这个中间体是一个硫酸酯化合物,它具有比苯酚更强的亲电性,因而更容易进行进一步的反应。

接着,这个磺酸酯中间体会与另一个苯酚分子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磺酸基团会取代其中的氢氧基,形成苯酚磺化产物。

此时,浓硫酸还会再生,参与下一轮的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苯酚磺化反应是一个亲电芳香取代反应。

亲电取代反应是一类重要的芳香化合物反应,其机制是通过一个亲电体与芳香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一个中间体,然后这个中间体再与亲电体发生反应,从而得到最终产物。

苯酚磺化的产物是一种新的化合物,它通常被称为苯酚磺酸。

苯酚磺酸具有苯酚和磺酸基团的性质特点,它在化学性质和应用上与苯酚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苯酚磺酸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具有更高的活性,因此可以作为更有效的反应物;在某些领域中,苯酚磺酸也展现出更好的性能,比如在某些有机合成反应中可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产率等。

总之,苯酚磺化是一种通过将苯酚中引入磺酸基团而得到的新的化学反应产物。

通过浓硫酸的催化作用,苯酚分子中的氢氧基可以被磺酸基团取代,形成苯酚磺酸。

这种反应产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用途,对于化学工业和其他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黄花菜多酚提取的原理

黄花菜多酚提取的原理

黄花菜多酚提取的原理
黄花菜多酚提取的原理基于溶剂提取和分离技术。

首先,黄花菜经过粉碎或研磨处理,目的是增加其与溶剂接触的表面积,提高提取效果。

然后,将黄花菜样品与适当的溶剂(如醇类、酸类、水等)进行混合。

溶剂的选择通常基于黄花菜多酚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醇类(如乙醇、丙醇)通常适用于黄花菜多酚的提取,因为它们能够溶解多酚类化合物。

接下来,将黄花菜和溶剂混合物进行搅拌或加热浸提。

搅拌或加热有助于黄花菜多酚从植物基质中转移到溶剂中。

在此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与溶剂发生相互作用,例如通过溶剂分子的溶剂化、反应、离子交换等方式。

提取完成后,会得到一个含有黄花菜多酚的溶液。

为了获得纯净的黄花菜多酚,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分离技术,如蒸馏、结晶、分子筛、色谱等。

这些技术根据黄花菜多酚的化学性质(如沸点、溶解性、分子大小、极性等)进行选择和优化,以便从溶液中分离出所需的黄花菜多酚。

最终,经过提取和分离过程,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黄花菜多酚。

这些多酚类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具有一定的功效和应用价值。

酚类的显色反应方程式

酚类的显色反应方程式

酚类的显色反应方程式引言化学反应是物质的质量和结构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物质性质的改变。

在化学实验中,酚类物质常常表现出显色反应,即在一定条件下,酚类物质与其他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反应产生有色产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酚类的显色反应方程式。

一、酚类的定义和常见性质1. 酚类的定义酚类是一类含有苯环上一个或多个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中羟基的位置和数量不同,导致酚类物质在化学性质和反应中表现出多样性。

2. 酚类的常见性质•酚类物质通常具有特殊的气味,如苯酚(石碱)的气味刺激且较浓烈。

•酚类物质在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或液体,常见的固体酚有苯酚、萘酚等,液体酚有邻苯二酚等。

•酚类物质在水中很难溶解,但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二甲醚等。

•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易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酚醚,例如苯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苯酚。

二、酚类的显色反应1. 酚类显色反应的原理酚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具有颜色的产物。

这些反应通常是氧化还原反应或络合反应。

2. 酚类显色反应的重要性酚类的显色反应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酚类的显色反应可以用于酚的检测和分离等方面。

另外,显色反应还可以用于制备荧光染料、颜料等。

3. 酚类的显色反应方程式(1) 酚的氧化反应以苯酚(C6H5OH)与高锰酸钾(KMnO4)为例:苯酚+ 3KMnO4 + 4H2SO4 → C6H4O2 + 3MnSO4 + K2SO4 + 4H2O这是一种氧化反应,苯酚被高锰酸钾氧化为间苯二酚(C6H4O2)。

(2) 酚的络合反应以苯酚与铁离子(Fe3+)为例:苯酚+ FeCl3 → Fe(C6H5O)3 + HCl这是一种络合反应,苯酚与铁离子形成复合物,产生有色产物。

(3) 酚的碘化反应以苯酚与碘化钠(NaI)为例:苯酚+ NaI → C6H5OI + NaOH这是一种碘化反应,苯酚与碘化钠反应生成碘苯酚,产生有色产物。

PH试纸原理

PH试纸原理

PH试纸原理基本信息化学离不开溶液,溶液有酸碱之分。

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尺子”是“广泛pH试纸”。

这是一种现成的试纸,使用时,撕下一条,放在表面皿中,用一支干燥的玻璃棒从玻璃容器中蘸取一滴溶液,从它的颜色变化就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十分方便。

pH试纸按测量精度上可分0.2级、0.1级、0.01级或更高精度。

pH试纸上有甲基红、溴甲酚绿、百里酚蓝这三种指示剂。

甲基红、溴甲酚绿、百里酚蓝和酚酞一样,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均会按一定规律变色。

甲基红的变色范围是pH4.4(红)--6.2(黄),溴甲酚绿的变色范围是pH3.6(黄)--5.4(绿),百里酚蓝的变色范围是pH6.7(黄)--7.5(蓝)。

用定量甲基红加定量溴甲酚绿加定量百里酚蓝的混合指示剂浸渍中性白色试纸,晾干后制得的pH试纸可用于测定溶液的pH值便不难理解了。

什么是pH?pH=-lg[H+],用来量度物质中氢离子的活性。

这一活性直接关系到水溶液的酸性、中性和碱性。

水在化学上是中性的,但不是没有离子,即使化学纯水也有微量被离解:严格地讲,只有在与水分子水合作用以前,氢核不是以自由态存在。

注意:pH不应写成PH 这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

试纸的使用方法1.检验溶液的酸碱度: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滴于试纸的中部,观察变化稳定后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溶液的性质。

2.检验气体的酸碱度: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再送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附近,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气体的性质。

(试纸不能触及器壁)注意1.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

2.试纸不可接触试管口、瓶口、导管口等。

3.测定溶液的pH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溶液,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

正确的方法是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滴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4.取出试纸后,应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以免被实验室的一些气体沾污pH试纸的发现pH试纸的雏形——石蕊试纸是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的: 在一次紧张的实验中,放在实验室内的紫罗兰,被溅上了浓盐酸,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然后插在花瓶中。

纺织品酚黄变、光黄变产生的原因及防止黄变措施的研究

纺织品酚黄变、光黄变产生的原因及防止黄变措施的研究

纺织品酚黄变、光黄变产生的原因及防止黄变措施的研究作者:侯金连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9年第01期摘要:纺织品泛黄的现象已经成为一项被反复提出的重要问题。

这种现象在白色或者浅色织物上尤为显著。

本文主要对纺织品酚黄变和光变黄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地预防黄变措施。

关键词:纺织品;酚黄变;光黄变;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TS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1-0067-021 引言纺织品的黄变严重影响到纺织品外观和使用性能。

纺织品的加工成品在完成交易之前,需要经过一定的工艺手段的染整、在库储存、运输、样品展示等等相对繁杂且时间较长的阶段。

在完成交易以后进入其使用阶段也会由于穿着、洗涤或者储存不合理从而造成颜色变异的情况出现。

综合来讲,造成纺织品颜色出现差异具有一定的内在原因和相对客观存在的外在原因,同时也存在着两者相互作用的原因。

所以,纺织品颜色出现变异的情况造成的索赔情况的出现逐渐上升的势头。

纺织品生产者、销售者还有第三方检测方均对纺织品颜色出现异常的情况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并且针对颜色出现异常的情况展开有效的分析,并提出减少和改善纺织品变黄的有效措施。

2 纺织品变黄的主要类型纺织品的变黄也可以称之为“黄化”,其通常说的是白色或者浅色织物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光、化学药剂等影响下引起表面出现泛黄情况。

而通常遇见的纺织品黄变色牢度主要有酚黄变和光黄变两大类。

酚黄变:在氮氧化物和酚类化合物的作用下,纺织品产生的黄色色变。

光黄变:是从紫外线照射进而造成的白色或浅色的纺织品其表层出现泛黄的情况。

3 方法测试3.1 酚黄变测试按照ISO 105-X18:2007规定了一种评估纺织品材料的酚黄变潜力的测试方法。

将被测试样和标准控制织物分别置于对折的测试纸中(测试纸以长边为轴中间对折),并分别夹在两块玻璃板之间,用不含丁基化羟基甲苯的聚乙烯薄膜进行包裹,形成一个组合试样(见图1)。

酚黄变测试方法

酚黄变测试方法

酚黄变测试方法一、概述酚黄变测试是指对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氧化程度进行测试,以确定材料的氧化稳定性。

酚黄变测试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等行业中。

二、试验原理酚黄变试验的原理是利用氧气和光线作用下产生的自由基来加速样品的氧化反应。

通过观察样品在特定条件下的颜色变化情况,来判断其氧化程度。

三、试验条件1.光源:紫外灯或日光灯2.温度:40℃或50℃3.湿度:70%RH或50%RH4.时间:24h或48h四、试验步骤1.准备样品:将要测试的样品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相同大小,并清洗干净。

2.制备溶液:将0.05g/L酚黄溶液制备好。

3.涂覆样品:将制备好的溶液均匀地涂覆在样品表面上。

4.放置试验箱中:将处理好的样品放置在试验箱中,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测试。

5.观察变化:在规定时间内,观察样品的颜色变化情况。

五、结果判定根据样品的颜色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其氧化程度。

一般来说,颜色越深表示氧化程度越高。

根据不同行业的标准要求,确定合格与否。

六、注意事项1.制备溶液时应该严格按照规定比例制备。

2.涂覆样品时应该均匀地涂覆在样品表面上。

3.试验箱中的温度、湿度和时间应该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控制。

4.观察样品时应该注意光线的干扰,避免误判。

5.测试结果应该及时记录并保存。

七、总结酚黄变测试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等行业中。

通过此方法可以检测材料的氧化稳定性,为材料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各项条件的控制和结果判定标准的统一。

酚致变黄测试

酚致变黄测试
Phenolic Yellowing Test 酚变黄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 灰 卡 参: Courtaueds 及 M&S-C02B 法 ISO-105-A03 沾色灰卡 1 )汗试仪(用玻璃片) 设 备 2 )培养箱 1 )玻璃片 100X40X3mm 716 - 813
2 )薄膜胶纸 BHT400 x 200mm 706-792 材 料 3 )泛黄测试纸 100x75mm 4 )控制布 100X30mm 样 办 控制布 CONTROL 1 )将样办夹于试纸( test paper )中间。 2 )在将复合样夹于 2 片玻璃之间。 3 )共要夹 5 块样办 +1 块 CONTROL 布,即每组有 7 块玻璃片。 4 )每组用 BHT-Free P.E 胶纸包封。 方 法 5 )如果样办不是 5 块,仍然用足 7 块玻片,如超过 5 块则要新组。 6 )每个汗试机,要放 3 组,以便接触和压力一致。 (如不足 3 组样办,也同样要有相同 玻片量) 。然后加上重量码,拧紧两端的固定螺丝。 7 )取下重量码,将放有样办的汗试机放入烘培箱 50 ℃±3 ℃, 16 小时。 8 )然后拆开,恒温后评比。 评 比 将试前试后样与灰卡对比,评样办的级别。 706-720
706-709
100mmX30mm (一般白色或浅色才做测

酚黄原理

酚黄原理

酚黄
➢白色织物贮存中有时会黄变,泛黃部位经酸处理后黃色消失回复原来的白色,若再滴上碱液又回复黄色。

究其原因,主要是酚黃变(phenolic yellowing)。

引起酚黃的主要原因:
包装材料中普遍使用的抗氧化剂BHT (2,6-二叔丁基对甲酚) 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x) 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DTNP (2,6-二叔丁基对硝基苯酚),DTNP在酸性状态下无色,室温条件下极易升华而转移,当遇到碱性物时,则立即黃变。

引起酚黄变的条件:
q有BHT存在(几乎不可避免) ,BHT普遍使用的情況:
üPE、PP等包裝材料中的抗氧化剂
ü合成纤维的稳定剂
ü天然纤维的杀虫剂、除草剂、防霉剂、防腐剂等
ü纺织助剂如纺纱油剂、润滑剂、抗静电剂、浆料、油脂、染整助剂等
ü纸箱、包装纸及塑料桶等。

q有氮的氧化物(NOx)存在,使BHT转变成DTNP
q布容易吸收DTNP的程度与吸收量
q布上的pH值(酸性时无色,碱性时黃变)
酚黄变的防止措施:
v使用不含BHT的包装材料,如PE膜、包装纸及纸箱
v加柠檬酸、草酸或酒石酸等低挥发性酸,使加工布维持在酸性pH 值4.5~6.0左右
v选用不含且不易吸收BHT的助剂,如弱阳离子型柔软剂
v布匹加工贮存场所避免空气污染,降低NOx的浓度
v荧光增白剂处理(要考虑荧光增白剂的耐酸、碱稳定性)。

茵栀黄工作原理

茵栀黄工作原理

茵栀黄工作原理
茵栀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茵栀黄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对人体产生作用。

茵栀黄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人体的伤害。

茵栀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茵栀黄中还含有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成分。

这些成分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某些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茵栀黄还可以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茵栀黄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比如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茵栀黄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对于某些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茵栀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对人体产生作用。

它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促进免疫和调节内分泌等多种药理作用。

通过这些作用,茵栀黄可以对多种疾病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茵栀黄作为一种中药材,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并不是万能药。

在使用茵栀黄时,应该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使用,遵循用药原则,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总的来说,茵栀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对人体产生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促进免疫和调节内分泌等多种药理作用。

它在中药领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在使用时应慎重,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尼龙织物的黄变机理

尼龙织物的黄变机理

尼龙基本结构
一、光热黄变、烟熏黄变
1、光热黄变 光、热造成尼龙织物的纤维断键分解,从而引起泛黄。高温定型时,
如布面含有不挥发性酸时,会加剧分解。可通过添加抗氧化剂、抗紫 外整理剂、避光储存等改善光热黄变。 2、烟熏黄变
空气中的氮氧化合物NOx引起尼龙织物氨基氧化,生成黄色物质, 导致泛黄。 可使用整理剂封闭氨基,减少泛黄的发生。
反应程式:
处理方法:
1 .避免碱性条件,使织物保持在弱酸性条件。 2 .选用不含BHT的包装材料。 3 .生产、储存过程中,避免空气污染,较少NOx的浓度。 4 .运用助剂封住阳离子基团,防止生成的黄色物质沉积于织物;通 过优先与NOx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谢谢!二、储存黄变、酚Fra bibliotek变1 . 纸 箱 储 存 黄 变 : 包装纸箱在用原料制浆粕时耗费了大量的碱剂及 SO2,而浆粕里碱剂及SO2残留量很大。SO2从包装箱里渗出后会导致 尼龙泛黄,同时碱性环境也易导致尼龙泛黄。避免织物与纸箱直接接 触,采用包装袋做隔离,选用优质的纸箱,可较少黄变的发生。
2 . 酚黄变:主要原因为化纤面料或包装材料在生产加工中使用了含 有空间位阻的酚类化合物作为抗氧剂。酚类抗氧剂中2,6-二叔丁基对 甲酚(简称BHT)价格便宜,应用最广泛。BHT 可与氮氧化合物(NOx) 发生化学反应形成DTNP(2,6-二叔丁基对硝基苯酚),DTNP在酸性条 件下为无色,室温条件下易升华转移,当遇到碱性物时,则立刻会发 生黄变。因此,使用含有BHT的包装材料,或织物含有BHT 时,易导致 纺织品发生酚黄变现象。
尼龙织物的黄变机理
2017-4-9
概述
黄变是光、热、氧、水和化学物质等因素的单一作用或综合作用下导 致材料表面变黄的现象。

根系表面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根系表面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根系表面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根表面和跟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以对硝基苯酚磷酸盐为底物,对硝基苯酚磷酸盐在酸性磷酸酶作用下生成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黄色的酚黄,酚黄在波长405nm处具有最大光吸收。

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法,通过测量吸光值的确定溶液中酚黄的含量,再换算成酸性磷酸酶活性。

三、材料大蒜根系、芹菜根系四、方法步骤1、标准曲线溶液配制1 2 3 4 5 6 7 0.05mg/mL PNP (ml)0 0.1 0.2 0.4 0.6 0.8 1.0 50mM柠檬酸缓冲溶液 4.5 4.4 4.3 4.1 3.9 3.7 3.5 1M NaOH0.5 0.5 0.5 0.5 0.5 0.5 0.5 PNP(μg/管)0 5 10 20 30 40 50 A4050 0.097 0.176 0.375 0.569 0.727 0.941标曲方程:y =0.0187x - 0.0012 R² = 0.99912、样品测定2.1根系表面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称取大蒜根尖2cm,共0.2g,芹菜根尖0.5g,分别加入5ml反应液(反应液由0.25mg/mlPNP及柠檬酸缓冲液配制),28℃暗培养10min,然后加0.5ml NaOH 终止反应,然后在405nm处测吸光值。

2.2根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取0.2g大蒜根尖,芹菜根尖0.5g,分别加入50mM缓冲溶液4℃研磨成匀浆,定容至10ml,然后4000rmp离心10min,取上清液备用。

量取上清液0.5ml,加入4.5ml柠檬酸缓冲液,在28℃下放置10min,加入0.5mlNaOH液,在405nm处测量其吸光度值。

五、结果计算1.根系表面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蒜苗根尖m=0.196g,A405=0.862,PNP浓度=46.16μg/5ml蒜苗根系表面酸性磷酸酶活性=1413.06(μg·h-1·g-1Fw)芹菜根系m=0.499g,A405=0.901,PNP浓度=48.25μg/5ml芹菜根系表面酸性磷酸酶活性=580.16(μg·h-1·g-1Fw)2.根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蒜苗根尖m=0.218g ,A405=0.015,PNP浓度=0.866μg/5ml蒜苗根系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23.84(μg·h-1·g-1Fw)芹菜根系m=0.480g ,A405=0.106,PNP浓度=5.73μg/5ml芹菜根系组织酸性磷酸酶活性=71.66(μg·h-1·g-1Fw)六、讨论。

酚黄的原理

酚黄的原理

酚黄的原理酚黄是一种天然草本植物,其原理是通过其中的活性成分产生一系列的生理作用。

酚黄中主要含有黄酮类物质、酚类物质、多糖、铁、锌以及维生素等成分,这些成分共同协作,起到调节机体功能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首先,酚黄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黄酮类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对细胞的影响,从而保护机体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此外,黄酮类物质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缓解炎症症状。

其次,酚黄中的酚类物质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同时,酚类物质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

此外,酚黄中的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多糖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白细胞的增长和分裂,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同时,多糖还可以激活和调节免疫因子的产生,增强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另外,酚黄中的铁和锌对于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也非常重要。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促进血液的生成和运输。

而锌则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和免疫调节。

酚黄中丰富的铁和锌可以满足机体对这些元素的需求,促进血液功能和代谢正常运行。

此外,酚黄中的维生素也起到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

维生素是机体运行的必需物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强化骨骼和组织,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酚黄中的维生素含量丰富,可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酚黄通过其活性成分产生多方面的生理作用,调节机体功能和治疗疾病。

其主要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提供营养物质等。

这些作用共同协作,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帮助机体恢复和维持正常功能。

因此,酚黄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防治和身体的保健。

拓纳化学 酚黄变

拓纳化学 酚黄变

拓纳化学酚黄变第一章:酚黄变的基本概念酚黄变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酚类化合物与少量的氯酸或氯化亚铜等氯化物反应生成酚黄色产物的化学反应。

该反应是一种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第二章:酚黄变的机理酚黄变的机理是一种氧化-脱氢反应。

一般来说,酚类化合物经氯化物的氧化而生成酚黄色产物,反应机理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氯化物的氯化作用,将酚类化合物中的氢原子替换成氯原子;接着是氯化物的氧化作用,将氯代酚氧化为酚黄色产物;最后是酚黄色产物的生成和结构确定。

第三章:酚黄变的应用酚黄变反应不仅仅是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课题,还具有许多应用价值。

首先,酚黄变的研究可以为有机合成化学物质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其次,酚黄变反应还可以应用于染料、颜料和药物等领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第四章:酚黄变的实验方法酚黄变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反应条件的确定、试剂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选择酚类化合物和氯化物作为试剂时,需要考虑它们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在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时,需要考虑温度、溶剂和催化剂等因素;在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过程中,需要重视细节,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章:酚黄变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酚黄变反应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一方面,许多学者对酚黄变反应的机理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了新的反应条件和新的催化剂;另一方面,酚黄变反应还得到了在染料、颜料和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和进展。

结论酚黄变反应作为一种有机合成反应,在有机化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酚黄变反应的基本概念、机理、应用、实验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目前对酚黄变反应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为有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也可以为酚黄变反应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拓纳化学 酚黄变

拓纳化学 酚黄变

拓纳化学酚黄变酚黄变,又称酚黄反应,是一种在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

它是在有机化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方法,特别是在药物合成领域。

酚黄变反应的机理比较复杂,涉及了自由基和离子等中间体的生成和转化。

但是,总的来说,这个反应是通过在酚分子上引入一个氧苯基(也可以是醛基、酮基等),然后将氧苯基和酚分子中的氢原子进行置换,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个反应的产物通常是一个烯烃。

酚黄变反应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反应来进行调节,但是一般来说,它需要在高温和强酸的条件下进行。

最常用的催化剂是酸性氯化铁(FeCl3)。

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步:首先是氧苯基的生成,然后是氧苯基和酚分子中的氢原子的置换反应。

酚黄变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来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包括药物、染料、香料等。

例如,可以通过酚黄变反应合成樟脑。

其次,它还可以用作分析化学中的一种方法,用于检测酚类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此外,酚黄变反应还可以用来研究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酚黄变反应有一些特点,使其成为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应之一。

首先,这个反应可以在常压和常温下进行,节省了反应条件的要求。

其次,该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有较大的差异,方便进行分离和纯化。

最后,酚黄变反应的产物多种多样,有很大的合成潜力。

酚黄变反应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适用于酚分子与氧苯基之间的反应,对于其他类型的反应物则不适用。

其次,该反应的产率较低,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合物,合成路径较长,导致反应的效率较低。

最后,该反应需要使用强酸作为催化剂,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副反应的产生。

总的来说,酚黄变反应是一种在有机化学中广泛应用的合成反应。

它具有多样化的产物和较宽的适用范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分析化学领域。

然而,这个反应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注意和改进。

酸碱指示剂实验:酚红的颜色变化

酸碱指示剂实验:酚红的颜色变化
药物分析:酚红可以用于药物分析中,通过检测药物在不同pH值下的溶解度,来评估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环境监测:酚红可以用于检测水体中的pH值,从而评估水体的酸碱性和污染程度。
生物研究: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pH值变化,研究生物代谢过程 医学诊断: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胃酸过多、糖尿病等 环境监测:用于检测水体、土壤等环境中的酸碱度变化,评估环境污染程度 农业应用:指导植物生长,例如通过调节土壤pH值促进植物对营养的吸收
酚红指示剂浓度:浓度过高或过低 会影响颜色变化和实验结果
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酚红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和实验结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会影响酚红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和实验结果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过长或过短会 影响实验结果
酸碱指示剂酚红实验的拓展应用
酸碱滴定:酚红作为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指示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变化。 生物实验:酚红常用于生物学和医学实验中,以检测和指示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
酸碱指示剂酚红实验过程
酚红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 酸性条件下呈黄色,在碱性条件下 呈红色
在酸性条件下,酚红与氢离子结合 形成黄酸盐,呈黄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酚红指示剂变色范围:pH6.8-8.4
在碱性条件下,酚红与氢氧根离子 结合形成酚酸盐,呈红色
准备试剂和器材: 酚红指示剂、盐 酸、氢氧化钠、 比色皿、滴定管 等
酚红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 酚红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 酚红在pH值为6.8时呈橙色 酚红颜色变化与pH值呈线性关系
酸碱指示剂酚红的应用
酚红作为酸碱指示剂,可指示滴定终点 酚红在不同pH值下呈现不同颜色,便于观察 酚红可用于滴定酸性和碱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酚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提高滴定分析的准确度

二甲基黄的制备反应式

二甲基黄的制备反应式

二甲基黄的制备反应式二甲基黄是一种具有鲜艳的橙黄色的化合物,是一种常用的染料。

它以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染色效果而著称,被广泛应用在纺织、皮革、食品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二甲基黄的制备反应式。

一、反应式二甲基黄的化学式为C14H14N3NaO3S。

其制备反应式如下:C14H14N3NaO3S + HCl → C14H15N3O3S + NaClC14H15N3O3S → C16H16N4S二、反应原理二甲基黄是通过芳香酮和苯胺的反应制备而成的。

在碱性条件下,苯胺可以发生亲核反应,攻击芳香酮的δ+亲电上,形成胺基芳香酮。

紧接着,芳香酮中的羰基与苯胺中的氨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黄色的染料二甲基黄。

该反应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催化剂进行催化,常用的催化剂包括硝基酚钠和4-氨基二甲基苯。

在这个过程中,硝基酚钠和4-氨基二甲基苯可以作为还原剂去还原芳香酮中的羰基,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三、反应步骤1. 在室温下,将苯胺和芳香酮以1:1的摩尔比加入碱性溶液中,使其达到碱性条件。

常用的碱液有氢氧化钠(NaOH)或碳酸钠(Na2CO3)。

2. 等待苯胺完全溶解,并且反应混合物变为黄色。

3. 加入适量的硝基酚钠或4-氨基二甲基苯,用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4. 将反应混合物移至高压反应釜中,在120-150℃下,进行2-3小时的加热反应。

5. 过滤产物,洗涤干净,将固体化合物进行干燥。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可知,二甲基黄的制备反应式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这个反应过程所需的原料成本较低,而且所需时间也不长,因此得以被广泛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染色材料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从而获得最佳的染料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酚黄
白色织物贮存中有时会黄变,泛黃部位经酸处理后黃色消失回复原来的白色,若再滴上碱液又回复黄色。

究其原因,主要是酚黃变(phenolic yellowing)。

引起酚黃的主要原因:
包装材料中普遍使用的抗氧化剂BHT (2,6-二叔丁基对甲酚) 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NOx) 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DTNP (2,6-二叔丁基对硝基苯酚),DTNP在酸性状态下无色,室温条件下极易升华而转移,当遇到碱性物时,则立即黃变。

引起酚黄变的条件:
q有BHT存在(几乎不可避免) ,BHT普遍使用的情況:
üPE、PP等包裝材料中的抗氧化剂
ü合成纤维的稳定剂
ü天然纤维的杀虫剂、除草剂、防霉剂、防腐剂等
ü纺织助剂如纺纱油剂、润滑剂、抗静电剂、浆料、油脂、染整助剂等
ü纸箱、包装纸及塑料桶等。

q有氮的氧化物(NOx)存在,使BHT转变成DTNP
q布容易吸收DTNP的程度与吸收量
q布上的pH值(酸性时无色,碱性时黃变)
酚黄变的防止措施:
v使用不含BHT的包装材料,如PE膜、包装纸及纸箱
v加柠檬酸、草酸或酒石酸等低挥发性酸,使加工布维持在酸性pH 值4.5~6.0左右
v选用不含且不易吸收BHT的助剂,如弱阳离子型柔软剂
v布匹加工贮存场所避免空气污染,降低NOx的浓度
v荧光增白剂处理(要考虑荧光增白剂的耐酸、碱稳定性)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