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专业何去何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前景
浅谈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
中西医结合专业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专科层次人才。

但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在发展中一直遭遇歧视和冷漠,本专业的学生相比中医专业或者西医专业学生更难就业。

本文主要利用分析中西医结合专业此前的发展历程,结合当今社会形势,探索中西医结合未来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专业建设;发展历程;人才培养
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程
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诊疗方法,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

中西医结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长期实行的方针。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

中西医结合发轫于临床实践,以后逐渐演进为有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

中西医结合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20 世纪60-70年代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开创阶段。

其特点是临床各学科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全面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并开展实验研究,已经出现一批如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治疗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②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深化发展阶段。

初步运用动物模型和实验研究观察手段,把证和经络的研究推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③9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发展阶段。

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中西医结合”设置为一级学科,招收中西医结合研究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1992年,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又将“中西医结合医学”设置为一门新学科,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研究把学科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和历史任务。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育还不够成熟。

现在国内对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

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由于发展较快,在中西医结合本科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医结合要中西医兼通,要有较为厚实的中西医功底,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要力戒两个中专水平的相加。

同时,在基础理论、认识论领域的中西医结合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层次的探索。

基于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状,本科教育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最为合适,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制设置究竟多长时间为宜,以及具体的课程安排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

2.师资。

师资力量缺乏是反映最为普遍的问题,是制约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较好地掌握中、西两套医学理论体系,并且有较丰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才有可能将两者融会贯通,把课程讲好讲活。

由于缺少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教员,存在西医讲不深,中医讲不透的情况,尤其是后期的临床课教学,问题更为突出。

3.教材。

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教材是保证院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随着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快速发展,本科、大专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材已经编辑出版了若干套,多种版本的教材各有特点,有竞争对学科建设固然有好处,但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目前推出的全国统编规划教材有16本,单从科目而言,还不够完整系统,且基础课程的教材与现行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区别不大,缺乏明显的自身特色。

4.教学模式。

目前各院校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两个基础,一个临床。

即西医基础,中医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

基础教学中沿用中医专业和西医专业的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在课程安排上,先西医,后中医;多实验。

临床教学中采取西医、中医结合教学的方法。

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窘境
案例一:
“倒霉的中西医结合专业···
来自: Mr. 彪(Alejandro Alejandro Alejandro) 2010-05-25 14:19:07 我学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当初以为这个专业真牛叉···又学中医又学西医···这双拳齐下还不牛了···再说我感觉中西医结合真是很热门的,现在也很流行···兴冲冲的报了···现在学满5年后拿了毕业证去找工作···到了西医医院···被人鄙视下···到了中医医院···继续被人鄙视···没有需要这专业的地方···还有考职业医生证的时候···我只可以考中西医结合的···这样的证···我开不了西药,中药也受限···听说自己的患者最后还要写上别人的名字···根本没有啥实在···整天忙来忙去···哎···这真是害人的专业···还要考研吧,做个真正的中医大夫···大家以后千万不要谨慎报考这样的专业啊··· __________豆瓣网”
面对中西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窘境我们该如何克服?显然,目前开办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与时俱进,把握了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但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教材以及发展前景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中西医结合专业在该不该设置的问题上,大家意见已经比较统一,就是有必要设置,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建设好中西医结合专业的问题。

尤其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师资力量的培养,逐步编写适应性更强的中西医结合教材,加强各各院校之间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研讨,对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进行广泛的论证和交流,突出中西医结合专业特色,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社会也应该重视起这个新兴的专业,鼓励其发展,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前景
“中西医并重”、“实行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方针的重要内容。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西医结合首先是在临床各科的诊疗工作中展开,在各个具体病种的诊疗工作中取得成效,但是,中西医结合还远不能说是已经成熟或完善的学科,就临床各科而言,“西医辨病”加“中医辨证”是主要诊断方法,中、西两法共同应用是主要治疗手段,深层次的理论上的结合尚须深入
研究,一些中医重要理论、学说、观点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如经络实质的研究,卫气营血、六经实质等等。

历史地看,中西医结合学科尚处在初创阶段,深层次的理论体系构架上的中西医结合还需要引起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

理论研究肯定必须建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之上,但理论研究又应当有相当的前瞻性,走在临床实践的前面去,才能使中西医结合提高层次,提高水平,在临床上提高疗效。

中西医结合虽然已实践多年,但仍有不少人对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能否结合持怀疑态度,持怀疑论者主要从认识论上强调中、西医的不同,强调中医整体观的优势。

其实无论哪一种医学体系,对人体的宏观整体的认识与对局部的微观的认识都非常重要,必须辩证地处理好这种认识,才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之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

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或是其他的民族医学,其研究对象都是共同的,都是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其研究目的也是共同的,都是为了维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就是根本的结合点,这就是可能的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的前提。

中西医结合学科首先在研究生层次中得到承认,在研究生招生学科目录中,中西医结合又分为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两个次一级学科。

但在本科层次中,则至今未被正式列入医学本科招生专业目录,教育部仅对西部地区个别高校将之作为目录外专业给予特批,这当中可能有管理方面的因素,但主要的可能还是认为中西医结合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尚不成熟。

但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实践却早已突破了上述本科学科目录规范的限制,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西医结合本、专科专业不仅迅速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发展起来,而且很快成为各中医药院校最具有特色的优势专业,优势十分明显,因而其规模发展之快相对于其他中医传统专业可谓有天壤之别。

这说明了正在起步中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正在慢慢成长,反映了社会对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需求,预示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及专业的良好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