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历史小论文范文 课件(20张PPT).ppt

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历史小论文范文   课件(20张PPT).ppt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 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 的根本力量。为了保障人民民主,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 主制度化、法律化。
观点: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结束了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使 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美 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 治,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传统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具有世界影响力。 综上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革命是社 会制度更替的决定环节和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摘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请围绕“民族交融”,自拟标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 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观点: 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 论述:494年北魏孝文帝造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
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 人贵族联姻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鲜卑族群完全融入到中国 民族的大家庭当中。(3分)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 布和亲,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 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 子弟到长安学习,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 唐蕃和新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交 流。(3分) 结论:综上所述,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 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 分)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共30张PPT)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共30张PPT)
联合国人材料三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迚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兲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幵由此而对全球化的觃则迚程方向等方面迚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迚
特色专题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 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 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 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 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 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 2015年高考历史小论文(12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5年江苏历史高考)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 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9分)
2.选择型
(2015届盐城三模)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 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 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 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 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史论结合原则: 紧扣材料,有史有论。 结构性原则: 开门见山,主旨明确;层次清楚、 史论结合;结论呼应,简明扼要。 精炼性原则: 逻辑要清楚、严密,有“历史味”, 用学科语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小论文写作解题方法+培优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小论文写作解题方法+培优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入中国台湾
从以上表格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表格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阐 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清楚,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新航路开辟开启殖民扩张之路(主题+影响)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主要的大洲和大洋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世界
日益连成了一个整体,同时开启了西方殖民扩张之路。1541年西班牙殖民者
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时间逻辑)
综上所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紧跟世界潮流,推动综合国力的发展。
(启发)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统计很不完善,更谈不上准确。有人估计新中国 成立之初我国人口数为4.75亿,但事实上,当时人口早已超过此数。1953年6月 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开始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从中央到县, 逐级成立了人口登记办公室·····全国动员了国家干部、教师等共250多万人直接参 加普查。普查采取户主到登记站登记或者必要时由调查员逐户访问的办法。登 记之后,由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组织人员对登记的报表普遍进行审查和必要的 现场复查,纠正差错。各级调查办公室还于普查后在全国343个县和城镇进行了 复查,覆盖人口达到5295万,占全国调查人口的9%。各级单位将普查资料编制 成统一的统计表格,全部数据按县、省、中央三级汇总。同时,本次普查还与 选民登记同时进行。普查结果表明,1953年6月30日0时的全国总人口为601 938 035人,这是我国第一次用现代调查方法获得的准确人口总数。
建国初,中国经济困难,遭到西方的孤立封锁,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使 新中国在维护独立和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 五计划的进行, 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 国家的外交关系。 7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提高, 在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议论文论证方法》课件(共30张)

《议论文论证方法》课件(共30张)
嵇康之死带给世界震动鞭打着腐朽的王朝华贵美丽的豹尾诗案中的苏轼小心翼翼徘徊的孤鸿放逐后的屈原英雄悲路折翅的青鸟风雪中的苏武执著坚守不倒的胡杨当我们不再用近视的眼光紧盯历史时就会惊奇地看到
文段1
文段2
论点:勤奋是走向成功的 论点:磨难,能历练人生
必由之路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创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 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作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当我们不再用近视的眼光紧盯历史时,就会惊奇地看到:那一瞬间,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似乎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
不了它,特别是论证新颖的、有指导意义的论 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
家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流云,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
舞若虬龙,同他勤学苦练 却能写成《史记》,汗青
密不可分。他曾在“兰亭 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
阁”练字,在兰亭池涮笔,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兰 却能让“李宁牌”系列运
亭池的水都被墨染黑了。 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
由此足见王羲之的勤奋精 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
点题(应该诚实)
因果分析法
含义: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
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 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 为什么——是因为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标志词:
“因为……所以……” “之所 以……是因为……”,或者单 用“因为”“所以”“因 此”“为什么”等
也普遍。“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 为什么华罗庚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反而更加努力奋斗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

历史小论文专题ppt课件

历史小论文专题ppt课件

评分:点明了材料三中强调的“中、西文化的交流”(1分)、点明了材料四中的“西
方走向工业文明” (1分) 、点明了题目要求的“结合17、18世纪西方以及中国的社
会环境” (2分) 、 并始终围绕了主题“西学与中学” (1分) , 做到了符合时间、
举了例子,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分) ,三层意思分成3段,条理清晰(1分) ,字
的所有材料,不要泛泛而谈。 3.观点明确,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
4
历史与现状
接下来的5年,上海高考卷均考察历史小 论文写作。2009年,上海高考卷改版,取消了小
论文试题,但紧接着2010年的山东卷,2011年的 全国文综卷以及江苏卷均推出了浓缩版的小论文写 作题。大有跟上上海高考步伐的趋势。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曾认为民族、民权已 经完成,只有民生没有得到解决,试分析、 评论之。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 左右。
9
10
11
12
典型例题:百校联考22题:
材料三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 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 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 据伏尔泰 所著《哲学词典》载:1648年,路易十四接见了随耶 稣会士赴欧的中国人沈宗福,沈宗福向路易十四献上由 在华耶稣会士所译的拉丁文《四库直译》的手稿,后来 这就是1687出版的巴黎官刊本《中国哲人孔子,以拉 丁文编写的中国人的学说》
西学与中学
17、18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相 继发生,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启蒙思想解放了思想,自 然科学取得了长足进步,欧洲传教士开始将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
而此时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地

中考方略一:历史小论文的写作PPT课件

中考方略一:历史小论文的写作PPT课件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从客观角度出发,他们的 观点中包含着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对西方文化绝 对肯定的倾向,这是错误的。因为每一种文字及 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和深厚的内涵,所 以材料中有的观点有失偏颇。
1、亮点:采用了一分为二的原则; 层次异常分明,思路十分清晰。 2、不足:开头没有提出论点。
11
参考答案:
能力要求: 一分为二、论从史出与史论结合、 文字表述清楚明白;
3
答题程序(三段式): 提出自己的观点、 进行综合论述、最后小结;
评分标准:按层次给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
4
辩证评述举例
范文引路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 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英国 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河中 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使河面变得 浑浊不堪。由于工业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河中,使得 本来清澈的母亲河变成奇臭无比的污水河,1858年是泰 晤士河的奇臭年。正如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作家狄 更斯所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 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丧冬 日。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现象。(7分)
8
习作解剖
下面是2013年荆州二检题第44题
材料:陈独秀等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指出:“汉字的罪恶, 如难识、难写,妨碍于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是有 新思想的人们都知道的。”“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 中国字根本要不得!所以,要推翻大众语文,必须用罗马 字拼音。”“必须相信白话是万能的,绝不要文言来帮助, 我们必须十分顽固,发誓不看古书,我们要狂妄的说,古 书对我们无用,所以无须学习看古书的工具——文言 文。”
他对外发动一系列的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 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所以说他是各国人民的解放者,也是具有无限征服野心的 侵略者。

初三作文议论文《历史的屈辱》1200字(共14页PPT)

初三作文议论文《历史的屈辱》1200字(共14页PPT)

初三作文议论文《历史的屈辱》
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
军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
烧光 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

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甚至施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
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抗日根据地。
(反攻阶段)1942年起,中国人
民进行了抗日反攻阶段。
关键词:1941,开始,日本,集中,
一半,以上,军力,敌后,抗日,根据地, 进行,扫荡,实行,野蛮,烧光,杀光, 抢光,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进 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妄图,消灭, 抗日,根据地,反攻,阶段,1942,中国, 人民,进行,抗日,反攻,阶段。
初三作文议论文《历史的屈辱》
于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
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 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 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
变”。20万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
命令,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 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关键词:1931,18,日夜,日本,关
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轨道, 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 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 变,20,东北军,执行,蒋介石,抵抗, 命令,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北三 省,全部,落入,日军。
初三作文议论文《历史的屈辱》
世界 并且,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 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重大贡献。至此,中国的
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中国,古老的名字,是文明
的象征,抗日战争的胜利,摆脱了由
政府 于请
闭关自守而导致的落后,
是中国重新走上世界政治的舞
台的开端。
关键词:并且,中国,抗日战争,

高二议论文《脸上的历史》800字(共11张ppt)

高二议论文《脸上的历史》800字(共11张ppt)

历史 于是,
记住了他的脸,记住
了一代侠客。
有志 “
这事竟成,破釜沉舟,
终属 百二秦关
楚。”这是项羽的
声音。乌江河边,残阳如血,
将士 看着江东,听着身后
拼杀的
声音,想着心爱的女人就倒在
愁 自己的怀里,一种酸涩,两处
情,泪,竞划出了眼眶。
关键词:历史,侠客,有志,终属,
声音,残阳,将士,心爱,女人,愁情, 眼眶,记住,看着,拼杀,想着,划出, 酸涩。
心,许久无语,深沉的脸上流露着
耐人寻味的神色。
关键词:鹰击长空,浅底,信心,
神色,看到,践踏,不失,流露,惋惜, 深沉。
高二议论文《脸上的历史》
他用平仄的枪声写诗,成 就中国的新纪元,历史记住了他, 中国一代伟人。
脸上的历史,足以让我们一生感
动,一生品味。
关键词:平仄,枪声,写诗,成就,
历史,伟人,品味,记住,足以,感动。
高二议论文《脸上的历史》
手里的剑,沾着她的血,楚汉之争,
失去了追随自己多年的兄弟。嘴
角抽动着,但,言语又止,何以
问苍天,只能皱眉扪心,紧
泪珠 闭的双眼又是一串
。当剑划
过他的项颈,历史便记住了他,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一代英豪。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是李白的声音。
关键词:兄弟,嘴角,问苍天,皱
流浪 水寒畔,尽管有滔滔的
,但
台子 他向
的承诺是那么的坚定。
视死如归。他的脸,就是他的决心,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
太子
关键词:寒风,发髻,衣冠,流浪,
台子,眼神,动作,太子,我会,撩拨, 展开,承诺,决心,告诉,凛冽,凌乱, 坚定,细微,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
二、捕捉笔尖智慧——实战演练
演练1:(2015届扬州一模)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 国崛起的影响,无疑也是一个多解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 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 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 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 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 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 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 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 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 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 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史论结合原则: 紧扣材料,有史有论。 结构性原则: 开门见山,主旨明确;层次清楚、 史论结合;结论呼应,简明扼要。 精炼性原则: 逻辑要清楚、严密,有“历史味”, 用学科语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二、解题技巧
步骤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 步骤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
步骤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 提醒:1.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 2.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
变式训练:(2015届无锡一模)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 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 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 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 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 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 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 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 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 请回答: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 异”为主题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 清楚;200字左右。)
水平与 论述的视角 评分
史实的举例
答题的总体表 现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具体因素。如信 加速经济全球 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 化的因素日益 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瓦解后市场经济体 充分、有效地 增多(1分) 制的普遍实行(1分) 提取材料信息 和调动所学知 如: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高度集中于少数 水平1 经济全球化进 识,立论角度多 国家;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重,层次分明, (5~6分) 程中产生诸多 带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1 观点与史实相 弊端(1分) 分) 统一,行文流畅 反全球化运动 如: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关注全球化带来的 ,论述结构严谨 积极制衡经济 消极后果;促使全球化推动者调整全球化 (1分) 全球化(1分) 的规则、进程和方向(1分) 说明 水平2 (3~4分) 水平3 (1~2分) 水平4 (0~1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判分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2个角度论述,能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 观点、史实较一致,层次较分明,论述结构较严谨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12个角度论述,观点、史实相对一致,层次不分明,论 述结构不严谨 没有科学的论述视角,仅列举个别史实
二、评分标准
12分
一等
论点方面 (2分)
开篇明确提出观 点(2分)
论据方面 (8分)
按点给分
论证方面 (2分)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 辑严密;表材 料(1分)
按点给分
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 够,史论能结合。(1分) 要点式列举(0分) 要点式列举(0分)
请回答: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个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 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2015届南京、淮安三模)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 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 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 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 ;而欧洲的 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 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 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 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 起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 辑清晰;字数200字左右)
观点评述题解题技巧
特点: 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进行对与错或同意与反对的 判断;或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无论怎样 都属于开放型问答题。 三步走: 第一步进行选择或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 对或者错; 第二步进行论证,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 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则要先批驳材料观点,再 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第三步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 限、理论的高度提示。
三等 四等
观点片面(1分) 按点给分 论点不合理;无 论点(0分) 按点给分
学习目标: 1.明确历史小论文的具体要求。
2.掌握历史小论文写作时的基本方法、基本思路。 3.逐步提高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 息的能力。
一、写作要求
论点: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 持的见解和主张。 观点
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史实 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解决“怎样证明”。 论述
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选择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述四原则分明 系统性原则: 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论据充分, 论证有力,有逻辑性。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和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整理 材料二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 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 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 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 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安南《我们:联合国人民》 材料三 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 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 极后果,并由此而对全球化的规则、进程、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 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 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 ——刘金源《反全球化运动及其全球化的制衡作 用》 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 进行多角度论述。(7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5年江苏历史高考)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 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9分)
2.选择型
(2015届盐城三模)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 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 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 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 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特色专题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 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 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 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 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 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 2015年高考历史小论文(12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二、捕捉笔尖智慧——实战演练
关于西方崛起,第一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的原因主要由内因决定, 其他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附属。第二段材料认为西方崛起因素除了内 因以外,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
练一练
同式训练:(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 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 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 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 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 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 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 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 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 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