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同一个主题看看政论文和策论文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同一个主题看看政论文和策论文的区别
策论文和政论文是申论文章中最重要的两种类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都属于申论文章,因此都是“官味”议论文,都要求有鲜明的观点、完整的结构、清晰的逻辑、流畅而规范的表达。

它们的区别在于,策论重点是写对策。

而政论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问题。

以下两篇都以“农民增收”为主题,一篇属于典型的策论文,对策得当。

另一篇则属于典型的政论文,分析透彻。

应试者可参考比较。

策论范文:
建立农民稳定增收的体制机制
当前,破解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障碍,需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为农民增收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具有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功能,只有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理顺农产品与其他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才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近年来,价格因素一直是制约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加快完善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

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增加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同时,要严格控制农资价格过快增长,要根据农业生产成本变动情况,不断完善农业补贴机制。

建立促进农民平等就业的基本制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一个农户家庭只要有一个劳动力能够在外稳定就业,就可以实现这个农户增加收入的政策目标。

要把农民就业纳入国家就业计划,积极引导、激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增加国家补贴总量,提升培训质量。

深化城镇就业制度改革,尊重和保护进城农民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县域经济是扩大农民就业的重要增长源,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目前,农村金融组织竞争不充分,金融机构为农服务不到位,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缺少有效抵押物,农户贷款难问题仍很突出。

要加大金融信贷政策调控力度,调整贷款在城乡、区域、产业之间的投放比例,尤其是对粮棉主产区、中西部地区,要大幅提高贷款投放额度。

要加快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数量。

要突破自然村的限制,重点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允许跨村联合组建新型金融组织,扩大资金来源和规模。

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合作,建立针对种养大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多种抵押贷款担保组织和基金,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要富裕农民,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

要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转移和减少农村人口。

只有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才能相对增加农村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要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城乡互融共促的二元结构体制,放宽农民到城镇落户的条件,不再以有稳定住房为农民进城落户的前提条件,而是以农民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收入为主、以有合法住房为辅的落户条件,让农民进城务工有盼头,有动力加大自身人力资本投入,积极为所在城镇贡献力量。

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际上以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基本生活。

因此,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在此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农民依法通过转包、转让等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和财产性收入。

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机制和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体系。

无论是公益性建设征地,还是经营性建设征地,都要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同时改进耕地征用补偿的分配办法,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确保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政论范文:
农民增收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潘盛洲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当前,促进农民增收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从滑坡到增产的发展过程。

由于种粮效益差、农民收入低,地方政府不愿抓粮,农民不愿种粮,导致生产滑坡。

从2003年开始,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粮食市场价格的恢复性上涨,种粮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均稳步提升,农民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连年稳步增长。

这充分说明,农民增收和主要农产品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互为条件,相互影响。

因此,要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目标,必须围绕农民收入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把市场调节和政府扶持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让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有利可图。

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必要条件。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长久之计。

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扩大国内需求始终是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我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多数,是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据统计,全国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20世纪80年代初为50%左右,1997年下降到39%,2002年又降到34.8%。

目前,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已经很高,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在日益缩小。

因此,要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就必须在扩大投资的同时,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而扩大内需的关键环节就在于农民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只有农民收入持续提高,才能使广大农村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才有更强劲的推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保障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立足点。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多数,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既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也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内在要求。

而要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根本的还得靠发展繁荣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强保障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物质基础。

维护农村稳定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改善农村民生。

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都充分证明,只有农民群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农村稳定才有保证。

如果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他们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最终影响农村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要从制度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根本的是要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民收入分配中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比重下降的现象。

这就使得我国消费增长相对缓慢。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而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的过程中,应适度地把重点放在加快增加农民收入上。

近些年,虽然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仍赶不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因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必须立足国情,遵循规律,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努力使农民收入水平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