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不安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哪个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更大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
即所谓的3E原则。
1、如消防;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如放火等);
2、如构成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按照事故的4m构成要素,主要归纳为:人的错误推测与错误行为(统称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的环境及较差的管理。
在各种安全事故的原因构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将近占到95%左右。
实践证明,当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时空发生交叉时,就是安全事故的触发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称事故隐患,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当前我国重、特大事故多发、伤亡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生产条件和手段不足之外,主要原因之一是从事安全生产的人的安全素质(包括管理者和一线从业者)低下。
从科学的角度看,影响安全生产的三大要素为“人—机—环”,三个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也是决定性的要素。
从事生产的人的文化水平、管理水平、对环境的认知程度、预防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水平。
在生产条件和环境都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从事活动的“人”安全素质高,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和“环”的作用,从而提高安全程度。
如果从事生产的“人”与生产力水平不适应,即使生产条件和环境水平很高,也不能充分发挥出作用,难以保证安全。
面对知识和技术快速更新,如何适应变化,快速提高人的安全素质,靠学历教育显然时间长、成本高,不切合实际,因此,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是快速提高素质最快、最节省的方法。
安全培训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治本之举。
摘要本文以美国杜邦公司200多年来安全实例,历史数据和记录为基础,总结了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取得的成果。
并以此为依据,应用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详细阐述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中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员工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
并就如何转变从高级管理层到员工的安全行为,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安全零事故目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型
杜邦公司成立于1802年,在公司建立的头100年中,其产品主要是以火药为主。
100年前,公司的业务重心转向全球的化学制品、材料和能源等领域。
在进入第三个百年时,杜邦又开始向能更好地改善人们生活、以科学为基础的高科技领域开拓。
在两个世纪的历程中,面对不断的变化、创新和发现,杜邦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致力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正直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以及公正和尊敬地对待他人,使得其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之一。
今天,杜邦的产品涉足于石油、化工、原料、材料、油漆、农业、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交通等工业和生活等领域,其属下企业遍于世界6大洲的70多个国家,近80,000名员工。
2001年总收入为247亿美元,净收入43亿美元,在财富500家美国最大的工业/服务公司排行榜上名列第70位。
杜邦在公司生产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在职业安全和健康上也保持着卓越的表现。
据2001年统计,其属下的370个工厂和部门中,80%没有发生过工伤病假及以上的安全事故,至少50%的工厂没有出现过工业伤害纪录,有20%的工厂超过10年以上没有发生过安全伤害纪录。
2003年9月9日杜邦公司被Occupational Hazards杂志九月号评为最安全的美国公
司之一。
一、杜邦安全管理的历史及其企业安全文化简介
杜邦公司早期火药生产过程的高风险性和生产中曾发生过的多次严重安全事故。
使杜邦公司的高层领导意识到,安全是当时公司能否生存的重要制约因素以及建立安全制度的必要性。
杜邦公司第一套安全章程创立于1811年,强调各级生产管理层对安全负责和员工的参与。
特别是1818年杜邦历史上最严重的爆炸事故(爆炸中有40名工人丧生)发生以后,公司规定在高级管理层亲自操作之前,任何员工不允许进入一个新的或重建的工厂,并进一步强化高级管理层对安全的负责制。
该制度演变为如今的高级管理层的“有感领导”。
杜邦安全管理发展历史上其他几个重要表志为:1912年开始安全数据统计;1926年成立安全与防火体系;19世纪40年代提出了“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19世纪50年代推出工作外安全预防方案和安全数据统计。
直至提出实现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
即从每一单位的设计、建造、施工、投产到维修,以至运输各环节,全体人员均力求避免工伤意外的发生,以期达到零的纪录。
并深信所有的职业伤害与疾病、安全和环保事故,都是可以避免
的。
此外也特别努力地推动员工非工作时间的安全。
如今在杜邦,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SHE)被认为是业务蓬勃发展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SHE的目标作为整个公司、各个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全面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融入其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中。
尤其是200年来安全管理中逐渐形成的企业安全文化即:杜邦把安全、健康和环境作为其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每位员工不仅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而且也要对同事的安全负责。
这种个人和集体负责的概念,连同以任何事故都可预防的信念为指导原则,企业上下一致实现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
其结果为杜邦在工业安全方面奠定了领先地位,具有非凡的记录,并在安全管理方面享有全
球的信誉。
二、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
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员工个人须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须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见图1)。
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团队管理。
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杜邦历史安全伤害统计记录,以及在这过程中公司和员工在当时对安全认识的条件下曾作出的努力和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杜邦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化总结。
该模型表明,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处于过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零伤害、零事故的目标。
应用该模型,并结合模型阐述的企业和员工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
程所处的状态以及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的安全行为特征
根据杜邦的经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同阶段中企业和员工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可概
括如下。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表现出的安全
行为特征为:
(1)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人的本能保护,没有或很少有安全
的预防意识。
(2)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
和参与意识。
(3)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认为安全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经理的责任,
他们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4)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高级管理层对安全的支持仅仅是口头或书面上的,没有或
很少有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
第二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
处在该阶段时企业已建立起了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往往是被动的,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管理层承诺——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
不在的有感领导。
(2)受雇的条件——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任何违反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
致被解雇。
(3)害怕/纪律——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十白被解雇或受到纪律处罚。
(4)规则/程序——企业建立起了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员工的执行往往是被动的。
(5)监督控制、强调和目标——各级生产主管监督和控制所在部门的安全,不断反复强调
安全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
(6)重视所有人——企业把安全视为一种价值,不但就企业而言,而且是对所有人包括员
工和合同工等。
(7)培训——这种安全培训应该是系统性和针对性设计的。
受训的对象应包括企业的高、中、低管理层,一线生产主管,技术人员,全体员工和合同工等。
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各级管理层、全体员工和合同工具有安全管理的技巧和能力,以及良好的安全行为。
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
此时,企业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及其体系,安全获得各级管理层的承诺,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技巧、能力以及安全意识,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员工具备熟识的安全知识,员工本人对安全行为作出承诺,
并按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
(2)内在化——安全意识已深入员工之心。
(3)个人价值——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
(4)关注自我——安全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亲人。
(5)实践和习惯行为——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中,工作外,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习
惯。
(6)个人得到承认——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第四阶段互助团队管理
此时,企业安全文化深得人心,安全已融入企业组织内部的每个角落。
安全为生产,生
产讲安全。
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
(1)帮助别人遵守——员工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2)留心他人——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而且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
和条件。
(3)团队贡献——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4)关注他人——关心其他员工,关注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
(5)集体荣誉——员工将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四、结论和建议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是杜邦两百年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化总结。
应用该模型,可初步判断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所处的状态。
该模型也表明,只有当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达到该模型中的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安全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
这也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躇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建成。
在这过程中,企业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须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
每位员工不仅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而且也要对同事的安全负责。
这种对个人和集体负责的概念,连同以“任何事故都可预防”的信念为指导原则,坚信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安全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笔者深信,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将对中国社会安全文化建
设具有重大意义
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两个主流因素。
因此,抓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既现场工作安全设施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
作为建厂25年的黄岛电厂,原有的厂房建设、基础设施、设备安装水平已经不能适应与国际接轨的新要求。
随着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不断提升和规范,已经给企业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实际困难。
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规范生产现场,从基础设施与基础管理的综合治理整顿抓起,以彻底消除装置性违章为主线,实现工作现场整齐,清洁、有序、定置管理,作到本质安全。
其次是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发生事故。
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强制手段来约束被管理者的个性行为,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但是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每一位员工都能遵章守纪,是非常困难的事、甚至是不可能的事。
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
用安全文化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已经成为不可或缺。
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
当然,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
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
无法想象,一个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事故隐患丛生,安全管理混乱甚至没有,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而仅仅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即可使不安全的生产面貌发生有效的改变。
因此,在企业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特立独行的事务,也没有必要成立单独的部门和开展单独的活动,而是应该在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才能事半功倍。
重大责任事故的屡屡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责任人员在工作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和管理松懈、麻痹大意所造成。
从总体来看,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备,辅之以各行业各部门及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当说还是健全、缜密的。
但某些地方、部门、企业受本单位和本部门利益的驱动,盲目加快生产进度、减少资金投入,为取得所谓的“高效益”而漠视安全生产,从而导致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不少责任人也相继受到了法律
的处罚。
杜邦在工业安全方面的表现在全球工业界居领先地位。
杜邦人常自豪地说:杜邦的安全记录优于其它工业企业的平均10倍,杜邦员工在上班时比下班后还要安全10倍。
达到这个理想成绩,要归功于杜邦严守的十大安全信念:
(1)凡工业意外均可避免。
(2)管理层须对意外的发生负责。
(3)要尽一切对意外的发生负责。
(4)维持安全的工作环境,杜邦员工人人有责。
(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工业安全训练。
(6)管理层必须时常审核安全设施及系统。
(7)如有任何错漏,必须立即纠正。
(8)杜邦员工无论在上班时还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
(9)安全操作是一项精明的生意策略。
(10)安全系统以人为主。
这十大安全信念对每一个杜邦员工来说,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具体的责任和义务。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
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
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
这里所说的事故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
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
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
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
在出现雷电、起重机超负荷时,如对它们失去控制,雷击、起重机倾翻事故可能随之发生。
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伤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
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
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
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动机),激励(因素影响,目的目标)。
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
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
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可简单编成输入(知觉、选择、记忆处理(识别比较、判断、决策,输出(行为指导)程序。
信息输入大脑,经处理后形成决策。
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转化为行为。
行为形成后,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
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对创造良好的人机控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失误已造成事故的行为,必定是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行为。
在生产作业中,往往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
1.人失误具有与人能力的可比性工作环境可诱发人失误,以及反映高岗位人员职责缺陷等特性。
由于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生产中凭直觉、靠侥幸,是不能长期成功的维持安全生产的。
当编制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时,侧重地考虑了生产和产品条件,忽视人的能力与水平,有促使发生人失误的可能。
2.人失误的类型在各种性质、类型的生产活动中,从事生产活动的各类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人失误。
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人失误而发生事故。
可以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
发生于管理者的人失误,表现为决策或管理失误,这种人失误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人失误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起因所引发的人失误、不属于同一类型。
(1)随机失误。
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属于随机失误。
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
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
操作时用力的大小,时间差,遗忘等现象,属于随机失误范围的不同表现。
(2)系统失误。
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人失误属于系统失误。
系统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出现或重复发生。
在人形成习惯后,不能适应操作程序变化或偶然情况时,系统失误会明显出现。
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训练可以克服系统失误。
3.人失误的表现一般是出现失误结果以后,是很难预测的。
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调整错误,进行规定外的动作等。
4.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失误可以认为,人失误现象是人对外界信息刺激反应的失误,与人自身的信息处理过程与质量有关,与人的心理紧张度有关。
人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必然要出现失误,是客观的倾向。
信息处理失误的表现较复杂,一般表现为简单化,依赖性,选择性,经验主义,简单推断,粗枝大叶等。
信息处理失误倾向,都可能导致人失误。
在工艺、操作、设备等进行设计时,采取一些预防失误倾向的措施,对克服失误倾向是极为有利的。
5.心理紧张与人失误的关联人大脑意识水平降低,直接引起信息处理能力的降低,影响人对事物注意力的集中,降低警觉程度。
意识水平的降低是发生人失误的内在原因。
工作要求与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相适应时,人处在最仇的心理紧张状态,此时,人的心理紧张程度最优,大脑意识水平处于能动状态,处理信息的能力极高而失误最少。
饮酒、疲劳等生理因素,不安、焦虑等心理因素,温度、噪声等物理因素,以及技能、经验等,都能使人的心理紧张度改变,表现为人失误数量的变化。
操作不熟练、经验缺乏的人,其心理紧张度要比操作熟练、经验丰富的人高。
经常进行教育、训练,合理安排工作,消除心理紧张因素,有效控制心理紧张的外部原因,使人保持最优的心理紧张度,对消除人失误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6.人失误的致因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有人的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过负荷,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时,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障和决策错误。
此外,还由于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出现完全错误的行为。
人的能力是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等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
人的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具有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能力随其自身的硬件、心理、软件的状态变化而改变。
人机系统中的一切因素,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对人失误产生影响,使人出现失误。
7.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庚等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这是在人的先天条件基础上,受到社会条件影响和具体实践活动;接受教育与影响而逐渐形成、发展的。
一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会完全相同。
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
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