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家礼乐文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与礼乐文明

1,礼文化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儒家之所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就因为她对五经的继往开来的作用。礼是五经之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最重要的特征。

儒家以礼为教,以礼教(教化)代宗教。先秦以礼教代宗教,汉代以孔子作六经为万世立法,以孔子为素王。宋明理学的礼的天理化。

2,礼所涉及的范围:就学科来说,礼教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宗教学、民俗学等各个方面。

3,中国的宗法社会及其地理原因。

4,儒家三礼:《周礼》(六官)、《仪礼》(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礼记》(郑玄将之分为八类:1,通论类,孔子之后七十子后学至秦汉儒家对于政治、教育、学术、修养等之理论。如《檀弓》、《礼运》、《玉藻》、《经解》、《大学》、《中庸》等。2,制度类,记古代之制度,大到班爵、封国,小到器具、衣服等。如《曲礼》、《王制》、《礼器》等。3,丧服类,专记丧服,如《曾子问》、《丧服小记》、《问丧》等。4,吉礼类,也称为嘉礼,如《冠义》、《婚义》、《乡饮酒义》等。5,祭祀类,如《郊特牲》、《祭法》、《祭义》等。

6,子法类,记做人子之礼法,如《文王世子》、《内则》等。7,乐记类,仅《乐记》1篇。8,明堂类,有《月令》、《明堂位》2篇。其中通论类最有价值,是今人了解古人礼法之意的最佳文本。)

5,礼乐之总论

礼乐的不同作用与功能:礼以道别,乐以道和。“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记·曲礼》)宋明的仁包四德:“仁者仁之本体,礼者仁之节文,义者仁之断制,智者仁之分别。”(《答陈器之》,《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

《礼记·礼运》:“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以礼接宾客曰傧,郊天祀地及交接一切神明是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

《礼记·礼运》:“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正义在具体事为上的程度),仁之节也。”

《礼记·礼运》:“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聚集养分)之,播乐以安(培固)之。”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肉体和精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人藏其心,不可测度,舍礼何以哉?”

《礼记·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乐: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然后发于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萧管,奋至德之光(奋动天地至德之光明,谓神明来降),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故乐行而伦清(伦类清美),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6,礼之分论

关于冠、婚

“夫礼者,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婚义》)(生死事大)

冠义:“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故冠于阼(主人之位),以著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加冠三次,每次不同)弥尊,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冠义》)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仁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冠义》)

婚义:“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婚义》)(《礼记训纂》页877)

“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婚礼,万世之始也。……信,妇德也,壹与之齐(共案而食),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出乎大门而先,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郊特牲》)

结婚的重要意义: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婚义》)

《周易·序卦传》“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上下礼义有所措。”

《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于夫妇。”

关于丧祭

《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和也。”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

“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荫)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人之神灵光明)。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祭义》)

儒家的理性主义。孔子:“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荀子对鬼神的理性主义的解释:“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也。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丧礼者,无他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儒者是也。”(《荀子·礼论》)

关于殉葬《礼记·檀弓》:“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智而不可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斫,琴瑟张而不平,竽笙备而不和。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也矣,备物而不可用也。”(从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刘向《说苑·辨物》:“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这是汉朝儒家流行的说法。“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婚义》)礼是人类对自己的行为的自觉、觉解。其他生物则没有这种觉解。

关于孝的理论

《论语》: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