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方案讲解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方案讲解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方案讲解

附件1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

划分对比方案

一、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

(一)地层划分依据

地层学始终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的支柱,在地质科学中是一门奠基性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地质的基础。山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地层清理,建立多重地层划分方案之后,随着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山东省古近纪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山东省济南张夏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地层研究、山东省早前寒武纪地质测年及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研究等地质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新资料、新认识和新进展。2013年11月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全国地层委员会重新修订了《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中国地层表》,对部分地质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命名。参照《中国地质志工作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2012)、《中国地层典·总论》(程裕淇、王泽九,2009)、《中国主要地层建阶研究报告》(王泽九、黄枝高,2001-2005,2006-2009),提出了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方案(附件2)。

(二)地层分区原则和分区

1.地层分区原则

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中,决定地层分区的因素较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在进行地层区划时着重考虑古构造、生物面貌、气候带的分布、古地磁等综合因素。根据地质演化历史的阶段性,全国从太古宙至第四纪划分出6个基本地层区划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我省地处华北板块(陆块),地层断代划分与全国基本相同,地层区划共分为地层大区(Ⅰ级)、地层区(Ⅱ级)、地层分区(Ⅲ

级)、地层小区(Ⅳ级)等四级。

2.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以近海岸断裂[连云港(海州)-泗阳-嘉山断裂]为界,其北为柴达木-华北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区,其南划为扬子-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连云港地层分区(日照市东南海域的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

华北地层区以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区域再以聊城-兰考断裂及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进一步分为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东部区域再以五莲断裂-牟平-即墨断裂带(朱吴断裂)为界,分为鲁东地层分区和胶南-威海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发育,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外,自中太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分布。其岩石地层分为28个群(岩群)、124个组(岩组)、14个正式段。

(三)地层划分说明

1.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调整

据2013年中国地层表,我国已对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进行了调整,如中元古界长城系上限、蓟县系年限下延,增加了待建系;寒武系四分,采用南方阶名;石炭系、二叠系采用南方海相阶名;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年龄由137Ma调整为145Ma,与国际地层表接轨,阶的归属相应调整;对于阶名与组名重复时,新调整了阶名等。为此,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中,年代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按照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的意见进行调整,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关系进行了新的划分对比。

2.济宁群时代划为新太古代晚期

对济宁群重新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碎屑锆石SHRIMP U-Pb 年龄为(2609±3)Ma,变质长英质火山岩结晶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61±15)Ma,变英安玢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2522±7)Ma基本吻合。根据新的测年结果,认为其时代应为新太古代晚期,将济宁群

进一步划分为翟村组、颜店组和洪福寺组等3个组。

3. 恢复五莲群,时代划为中元古代

五莲群是1982年山东区调队《1︰20万日照福、赣榆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所建。1993年山东省地层清理时认为,其与胶北地区粉子山群同物异名而废弃。依据其新的测年资料,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85Ma、1627Ma,时代归属中元古代,故建议恢复使用五莲群。

4.鲁西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

将三山子组和炒米店组都作为跨寒武纪-奥陶纪的岩石地层单位处理。山东中、上奥陶统分界位置略高于马家沟群八陡组之底界,其顶界接近艾家山阶顶部,山东省奥陶系缺少赫南特阶、钱塘江阶和艾家山阶上部层位。

5.建立奥陶纪马家沟群和二叠纪石盒子群

恢复奥陶纪东黄山组、北庵庄组、土峪组、五阳山组、阁庄组、八陡组等6个组,并组为马家沟群;恢复二叠纪黑山组、万山组、奎山组、孝妇河组等4个组,并组为石盒子群。

6.三叠纪石千峰群和侏罗纪淄博群时代问题

石千峰群时代划为早三叠世;淄博群三台组时代由侏罗纪跨至早白垩世,坊子组的时代划为中朱罗世,三台组的时代划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其顶界暂时置于冀北阶中部;另外,在蒙阴盆地原划分的汶南组同为具有大型斜层理风成沉积的红色砂岩,仍然按照《山东省地层》(1996)划分方案,作为三台组的同物异名处理。

7.官庄群的时代由古近纪下延至晚白垩世

官庄群时代由原认为的古近纪下延至晚白垩世,跨时约达10Ma,官庄群固城组和卞桥组底部时代为晚白垩世。至此,固城组时代为晚白垩世,卞桥组时代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常路组跨时较长,为晚白垩世绥化阶--古新世顶部(即上湖阶及池江阶)。

8.黄泛平原区第四纪岩石地层采用宜粗不宜细划分原则

黄泛平原区第四纪全新世岩石地层,采用宜粗不宜细的宽泛的划分原则,按照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1∶20万济南幅区调(1996)和《山东区域地质》(宋明春,2003)划分方案,下部为黑土湖组,上部为黄河组。正式段和非正式段的划分,依据工作目的不同灵活掌握。在平原区开展区域地质工作时,图面上可以划分不同成因类型岩性段或者正式段(原区调成果所划的组级单位降为段);在纵向剖面上,区调工作和其他地质工作则可以按照非正式成因岩性段来划分。

(四)地质代号

1.年代地层及地质年代单位代号

宇(宙)、界(代)、系(纪)统(世)、阶(期)代号表示方法,仍然遵从2001年版《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中的规定,如上(晚)石炭统(世)达拉阶(期)C23。均为正体。

2. 岩石地层单位代号

采用地质时代代号+地层单位级别地理名称汉语拼音首写字母。

群(岩群):地质时代代号正体+群(岩群)汉语拼音首先字母大写斜体;跨时代的群,在时代之间加“-”半字符连接,如寒武—奥陶纪九龙群,∈3-O1J;岩群,在群的代号右下角加一个缩写点,如泰山岩群:Ar3T.。

组(岩组):地质时代代号加组名的小写斜体;跨时代的组,地质时代代号连写后加组的名称小写斜体,如寒武—奥陶纪三山子组:∈4O1s;岩组表示方法是小写字母右下角加缩写点。

段:正式段为正体右上角标,如馒头组洪河段:∈2-3mh;非正式段:为组代号右上角加1,2,3等,或者“上部”、“下部”的英文首写字母u,l,如馒头组上页岩段段:∈3mu。

二、山东省侵入岩划分意见

(一)划分依据

根据山东省多年地质调查成果,结合近几年SHRIMP锆石U-Pb法同

位素测年资料,对全省侵入岩进行序列(超单元)划分和形成时代调整(附件3)。

(二)侵入岩分区

沂沭断裂带以西分为鲁西隆起区岩石区和华北坳陷区岩石区,又称鲁西岩石区。

沂沭断裂带以东分为胶辽隆起区岩石区(包括胶北隆起和胶莱盆地)和胶南-威海隆起区岩石区。

(三)侵入岩划分

1.鲁西隆起区及华北坳陷区侵入岩

包括早前寒武纪侵入岩、古生代侵入岩、中生代侵入岩等。其中,鲁西早前寒武纪侵入岩以发育两套TTG岩系和钾质花岗岩为特点。前者TTG岩系形成于2700—2600Ma新太古代早、中期,变形变质强烈;后者钾质花岗岩形成于2550—2500Ma的新太古代晚期,变形变质较弱,原来划为古元古代早期,近几年据测年资料并参考华北陆块同类岩性资料,将其划为新太古代晚期。鉴于沂水序列(超单元)与沂水岩群都经历了同一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时代同划归中太古代,前者仅据新的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其形成时代改定为新太古代晚期,这种变更有待进一步研究。

2.胶辽隆起区侵入岩

包括中太古代侵入岩、新太古代侵入岩、古元古代侵入岩、中生代侵入岩等。其中,玲珑岩体曾经与胶南隆起区一样,划为新元古代,根据近几年取得的同位素测年资料,将其划为中生代燕山早期(晚侏罗世)。

3.胶南-威海隆起区侵入岩

有中元古代侵入岩、新元古代侵入岩、中生代侵入岩等,以新元古代早南华世723—780Ma为主的侵入岩广泛发育为特点。包括荣成花岗质片麻岩序列、月季山花岗质片麻岩序列、铁山正长—碱长花岗质片麻岩序列等。

(四)侵入岩单位

侵入岩划分单元的名称,推荐采用“单元”(即典型岩体,侵入体),归并为序列(即超单元,侵入岩组合)。

表左侧是侵入岩地质时代及构造旋回划分(期、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建议地质年代单位将来尽可能表示到“世、期(即阶的对应地质年代单位)”。

(五)侵入岩代号

依据2013年12月定稿的《区域地质图图例》(GB/T958-2010代替GB958/89,待发布),有花岗岩类谱系单位代号和侵入岩时代加单位代号(又分为构造旋回期次和地质时代2种)等多种表示方法。花岗岩类谱系单位代号表示方法为“地质时代+超单元或单元名称拼音代号”。新一轮区域地质志对于侵入岩时代及单位代号要求是采用其中的后者(“时代+岩性”表示方法),即纪(代)+侵入体岩性代号(希腊字母小写斜体)表示,时代代号字体比岩性代号大一号。

考虑到山东侵入岩研究程度较高,全省已详细划分了侵入岩谱系单位,为便于利用有效性和充分反映该成果,侵入岩推荐采用年代单位和谱系单位相结合的表示方法,即“时代+岩性+序列(超单元)+单元”表示方法,其中“时代+岩性”表示方法同前,序列(超单元)代号为大写正体,单元代号为小写正体。如:玲珑序列(超单元)郭家店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表示为“J3ηγLg”。

三、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一)划分依据。

山东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参照程裕淇先生在《中国区域地质概论》中的划分思想和构造演化史的综合划分原则,结合山东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现状和名称,基本沿用《山东省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写指南》一书的划分方案,并参考《山东省大地构造格局和地质构造演化》(宋明春等,2009)、《中国区域地质志工作指南》(中国

地质调查局,2012)有关内容,对山东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附件4)。

(二)一至五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边界

1.一级构造单元及边界

以近海岸断裂和连云港(海州)-泗阳-嘉山断裂(两者为同一条断裂)为界,其北属于华北板块;该断裂以南属于扬子板块。

2.二级构造单元及边界

二级构造单元边界是分划性断裂。山东省二级构造单元分为:鲁西隆起区、华北坳陷区、胶辽隆起区(鲁东隆起区),苏鲁造山带的胶南-威海隆起区、苏北隆起区等5个地质块体。

鲁西隆起区与华北坳陷区以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胶辽隆起区以沂沭断裂带的东界断裂(昌邑-大店断裂)与鲁西隆起区和华北坳陷区分界。

苏鲁造山带是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东延部分,以其中间的近海岸断裂和连云港(海州)-泗阳-嘉山断裂(两者为同一条断裂)为界,其北属于北带,称为胶南-威海隆起区;该断裂以南至响水-淮阴断裂,其间属于南带,称为苏北隆起区。

3.三级构造单元及边界

三级构造单元以大的区域性断裂为界,胶莱盆地以现存的盆地角度不整合边界为界,以此山东省划分为10个三级构造单元。山东省的华北坳陷区以隐伏的聊城-兰考断裂为界,再分为济阳坳陷和临清坳陷两个三级构造单元。

4.四级构造单元及边界

鉴于我省掀斜式断块构造发育的特点,两相伴随的(潜)凹陷和(潜)凸起常组成一个更高级别的四级构造单元。

(三)大地构造单元术语及名称

1.一级构造单元为板块

最新2地层特征及储层精细对比汇总

2地层特征及储层精 细对比

2 地层特征及储层精细对比 2.1 地层划分及对比 2.1.1 地层划分依据 根据收集到研究区及其邻区100口井地质录井、测井、井位和海拔资料,在对前人的岩芯观察、描述成果进行分析后,参考前人的地层对比成果,以层序地层学、沉积旋回及测井岩电关系为指导,确立以区域性标志层控制为主,利用沉积旋回,适当地考虑厚度及水下河道砂体的空间切割叠置关系的对比原则,对研究区内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 在地层、油层组的划分对比过程中,本文借鉴了原地矿系统及长庆油田对陕北地区三叠系地层及油层组的划分标准,并力求与延长油矿管理局其它勘探开发单位的划分标准统一。 甘谷驿油田延长组油层的划分与对比经过多次修改,现已建立了特征明显,区域上易识别对比的良好标志层,在本次工作中,重点沿用前人建立的标志层,同时建立部分辅助标志层,对唐157井区长4+5、长6油层进行了标志层厘定及油层划分对比(图2-1、表2-1、附图2-1~2-11)。 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钻遇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和三叠系延长组,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其中第四系主要为浅黄色粉砂质黄土及黄土状亚砂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0~200m。长1油层组及部分长2油层组剥蚀,绝大部分井完钻于长64砂岩组,唐86井井钻至长7油层组。本次地层划分对比研究以长4+5、6油层组为重点。 2.1.1.1标志层及其特征 1)张家滩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地层对比的传统标志层为延长组第二段(T3y2)上部(长72)的黑色油页岩,即张家滩页岩。地表剖面将其定为KT标志层,该层段在盆地南部分布稳定,厚度10~30m,电性特征具有高伽玛、高时差、自然电位平直的特点(图2-2)。本区仅少数油井钻穿该层,厚10-15m。

iData_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分区_划分与对比_李守军

2010年4月A pr .,2010 地 层 学 杂 志 JOU RNAL OF ST RA TIG RAPH Y 第34卷 第2期 V ol .34 N o .2 研究简讯 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分区、划分与对比 ① 李守军 贺 淼 杨   陈法彬 姚秋卉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 266510 摘 要: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研究成果较多,但仍存在一些混乱。根据地层发育特征,本文首先将山东省中生代地层新划分为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和沂沭断裂带地层分区3个分区;然后对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划分和对比,提出了新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并对鲁西地层分区白垩纪的岩石地层特征做了说明,以方便今后使用。 关键词:地层分区,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生代,山东 中图法分类号:P 5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59(2010)02-0167-06 ①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No .J07W B02)资助。文稿接受日期:2009-10-28;修改收到日期:2009-11-26。 第一作者简介:1962年9月生,男,山东临朐人,博士,教授,从事古生物地层学和油气勘探地质学研究;E -mail :lishoujun @https://www.360docs.net/doc/ac2415545.html, 自上世纪20年代谭锡畴先生在山东进行地质调查开始(谭锡畴,1923),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的研究 已经有了巨大的进展,在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山东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91;张增奇、刘明渭,1996:李守军、何文渊,1997;李守军等,2007)。笔者于近年在对山东省中生代地层的野外和室内研究中发现,随着研究成果的积累,过去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存在较多的矛盾,给地质研究和实际生产带来了不便,因此笔者对山东省中生代地层区划和某些岩石地层单位的涵义和时代进行讨论,以期理顺各地层分区的地层单元及对比关系。一、关于地层区划 长期以来,山东省中生代地层被划归为华北地层大区的晋冀鲁豫地层区,又被分为3个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沂沭断裂带及其以东地区)、鲁西地层分区(沂沭断裂带以西的鲁中和鲁西南地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主要是覆盖区,包括济阳坳陷和临清坳陷)。每个地层分区又划分为若干地层小区(山东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91;张增奇、刘明渭,1996)。张增奇、刘明渭(1996)对3个地层分区的划分依据做了说明,鲁西和鲁东地层分区以沂沭断裂带内安丘—莒县断裂 (F 2断裂)为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以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为界 (图1)。 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的地层(包括中生代地层)发育特征非常相近,发育早三叠世晚期至中三叠世早期地层(李光星,1988;王秉海、钱凯,1992;李庆平等,2004、2006),侏罗、白垩系特征也极其相近,岩石地层名称相同(山东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91;王秉海、钱凯等,1992;胜利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1993;李守军、何文渊1997;李守军等,2007),因此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应该归于一个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以无三叠系与鲁西地层分区有别,其中沂沭断裂带以东无侏罗系,但白垩系发育齐全,自下而上依次为莱阳群、青山群、王氏群;而沂沭断裂带内发育侏罗系坊子组,白垩系无相当于莱阳群沉积时期的地层,发育下白垩统大盛群(与鲁东青山群准同时的沉积)和上部不完整的王氏群。沂沭断裂带内和沂沭断裂带以东的中生代地层发育明显不同,应该分为两个地层分区。 综上所述,山东中生代地层应该调整为如下3个分区:鲁西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和沂沭断裂带地层分区(图2)。鲁西地层分区是原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合并而成;而增加沂沭断裂带地层分区,鲁东地层分区名称保留,但与沂沭断裂带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等的形态、外貌和相互关系。一般并不包括岩体构造(火山机构等),也不包括矿物本身晶体格架方面的特征。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成不仅是岩石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也是岩石形成时地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反映,还是岩浆性质、成分变化的真实记录。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依据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结晶质部分(玻璃)的比例,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三大类: 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下较缓慢的条件下(如地壳深处)从容结晶而形成的,所以多见于较深的侵入岩中。 2、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快速下降条件下(如喷出地表),岩浆中的各种组份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即已冷即,因而形成玻璃质。玻璃质主要出现在酸性喷出岩中,或浅成、超浅成侵入体的边部。 3、半晶质结构:岩石由部分昌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多见于喷出岩中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即其中的原子排列是无规律的)的,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的固态物质。它很少无色,常由于含少量过渡性无素(如铁等),在手标本上呈现不同的颜色。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转化为结晶质,叫去玻化作用。一般来说,中生代火山岩已部分脱玻化,中人有新生代火山岩玻璃质保存较好。当有一定的挥发份及温度、压力较高时,转化则相对迅速。所以古老的熔岩中或遭受区域变质的熔岩中很少有玻璃质,多已转变为呈微晶质的集合体。 霏细结构:脱玻化作用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叫霏细结构。脱玻化产生的霏细结构,颗粒之间的界线模糊,且形状很不规则,粒度较小。霏细结构也有原生的,原生霏细结构是在岩浆过冷却条件下形成的,也是由极细的,他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组成,但不同于前者的在于:颗粒之间的界线较清晰,颗粒外形比较规则,粒度较大。霏细结构在较酸性熔岩及浅成、超浅成脉岩中常见。 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根据肉眼观察,首先区分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两大类。 显晶质结构:是指在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 隐晶质结构:则指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颗粒者。隐晶质结构的岩石外貌致密,肉眼下有时不易与玻璃质岩区别,但隐晶质没有玻璃质的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而常以瓷状断口为特征。 1、显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 1)粗粒结构:晶粒直径>5mm; 2)中粒结构:晶粒直径在2~5mm之间; 3)细粒结构:晶粒直径<2mm; 4)微粒结构:晶粒直径<0.2mm; 5)伟晶结构:晶粒直径>1cm; 2、隐晶质结构

山东省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

一、山东省地形特征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122°42′18″、北纬34°22′54″—38°27′00″之间。是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O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 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图1)。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丘陵区可称为鲁东地区(或胶东地区),由鲁东北(胶西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组成,二者大致以牟平—即墨和青岛—五莲一线为界,鲁东南地区包括威海地区(牟平—即墨线以东)和日照地区(青岛—五莲线以南)两个地理区。 自然地理特征: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 山脉分布情况:山东省主要山脉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主要由早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构成,鲁东丘陵区山脉则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多呈NW向和近东西向展布,鲁东丘陵区山脉则多呈近南北和近东西向展布。 水系概况:山东水系比较发育,自然河流平均密度在0.7km/m2以上,干流长度大于50km的河流有1000多条。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湖泊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前者以微山湖为首,后者以东平湖最大。

岩浆岩复习题讲解

岩浆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岩浆 2.岩浆作用 3.镁铁矿物 4.硅铝矿物 5.里特曼指数 6.岩浆岩结构 7.原生岩浆 8.辉长结构 9.辉绿结构10.二长结构11.细晶结构12.斑状结构13.似斑状结构14.包橄结构15.文象结构16.环带结构17.粗玄结构18.拉斑玄武结构19.粗面结构20.煌斑结构21.反应边结构22.熔蚀结构23.火山角砾结构24.凝灰结构25.集块结构26.堆晶结构27.枕状构造28.流纹构造29.气孔构造30.珍珠构造31.带状构造32.块状构造33. 柱状节理34.超基性岩35.超镁铁岩36.金伯利岩37.辉绿岩38.细晶岩39.斑岩40.玢岩41.粗玄岩42.安山岩43.流纹岩44.蛇绿岩45.喷出岩46.熔结凝灰岩47.火山碎屑岩48.结晶分异作用49.岩浆混合作用50.同化混染作用 二、填空 1.侵入体侵入深度为_____时,称浅成相;侵入深度为_____时,称 中深成相;侵入深度大于_____时,称深成相。 2.根据火山岩产出方式可划分为喷出相、____、_____和_____。 喷出相又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三个相 3.划分火成岩结构类型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以 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按主要造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划分岩石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 的矿物粒径(以mm为单位)范围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5.条纹结构是_____和_____有规律地交生;文象结构是_____ 有规律地镶嵌在_____中。 6.安山岩的基质结构常见的有两种:(1)斜长石微晶呈平行定向或半定向排列, 其间隙中充填的是辉石和磁铁矿等粒状矿物,称为_____;(2)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平行排列。微晶之间充填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称为_____。 7.火成岩不整合侵入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8.火成岩的化学成分分类,按SiO2含量划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 性岩、酸性岩的SiO2含量(单位为WB/%)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钙碱性岩浆岩中,一般情况下,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MgO的含量__ ___,FeO的含量_____,K2O 的含量_____及Na2O的含量_____。 10.与侵入岩的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 对应的火山岩岩石名称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常见刚性火山碎屑物有_____和_____。 12.火山岩岩石系列的划分,首先根据W(SiO2)-W(K2O+Na2O)图划分为_ ____和_____系列。 13.根据SiO2含量,将岩浆岩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一)地层的划分依据 所谓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层和岩层这两个名词相似,但岩层一般是泛指各种成层岩石,而不必具有时代的概念。 地层既然具有时代的概念,所以地层就有所谓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也就是相当于一本书的页次。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愈处于下部的地层时代愈老,愈处于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叫做正常层位。前面已经讲过,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但是,组成地壳的地层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或者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地层缺失,或者由于构造变动弄得层序颠倒,或者由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变了地层的产状和面貌。这就如同一本年代久远并保存不好的古书一样,已经变成残篇断简,字迹模糊,必须进行一番校订考证工作,分章划段,才能读懂其内容;地层也是如此,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的划分。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如下: 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标准剖面。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标准剖面。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旋回,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例如,在剖面中共包括三个大的沉积旋回,那末就可以据此把地层划分为三个单位。根据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因为地壳升降运动是波动性的,所以沉积旋回的级别有大有小,即一个大旋回中可以有几个小旋回,而一个小旋回中又可以包括几个更小的旋回,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的地层单位也有大有小。第二,每一旋回中的海侵层位容易保存,而海退层位则不易全部保存或者根本不保存,因此一个沉积旋回不一定是完整的。第三,每一沉积旋回一般总是由粗碎屑岩(通常是砾岩)开始,称底砾岩,因此,底砾岩的下部层面往往是两个地层单位的分界面。 地层中的沉积旋回特别是陆相地层,不一定都是很清楚的。这时,就可以根据岩性来划分地层。岩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而沉积环境的变化又往往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许多单位,基本上可以代表地方性的地史发展阶段。例如,在一个剖面中,下部是砂页岩含煤层,上部是火山碎屑岩,它们代表两个不同的环境和时代,一个是还原环境和成煤时代,一个是地壳运动强烈和火山活动时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两个单位,代表两个发展阶段。 2.岩层接触关系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任何类型的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都代表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其实,两大沉积旋回之间往往存在一个不整合面,所以,根据不整合面和沉积旋回所划分出来的地层界限在一定范围内常是一致的。

楼地层构造单选题模版

[题型]:单选题(纸质) [分数]:2 1.{ ()施工方便,但易结露、易起尘、导热系数大。 A.现浇水磨石地面 B.水泥地面 C.木地面 D.预制水磨石地面 } 答案:B 难度:2 2.{ 商店、仓库及书库等荷载较大的建筑,一般宜布置成()楼板。 A. 板式 B. 梁板式 C. 井式 D. 无梁 } 答案:D 难度:3 3.{ 在下列隔墙中,适用于卫生间隔墙的有( )。(1)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2)砖砌隔墙 (3)木龙骨灰板条隔墙(4)轻钢龙骨钢板网抹灰隔墙 A.(1)(2) B.(2)(4) C.(1)(4) D.(3)(4) } 答案:B 难度:3 4.{ 以下哪组为整体地面?( )(1)细石混凝土地面(2)花岗岩地面(3)水泥砂浆地面 (4)地毯地面 A.(1)(3) B.(2)(3) C.(1)(4) D.(2)(4) } 答案:A

难度:2 5.{ 楼板层的隔声构造措施不正确的是() A.楼面上铺设地毯 B.设置矿棉毡垫层 C.做楼板吊顶处理 D.设置混凝土垫层 } 答案:D 难度:3 6.{ 楼板层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楼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可不考虑变形问题 B.槽形板上不可打洞 C.空心板保温隔热效果好,且可打洞,故常采用 D.采用花篮梁可适当提高室内净空高度。 } 答案:D 难度:2 7.{ 阳台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mm。 A.110 B.120 C.130 D.150 } 答案:A 难度:4 8.{ 阳台外排水是在阳台外侧设置泄水管将水排出,其外挑长度不少于( ) A.70mm B.80mm C.90mm D.100mm } 答案:B 难度:2 9.{ 有水房间为防止房间四周墙脚受水,应将防水层沿周边向上泛起( )

中国侵入岩类与第四纪火山岩类分期地质年代简表

图面火成岩的划分精度和表示方法 对火成岩分为两大类,即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两大类火成岩分别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1)喷出岩(火山岩)类: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分别用不同的表示方法:a,各时代的海相火山岩统一归入到其相应的地层中,属于各时代地层的组成部分,不做任何特殊的表示;b,前第四纪的陆相火山岩,仍归入到其相应的地层中,注记地层时代代号,但在地质体内绘制反映不同岩性的花纹符号。其岩性类型分为:酸性(为主)、中性(为主)、基性(为主)、碱性(为主),以及其中的“过渡型”(中酸性、中基性等)。c,对第四纪(含上新世N2 与 早更新世Q1p未分的)火山岩,考虑到第四纪火山作用反映了近代地壳的活动状况,与当今的环境地质、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建设和地热资源分布等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本图首次详 细划分出了6次火山活动期(以往只划分3次)。以玄武岩为例,按6个地质时代:N2Q 1 p、 Q 1 p、Q 2 p、Q 3 p、Qh和近代1000年以来,分别用地质代号β1、β2、β3、β4、β5和β6表示 基性岩浆在第四纪与近代的6次喷发活动。其他岩性:酸性岩类(λ)、中性岩类(α)和碱性岩类(τ)的分期方法同基性岩类(玄武岩)。 (2)侵入岩类:按岩性特征分为七大类:酸性岩类(SiO2>63%)、中性岩类(SiO252~63%)、基性(铁镁质)岩类(SiO245~52%)、超基性(超铁镁质)岩类(SiO2<45%)、基性-超基性杂岩类(包括蛇绿岩、类蛇绿岩及蛇绿混杂岩等)、偏碱性-碱性岩类和煌斑岩类(包括金伯利岩与钾镁煌斑岩)。按侵入体生成时代,从始-古太古代至新近纪,每个地质时期中都有相应的侵入活动存在。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轻图面负担、简化地质代号,也为了使岩体地质代号与地层地质代号明显区分开,本图不采用“地层代号右下角加侵入体岩性代号”的注记方法,而是仍然采用“构造-岩浆分期、分次”的代号注记方法。如,以花岗 岩(γ)为例:对于新太古代的花岗岩,不注记“Ar3γ”代号,而是注记“γ4 1”代号; 同样,中元古代早期(即,长城纪时期)的花岗岩,不注记“Pt 1 2γ”(或Chγ)代号,而 是注记“γ3 2”代号等等。关于地层时代与侵入岩构造-岩浆分期、分次的相互对应关系和 以花岗岩为例的地质代号注记,详见“表1”。从“表1”中清楚看出:对前寒武纪侵入岩类的分期比以往划分详细了,依据同位素年龄值、区域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和构造运动特点, 首次将太古宙岩浆侵入活动分为4期(γ1 1—γ 4 1)、元古宙分为7期(γ 1 2—γ 7 2)一一表 示在图上。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对比方案

附件1 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 划分对比方案 一、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 (一)地层划分依据 地层学始终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的支柱,在地质科学中是一门奠基性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地质的基础。山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地层清理,建立多重地层划分方案之后,随着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山东省古近纪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山东省济南张夏地区寒武系标准剖面地层研究、山东省早前寒武纪地质测年及地质矿产综合调查研究等地质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系列新资料、新认识和新进展。2013年11月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全国地层委员会重新修订了《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中国地层表》,对部分地质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命名。参照《中国地质志工作指南》(中国地质调查局,2012)、《中国地层典·总论》(程裕淇、王泽九,2009)、《中国主要地层建阶研究报告》(王泽九、黄枝高,2001-2005,2006-2009),提出了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方案(附件2)。 (二)地层分区原则和分区 1.地层分区原则 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中,决定地层分区的因素较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在进行地层区划时着重考虑古构造、生物面貌、气候带的分布、古地磁等综合因素。根据地质演化历史的阶段性,全国从太古宙至第四纪划分出6个基本地层区划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我省地处华北板块(陆块),地层断代划分与全

国基本相同,地层区划共分为地层大区(Ⅰ级)、地层区(Ⅱ级)、地层分区(Ⅲ级)、地层小区(Ⅳ级)等四级。 2.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以近海岸断裂[连云港(海州)-泗阳-嘉山断裂]为界,其北为柴达木-华北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区,其南划为扬子-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连云港地层分区(日照市东南海域的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 华北地层区以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区域再以聊城-兰考断裂及齐河-广饶断裂为界,进一步分为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东部区域再以五莲断裂-牟平-即墨断裂带(朱吴断裂)为界,分为鲁东地层分区和胶南-威海地层分区。 山东省地层发育,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外,自中太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分布。其岩石地层分为28个群(岩群)、124个组(岩组)、14个正式段。 (三)地层划分说明 1.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调整 据2013年中国地层表,我国已对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及界线进行了调整,如中元古界长城系上限、蓟县系年限下延,增加了待建系;寒武系四分,采用南方阶名;石炭系、二叠系采用南方海相阶名;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年龄由137Ma调整为145Ma,与国际地层表接轨,阶的归属相应调整;对于阶名与组名重复时,新调整了阶名等。为此,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表中,年代地层单位及其界线按照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的意见进行调整,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关系进行了新的划分对比。 2.济宁群时代划为新太古代晚期

iData_山东侏罗_白垩纪地层划分与对比_李守军

山东侏罗-白垩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李 守 军 (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2) 摘要 山东中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沂沭断裂带以西的鲁西南、鲁中、鲁北地区发育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地层,而断裂带以东的鲁东地区主要发育白垩纪地层。用古生物、火成岩年代分析结果对山东侏罗-白垩系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将沂沭断裂带以西的坊子组归于早-中侏罗世,三台组归于中侏罗世,分水岭组暂归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西洼组归于早白垩世;将沂沭断裂带以东的莱阳组和青山组归于早白垩世,王氏组归于晚白垩世。 主题词 地层划分;地层对比;侏罗纪;白垩纪;山东省 中图法分类号 P 534 第一作者简介 李守军,男,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从事古生物学、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 地层概况 山东省境内中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侏罗系和白垩系,三叠系不发育,仅在鲁西北局部地区发现过上三叠统。按地层区域划分,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山东省可分为4个地层小区:鲁西南区(主要指新泰、 蒙阴等地)、鲁中区(昌乐淄博一带)、鲁北区(以胜利油田济阳坳陷为代表)和鲁东区(即胶莱坳陷)。 自20年代谭锡畴先生的地质调查开始,学术界对山东以上4个地区的侏罗-白垩系的划分和对比就一直存有争议,见表1[1-8]. 表1 山东中生界划分对比沿革* 文献号[1] [2][3] [1] [4] [5][6][7][8]本文化石依据植 物 脊椎动物叶肢介介形类腹足类双壳类综合地层学 地层及 时代 王氏组 K 2 K 2K 2 K 2青山组 K 1 K 1 K 1K 1莱阳组 K 1 K 1K 1J 3?K 1J 3K 1西洼组  J 3K 1J 3-K 1  K 1分水岭组 K K J 3 J 3J 2-3J 3-K 1 三台组 J 2坊子组 J 1J 1-2     J 1-2 汶南组           J 1 注:分水岭组就是前人所称之蒙阴组;前人认为三台组与汶南组是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时代有差别,故分别列出。 2 4个地区的侏罗-白垩系划分 经过研究,我们对4个地区的侏罗-白垩系进行 了重新划分,其时代归属列于表2.对其自下而上进 行对比讨论。 1998年 第22卷第1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the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Vol .22 No .1 Feb .1998 参加工作的还有何文渊、张跃、任颖彪同志。 本文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山东深层地层研究”的部分成果。收稿日期:1996-11-08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Texture):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Structure):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一、岩浆岩的结构: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1、全晶质结构 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多见于深成侵入岩中,说明岩石结晶条件好,缓慢结晶的产物。 2、玻璃质结构 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多见于火山岩中,是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 3、半晶质结构 岩石由部分晶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多见于浅成岩和火山岩中。 雏晶结构: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的、不稳定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脱玻化,转化为结晶物质,在脱玻化初期,形成一些颗粒极细的结晶物质,称为雏晶。如果岩石主要由雏晶组成,则其结构称雏晶结构。 霏细结构:脱玻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但颗粒间界线模糊,形状不规则,称霏细结构。 球粒结构:脱玻化可形成球粒,它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生长的长英质纤维构成的球状生成物,也可呈扇状、束状等。岩石中有球粒组成时,则其结构称

为球粒结构。如果外形似球状,但其成分不是长英质,而是辉石和斜长石,则称球颗结构。前者多见于中酸性、酸性岩石中,后者则出现在基性火山岩中。 (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1、显晶质结构 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显晶质结构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1)、粗粒结构:矿物直径>5mm (2)、中粒结构:晶粒直径在2~5mm之间 (3)、细粒结构:2~0.2mm (4)、微粒结构:<0.2mm 2、隐晶质结构 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者。如果在显微镜下可以看清矿物颗粒者,称显微晶质结构;如果镜下只有偏光反映,而无法分辨矿物颗粒者,称显微隐晶质结构。 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划分为三种结构类型: (1)、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3)、斑状及似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这点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斑状与似斑状结构的区别是:如果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则称斑状结构;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称似斑状结构。 熔蚀结构和暗化边结构:深部结晶的斑晶在随岩浆上升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熔蚀,形成浑园状、港湾状形态,称熔蚀结构;而含挥发分的斑晶在上升过程中常发生分解,在晶体边缘形成铁质分解氧化形成的磁铁矿等不透明矿物细粒集合体,称暗化边结构。

层序划分

第三章岩性地层单元与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 第一节层序边界和层序模式 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对地层划分时常采用不同的方案,到目前为止,生产单位仍习惯使用岩性地层单位(长庆油田、胜利油田、冀东油田、四川盆地等等),以组、段、亚段为基本岩性地层单位。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采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划分层序地层;造成了研究和生产之间的脱节和混乱。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做了大量的层序地层研究工作。翟爱军(1999)把山西组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郑荣才(2002)把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叶茂林(2005)把山西组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梁积伟(2006)把山西组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5个短短期基准面旋回。看来人们对层序划分的级别和周期存在不同的认识。长庆油田的技术人员一般把山西组划分为2段,然后又划分为4个亚段。从以上几个典型剖面来看,两个岩性段是显而易见的,山2段又可分为2个亚段,山1段分为2亚段界限不易界定。山西组段的划分主要以砂体底部的冲刷界面为边界,与层序地层的划分方案相同。河流砂体和三角洲砂体的横向迁移,既有自旋回也有他旋回,二者如何区分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陆相沉积,受多物源,区域性构造的影响,河流和三角洲横行迁移十分频繁, (图梁积伟,2006,)叶茂林(2005)

翟爱军,1999 郑荣才 1.1层序界面特征和识别 由于陆相湖盆沉积具有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相带变化快,湖平面变化频繁的特点(李丕龙,2003),沉积旋回不对称是陆相,特别是河流沉积的重要特征(邓宏文,2002)。层序边界分析是划分不同级别层序和分析其沉积构成的关键,地表露头可以观测到不整合、侵蚀面、沉积间断面,根据侵蚀程度、范围、侵蚀间断时间的长短将划分以下级别层序界面。 Vail把 I级层序界面为不整合面,主要表现为古构造运动面,构造应力场转换面或大规模湖平面下降(或基准面下降造成的大规模不整合面)。它通常代表着盆地的基准面,

山东岩浆岩

山东岩浆岩 第一节侵入岩 山东境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约1333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基岩出露面积的15%。 依据岩浆岩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岩浆岩之间的侵入穿插关系,岩浆岩与构造的关系及岩浆岩本身的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山东省岩浆岩自老至新划分为五大活动期,即太古代泰山期、元古代桃科期、中生代燕山期、新生代喜马拉雅期。对侵入活动特别发育的燕山期又划分为早晚两期。 一、太古代泰山期岩浆岩类 指阜平运动形成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同位素年龄大于2500Ma,属太古代。泰山早期,鲁西地区下降,有大量海底基性岩浆和超基性岩浆侵入;泰山晚期,地壳上升,发生大规模的中酸性岩侵入,形成大面积混合岩,重要的有邹县花岗闪长岩、徂莱山变闪长岩体即混合花岗岩等。尤其是混合花岗岩,广泛分布在泰山、沂山、新莆山、尼山等地,构成鲁西独特的混合花岗岩区。 本期岩浆活动指太古代早期地槽发展初期至褶皱形成时期内一系列的岩浆活动,形成了超基性—基性—酸性岩石。以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钠质交代为主)及生成的混合花岗岩。 各类岩石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前者绝对年龄值大于24.5亿年,后者为22亿年。 基性岩包括角闪石岩、滑石岩、阳起石岩,岩体小,常顺片理方向呈透镜体或层状岩床产出,多沿北西向大断裂侵入泰山群和胶东群地层中。 酸性岩类主要为斜长花岗岩,集中分布在枣庄以北地带,呈交代岩基产出。四海山一带与泰山群地层呈交代侵入接触,并为寒武纪所覆盖。岩体延伸方向与围岩片理一致。 (一)、变闪长岩类 泰山期变闪长岩类主要分布在泰山、沂山和新莆山一带,以徂莱山变闪长岩体最大徂莱山变闪长岩体呈NNW向带状展布,形态上为上宽下窄的直立状,总体走

作业四:墙、楼地层的基本构造2

作业四:墙、楼地层及基础的基本构造(简答题及作图题) 1.砖墙墙脚处水平防潮层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砖墙墙脚处水平防潮层有防水砂浆防潮层、混凝土防潮层和油毡防潮层。 1.防水砂浆防潮层砌体的整体性好,较适用于抗震地区、独立砖柱和受振动较大的砌体, 但易开裂,不适用于地基会产生变形的建筑中; 2.配筋细石混凝土防潮层,抗裂性能好,且能与砌体结合成一体,适合于整体刚度要求 较高的建筑中; 3.油毡防潮层具有一定的韧性和良好的防潮性能,但降低了砖墙的整体性,同时油毡易 老化,不能用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 2.勒脚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材料做法有哪几种? 3. 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接触部位墙体的加厚部分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也能使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观。勒脚的高度不低于700mm。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勒脚的设计方式有:(1)抹水泥砂浆、刷涂料勒脚;(2)贴石材勒脚;(3)面砖勒脚等防水耐久的材料。 勒脚使用的材料:涂料、砖、石材等 4.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基本形式? 具有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可以是不规则形状、便于留空洞、布置管线方面等优点,但有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等缺点。 1. 板式楼板 2.肋形楼板 3.井字楼板 4.无梁楼板 5.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4.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足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应随建筑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一般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基础埋深;受上拔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力的要求。(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应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能设置在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 存在地下水时,如粘性土遇水后,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使土的承载力下降。含有侵蚀性物质的地下水,对基础将产生腐蚀。

岩浆岩的分类与结构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玻璃质结构:全部由玻璃质所组成的结构,它是由于岩浆温度在快速下降条件下,各种组分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而冷却。 全晶质结构: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的一种岩石结构, 半晶质结构:由部分结晶矿物和部分非晶质玻璃质说组成,多见于喷出岩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二、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 矿物的绝对大小:粗粒结构直径>5mm,中粒直径5—1mm,细粒直径1—0.1mm 微粒<0.1mm 矿物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不等粒结构⑴、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同,粒度依次降低,形成一个连续的变化系列。⑵板状结构:岩石由两类大小明显不同的颗粒组成,大的颗粒散步或玻璃之中,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基质为微晶、隐晶或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特征。这里的斑晶和基质是不同世代的产物。⑶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不同大小额矿物颗粒组成,但颗粒大小相差不悬殊。斑晶颗粒粗大基质为显晶质(粗粒、中粒)结构,且斑晶与基质成分一致。是同一个世代产物。见于部分中深成或浅成侵入岩。 三、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岩石矿物自形程度:组成岩石的矿物形态,它主要取决于矿物的结晶习性、演 讲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晶的时间、空间等。 四、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1交生结构:两种矿物相互穿插、有规则地生长在一起。根据矿物交生的形态可分为(文象结构:石英晶体呈尖棱状、象形文字状有规则地镶嵌在钾长石中。条纹结构:钾长是和钠长石油规律地交生。蠕虫结构:蠕虫状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边部,并且石英的消失位一致)2、反应边结构:早期生成的矿物与残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期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 3、环带结构 4、包含结构或镶嵌结构 5、填隙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 一、侵入岩的构造 1、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呈各项均匀地分布,岩石各部分在成分或结构上都是一致的 2、带状构造:游雨岩石各部分的成分、颜色或粒度有差异并相间成带状分布。常见于基性岩、超基性岩中。 3、斑杂构造;岩石的不同部位,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差异很大,整个岩石呈不均匀的斑斑块块,杂乱无章。 4、流动构造:包刮流面、流线。流线是柱状矿物和长形析离体、 5、原生片麻状构造 二、喷出岩的构造 1、气孔和杏仁构造:气孔构造主要是见于熔岩层的顶部,是由于熔岩流在冷凝过程中,尚未逸出的气体上升汇集于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气孔。气孔被拉长石方向指示岩浆流动的方向。气孔构造常见于玄武岩。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充填,叫杏仁构造

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

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 2009-3-17 1 自然地理简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 122°42′18″、北纬34°22′54″~38°27′00″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最宽处约420km,东西最远距离约700km,陆地总面积约15.71万km2。全省分划为17个地级行政区,下辖139个县级行政区。 自然地理是地质构造格局的基本反应,地质构造格局控制自然地理的发展。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山东省位于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0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境内中部山地隆起,东部、南部丘陵起伏,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m,为省内最高点;最低处是黄河三角洲,海拔2至10米。境内山地丘陵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34%,平原盆地区约占64.59%;河流湖泊区约占1.07%。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

常见岩浆岩的认识

常见岩浆岩的认识目的:1.学会观察和描述岩浆岩的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2.掌握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和分类命名原则;3.能肉眼鉴定常见的岩浆岩,并根据岩浆岩的鉴定特征,对未知岩石进行分类命名。 一、岩浆岩的成分1.化学成分:组成岩浆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SiO2 ,此外, 还含有一些次要成分,如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一些痕量元素、挥发组分等。 2。矿物成分: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可分为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两类:石英 浅色矿物钾长石Si、Al 含量高、不含铁镁斜长石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黑云母 3.岩浆的类型 根据SiO2 的含量,可将岩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相应地构 成四种基本的岩浆岩。 化学成分矿物成分颜色 酸性岩浆SiO2 :> 66%: 中性岩浆SiO2 : 53?66% 基性岩浆SiO2 : 45?53% 超基性岩浆SiO2 :<45%

二、岩浆岩的构造 是组成岩浆岩的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和充填方式所反映 出来的形态特征。岩浆岩的构造除与岩浆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取决于形成环境,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匀,岩石致密,无孔洞,是侵入岩常见的构造。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是喷出岩常见的构造,如果岩石中分布有大小不同、分布不均的圆形或椭圆形孔洞称气孔构造,如气孔被钙质或硅质充填,称杏仁构造。这种构造是融浆冷却时,尚未溢出的气体保留在岩石中形成的。 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或拉长的气孔定向排列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是酸性喷出岩常见的构造。 三、岩浆岩的结构 是指岩浆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自形程度。 1.据矿物的结晶程度和颗粒的绝对大小: 粗粒结构:d>5mm 显晶质结构(多见于侵入岩)中粒结构:2?5mm 细粒结构:<2mm 隐晶质结构(多见于喷出岩) (2)玻璃质结构:全部由非晶质矿物组成,由于熔浆迅速冷却形成的一种较均匀的玻璃状态物质

山东省侵入岩期次划分和单元代号-(鲁东)

山东省侵入岩期次划分及侵入岩岩石单位代号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王世进
地质图件是地质调查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调查 工作总体部署、研究程度和地质科学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开展国内外地 球科学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工具。 2007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以第一代全国地质 志,以及 1:50 万和 1:100 万全国数字地质图及数据库等为基础,按统一的指导 思想和技术规范,充分吸收近二十多年来 1:5 万、1:20 万、1:25 万区域地质调 查、矿产勘查和专题研究最新成果,以及深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综合 研究与编图和建立数据库相结合,对我国区域地质特征进行全面总结,采用先 进的地学理论和编图、制图技术方法,按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重要成矿 区带(构造带)总结编写《区域地质志》 ,编制相应的系列地学图件和建立空间 数据库。 2008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安排山东省等 7 个省作为试点省开展地质系列图 件编制与综合研究,进行地质志修编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和中国 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区域地质志》工作指南(2009) ,要求对侵 入岩采用岩性+主要结构构造+时代的表示方法,对变质深成岩采用时代+gn□, 右上角表示原深成岩侵入体的岩性代号,如闪长质片麻岩用时代+gnδ 表示。在 岩性代号后面用英文的第 1 个小写字母表示岩石的主要结构构造: 细粒用 f(fine), 中粒用 m(medium), 中--细粒用 m-f 表示,粗粒用 c(coarse), 中--粗粒用 m-c 表示, 斑状用 p(phyre),条带状用 b(Beit),条纹状用 ps(perthitic structure),条痕状用 s(striae structure)。 如新太古代晚期第三阶段侵入岩傲徕山岩套松山单元中粒二 3-3 长花岗岩用 ηγmAr3 表示,中生代早白垩世第五阶段侵入岩崂山超单元浮山单元中细 粒二长花岗岩用 ηγm-fK15 表示。 根据地质调查研究新资料和锆石 SHRIMP U-Pb 测年数据, 对全省侵入岩重 新进行了期次划分和侵入岩岩石单位代号厘定,并对鲁东和鲁西两个地区作了 期次划分对比,其中取消了埠村超单元(辉长岩归入济南超单元,闪长岩类归 入沂南超单元) ,将济南超单元划为早白垩世(燕山晚期) ,将垛崮山、文登、 玲珑超单元划为晚侏罗世(燕山早期) 。在不使用典型岩体产地参加岩石单位地 质代号命名的同时,根据侵入岩岩套(或超单元)的形成时间和序列,划分了 侵入岩的侵入阶段。 根据侵入岩岩套(或超单元)的形成时间和序列,划分了侵入岩的侵入阶 段。全省共划出 285 个单元(岩体) ,归并为 37 个岩套(超单元、组合) 个 ,9 独立单元(岩体)及三个脉岩群带。山东省侵入岩期次划分综合表见表 1,鲁东 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期次划分方案见表 4,鲁东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期次划分方 案见表 5。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