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 论文
基于同步电机的交流伺服系统的研究
j d { q =
,
l A
— —
{ = c f { T t B f c
( 3 式 )
流 实现无级调速 。但是直流 电机存在结构复杂,造价 昂贵 ,
机械换 向器与 电刷之 间存在换 向火花等 问题 , 将逐渐被交流
电机所替代 。随着 电力 电子学 、微 电子技术 、现代控制理论 和 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 , 越来越多的学者提 出了各种 动态性能
其 逆矩 阵通 过 Cak 变 换 与 pr 换 叠 加 构 成 : l e r a k变
图 1 基于 同步 电机的位 置 伺服 系统
中国西部科技
21 0 2年 0 7月第 1 1卷第 0 7期总第 2 6期 7
采 用如 图 2所 示速 度观 测 器 , 以得到 电机 转速 的估计 值 。 可
根 据 转 子 速 度 计 算 出转 子 两 相 下 的直 轴 电流 的控 制 量 , 通过 ・ r 的逆 矩 阵计 算 出定 子 三 相 的 电枢 电流 的控 k e 制 量 ,控 制 三 相 逆 变 器 的各 相 导通 时 间产 生 S WM 波 形 , P
控制定子三相 电枢 电流从而实现 同步电机 的变频调速 。
3 基于同步电机 的位置伺服系统
厂丢 + + 厂 =( c )
其中复矢量 :P 。
f= + 厂) o ( + c
—— ( ) 式2
零 轴 分 量 为 一 标 量 表 示 为 三相 瞬 时值 之 和 。
定子静止三相 AB C到转子 d O两相 的坐标变换矩阵及 q
r 0
p c o
r P
+o : B+
‘
一 ] —— ( ) 式4
其中 度,
伺服控制系统课程论文
伺服控制系统课程作业现代伺服系统综述指导教师:学生:学号:专业:班级:完成日期:摘要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把输出量能够以一定准确度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系统称为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也叫位置随动系统,以精确运动控制和力能输出为目的,综合运用机电能量变换与驱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实现精确驱动与系统控制。
伺服系统主要包括电机和驱动器两部分,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及工业自动化等自动控制领域。
伺服系统按其驱动元件划分有步进式伺服系统、直流电动机伺服系统和交流电动机伺服系统。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大功率高性能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电机永磁材料制造工艺的发展及电力电子、控制理论的应用,交流电动机伺服系统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如数控机床的进给驱动和工业机器人的伺服驱动等。
因此,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交流电动机伺服系统取代了步进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伺服系统,时至目前,具备了宽调速范围、高稳速精度、快速动态响应及四象限运行等良好的技术性能,其动、静态特性已完全可与直流伺服系统相媲美,已成为伺服系统的主流。
关键词:伺服系统自动控制驱动元件1 伺服系统的发展阶段伺服系统的发展与它的驱动元件——伺服电动机的不同发展阶段相联系,并结合老师在第一章所讲的伺服系统分类的知识,伺服电动机至今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第一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步进电动机开环伺服系统;伺服系统的驱动电机为步进电动机或功率步进电动机,位置控制为开环系统。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3.6°、1.8°,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0.72°、0.36°;步进电机存在一些缺点: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一般不具有过载能力;步进电机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启动频率过高或负载过大易出现丢步或堵转现象,停止时转速过高易出现过冲现象。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范文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PMSM)因其高效、节能、稳定等优点,在伺服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作为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基于永磁体产生磁场的电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实现电机的转动。
与传统的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更高的能效比和更稳定的运行性能。
其伺服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控制器对电机进行精确的控制,实现电机的快速响应和准确位置控制。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机本体、驱动器、控制器和传感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指令、处理信息并输出控制信号。
驱动器则负责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所需的电能。
传感器则用于实时监测电机的运行状态,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实现闭环控制。
四、伺服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1. 矢量控制技术:通过坐标变换,将三相电流分解为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分别进行控制,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
2. 数字控制技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数字控制器,实现对电机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
3. 鲁棒控制技术:针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外界干扰,采用鲁棒控制算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4. 智能控制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电机的高效、智能控制。
五、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未来,伺服控制系统将更加注重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智能控制算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
同时,高效化和绿色化也将成为伺服控制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和改进电机设计,降低系统能耗,提高系统效率。
文献综述 基于永磁伺服电机的研究
[12]GUO Ji-feng ,GAO Cun-chen .Design of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ler for uncertain time-delay singular system[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2009,3(16):331-337.
[6]樊冲唐硕.空面导弹模型参考变结构控制器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13):3077-3080.
[8]李敏,刘和平,陈永刚,刘寻.基于神经网络的滑模控制在水下机器人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03):18-21. [9]张庆丰,高峰,王燕,杨庆华.机器人关节滑模变结构的位置控制[J].机电工程,2010,27(10):11-15.
通过对伺服系统第分析,可以用matlab进行仿真[2-3],并进行测试。根据仿真第结果,可以方便得修改系统参数,或者认为第加入不同扰动因素来考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电机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或者模拟相同的实验条件,比较不同控制策略的优劣,为分析和设计交流异步电机控制系统提供了有效地手段和工具,也为实际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Thisissue to the motor control,useing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variable structure system theory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realize the robust control methods and conditions. Because the variable structure system is a parameter switchedtype of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the biggest difference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system is that the system is in the selected state space hyperplanes of the sides, in the transient process of the jump to a way to have a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the destination control, which causes the sliding mode action, to origin. Because sliding mode movement isrestrainttedin the plane ,so the changes of model parameters movement, nonlinear and outside disturbance noise the system to is not sensitive, and it gets a very strong robustness, andit leads the system to response quickly, and advantages of simple physical realization.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PMSM)驱动器原理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PMSM)驱动器原理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中达电通公司伺服数控产品处 周瑞华 Zhou Reihua摘 要: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以其卓越的性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机器人、数控等领域,本文对其驱动器的功能实现做了简单的描述,其中包括整流部分的整流过程、逆变部分的脉宽调制(PWM )技术的实现、控制单元相应的算法等三个部分。
关键词: DSP 整流 逆变 PWM 矢量控制 1 引言随着现代电机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永磁材料技术、交流可调速技术及控制技术等支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永磁交流伺服技术有着长足的发展。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日渐提高,价格趋于合理,使得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取代直流伺服系统尤其是在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伺服驱动领域成了现代电伺服驱动系统的一个发展趋势。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具有以下等优点:(1)电动机无电刷和换向器,工作可靠,维护和保养简单;(2)定子绕组散热快;(3)惯量小,易提高系统的快速性;(4)适应于高速大力矩工作状态;(5)相同功率下,体积和重量较小,广泛的应用于机床、机械设备、搬运机构、印刷设备、装配机器人、加工机械、高速卷绕机、纺织机械等场合,满足了传动领域的发展需求。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驱动器经历了模拟式、模式混合式的发展后,目前已经进入了全数字的时代。
全数字伺服驱动器不仅克服了模拟式伺服的分散性大、零漂、低可靠性等确定,还充分发挥了数字控制在控制精度上的优势和控制方法的灵活,使伺服驱动器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性能更加的可靠。
现在,高性能的伺服系统,大多数采用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其中包括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动机和全数字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两部分。
伺服驱动器有两部分组成:驱动器硬件和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是决定交流伺服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国外交流伺服技术封锁的主要部分,也是在技术垄断的核心。
2 交流永磁伺服系统的基本结构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主要有伺服控制单元、功率驱动单元、通讯接口单元、伺服电动机及相应的反馈检测器件组成,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交流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 要直线电机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机床进给驱动系统中。
本文以平板式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为研究对象,从电机机体到伺服驱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作了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机体设计过程中电枢绕组、铝芯和定子磁钢的设计和改进方法,较大程度上减小了推力波动,并且结合大推力直线电机的特点设计了方便有效的装配过程。
建立交流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今最通用的伺服控制策略,选择了矢量控制方法。
确定0 d i 的矢量控制实现形式。
通过SVPWM 方法进行脉宽调制,合成三相正弦波。
选用TI 公司2000系列最新DSP TMS320F2812,深入研究了以上算法在DSP 中的实现形式。
采用了C 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实现方法。
在功率放大装置中,以智能功率模块IPM 为核心,设计了功率伺服驱动系统。
还包括电流采样、光电隔离、过压欠压保护和电源模块等。
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本次课题只对直线电机做一些理论研究。
关键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DSP SVPWM 矢量控制AbstractLine motors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all kinds of trade ,especially in machine tool feed system. We carry out our study in motor , softwareand hardware servo system based on flat AC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motor(PMSLM).First introduce the design method of armature ,core of al and magnet whichcan minish the thrust ripples, then introduce the means of assembly base on highthrus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To ensure the accuracy to a high requirements and get a wide speed range, wechoose the dsp of Texas Instruments named TMS320F2812 which is the core of theservo system .In the paper we set up mathematical model of PMSLM, then analysethe current control strategies and choose the vector control method which is realizedby the method of 0 d i .The three phase sine wave is compounded by spacevoltage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The arithmetic realized by C language andassembly language in DSP. Intelligent Power Model (IPM) is the core of the poweramplification circuit system which also contains current sampling circuit,photoelectric-isolation circuits,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s, under-voltageprotection circuits and power supply.As a result of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limit, this topic only does a fundamentalresearch to the linear motor.Key word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linear motor(PMSLM), DSP,SVPWM, vector control目录摘要中文 (I)英文 (II)第一章绪论 (I)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直线电机的运行原理及特点 (2)1.2.1 直线电机的基本运行原理 (2)1.2.2 直线电机进给系统优缺点分析 (3)1.3 直线电机发展历史及其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综述 (4)1.3.1 国内外直线电机历史、现状及发展 (4)1.3.2 直线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综述 (7)1.3.3 试验研究 (10)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0)第二章永磁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基本结构 (11)2.1 实验用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仿真(毕业论文doc)
第 1 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1.1 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状况永磁同步电机出现于20 世纪50 年代。
其运行原理与普通电激磁同步电机相同,但它以永磁体替代激磁绕组,使电机结构更为简单,提高了电机运行的可靠性。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20 世纪70 年代,永磁同步电机开始应用于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20 世纪80 年代,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剩磁高、矫顽力大而价格低廉的第三代新型永磁材料钕铁硼NdFeB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一个稀土材料的大国,稀土储量和稀土金属的提炼都居世界首位。
随着稀土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永磁材料的磁能积已经做的很高,价格也早就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加上矢量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越来越显出效率高、功率密度大、调速范围宽、脉动转矩小等高性能的优势。
使我国在稀土永磁材料和稀土永磁电机的科研水平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新型永磁材料在电机上的应用,不仅促进了电机结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改革,而且使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稀土永磁同步电机正向大功率超高速、大转矩微型化、智能化、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交流调速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12。
由于受到功率开关元件、永磁材料和驱动控制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永磁同步电机最初都采用矩形波波形,在原理和控制方式上基本上与直流电机类似,但这种电机的转矩存在较大的波动。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人们在此基础上又研制出带有位置传感器、逆变器驱动的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这就使得永磁同步电机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1.1.2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发展随着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控制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步成熟,比如SVPWM、DTC、SVM-DTC、MRAS 等方法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各种控制策略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低速特性不够理想,过分依赖于电机的参数等等,因此,对控制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就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绍了该 系统用模糊神经 网络 的控制方法来 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和跟踪精 度 , 采用动 态结 构 的算 法 , 并 在学 习过 程中
动态地 改变 神经网络规则层节点数 , 不断优化 控制性 能。实验 结果表 明 , 该位置伺 服控 制系统 具有 超调量小 、 位 定
精 度 高 的优 点 。
关键词 : 永磁 同步直线 电动机 ; 模糊神经 网络 ; 动态结构
u e ly rwe edy a c ly c a g d t o tntyo i z o to e fr nc n t e r ngpr c s r l a e r n mi al h n e oc nsa l pt iec n rlp ro a ei hel ani o es .Ex ei m m p rmena e uls t r s t l s o t tt o iin s r o c nr ls se ha h dv ntg fs l lro e s o t nd hih rpr cso h w ha he p sto e v o to y tm st e a a a e o ma e v rh o sa g e e iin. Ke y wor s: d PMLSM ; FNN ; n mi t c u e dy a c sr t r u
L /Hai o, -b LICai i -l n
( ul nvri f lc o i T c nlg , ul 4 4 C ia G in U i syo et nc eh o y G in5 0 , hn ) i e t E r o i 1 0
Ab t a t A o i o e , c n rls s m a e i n d t mp o e t e a e r t rc i g p r r n eo e —Y tb e s r c : p s in s n 0 o to y t w s d sg e o i rv h e u ae ta k n e o ma c ft t e f h l a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范文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精确、快速和可靠的驱动控制系统需求日益增加。
其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伺服控制系统因其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动态响应等优点,在机器人、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
二、永磁同步电机基本原理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一种利用永磁体产生磁场并由电机电流进行励磁控制的电机。
其工作原理是:当电机通电时,定子中的电流产生磁场,与转子上的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力矩,驱动电机转动。
PMSM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良好的控制性能等特点。
三、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伺服控制系统是PMSM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三部分。
在伺服控制系统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和算法,以实现对电机的高精度控制。
(一)电流环设计电流环是伺服控制系统的内环,负责控制电机的电流。
为了实现高精度的电流控制,需要采用数字PID控制器等先进控制策略。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机的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等因素对电流环的影响。
(二)速度环设计速度环是伺服控制系统的中环,负责控制电机的速度。
为了实现快速、平稳的速度控制,需要采用矢量控制等先进的控制策略。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机的负载变化和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等因素对速度环的影响。
(三)位置环设计位置环是伺服控制系统的外环,负责控制电机的位置。
为了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需要采用先进的算法和传感器技术。
同时,还需要考虑机械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和外部干扰等因素对位置环的影响。
四、先进控制策略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需要研究先进的控制策略和算法。
其中包括:无差拍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这些先进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鲁棒性和适应性。
五、应用研究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在机器人、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机器人领域,PMSM伺服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在数控机床领域,PMSM伺服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加工和定位,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质量;在航空航天领域,PMSM伺服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姿态控制和轨迹跟踪等任务。
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0
引
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1
系统的硬件结构
主电路
随着装备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 伺服系统 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数字信号处理器 ( DSP) 技术 的发展和应用 , 对于诸如运动控制领域所要求 的电机高性能控制, 全数字化交流伺服技术起到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提高了系统的速度, 精度, 可 靠性及抗干扰能力 � 相比于正弦脉宽调制 ( S PW M ) , 空间 矢量脉 ( S VPW M ) 宽调制 技术 具有 电压 利用 率 高等 优 点[3 -4 ], 在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上应用广泛[5], 同样 广泛应用于各种交流伺服系统� 本文介绍一种以 TM S 3 2 0F2 8 1 0 为 控 制 核 心 , 永 磁同 步电 动 机 ( PM S M ) 为 执行机构 , VPW M 的交流伺 服 采用 S 系统�该系统具有体积小 , 重量轻 , 功耗低 , 调试 M 交流伺服系统的 方便等优点, 可以实现对 PM S 速度, 位置, 转矩的精确控制 �系统大致可分成两 大板块, 即以 TM S 3 2 0 F2 8 1 0 为控制核心的控制板 块和以智能功率模块( IPM ) 为驱动核心的功率驱
路 ) 如图 2 所示� 图中曲线 1 , 2 为基波相电压波 形, 其最大幅值为 U D C /� 3, 曲线 3 为曲线 1 减曲 线 2 所得到的基波线电压波形, 从图中可以看出 S VPW M 属于双波头调制 , 输出的线 电压波形 为 PW M ( 其基 波 最 大相 电 压 幅 值 为 正弦 波, 与 S U D C /� 2 ) 相比 , 提高了电压的利用率�
1.3
控制模块 3 2 0 F2 8 1 0 为控制核心, 本系统以 TM S 外加一 M 的控制� 些外围辅助电路, 来完成对 PM S 电流检测 电机电流由 LEM 电流传感器检测后 , 得到成 + 3 V 之间 比例的模拟电压信号, 其幅值在 - 3 呈正弦波动� DS P 内部只能处理单极性的输入信 号, 对 A /D 采样时需增加电压抬高电路, 从而使 0 3 V , DS P 电压变换在 之间 供 采样来 检测电
基于FPGA和交流步进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
2 c ol f n r t nE g er g H b i nvr t o eh ooy Taj 0 4 1 C ia .S h o o f ma o ni ei , e e U i sy f cn l , i i 3 0 0 , hn ) Io i n n e i T g nn
迫 札 与控 制 应用 2 1 , ( ) 023 7 9
控制 与应 用技术 E A №
基 于 F GA 和 交 流 步 进 控 制 的 永 磁 同 步 电机 P 伺 服 系统
张 坤 , 李 金松’ 张 , 琳 董 砚’ 郑 易’ , ,
( .河北 工业 大学 控 制科 学与工程 学 院 , 津 3 0 3 1 天 0 10; 2 .河北 工业 大 学 信 息工程 学 院 , 津 3 0 0 ) 天 0 4 1
a plc to fPM S i h g — ro a c c a ins p i ain o M n i h pef r n e o c so . m
Ke o d : f l po rmma l aa ar y( P y w rs i d rga e be t ra F GA ) AC t p r c nr l p r n n g e g ; s p e o to; ema e t ma n t e
摘 要 :以永磁 同步 电机 ( M M) P S 为控制对象 , 以现 场可 编程 门阵列 ( P A) F G 合 , 进行 了理论与仿 真研究 , 最后 经实 际试 验验证 。仿 真与试 验结果 表 明, 应用交流步进控制方式的 P M伺服 系统 具有 良好的速度 与位 置可控性 , MS 能够 满足现代 工业对 伺服 系统 的 高要求 。同时 , 研究结果也为 P M在高性能控制场合下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MS 关键词 : 现场可编 程门阵列 ; 交流步进控制 ; 永磁 同步 电机 ;伺服系统
现代永磁电动机及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现 代 永 磁 电 动 机 及 交 流 伺 服 系 统 的 发 展 和 应 用
孙 运 旺
( 台州学 院 , 浙江 台州 37 0 ) 10 0
摘 要 : 详 细 介 绍 了 现代 永 磁 电 动 机 及 伺 服 系 统 当前 的 发 展 和 应 用 情 况 , 着 重 介 绍 了几 种 典 型 的应 用 及 较 并
厂 自动化 、 产 自动 化 不 可 缺少 的基 本 的现 代 技 术 生
装备 。
2交流伺服 系统 的现状及发展方 向
随着 现 代 化 生产 规 模 的 不断 扩 大 , 行各 业 对 各 电气伺 服 系统 的需 求 日益 增 加 , 对其 性 能提 出 了 并 更 高 的要求 。例如 , 求 伺 服 系 统要 有 良好 的位 置 要 控 制 能力 ; 较快 的动 态 响应 能力 ; 高 的加 、 速 能 较 减 力 ; 有 比较宽 的调 速 范 围 , 能够 频 繁 起 动 、 动 要 并 制 和正 反转切 换 , 使其 在全 速度 范 围 内能够平 稳运 行 。
除此 之外 , 磁 直 流 电 动 机 、 永 永磁 直 线 电动 机 、 永磁 步进 电动 机 、 磁伺 服 电动 机 、 磁 电动执 行器 永 永
域, 系统 中的计 算机 相 当于人 的大 脑 , 负责 对所 有 的
信息 进行 数值计 算 、 逻辑 推 理 、 策 和判 断 , 发 出 决 并
闭环控 制 , 控 制 系统框 图如 图 1所示 。 其
由于各种 电动 机 的特 性 不 同 , 驱 动 伺 服 系 统 特性 对 要求 也不 同 。 目前 , 磁 电动机 发展 很快 , 永 它具 有 功 率 密度 高 、 率 高 、 矩 大 , 且 功 率 因数 也 较 高 。 效 转 并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范文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PMSM)因其高效率、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等优点,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伺服控制系统作为永磁同步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果。
因此,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基于磁场耦合原理的电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定子中的电流产生磁场与转子上的永磁体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电机的转动。
PMSM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电机的位置、速度和力矩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结果调整电机的运行状态,以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
伺服控制系统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高稳定性等特点,是永磁同步电机的重要支撑。
四、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控制策略的选择、控制器的设计以及参数的调整等。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伺服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度和响应速度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因此,研究高精度的传感器技术和传感器优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3. 驱动技术:驱动技术是影响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新型的驱动技术和优化方法,可以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4. 故障诊断与保护: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研究有效的诊断方法和保护措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实践应用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机床加工、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
全数字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设计
可靠性 以 及 生 产 一 致 性 差 等 问 题 。 数 字 控 制 在 精 度 、 靠性 以及灵 活性 等方 面 的优势 , 促使交 流伺 可 也
l 『 『 ]
永磁同步电动机在电动舵机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 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西安 7 0 2 ) 119
摘
要 : 于空 间矢量控制方法 , 基 采用 电流 、 转速 、 位置三闭环控制策略 , 设计 了永磁 同步电动机伺服 系统。采
用旋转变压器检测转 子的位置 和速度 , 并利用 D P 82的 1 位 外部 数据 总线一次 型读入转 子位置和速度 信息 , S2 1 6 减 少处理时问 ; 采用线性差动变压器检测舵 机位置 , 提高位置 采样精 度。实验 结果表 明系统 具有较 好 的动 、 静态特
Ab t a t B s d o h p c e t r o to to sr c : a e n t e s a e v c o n rlmeh d,a o t gt e c re t s e d a d p st n t r e lo o to ta. c d p i u rn , p e n o i o e — o p c n rls t n h i h r e y,a s ro s s m f MS wa e in d h o i o n p e f oo e e me s r d b h oain ta some ,a d g ev y t o e P M sd sg e .T ep s in a d s e d o t r r a u e y t er t t r n fr r n t r w o w r e d it S 2 1 y 1 - i x en d t u i l n o sy t e u e p o e sn me e e r a n o D P 8 2 b 6 b t e t r aa b ssmu t e u l ,o rd c r c s i gt .Th n l fee t me h n — s a i e a ge o lcr o ca i c la t ao s ee t d b h ie rv r b e df r nilta so e ,w ih wa fh g rc s n a cu t r Wa d t ce y t e l a ai l i e e t r n fr r h c s o ih p e ii .T e r s l h w t a n a a m o h e ut s o h t s te d sg e y tm a o d d n mi n t t h a trs c . h e in d s se h sg o y a c a d sai c a c eit s c r i
浅谈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及其现状
着科 学技 术 日新 月异 的发展 , 人 类对产品的需求量 已经远不是手 工作 业就 能够满足 了, 这就促使 了社会 生产从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向机 械化 生产方式迈进 。在 电机的应 用过程 中, 电机被不 断的改革创新 , 一 系列功能强大实用性高的电机不断 出现在A. i J ' 1 的视野 , 从 而进一步 的推进 了人 类社会 的向前发展 。本文从 交流伺服 系统的结构方 面出发 , 对 系统 中各 个单元的一些基本功能进行 了简要介 绍, 并且对永磁 体 同步电机调速 系统与无刷直流 电机调速 系统进行 了全面的分析和 比较 ,在 文章 的最后还对永磁体 同步 电机伺服 系统的前景从 国内外
两 个 市 场 的发 展 现 状 进 行 了评 价 。
关键词 : 伺服 系统 ; 永磁 同步电机 ; 直流无刷 电机
2 . 4位置控制 系统 。对于不 同的信号 , 位置控制 系统所表现出的 随着科 学技术 的 日新月异 , 电机在人类 的生活生产 中起 到了重 生 是不 同的 。 典型 的输入信号有 三种形式: 位置输入( 位置阶跃 输 要 的作用 ,在 人类运用 电机 的过程 中对 电机进 行 了不 断的改进创 特 I 新, 在 二十世纪八 十年代 , 由于微处理 技术和半导体功 率器件技 术 入 ) 、 速度输入( 斜坡输人 ) 以及加速度输入( 抛物线输入 ) 。 位置传感 等制造水平 的不 断提 高 , 交流伺 服电机 已经成为 了应用最 为广泛 的 器一般采用高分辨率的旋转变压器 、 光电编码器 、 磁编码器等元件 。 能输出转子 的绝对位置 , 但其解 码 电机之一。所谓 的伺 服系统就是使 物体 的位 置 、 方位和状态 等输 出 旋转 变压器输 出两相 正交波形 , 价格 昂贵。磁编码器是实现数字反馈控制性价 比较高的 被 控量 能够 跟随输入 目标 ( 或给定值 ) 的任意变化的 自动控制系统 。 电路复杂 , 还可以依靠磁极变化检测位置 , 目前 正处 于研究 阶段 , 其分辨 它的主要任务 是按控制命令 的要求 、 对功率进行 放大 、 变换与调 控 器件 , 等处理 , 使驱动装置输 出的力矩 、 速 度和位置控制的非常灵活方便 。 率较低 。 2 . 5接 口通讯单元 。接 口包括键盘 , 显示 、 控制 Y O接 口、 串行通 目前 , 随着科学技 术的不断提高 , 人类 在永磁体 同步 电机伺服 系统 / O接 口电路 中 , 有许 多数字 信号需 的应用上已经开始逐 步完善成熟 , 以下 内容是通过对永磁体 同步电 信等 。伺 服单元 内部及 对外 的 I 更新速度也不同。 机伺服系统的发展历史 以及其结构 特征进行深入的剖析 , 并 对其 在 要 隔离 。这些数字信号代表的信息不 同, 3永磁 同步 电机伺服 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1概 述 早 期对永磁 同步电机 的研究 主要为 固定 频率供 电的永磁 同步 特别是稳态特性和直接起动性能的研 究。V . 从2 0世纪 7 0年代后期 到 8 0年代初期 , 随着微处理技术 , 大功 电机运行特性 的研究 , . H o n s i n g e r 和 M. A . R a h ma n等人对永 磁 同步 电机 的直接起 动方 面 率高性能半导体 功率 器件技术 和电机永磁材料制造工艺 的发展 , 其 B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国外开始对逆变器供电 性 能价格 比的 日益提高 , 交流伺服技术 一交流伺服 电机 和交 流伺 服 做 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 的永磁 同步 电机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 其供 电的永磁 同步 电机与直接 控制系统逐渐成为主导产 品。现如今 , 性 能相对较 高的一些 伺服系 起动 的永磁 同步 电机的结构基本相 同 , 但 多数情况下无阻尼绕组 。 统基本采用永磁同步性交流伺 服电机 , 并且永磁 同步电机交 流伺服 系统在技术应用上已经逐步形 成模 式 , 具备 了十分优 良的低 速性能 随着对永磁 同步电机调 速系统性 能要求 的不 断提 高 , G . R . S l e — 提 出了现代 并可实现 弱磁 高速控制 , 能快速 、 准确 定位的控制驱 动器组成 的全 m on 等人 针对 调速系统 快速动态性 能和高效率 的要求 , 可设计 出高效率 、 高力矩惯量 比、 高能量 数字位置伺服系统。 并 且随着永磁材料性能 的大幅度提高和价格的 永磁 同步 电机 的设计方法。 降低 , 特别是钕铁硼永磁 的热稳定性 和耐腐蚀性 的改善和价格的逐 密度 的永磁 同步 电机。 近年来 微型计算 机技术的发展 , 永磁 同步 电动机矢 量控制系统 步降低以及电力电子器件的进一步发展 , 加上永磁 电机研究开发经 D . N a u n i n等研制了一种永磁 同 验的逐步成 熟 , 经大力推广 和应用 已有研究 成果 , 其在 工业生产 领 的全数字控制也取得 了很大的发展 。 域中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 正 向大功率化 ( 高转速 、 高转 矩 ) 、 高功能 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采用 了十六位单片机 8 0 9 7作为控制计算 机, 实现了高精度 、 高动态响应的全数字控制。 化和微型化方面发展。
基于TMS320F2812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设计
接影响 P M的性能指标 。以 T 30 2 1 MS MS2 F 8 2为主控芯片 , 细论 述 了以 P S 详 M M为 执行元件 的交流伺服 系统
的软 、 硬件设计 。试验表 明, 该伺服 系统反应快 , 精度高 , 能满足工业应用 的需求 。
关键词 :永磁 同步 电动机 ; 伺服 系统 ;脉宽调 制
响, 间磁场呈正弦分布 的条件下, 空 对于面装式 P M, 电机转 子 同步旋转 的 d 坐标 系 中 , MS 在 g 采用
磁 场定 向 控 制 , i 即 =0 时 , 机 的 数 学 模 型 电
为 引: P S 电压方程 MM
t t q=R s g+£ p口+e g 。
迫札 与拨 制应用21, ( ) 00 7 2 3
研究与设计 E 帐
基 于 T 30 21 MS 2 F 8 2的永磁 同步 电动机 伺 服 系统 设 计 米
曾祥 华
( 南师 范学院 物理 与电子信 息 学院 , 赣 江西 赣 州
摘
3 10 ) 4 0 0
要: 永磁 同步 电动机 ( MS 是一个 多变量 、 P M) 非线性 、 强耦合 的复 杂系统 , 其伺 服系统 的控制策 略直
了 以 P M 为执 行元 件 的交 流 伺 服 系统 的软 、 MS 硬 件 设计 。该芯 片 的运 算 能 力 比 D P C 4 提 高 S ( 2 X)
PS M M转矩 方程
=
了一倍 , 而且具有外部集成}江西省教育厅科技基金项 目( J05 1 G J9 8 )
研究与设计 E C MA
电 扎 再控 制 应用 21, 2 00 7( ) 3
P M运 动方程 MS
=
交编 码脉 冲 经接 口电路 输入 到 D P的 Q P电路 S E 输人端 , 通过 Q P电路对 接收 到 的脉 冲进 行解 码 E ( )定 子电流 的检测 。为 了满 足高性能 伺服 2 系统 的要求 , 提高系统 的 电流环响应 速度 , 电流检 测 采用霍 尔 电流传 感器 ( E , 际检 测三 相 电 L M) 实
永磁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p r a e t g e s r os se ha o d s e e v e f r a e e m n n ma n t AC e v y tm sg o pe ds r op ro m nc .
K e o ds p r a e tm a ne C e vom o o ; S P M : s r o r yw r : em n n g t A sr tr V W evo c ntol
研 究 与 开 发
田慕 琴 (9 2) 女 ,博 士 ,教授 ,研 究 方 向为 公 企 自动 化 、机 电 16 .,
一体化。
永磁 交流 伺服 电机控 制 系统 的研 究
张 锐 白连 平
( 北京信 息科 技大 学 自动化 学院 ,北京 109 0 12)
摘要 近 年来 ,永磁 交流 伺服 电机 发展 迅速 并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用 。本文 对永磁 交流 伺服 电机 的电压 空 间矢量控制 ( VP S WM )方 法进行 了研 究 ,设计 了一个基 于 S M3 F 0 T 2 13的永磁 交流 伺服 电机 控 制系 统 ,实现 了电压 空 间矢量脉 宽调 制控 制算 法 ,并设 计 了速度 电流双 闭环 的积 分分 离 式
P 调 节器 。实验 结果表 明 ,永磁 交流 伺服 电机控 制系 统具有 良好 的转速 伺服性 能。 I 关键 词 :永磁 交流伺 服 电机 ; 电压 空 间矢量控 制;伺服 控制
Re e r h o e ma e t a n t sa c nP r n n g e M AC e v o o n r l y t m S r o M t rCo t o s e S
ue s d. Asi e ci e nt i ri l I v t idt e S Sd s rb d i satce, h ha esude VPW M eh d o o to l g p r n n a n t h m t o n c n r li e ma e tm g e n
交流伺服系统发展问题论文
交流伺服系统发展问题研究【摘要】在过去的时间中,伺服系统经历了从直流到交流,从模拟到数字化的转变。
根据工业的需求和研究的热点,伺服系统有如下几点发展趋势:(1)高性能化(2)集成化(3)智能化。
【关键词】交流伺服系统;反馈装置;控制器1.伺服电机常用的交流伺服电机主要包括感应式异步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两种。
感应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成本低,保养维护简便等特点。
但是,与直流电动机相比,它调速性能差,起动转矩小,过载能力和效率低。
其旋转磁场的产生需从电网吸取无功功率,故功率因素低,大大增加了线路和电网的损耗。
其在控制上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控制,将转子电流分为与转子磁通方向一致的励磁电流和相位超前其900转矩电流,因为转差率的存在,其转子磁通位置要在位置传感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处理,系统比较复杂。
另外,转子电阻随温度而变化,会影响磁场定向的准确性。
同时,低速运行时电机发热比较严重,而低速运行又往往是伺服电机经常所处的运行状态。
因此,在交流伺服系统发展初期,感应式异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虽曾一度得到发展和应用,但由于存在上述一些问题,异步电机伺服系统逐渐转向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梯形波永磁电机,即通常所说的直流无刷电机(bldc),其反向电动势为梯形波信号;另一类称为正弦波永磁电机,通常称为永磁同步电机(pmsm),其反向电动势为正弦波信号。
直流无刷电机具有控制简单、成本低廉、检测装置简单等优点。
但是由于直流无刷电机原理上存在固有缺陷,电机运转过程中,电枢电流和电枢磁势的不连续性而导致转矩脉动较大,这种转矩脉动使得电机速度控制性能很难得到提升,并且其铁心附加损耗大,从而限制了由其构成的伺服系统在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伺服驱动场合下的应用。
而永磁同步电机其性能好于直流无刷电机,虽然控制较为复杂,但随着控制器与控制策略的迅速发展,控制系统的实时性与精确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的研究[摘要] 目前交流伺服系统取代传统电液伺服系统和直流伺服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交流伺服系统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析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结构和转子结构,同时分析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分别简介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目前常用的两种控制策略: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并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对比,为永磁同步电动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伺服系统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
1、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伺服系统作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支柱技术,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1]。
伴随着、稀土永磁材料与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交流伺服控制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交流伺服系统逐步取代直流伺服系统已成定局。
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有可能并已经初步构成了高精度、快速响应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
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在高精度速度和位置控制场合,都已经由交流电力传动取代电液传动和直流传动。
在交流伺服传动领域中,伺服系统有三种构成形式,其执行元件分别是:感应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所构成的伺服系统除以上执行元件外还有:变频装置(整流器和逆变器)、控制系统。
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因数高、转矩电流比高、转动惯量低、易于散热及维护保养等优点,特别是随着永磁材料价格的下降、材料磁性能的提高,以及新型永磁材料的出现,在中小功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宽调速范围的伺服系统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引起了众多研究与开发人员的青睐,其应用领域逐步推广,尤其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等场合已获得广泛的应用[2]。
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由于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磁钢的几何形状不同,转子磁场在空间的分布可分为正弦波和梯形波两种,转子旋转在定子上产生的反电动势波形也分为正弦波,梯形波两种,所以永磁同步电机分为正弦波驱动电流的永磁同步电机和方波驱动电流永磁同步电机。
以三相正弦波驱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主要包括定子铁心、定子绕组和转子铁心。
定子铁心由冲有槽孔的硅钢片压叠而成,这种结构可以减小电动机运行时的铁耗。
定子绕组是在定子铁心槽中嵌放电枢绕组,常采用分布短距绕组,而且通常接成星形接法以减小电动机杂散损耗。
气隙长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尺寸,尽管它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无功电流的影响不如对感应电动机那么敏感,但是它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交、直轴电抗影响很大,而且气隙长度的大小还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装配工艺和电动机的杂散损耗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比较于定子铁心,转子铁心可以做成实心的,也可以用叠片
叠压而成,并且用永磁体取代普通同步电动机的励磁绕组,目前使用较多的永磁材料是采ndfeb(钕铁硼合金)。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三相正弦波电压在定子三相绕组中产生对称的三相电流,在气隙中产生旋转磁场,磁场的角速度为,旋转磁场一边切割定子绕组并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反电动势,一边与永磁磁极相作用,带动转子与旋转磁场同步旋转。
定子电枢电流还会产生仅与定子绕组相交链的定子绕组漏磁通,并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漏电动势。
此外转子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以同步转速切割定子绕组,从而产生空载电动势。
当外加负载转矩以后,转子磁场轴线落后定子磁场轴线一个功率角,负载越大,功率角越大,负载太大时就造成失步。
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运行中,转速与电枢电流频率严格成正比,否则就失步停转。
因为它的失步问题,所以它不适合重载运行,所以永磁同步电动机广泛用来做为交流伺服系统的主要执行部件[1]。
3、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
在伺服传动系统中,实际系统对伺服传动装置的要求一般较高:要求伺服系统定位及跟随误差小;响应速度快;系统响应无超调;负载突变时,伺服系统恢复时间短且无振荡;伺服系统电机调速范围宽;低速时可输出额定转矩甚至超过额定转矩,动态过程中能承受额定转矩几倍冲击负荷及加减速力矩等。
为构成高性能伺服传动系统,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策略主要有两种: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2]。
矢量控制策略是模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它是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通过解藕,分别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矩电流和励磁电流。
它不仅控制电流的大小,而且控制电流的相位。
但该方式应用的前提是需要对电机参数进行正确估算,如何提高参数的准确性一直是研究的课题。
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是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控制其磁链和转矩,并把转矩直接作为控制量,借助于两点式调节器产生pwm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
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矢量控制中计算复杂,特性易受永磁同步电动机参数影响等问题,但由于直接进行两点式调节,不可避免地产生转矩脉动,降低了调速性能【3】。
从理论上讲,矢量控制是建立在被控对象准确的数学模型上,通过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枢电流实现电磁力矩控制。
电流环的存在,使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枢电流动态跟随系统给定,满足实际对象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力矩的要求。
电动机实际电流受到其转子位置的实时控制,保证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流形成的电枢磁场与转子 d 轴垂直,实际交轴电流和系统控制所需交轴给定电流相等,系统保证实际负载对象的力矩要求,永磁同步电动机所产生的电磁力矩平稳,电动机可以运行的转速较低,调速范围较宽。
永磁同步电动机启动、制动时,所有电流均用来产生电磁力矩,可以充分利用永磁同步电动机过载能力,提高电机启、制动速度,保证其具有优良的
启、制动性能。
直接转矩控制只保证实际力矩与给定力矩的吻合程度,并根据力矩误差、磁链误差及磁链所在扇区,选择主电路器件开关状态,使电机磁链按照所定轨迹运行。
电磁转矩及磁链滞环控制时,电机转矩不可避免地存在脉动,直接影响永磁同步电动机低速运行平稳性和调速范围。
另外,通过永磁同步电动机反电势积分求得定子磁链,这种磁链电压模型在低速时准确性很差,受逆变器死区时间、电机电阻及电压检测误差的影响,影响电机低速运行性能,影响电动机转速运行范围,且电动机静止需要启动时,因其定子初始磁链位置未知,系统无法发出正确的控制信号,电动机启动困难,通常是将电动机转子拉到固定位置再进行启动[2]。
4、结语
本文作者在参考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伺服系统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目前交流伺服系统取代传统电液伺服系统和直流伺服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交流伺服系统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析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结构和转子结构,同时分析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最后,分别简介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目前常用的两种控制策略: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并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对比,为永磁同步电动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永飘,基于dsp的永磁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开发【d】,西
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陈荣,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 窦玉东,基于tms320f240的矢量控制交流调速系统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谷善茂何凤有谭国俊等,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j】,电工技术学报,2009,第24 卷,第11 期:14-20.
[5] 徐艳平,曾光,孙向东,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3,第37卷,第3期: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