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测量系统的初步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标准喷嘴:由两个圆弧曲面构 成的入口收缩部分和与之相接 的圆柱形喉部组成。 特点: —结构复杂,体积大,加工工艺 要求高; —测量范围大,形状适应流体收 缩的流型,压力损失小,测量 精度高,高温高压下不易变形。
3.文丘里管:具有圆锥形的入口收缩段和喇叭形的 出口扩散段。 特点: —加工困难,成本高; —压力损失显著减小,测量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脏 污流体的流量测量。
取压方式
(1)角接取压: 上下游取压管位于孔板(或喷嘴)的前后端面处。角 接取压包括单独钻孔和环室取压。如图中l—l位置。 (2)法兰取压: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至孔板上、下游侧端面之间 的距离均为25.4±0.8mm。取压孔开在孔板上下游侧的法兰上。如 图中2—2位置。 (3)径距取压:上游侧取压孔的轴线至孔板上游端面的距离为 1Dm±0.1Dm,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至孔极下游端面的距离为0.5Dm。 如图中的3.3位置(Dm管道直径)。 (4)理论取压:上游侧取压孔的轴线至孔板上游端面的距离为l Dm±0.1Dm,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至孔板上游端面的距离因值不同 而异。该距离理论上就是流束收缩到最小截面的距离。如图中的 4—4位置。 (5)管接取压:上游侧取压孔的轴线至孔板上游端面的距离为 2.5Dm,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至孔板下游端面的距离为8Dm。如图中 的5—5位置。该方法使用很少。
二、常用的流量测量方法 1.容积法 ①基本原理:单位时间内,若流体以固定的已知标准 体积V从流量计中逐次排放流出,测量过程中,对 排放次数n进行连续计数即可求得通过仪器的累计 体积流量。若测出排放的频率,即可显示瞬时体积 流量。 ②特点 • 流体流动状态和雷诺数对测量的影响小,易准确计 数,测量准确性较高。 • 适用于小口径管道和高粘度低雷诺数流体流量的测 量。 • 不宜用于测量高温高压和脏污介质的流体。 • 测量上限不能很大。
流量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
节流装置 导压管路
差压变送器或差压计
标准节流装置的组成 孔板 标准节流件
喷嘴
文丘利管 角接取压
取压装置
法兰取压
径距取压
节流件前后直管段
1.标准孔板:具有圆形开孔、开孔 入口边缘尖锐的薄板。 特点: —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工方便, 安装容易,节省材料,造价低; —压力损失大,测量准确度低,只 能用于测量清洁的流体。
流时测量系统的敷设方式
气体流量测量时测量系统的敷设方式
蒸汽流量测量时测量系统的敷设方式
亲自体验流量测量系统系统
评价与讨论
1 节流流量计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 显示仪表如何正确显示流量?
流量测量系统初步设计
流量测量的基本知识
一、流量和流量的表示方法 1.流体: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容 易流动,统称为流体。 2.流量(瞬时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有压管道 或设备某一有效横截面的流动介质的数量。 3.流量的表示方法 • 质量流量(qm) • 体积流量(qv) • 标准体积流量:温度为20℃,压力为1.01×105Pa 绝对压力状态下的体积流量。 • 累计流量(Q) • 平均流量
3.质量法 ①基本原理:通过测量与流体质量流量有关的物理量。
②基本形式 —间接测量形式:测量出流体体积流量后乘以被测流体 的密度(其中密度用密度计测量或流体成分一定时用 压力、温度信号计算)。 特点: • 与流体的粘度和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有关,测量误 差大。 —直接测量形式:即直接用流量传感器测量出流体的质 量流量。 特点: • 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 不受流体压力、温度及粘度的影响。
2.流速法 ①基本原理:根据流体的一元流动连续性方程,当流 通管道截面积A恒定时,管道或设备截面上的平均 流速v与体积流量qv成正比,则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测 得流体的平均流速,即可求得流量。 ②特点 • 可以测量高温高压、脏污介质。 • 测量精度高。 • 能量损失小。 • 受流体流动状态影响大。 • 测量范围一般不能很大。 • 求累积流量或质量流量时需要附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