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2020年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2020年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提高政治素养和综合素养。
本课程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普通高中课程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和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形势,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和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
1. 形势分析:对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形势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国内外的政治动态、经济发展趋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2. 政策解读:对当前国家重大政策进行解读和阐释,包括国家发展战略、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3. 社会热点: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包括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4. 实践探索: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和实践操作,包括
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践体验等方面的内容。
四、课程实施建议
1.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2023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2023以下是2023年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标准大纲: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准确地理解和判断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3. 培养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思想体系和政治路线,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课程内容1. 国内外政治形势- 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的动态和变化,掌握主要国际热点问题的背景和进展;- 了解和分析国内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掌握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了解和分析各国政治制度和政体的特点和演变,掌握政治比较研究方法和理论。
2. 国内外经济形势- 了解和分析国际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掌握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和协议的基本情况;- 了解和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掌握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和分析各国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效果,掌握经济比较研究方法和理论。
3. 国内外社会形势- 了解和分析国际社会的动态和变化,掌握主要国际社会问题的背景和进展;- 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和分析各国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政策的特点和效果,掌握社会比较研究方法和理论。
4. 国内外文化形势- 了解和分析国际文化的动态和变化,掌握主要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背景和进展;- 了解和分析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掌握中国文化自信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和分析各国文化发展模式和文化政策的特点和效果,掌握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和理论。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图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2. 课堂讨论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进行课堂互动和思维碰撞,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3. 独立研究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深入研究相关课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应用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使用教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形势与政策课专用。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想政治工作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05方案而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各个班级,是每个大学生(高职生)的必修课程。
每学期学时数为6学时,共四学期,二年修满为1学分。
本课程通过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使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堂专题讲座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贯彻“意识、信念和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思想,开展学生学习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在社会当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2、案例式教学。
结合时事热点内容,剖析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教学讲座,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探究模式:在教学中,本课程采用从现实社会中学生关注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相互讨论中明晰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参与式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扎实的文化基础,较强的表达和分析能力,熟悉国内外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基本知识的“高素质、有理论、懂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能力目标:通过对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和研讨,使大学生能够厘清社会形势和正确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神,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以及对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形势与政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总学时:16学时学分:1学分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开设学期:第一、二、三、四学期,每学期8学时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一、课程性质和定位《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根据教社科司函[2009]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而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它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当代大学生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和态度,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
(一)能力目标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和决心,坚信我们党完全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化危为机,战胜困难,在应对挑战中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更好发展,培养正确分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了解高职生活的特点,高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学生学分数:2一、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理念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本课程总目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清“四情”(即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促进“三进”(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提高“三爱”(即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觉悟),全面成才。
引导广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2、本课程分目标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及其认识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理解政策的途径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
形策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55学时数:16学时学分数: 1学分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先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制订人:张文树,审核人:包有或制订日期:2010年09月,共第 3 次修订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05方案而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各个班级,是每个大学生(高职生)的必修课程。
每学期学时数为16学时,共四学期,二年修满为1学分。
本课程通过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使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课程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当代大学生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和态度,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专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向学生讲解党和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理论与现实根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其如何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大学生有何启示、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节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一、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1、是靠便宜。
2、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3、是过度依赖外需。
二、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三、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四、是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轨道的需要第二节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比重二、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三、改革科研体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是“官本位”2、是现有科研体制仍然在一定程序上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习惯。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精选文档《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总学时:4学时学分:1学分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开设学期:第一、二、三、四学期,每学期4学时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一、课程定位《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系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修课程。
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二、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思考、理性分析时事热点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应对时政热点的理性思维,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和言论的影响,能够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二)知识目标1.了解时事热点问题的背景、原因、本质。
2.掌握分析时事热点问题的方法。
(三)素质目标能够自觉拓展学习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自己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设计(一)课程内容选取1.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精选文档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政司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服务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当下实事热点中选材,注重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的热点、难点问题。
每学期选择两个专题。
2.各小组选择教学专题须经集体讨论、教学专题确定后,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料,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生活性、针对性,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doc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编码:s0110302课程类型:理论开课部门:社会科学教研部适用专业及参考学时:所有专业一、前言1.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公共必修课,面向高职二年级学生开设。
2.课程定位该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系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深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坚定信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发奋学习。
前导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国内、国际形势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课程内容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为主要框架,囊括国内与国际两方面内容,紧跟当前政治形势,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本课程对所有专业开设16课时。
二、课程目标1.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领会党和国家的阶段性发展方略及重大政策精神,明确国内基本国情和热点问题,了解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和国际热点问题;能提高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分析国内外政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参考学时:16四、课程实施建议1.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议《形势与政策》校内自编教材2011版;《形势与政策》2013版与轻院合作编制教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教学方法建议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研讨等方法。
3.教学评价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元性的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出勤情况、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形势与政策 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摘要:
一、前言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
五、实施建议与课程资源的利用
六、总结
正文:
一、前言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政策,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2.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政策,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1.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包括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2.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涉及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
3.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包括教育改革、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评价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课堂表现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实施建议与课程资源的利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课程资源。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无先修和后续课程),是“两课”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1.总体目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当前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家改革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自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深刻理解党和政府治国方略,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科学分析我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特征,冷静思考国际阵营面对中国崛起的种种反应,主动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刻苦学习、勤奋求实、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主动成才、报效祖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分项目标(1)能力目标通过教育,实现三个基本的能力目标:一是认知时事,即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使大学生认知国内外重大时事,为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积累必要的知识和阅历。
二是认同政策,即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使大学生认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从而激发投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三是认清趋势,即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使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大局和大趋势,对未来形势的趋向有一定的前瞻性。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形势观和政策观,让学生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法,形成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立场、观点,为今后独立地把握好形势与政策发展趋势和大局,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智慧。
(2)知识目标《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
形势与政策 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形势与政策》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涉及到国内外形势、政策、社会热点等各个方面。
该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包括国内外形势分析、政策解读、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等。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时效性、知识性和导向性,及时反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政策调整。
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方式应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核标准应包括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和政策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活动,将实践活动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注重全面性和客观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评价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优秀人才。
《形势与政策》 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课程分类:公共必修课建议学时:20(理论课学时数:17学时,实践课学时数:3学时)学分:1学分适应对象:2010级所有专业建设团队:李莉、曾庆栋、黄琼英、曾雪凤、温映华、刘晓晓、袁源、赖莉洪、庄世丰、叶军等。
一、总论(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
2.课程价值和功能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3.基本理念本课程以“能力本位”为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为学生逐渐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形势与政策》课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
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其它四门课程关系密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等课程为本课程提供方法论和理论原则与政治导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及《中国近代史纲要》为本课程直接提供历史和现实的素材。
本课程和其它学科也密切融合,它的体系建立在众多的学科基础之上,以伦理学、法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人才学、美学、历史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托,又为学生顺利学好其它课程提供精神动力,鲜明体现了本课程思想性与知识性统一、科学性与针对性统一、系统性与多学科融合性统一的特点。
形势与政策 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以及掌握政策动向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发展状况,培养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为了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教育部特制定了一套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1. 了解国内外形势趋势:通过学习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动态变化,掌握形势演变的规律。
2. 掌握国家政策动向:了解国家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情况,熟悉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掌握政策变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培养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
4. 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通过学习国际形势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对全球问题的关注。
二、课程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形势:学生将学习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国内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社会发展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
2. 国际形势:学生将学习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合作等内容,包括国际安全、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等。
3. 政策解读:学生将学习国家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情况,包括政策背景、目标、措施等,并通过案例分析政策的影响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与解读能力。
4. 案例分析:学生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政策在实施中的挑战和局限性,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5. 实践活动:学生将通过社会实践、问卷调查、讨论会等形式,参与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理论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理论和知识,介绍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并掌握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新《形势及政策》课程标准
《局势与政策》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60017 课时数:16学分:4合用专业:全部专业一、课程性质与定位(一)课程性质《局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局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它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育目标为依照,密切联合国内外局势,密切联合大学生的思想实质,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目标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它的基本任务是经过合时地进行局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宽阔视线,实时认识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要时势,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剖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有关课程为:《思想道德涵养与法律基础》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概论》。
思想道德涵养和法律基础课与局势与政策课在思想系统和内容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是学习局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学好局势与政策课关于学好前两门课,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拥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设计(一)设计思路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直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教课过程中,针对学生关注的热门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局势,教育和指引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目标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心,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2.发挥课内课外两个教育门路。
讲堂教课以专题化讲座形式睁开,环绕当下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外交等走向及国际局势睁开,关注学生应当认识并可以理解的社会热门问题;同时指引学生课外自主思虑领会,剖析当下热门莫非问题,培育学生剖析解决问题的思想习惯。
(二)设计依照1.《局势与政策》课程自己拥有的导向性、政策性、时效性、知识性的特点和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课程编码:s0110302
课程类型:理论
开课部门:社会科学教研部
适用专业及参考学时:所有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公共必修课,面向高职二年级学生开设。
2.课程定位
该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系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深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坚定信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发奋学习。
前导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国内、国际形势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课程内容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为主要框架,囊括国内与国际两方面内容,紧跟当前政治形势,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本课程对所有专业开设16课时。
二、课程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领会党和国家的阶段性发展方略及重大政策精神,明确国内基本国情和热点问题,了解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和国际热点问题;能提高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分析国内外政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参考学时:16
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参考学时
1、绪论1、树立科学的形势观与政策观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报告”解读
1、明确课程学习意义与学习方法
2、了解“十八大”的基本要点
2
2、经济篇1、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趋势
2、2013年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明确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走势
2、了解我国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3、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2
3、政治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
成
3、2013年两会热点解读
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
点
2、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3、了解今年两会热点问题
2
4、文化篇1、文化的界说
2、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3、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
1、明确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了解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3、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2
教学单元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参考学时
5、社会篇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解决重大民生问题,推进社会建
设
3、关注社会热点和就业问题
1、明确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了解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
3、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
2
6、生态篇1、生态文明建设
2、国际生态环境问题
3、低碳经济的发展
1、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2、了解全球生态问题的概况
3、理解发展低碳经济对解决生态问题和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意义
2
7、国家核心利益与国家战略篇1、中国核心利益:国家主权与领土
完整
2、中国的对外关系
3、国际热点综述
1、明确台湾问题与国家核心利益的联系
2、了解国家外交方略的新动向
3、了解国际热点问题与国家外交战略的调整
2
期末考试 2
四、课程实施建议
1.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议
《形势与政策》校内自编教材2011版;《形势与政策》2013版与轻院合作编制教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研讨等方法。
3.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程采用多元性的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出勤情况、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考核项目考核方式比例
过程考核学习态度
根据课堂回答问题,参与情况,由教师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态
度得分。
15% 出勤情况根据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等,由教师综合评定成绩。
35%
结果考核期末考试由教师评定笔试成绩。
50%
合计100% 五、课程教学资源
1.师资条件
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及哲学专业背景,应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组织能力方面,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即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还应具备较强的施教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3.学习资源选用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下载地址。
六、编制说明
编写:黄晓兵
审核:刘刚
时间:201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