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组织工作满意度主要因素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影响组织工作满意度主要因素的分析
(一)
组织工作涉及干部、人才、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方面面,所以影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从干部工作上分析,一方面,由于组织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强,特别是在干部工作上往往保密性较强,一些特定的程序、步骤不能够公开,导致群众对组织工作,尤其是对干部工作往往存有神秘感,缺乏认识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客观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宣传引导不到位,造成组织工作的公开度、亲民度、透明度不够高,群众往往更多地关注涉及切身利益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一定范围形成了“组织工作就是干部工作”的认识误区。而极个别干部使用上的失察失误,也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组织工作整体的满意度和干部工作的公信度。从基层党建工作上分析,近年来我市以“云岭先锋”工程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载体,统筹抓好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开展设岗定责、评星挂牌、服务承诺、农民服务站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但一些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基层党组织设臵形式和活动方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少数党员党的意识淡化;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党建工作内容,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推进党建工作领域
的拓展和创新。
从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上分析,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风建设年”等一系列活动,锤炼了一支党性强、正气足、业务精,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组工干部队伍。但是与市委的新要求、群众的新期盼相比,组工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等还有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以更好地适应干部群众对组工干部的新要求新期望。由此可见,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涉及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统筹兼顾好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的整体功能和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才能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为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影响组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从客观上分析。一方面,组织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强,特别是在干部工作上往往保密性较强,一些特定的程序、步骤不能够公开,导致群众对组织工作、尤其是对干部选任工作往往存有神秘感,缺乏认识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的客观准确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宣传引导不到位,造成组织工作的知晓度、公开度和亲民度不够高,群众往往更多地关注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一定范围形成了“组织工作就是干部工作”的认识误区。而个别干部选拔任用上的失察失误,就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组织工作整体的满意度和干部工作的公信力。
从主观上分析。虽然近几年我们在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比如,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出台了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差额选任和信息公开制度,对部分科级空缺职位进行了干部初始提名和民主推荐,初步总结了一些有效的经验,但按照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选人用人机制,总结完善工作办法和措施。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我们连续8年荣膺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旗区奖励,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区鲜明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但一些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两新”组织中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党建工作内容,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不断推进党建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创新。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上,我们以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创建“六型”机关活动,实行重点工作专项推进,组工干部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岗位练兵、联系基层组织和困难群众等措施,使部门自身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组工干部形象有了新的变化,但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影响组织工作满意度因素分析
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是指评价主体对组织工作从思路提出到制度设计,从执行过程到实际结果以及对从事组织工作的特定群体行为表现的综合评价。因此,影响评价主体对组织工作满意度评价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是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机制因素的影响。组织工作属于比较科学范畴,往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些评判结果不象自然科学那样用公式定理可以论证推导,或者用几组数据可以说明印证。这就要求组织工作更要注重科学性。但从实际情况看,在一些体制机制上尚有不少不尽科学之处,尤其体现在干部工作领域。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基本条件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实际可操作的内容。
二是服务对象动态性因素影响。组织工作服务对象主要是党员干部,做的是人的工作,但人的动态可变性永远存在,组织部门难有“保险剂”让每个服务对象终生免疫、刀枪不入,总有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诱惑,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还有一些人呈现出“两面性”,表现出“伪成熟”。这些党员干部在领导岗位上行为越轨,违法乱纪,就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极大地降低组织工作满意度。
三是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文化程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评价主体在对组织工作进行测评时,有的把关注点只放在结果上,有的更看重过程的公平公正,还有的不仅要求过程合理合法,结果同样要求圆满,这必然对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不同地域人群的思维习惯、民众诉求期盼的差异,社会利益共同体越来越弱化,某些官员执政能力不强,社会浮躁情绪剧增,贫富差距拉大,偏见偏激言行增多,互联网加速各类负面信息传播,都给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带来了许多影响。
四是履职者的综合素质因素影响。组织工作要由人去担当、执行。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思路是否正确、创新意识强不强、执行过程有无偏差、工作方式方法是否得当、自身形象好坏等,都对组织工作满意度带来直接影响。某些地方在用人过程中,买官卖官现象
屡屡发生,让制度设计变成程序“空转”,严重践踏了党的干部政策。这些个别因素经过放大产生极坏影响,加剧群众的怀疑心理,这是对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最大障碍。
五是组织工作非独立性因素的影响。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主体、主职在组织部门,但是组织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组织工作的成效实际上是一个地方综合状况的反映,同党委、政府工作的关联度很大,同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程度的联动性很强,同其他部门工作的互动性很广。人民群众也不可能就某项工作去分析和划界,分清哪些是组织部门抓的、哪些不是组织部门干的。因此,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组织部门不仅要主动作战,而且还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参与、协同配合,努力营造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最优环境。
六是工作测评样本选择因素的影响。中央组织部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采取随机性抽取样本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这种随机抽取的样本的做法,一方面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评价主体的干扰,但是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这种随机抽取样本的做法,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为在目前的体制机制下,组织工作相对其它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来说,还比较封闭,外界对组织工作的神秘感并没有被打破。因此选择的评价主体很有可能对组织工作不甚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让这样的人对组织工作进行满意度的测评,其可信度本身就存在不科学性。再加上从目前党和政府的工作来看,其它部门并没有开展类似于组织工作满意度这种全国性的大调查,一些测评对象对党和政府某一方面的不满意就很可能通过组织满意度测评这个渠道表现出来,但事实上这种不满意并不是针对组织工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