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填空必修二全套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填空必修二全套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填空必修二全套

高一地理基础过关(农业部分)

班级姓名

1、农业生产活动概念:。

2、农业分类:按生产对象分:、、;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分:、

3、农业投入的要素:、、、。

4、农业区位中: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

5、季风水田农业区位优势:

自然区位:①;

③;

社会经济区位:①;

③;

6、季风水田农业特点:①;

②;

③;

④;

⑤;

7、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在季风区的有分布热带雨林区的是

农业地域类型(二):大牧场放牧业

8、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国家:

分布在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主要类型有牧牛和牧羊,其中属于牧牛业的国家、。

9、藩帕斯摹区位优势:①;

②;

③。

10、阿根延促进牧牛业发展措施:①;

②;

③;

⑤。

农业地域类型(三):商品谷物农业

11、商品谷物农业最典型代表国家,另外还有该农业类型分布国

家、、、、

,主要作物

1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基本特征:、。

1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优势:①;

②;

③;

④;

⑤。农业地域类型(四):混合农业

14、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优点:①;

②;

③;

15、混合农业分布在、、、、其主要类型

澳大利亚著名农产品、

16、中国混合农业典型代表:的。

农业地域类型(五):乳畜业

17、乳畜业就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分布地

区:、、、、

就农场小区域范围来讲多分布在附近。其生产对象是,是随城市发展产生面向农业地域类型。

分析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①;

②;

③。

农业地域类型(六):热带种植园农业特点:。

与中国的区别:。

二、(工业部分)

1、工业投入的要素,自然方面:、、、

社会经济方面、、、、

工业产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区位主导因素有:①②③④⑤导向型。

4、著名传统工业区颁布国家及所在地区、、

5、传统工业区的工业基础、资源丰富。鲁尔区在德国工业地位很突出,有

“”之称。

6、工业集聚的好处

7、德国鲁尔区区位优势:①;

②;

③;

④;

⑤。

8、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

②;

③;

④;

9、鲁尔区的整治措施:①;

②;

③;

④;

⑤;

10、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有利条件:

①;

②;

③;

④;

1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特点:①;

②;

③;

④;

1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模式。

13、“硅谷”的主导产业是,其20世纪70年代末将工厂建在得克萨斯州、东

南亚、墨哥等地原因是

14、硅谷崛起的因素:①;

②;

③;

④;

15、高技术工业部门特点:①;

②;

③;

④;

16、新兴工业区形成时间是20世纪年代,分布国家及所在地区、、

、、、

17、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由向

19、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①;

③;

20、环境对工业布局影响因素:

________污染,避免措施:

________污染,避免措施:

________污染,避免措施:

三、(城市部分)

1、聚落的两种形态:、

2、城市化的两层含义:、

3、城市化的标志:①;

②;

③;

其中衡量城市化重要指标是(填序号)

4、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发展与和发展水平同步。

5、产生城市化问题的根本原因、问题的表现形

式、、保护和改善措施、、

6、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在帆船马车时代,我国此方城多分布在___________处,如邯郸,南方城市多_________

分布;在铁路、分路时代,由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有如_____、

_________被称“火车拉来的城市”有如__________________

8、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城市出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城市区位因素中变化趋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趋弱,②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趋强,③________________一直都重要

11、就城市化进程而言,产业革命前_________增长,产业革命到二战________发展,二战

后出现_________发展这局面。

12、就中国而言因为河口形成城市有如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两河交汇处形成城市有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世界而言早期城市分布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原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城市很多没延续到今天的主要因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影响主要因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城市主要分布平原的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地区城市分在___________原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区城市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就气候而言城市一般分布在_________和

________适中的_______沿海地区。而我国有三个城市例外,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三个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世界有三大密集城市片区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东北部;我国东部和_______、________半岛。

26、城市化水平能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

27、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京杭运河开通推动如、城市发展,当京杭运河

被淤寒,再因为、原因,使这两城市发展缓慢。

四、(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1、四大航线中:有航线、航线、航线、

北美东岸各港口到北美西岸各港口航线,其中最为繁忙。

2、铁路运输的四个作用是:①、

②、

④保证国家的政治独立和安全。

3、京九铁路建设两个重大意义。①、②。

沿途经京、津、、、、、、、九省市和1个。

4、京九铁路区位因素:①,缓解南运输紧张,激活整个路网,横向上连

接干线主要线和线。形成网、运输能力提高;

②,连接9省1区,使沿线、农副产品、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得

到集散。③,对香港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都有促进意义;④京九的建设是我国新技术,高设计水平体现。

5、交通运网中的点包括、、。

6、港口区位因素:①水域条件、停泊条件;

②陆域条件包括、。

上海港区位优势:

1自然条件中

①水域条件:位于黄浦江入江口,江宽水深,为船泊和有足够空间;

②陆域条件、长江三角洲、,为港口、、提供广阔活动空

间。

2、社会经济条件中:①腹地,占有中国最,最,世界独一无二。

②依托城市,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和基

地。

1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当中环境问题更严重,原因是

①;

②;

③。

16、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①;②;

③。

17、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是基础;

是条件;

是目的,为达到此目的的应遵循的原则有:①;

②;

20、留民营村的生态模式的主要措施有:

①;

②;

③;“五纵”与陇海线、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五纵”名称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与陇海线交汇处的城市“徐州商丘郑州西安宝鸡

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南京九江武汉枝城攀枝花

中国铁路干线

中国铁路干线长,五纵五横织成网。

京哈京沪贯南北,京九京广直达港。

宝成成昆至河口,太焦焦柳至湛江。

滨洲滨绥东北横,京包包兰通青藏。

大秦神黄焦兖日,晋煤外运出海港。

川黔黔桂向南昆,陇海兰新至北疆。

贵昆湘黔连浙赣,浙赣向东接沪杭。

拟定新线还待建,沿江粤海与川藏。1.南北铁路干线(五纵)

走向

意义加强西南和西

北地区联系,

促进西部大开

发,有利于民

族团结

改善铁路布

局,提高晋煤

南运的能力,

分流京广线的

运量

沟通了华北、

华中与华南,

是我国铁路网

的中轴线,运

量最大的南北

大动脉

缓解京广线、

京沪线的运输

压力,加速老

区脱贫致富,

促进港澳地区

的发展

沟通了东北、

华北和华中的

联系,是东部

经济发达地区

的南北大动脉

2. 东西铁路干线(三横)

走向意义

促进华北与西北的联系,

分担陇海线的运量,方便

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联

系,巩固边防

沟通东部和西部,促进西

北、青藏地区的发展,巩

固边防,横贯亚欧第二条

大陆桥,加速沿线工业的

发展

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

强华中、中南、西南之间

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

相成

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填空题

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填空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大部分国土位于(中)纬度地区,属温度带中的(北温带),少数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中国的邻国有(14)个,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陆国(哈萨克斯坦)。 4、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5、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6、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万8千)多千米。 7、我国最大盐场为(长芦盐场),最大渔场为(渔场)。 8、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9、中国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0、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1、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划分界线为的(漠河)至省的(腾冲)县。 12、我国人口第一大省是(省),最少的是()。 13、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其它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 14、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5、我国在各少数民簇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16、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国公民有(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活动。 中国地理第二章复习题 1、我国地势总特征是(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我国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四大高原为(青藏高原)、(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6、我国四大盆地为(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7、我国三大平原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8、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绝大部分经济林木、(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以及(3/4)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 9、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其中一半是难以利用的。 10、我国山区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①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 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 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2.四季的划分

高中语文必修二基础知识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二基础知识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蓊.蓊郁郁(wěng)参差.(cī)脉.脉(màī)敛裾.(jū) B 独处.(chǔ)酣.睡(hān)锲.而不舍(qì)暴殄.天物(tiǎn) C 颤.动(chàn)踱.步(dù)人才济.济(jǐ)惊心动魄.(pò) D 梵婀.铃(ē)黝.黑(yǒu)面颊.(jiá)黑魆魆.(xū)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叶子出水很高,象婷婷的舞女的裙。 B 树缝里也露出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C 但光和影有着合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 D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 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秋天的午后,阳光从树丛里照过来,落下的光影。 ②那里没有橘黄色的路灯,因为山里人走惯了坎坷路,一条山道在的夜色 中蜿蜒而上。 ③说起廊桥,我们都想一瞻她的。 A 斑驳苍茫风韵 B 参差苍茫风致 C 斑驳渺茫风韵 D 参差渺茫风致 4、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散文钞.(chāo)一椽.(chuán)嘶.叫(sī)折.耗(shé) B 潭柘.寺(zhē)落蕊.(ruǐ)驯.鸽(xùn)颓.废(tuí) C 普陀.山(tuó)房檩.(lǐn)陪衬.(chèn)夹.袄(jiá) D廿.四桥(niàn)着.衣(zháo)混.沌(hún)拓.本(tà) 5、下列句子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秋之于人,何偿有国别,更何偿有人种阶级的区别? B 辟如年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C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 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D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 忧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 B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和.山上去才能听得到这种啼唱的。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速记大全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速记大全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要点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要点整理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框题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真实、广泛的民主 (1)国家: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民主的优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P7)(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新内容(包括: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期末复习基础知识填空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期末复习基础知识填空练习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决定性因素)和 (人口迁移)。 二、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三、图中曲线①表示,曲线②表示。A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B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C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在表格中填出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代表地区原因不良影响措施 A 不填不填不填不填 B C 四、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在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首先出现下降变化的是。 §2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分析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原因: 1、 2、 3、

4、 5、 6、 7、 二、分析美国人迁入阳光地带的原因: 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1、 2、 3、 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1、 2、 3、 §3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和,成反比的是。 二、人口合理容量( )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商业区的两大区位因素:1、 2、 二、图中A表示,B表示,C表示,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变最快的是。 ①-③中适合发展住宅区的是,适合发展工业区的是,适合发展商业区的是。 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包括 、、。 四、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 ② ③ ④ §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等级越高,其服务种类越,服务级别越,服务范围越。 §3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标志: ①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② ; ③。 二、城市发展的动力: ——主要动力 (1)、推力:吸引人群离开农村的因素。(①;

生物必修二知识填空(含答案)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一、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____生殖的生物,在产生_____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___的细胞分裂。 (有性生殖 成熟生殖细胞 减半) 2、减数分裂的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__次,而细胞分裂__次。 (1 2)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________。 (减少一半) ▲有丝分裂产生_______,染色体复制_____次,细胞分裂____次,结果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的_______。 (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 1 1 相同) 二、配子的形成过程: 4、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 ●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 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等位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精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 概括: 1个精原细胞 → 1个初级精母细胞 → 2个次级精母细胞 → 4个精细胞 → 4个精子 5、卵细胞形成过程图解: 概括: 1个卵原细胞 → 1个初级卵母细胞 → 1个次级卵母细胞 → 1个卵细胞 +1个极体 +3个极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 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 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 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 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重点高中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总结(全)

重点高中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总结(全)

————————————————————————————————作者:————————————————————————————————日期:

高中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总结(全)Pre-chapter:世界地理概况 NO.1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1.全球的陆地数据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0000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东西半球以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为界。 3.大陆与岛屿的概念: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 4.大洲的概念:大洲是指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 5.广大的大片水域称作洋,洋的边缘叫海。 6.四大洋——太平洋(最大)、大西洋(S型)、印度洋(M型)、北冰洋NO.2全球陆地地形 1.全球陆地起伏悬殊(最高最低点相对高度达9200M以上) 2.全球陆地地形错综复杂,以平原、高原和山地所占面积最大 3.两大高山带 环太平洋高山带科迪勒拉山系 亚欧大陆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特拉斯山脉4.全球高原分类 地壳稳定的以古陆块为基底的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 海拔较高,起伏较大,位于年轻山脉之间青藏高原

冰雪高原大陆南极洲 5.全球平原分类 冲积平原亚马孙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侵蚀平原(由于冰川的进退侵蚀形成)东欧平原 总结本章之最—— 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②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③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南极大陆 ④最大的岛:格陵兰岛。 ⑤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843m) ⑥陆地最低点:死海的湖面(-400m) ⑦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澳大利亚)。 ⑧世界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 ⑨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⑩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NO.3世界的气候 1.全球无论是一月还是七月,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 3.气候学上以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作为寒带和温带的界线,最冷月平均气温16℃等温线作为温带和热带的界线。 4.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讲解学习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3、 (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 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 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 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含答案)0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填空 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 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 的效率越低。 2. 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制约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的增殖 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一个细胞周 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 而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不能周而复始地进行,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注:①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②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③分裂间期长,分裂期短;④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2.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 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 2 条染色单体)(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仁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纺锤体、染色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细胞质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前期: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由细胞两极发出 不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同 末期: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由细胞板形成细胞壁把亲代点 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数目的变化: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体变化(2N )2N→2N 2N 2N 4N 4N→2N DNA 变化(2C)2C→4C 4C 4C 4C 4C→2C 染色单体变化0→4N 4N 4N 0 0 DNA数目 染色体数目 4N 4N 2N 2N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1 次,细胞分裂 1 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形态相同大小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有DNA 的复制) 2、举例:蛙的红细胞等。

高中地理必会基础知识整理

高中地理必会基础知识整理 自然地理知识点 、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1 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2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3 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 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120E时、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6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7计行劣弧进球两点的圆面大上的这通要主取过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

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 正数值的和纵坐标名称、标中计图的横坐名称负、线条的升降等。 月、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10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月初)与冬、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11月初)与日前后)、远日点(127月22至日(日前后)的区别。6月22夏至日(

高三地理 基础知识选择题专项练习

高三地理基础知识 选择题专项练习(一) 1. 出现在太阳光球和日冕层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黑子耀斑 B.耀斑日珥 C. 黑子太阳风 D.日珥太阳风 2. 干扰无线电波通讯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 A.耀斑和日珥 B.耀斑和太阳黑子 C. 耀斑和太阳风 D.太阳黑子和太阳风 3. 6月22日,下列四个地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北京(北纬40) B. 上海(北纬31) C. 广州(北纬23) D.海口(北纬20) 4.从我国国庆节到次年元旦,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是( ) A.向南 B. 先向南后向北 C.向北 D.先向北后向南 5.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季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6、下列河流中,洪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期不明显,全年水量丰沛的是( ) A、尼罗河 B、刚果河 C、亚马孙河 D、湄公河 7、径流量和水能蕴藏量分别具世界首位的河流是( ) A、亚马孙河、刚果河 B、尼罗河、长江 C、亚马孙河、尼罗河 D、刚果河、长江 8、由太阳大气活动影响而产生的现象有( ) A、“日食” B、“磁暴” C、“极昼和极夜” D、太阳直射点的往返移动 9、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A、水星和金星 B、金星和火星 C、火星和木星 D、水星和木星 10、太阳大气中,我们肉眼可见到的明亮圆盘是(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耀斑 11、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 A、昼夜的更替 B、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向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12、某气压带的南面盛行中纬西风带,该气压带是( ) A、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B、北半球副极低低气压带 C、南半球的极低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低低气压带 13、地球两极常出现绚丽的“极光”现象,与之有关的太阳活动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日珥 14、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①南半球寒流流经的海岸附近都出现沙漠景观 ②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寒暖流交汇处都形成大渔场 ③北半球中低纬度还去洋流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④全球中低纬度大陆前都受到寒流的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下列叙述中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地球的岩石圈是一块整体 B.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C.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沟 D.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16.当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纬20°左右时( )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填空(必修二全套)

高一地理基础过关(农业部分) 班级姓名 1、农业生产活动概念:。 2、农业分类:按生产对象分:、、;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分:、 3、农业投入的要素:、、、。 4、农业区位中: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 5、季风水田农业区位优势: 自然区位:①; ② ③; 社会经济区位:①; ② ③; 6、季风水田农业特点:①; ②; ③; ④; ⑤; 7、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在季风区的有分布热带雨林区的是 农业地域类型(二):大牧场放牧业 8、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国家: 分布在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属于,主要类型有牧牛和牧羊,其中属于牧牛业的国家、。 9、藩帕斯摹区位优势:①; ②; ③。 10、阿根延促进牧牛业发展措施:①; ②; ③; ④;

⑤。 农业地域类型(三):商品谷物农业 11、商品谷物农业最典型代表国家,另外还有该农业类型分布国 家、、、、 ,主要作物 1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基本特征:、。 1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优势:①; ②; ③; ④; ⑤。 农业地域类型(四):混合农业 14、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优点:①; ②; ③; 15、混合农业分布在、、、、其主要类型 澳大利亚著名农产品、 16、中国混合农业典型代表:的。 农业地域类型(五):乳畜业 17、乳畜业就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分布地区:、、、、 就农场小区域范围来讲多分布在附近。其生产对象是,是随城市发展产生面向农业地域类型。 分析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①; ②; ③。 农业地域类型(六):热带种植园农业特点:。 与中国的区别:。 二、(工业部分) 1、工业投入的要素,自然方面:、、、 社会经济方面、、、、

生物必修2基础知识点填空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的生物形成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连续分裂,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 胞。(注:体细胞主要通过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 ___ ,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 ________ 。)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哺乳动物称)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包括和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形成。 四分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 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 ______ 。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末期: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 末期: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②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因此,它们属于,通过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形成。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_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和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对于生物的和具有重要的作用。 f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t常显:多(并脂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 R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 2、实验证明:________ 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___________ 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______________ 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_______ 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 性物质一_______________ ”。 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证明:。 (即: _________ 是遗传物质,____________ 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外壳 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 2、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____________ 遗传的。(即: ________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是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 素: 2、DNA的基本单位: 3、DNA的结构: ①由条、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和交替连接构成基本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 T; G三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的。(排列种数:(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的。 第3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L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5、DNA的功能:携带_____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 ___ 代表遗传信 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 在双链DNA分子中: 、 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 半 _________ 核苷酸(—种) A棘啤吟 / <胞雜疏 T勵腺唏眩 吕1D 11 13 ]|診14 ||!& |1>

高中地理知识大全

地理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 吉辽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天安门,颐和园及八达岭。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平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平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台湾岛上日月明。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 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 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篇 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中主要天体类型的名称: 恒星 、 星云 、 行星 、 卫星 、 彗星 、 流星体 ;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 、 星云 。(能够识别宇宙中各主要天体的类型) 2、星云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 大 、体积 大 和密度 小 的特点。 3、闯入地球大气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燃烧,产生的光划过天空,这种现象叫做 流星 现象。降落到地面的未燃烧尽的流星体叫做 陨星 。(用语言描述流星与陨星的区别) 4、 太阳 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八颗行星 、 矮行星 和 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 等围绕太阳运 5、主要天体系统 6、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 共面性 、 同向性 、 近圆性 。(读P6“太阳系示意图”观察) 7、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及主要的太阳活动 8、按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距离太阳的远近进行分类(按照距日远近),可以分为 类地行星 (包括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巨行星 (包括: 木星 、 土星 )和 远日行星 (包括 天王星 、海王星)。(比较各类行星的体积、质量、密度差异) 9、八大行星中,没有卫星的是 水星 和 金星 ;一天比一年还长的是(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长)金星 ;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 木星 ;卫星最多的是 土星 ;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水星 。 10、冥王星质量和体积偏小 ,不能 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 ,因此被降级为 矮行星 。 11、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思考:哪三个方面的“适中”,对地球环境分别有什么影响?)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平均气温适中,有液态水存在 ;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有适合的大气层;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昼夜和四季更替节奏适中 。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1、因为月球引力 小 ,所以月球表面 基本没有大气和水、无声、全天漆黑,昼夜温差大 。 2、 环形山 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这可能是 陨星撞击 或 火山爆发 形成的。 3、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这是因为月球的 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致,自转和公转方向也一致 。(提示:用“月”字旋转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