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对旅游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时代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昌福、厦深、合福等高铁相继开通,福建进入了高铁时代。当前,研讨高铁时代的福建旅游发展机遇与对策,有利因素是高铁运营已有多年,已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但也要客观地认识到,超越既有的认识仍不容易,破解高铁旅游之困还需努力。
一、高铁对旅游市场传统认识的颠覆
高铁打破了市场距离论。传统旅游市场的理论,多以半径距离测算客源发生地,如200公里、500公里、1000公里半径等,以此预测客源的方位、城市、流量等。高铁贯通明显改变了时空距离感,“朝发夕至”、“同城效应”等,改变了传统认识,更新了旅游市场概念。
高铁开辟了客流大通道。与民航、高速公路相比,高铁具有全天候、不间断、运量大等特征,一旦开通就意味着大客流,对国民旅游深远影响。京沪高铁单线设计运能年8000万人次,总客运量年1.4亿至1.5亿人次。
高铁对旅游市场影响很快。一是公交化。如京沪高铁的山东5个始发站日均发车150对,8分钟一趟;武广、沪宁城际高铁日均发车80对、110对。二是少花费。高铁将“快旅慢游”变为现实,缩短了旅途时间,节省了住宿花费,有利于激发中低收入群体旅游。三是融合城乡。高铁所连贯的数百、上千公里沿线,形成多点辐射、点线相连、连线成网的市场格局。如沪杭高铁全线设9座车站,把沿线的松江、乌镇、海宁、嘉兴、宋城等串连了。
高铁冲击区域旅游传统格局。高铁使传统客源流向悄然变化,以往呈点状辐射、近程为主、季节反差、畸冷畸热的客源流向,改变为以高铁线路为主干、辐射周边的客源新流向,旅游客源将明显向中西部地区延伸,这种影响超越了客源流向的自然发育与缓慢调节,加速了客源流向的布局调整。
二、高铁影响旅游市场的诸多“误读”
高铁开通让旅游界欢欣鼓舞、心花怒放,觉得这是普降的“甘霖”,视为促进旅游增长的一大利好。其实,高铁也带给旅游业一些变数、竞争和挑战,这也是不应模糊和含混的。
高铁在快捷抵达的同时,也缩小了区域旅游进入性的差距。高铁的强大关联辐射作用,让沿线两侧的周边地域处在对中远程客源同等竞争的起跑线上,原先畅销的只是一两个拳头性旅游产品,如今则迅速崛起一批共享客源的“兄弟们”,你能获得的客源,上下游站点也可均沾。这对一花独秀的地方而言,客源竞争明显加大了。
高铁在延长出游半径的同时,也减少了游客在外停留时间。高铁缩短了主体性旅途的时间,把过去的一周游、两三日游,变为了数日游、当日游,使过夜停留减少,旅游
总花费下降。
高铁虽改观了干线出行,但未同步改善旅游其他要素。高铁带来的巨大客流,是对其他交通工具的客源分流,未必是客源出行目的结构的改变。高铁仅改善了干线出行条件,但未改善旅游其他要素,相对而言更会显出“漏洞”和“脱节”。高铁不能“点对点”到达,没有自驾车那种随时停靠的便利;高铁新建在郊区的停靠点,与民航机场相比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有待加强;高铁停车时间很短,不便团队游客和大宗行李上下。
高铁开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掀起新一轮旅游发展竞争。有些地方围绕高铁所做的文章,已不是抢抓机遇,而是不甘落后或加紧追赶。
三、高铁旅游所应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高铁对福建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需要通盘考虑既有的基础和优势,重新审视全省旅游业,全面把握好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把握高铁对省域旅游的影响
1.重构全省旅游市场格局。三条高铁的相继贯通,为福建畅通了三大客源通道;高铁配置资源空间的扩大,需要调整市场开发战略和策略;高铁导致的客流和市场变化,必然影响既有旅游板块结构,全省旅游市场与发展格局也应随之重构。
2.推动“环海峡旅游圈”构建。高铁使对台立体交通网络更加丰富和充实,拓宽了大陆其他省份经福建至台湾的通道。可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的精神,拓宽两岸旅游交流交往的政策,推动“环海峡旅游圈”构建升级。
3.加快“海西经济区”旅游目标实现。把握高铁贯通的机遇,发挥客源通道对海西经济区建设的促进作用,加快平潭两岸旅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推进平潭国际知名的海岛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
4.促进全省邮轮游艇产业发展。发挥高铁大流量输入客源的作用,推动以厦门为基地的邮轮母港经济发展,培育“环海峡邮轮旅游航线”,开发“环海峡邮轮旅游”产品,加快打造“环海峡旅游圈”。
(二)加快高铁旅游市场的研发
1.加强高铁旅游市场的实证研究。高铁客源市场不是学院派的理论课题,要以较长时间跨度的监控或抽样为基础,研究年度性的运载流量节律,如客流来源、结构、去向、目的等,以此作为研发高铁市场的基础数据,把基础工作一定做扎实。
2.加强对高铁乘客出行目的的调查。闪光的不都是金子,乘车的也不都是游客。要分析商务客流、探亲客流与旅游客流的比例及关系,研究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方式,分门别类地开展
宣传与营销。
3.实施差异化的高铁市场营销。根据地域、经济、文化等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市场营销战略,避免泛泛宣传,尽量靠前工作,把营销工作尽量做在客源发生地,如城市的电视传播、公共场所的广告、旅行社的门市、社区小区的居民家。
(三)努力破解高铁旅游的瓶颈制约
1.旅游公共服务。高铁站大多有一些旅游广告,但多是形象宣传的,实用性的指南较少,游客中心、问讯中心、旅行社服务等并未普遍和有效设立,游客下高铁以后去哪儿,急需要解决但未很好地解决。
2.交通车辆换乘。现在高铁站多建设在郊区,公交、出租、轻轨等交通配套问题很突出。目前仅北京、上海、山东枣庄等少数城市解决了乘客顺畅转运转乘问题,多数车站早晚乘客下车转乘不便。
3.连接旅游的支线公路。应尽快修造一些旅游专线或快速通道,解决游客进城不便或进城再出城的麻烦,让前往旅游点“最后一公里”无障碍。
4.高铁与其它交通的衔接。高铁旅游只是部分地借助于高铁,而不是全程化高铁进出。按照快旅慢游、不走回头路的基本要求,旅游需要包括高铁在内的诸多交通工具的最佳组合,需要结合旅游实践进行设计和安排,只有进出顺畅、多重组合、方便旅行,高铁才能对游客有吸引力。
(四)切实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就旅游客源的主体(以观光、休闲、度假为目的)而言,高铁只是激发出游的刺激因素,而决定性因素是旅游目的地魅力。
1.提升旅游核心吸引物。向莆铁路在福建境内391公里,沿线穿过了2个世界遗产地、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个4A级旅游区,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线”。这些沿途的旅游吸引物,应该作为集中提升的重点,使之魅力四射、惊艳无比。
2.提高城镇的旅游依托水平。旅游经济效益的大小,既与旅游吸引物密切相关,更与其所处城镇的旅游依托水平有关,包括地理区位、城镇规模、交通条件、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等。相同品位和规模的旅游景区,处于首都、省会或地市以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不同。
3.提升旅游公共服务。高铁开行进一步加剧了旅游散客化趋势。提高散客旅游满意度,关键取决于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国发[2009]41号文件对此作了诸多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强调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做好公共服务。因此,这应该成为高铁时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高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市场有序之上。当前,对高铁旅游市场秩序应倍加关切。
1.高铁旅游易被当作“唐僧肉”
。高铁开通给一些旅游温冷地区带来客流“井喷”,旅游接待供不应求,必然会出现一时的市场混乱。这种现象在一些高铁线路开通之初都曾或多或少地发生过,高铁开行一段时间后有些车站也不乏“揽客”、“兜售”等现象,需要政府部门切实加大监管力度。
2.当前正处于旅游市场监管的关键时期。10月1日《旅游法》实施后,有关参团“合同条款”、旅行社不得“零负团费”、导游不得带团购物拿回扣等规定“亮剑”,旅游市场出现了消极抵制的个别现象。能否保持执法的凌厉攻势,能否对市场监管保持高压态势,既关乎旅游市场秩序根本好转,也会进而影响高铁旅游市场。
3.审批制放宽将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压力。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今后工商注册将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旅行社审批的行政许可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大的趋势应是下放和放宽。如监管手段和执法力度没有明显提高,旅游市场秩序可能会面临空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