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壁垒的形成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贸易壁垒的形成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学习目的】本讲主要介绍新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新形势下尤其是WTO框架下,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的表现,掌握新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及机制,明确我国应对新贸易壁垒应采取的策略。

【教学安排】8学时

【主要内容】

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传统贸易壁垒指的是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高关税、配额、许可证、反倾销和反补贴等。区别传统贸易壁垒与新贸易壁垒的根本特征是:前者主要是从商品数量和价格上实行限制,更多地体现在商品和商业利益上,所采取的措施也大多是边境措施;而后者则往往着眼于商品数量和价格等商业利益以外的东西,更多地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采取的措施不仅是边境措施,还涉及国内政策和法规。

一、新贸易壁垒的形成

(一)形成动因:贸易自由化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按照自由贸易理论,贸易自由化可以带来三个方面的直接收益:一是来自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利益;二是可以获得本国因资源和技术限制无法生产的产品,从而提高国内福利水平;三是通过扩大出口,为国内限制资源和剩余生产能力寻找出路。显然,上述直接收益都是针对参加自由贸易的国家层面而言。如果从世界经济的宏观层面看,将以上三方面的收益加以合成,那么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总体也具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增进世界福利水平的积极效应。但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表明,任何经济活动都是有成本的。那么,自由贸易的成本又是什么呢?从GA TT成立以来贸易自由化的实践来看,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市场垄断成本

GA TT成立以后共举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关税税率(其中,发达国家缔约方平均进行关税率已降到5%以下,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平均进口关税率已降到10%以下)。各国保护水平降低为贸易自由化的形成并扩大市场规模扫清了障碍,因此促使许多国家纷纷扩大产业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并具有更大的国际竞争力。战后,日益广泛的产业内贸易突出反应了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存在和影响。规模经济经济一般存在于制造业(由于信息技术的提高,其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而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和技术要求决定了其发展具有垄断竞争性。规模经济具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特性,与比较优势相比,规模经济尤其是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Scale Economy)的实现主要依靠厂商自由规模的扩大和产出的增加。在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产业中,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因而能够迫使小厂商退出市场,从而逐步控制市场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的重要的特征是,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主要厂商对价格具有影响力,即他们是产品市场价格的制定者而非接受者。在现实经济中,不完全竞争将会给国际贸易带来很多重要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形成了对某些行业产品的垄断。这些行业的厂商为了占据更

大份额的国外市场,很可能对国内外不同市场的同类产品进行差别定价,实行产品倾销(如果厂商认定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会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口,以打击国外竞争者并占领国外市场)。倾销是一种典型的价格歧视,实施的基础在于市场垄断,而实施的结果则具有两重性,既扩大了本国出口并打击了进口国的竞争产业,同时还会剥夺第三国利益。因此,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扭曲了市场秩序,它迫使进口国厂商疲于应付产品的价格战,导致忽略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严重阻碍进口国竞争产业的发展。而对于进口国消费者而言,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享受价廉物美的商品,可一旦倾销得势后,价格必然上涨,消费者将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这种代价包括价格和失业率的提高)。这些因倾销造成的进口效率和福利的严重损失,其实是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衍生的市场垄断成本所致。

2.技术标准成本

技术标准成本是因战后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国际分工深化而产生的。战后迅速发展的贸易自由化使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其一,产业内分工取代产业间分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分工主要是经济结构和技术基础不同的国家之间的产业间分工,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与农业、矿业之间的分工。因此,这种形式的国际分工又称为垂直型分工。战后,国际分工则主要是经济结构和技术基础相近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内分工,其主要形式分为不同型号及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不同零部件的专业化分工和不同生产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三种。因此,这种形式的国际分工又称为水平形分工。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由垂直型分工变为水平形分工,深刻地反应了国际分工的深化程度。其二,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日益广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国际分工主要实在宗主国与其殖民地之间以及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之间进行,范围相对狭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推动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使绝大多数国家都处于国际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这样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转型国家都被纳入国际分工的体系之中。国际分工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一方面实现了生产上的规模经济,但同时也因各国技术标准不同而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因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国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质量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所制定和实施的技术标准差别很大,这就给生产者和出口商造成了困难,构成了国际贸易的重大障碍。

3.环境保护成本

贸易自由化使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贸易利益。但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日益扩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突出:一是许多发达国家利用各种贸易方式耗竭性地掠夺全球资源和将污染严重的产业向国外转移,造成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二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实行赶超战略和大规模工业化发展模式,又使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成灾、水体污染、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野生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等。种种悲剧正在促使人们日益关注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地球环境具有相对极限,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地球形成后经过及其满城的演变才出现的,不仅自然资源存在极限,同时自然资源对人口数量的承载能力和环境的自净、循环能力也存在着极限,因此维持生态环境要素资源的可持续性是实现自由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有关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矛盾的争论日趋激烈。一些环保主义者认为,自由贸易的发展加剧了环境恶化(托马斯.安德森、卡尔.福克、斯蒂芬.奈斯德姆,1998),美国经济学家哈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