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我一直觉得大师的课上得是那么简单、朴实,学生学得是那么扎实、开心,他们的课却那么打动人心,深深地刻在人们心里。
直到我读了《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我才豁然开朗,并被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因为他们遵循教育的规律,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爱生如子,痴迷于语文教学,所以,他们的课我们才那么喜欢和感动。
于老师把写字与做人联系在一起。他要求学生每天照着字帖描、仿、临。学生通过练字练出了恒心、练出了坚毅品质。字写得规范、美观了,做事也有始有终了。于老师在备课时,要求把生字写得规范,掌握它的笔顺,把板书的字练好,力争成为学生的字帖。这种刻意求工的认真态度真令人佩服。也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坚定了我认真练字的决心。
关于朗读。于老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甚至更多。要求学生背的,他先背下来。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读谁像谁,不像不叫朗读艺术,太像也无必要。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了,他才敢走进课堂。这样的课堂怎么不充满灵性、充满情趣?一切讲解在朗读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这就是大师的魅力!
关于作文教学,于老师一定先“下水”写一写,有时不止写一篇。一“下水”,什么都了然于心,知道题目的难易,怎样写才好。于老师说,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养成读书读报的习惯。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受它的“利息”。另外,学生要多积累生活和感受。写日记和周记。只要我们努力践行,孩子们也会有一双妙手,会写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文章。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第一节课我是逐段逐段地“过”的,必要时我做了示范,甚至于领读。第二节课是“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这期间离不开老师的必要讲解和朗读示范。老师的范读也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
我好像明白了,学生学语文要把读放在首位。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虽然这个并不简单。)后面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进行的,而不是为了“出彩”。在精读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进行点拨、讲解、启发、激励,是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这就是品味!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的意思,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就能读出感情来,达到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教语文的最根本的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于永正语)
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读。正如张田若先生所言:“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当我忽然间悟出这些的时候,我兴奋地跳了起来!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我激动心情,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我对前辈深深地尊敬与热爱。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谢谢您,于老师。
于老师不仅课上的好,而且爱生如子,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学生回答不上来,把句子读破了,老师会点拨,甚至讲解、示范、鼓励。耐心地等待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个过程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可能很短,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可能较长。因为有老师充满爱的期待,所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很有自信。
课堂上偶尔有人不专心,于老师也能用微笑和诙谐化解班级里偶尔出现的令人不愉快的事。于老师崇尚“微笑教学”,认为这是教学的最佳境界。想来这是多么让人感动,又充满爱的微笑啊!
同样一篇课文,学困生应掌握哪些最基本的东西?同样是朗读、背诵,同样是一篇作文,学困生应达到什么程度?设计的课堂提问,难易是否适度?甚至连哪些问题由学困生回答都考虑到了。课堂教学要关注全体学生,备课时就开始关注了。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于老师就是这样激励、唤醒、鼓舞他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对学习充满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信的吧。
于老师给我的启发和鼓舞绝不止这些,只恨自己无能,不能把于老师的思想和教学艺术表达出来。但是,于老师给我的启发,以及于老师的精神对我的影响,会激励着我不断前进,努力做一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