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院2016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能源动力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同时具备较强团队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意识,适应现代能源行业需求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以清洁能源利用为特色培养方向,主要涉及液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与环保制冷空调。
毕业生能在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制冷与空调设备公司、新能源公司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校进行深造或从事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通过高等数学、工程材料、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电
工学与电子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能源与动力领域宽广的理
论基础知识。
3、在液化天然气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能源系
统安全工程等专业课程中,培养能源与动力领域尤其清洁能源利用所必须的理
论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顺利阅读本专业
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
5、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科研前沿,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研究开发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
6、具有优良的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基础课程
能源科学导论、工程热力学(1)、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基础实验、工程材料、电工学与电子技术、电工电子实验。
六、专业核心课程
热质交换设备、燃烧原理与设备、制冷与低温技术、工程热力学(2)、流体机械与管网、普通化学、工程应用技能训练。
七、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工程热力学(2)为双语课程。
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九、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见附表二)
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
十一、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参考附表一)
十二、独立开班的留学生教学计划
附表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2B类课程为专业限定性必修课程。
填写说明:
(1)各院(系)应同时列出课程中文名称及其准确的英文名称。
(2)对有关实践教学内容的学分和学时情况的表达规范如下:理论与实验(实践)合上课程学分和学时分别为“理论学分+实验(实践)学分”、“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实践教学学时用周数表示,一般1周计1学分,分散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折合成周数后计算学分。
(3)“开课学期”应明确到具体学期,尤其是公共必修课板块的思想政治课;同一板块专业课程请分别按开课学期依次排列。
(4)在公共选修课板块,由院(系)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参照《中山大学普通本科生修读公共
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暂行管理办法》精神,明确核心通识课程各模块学分要求。
(5)“课程负责人”栏需明确列出课程教学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建议只填写1-2名。
不需填写职称。
附表二: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
①
②凡跨学科(工学)门类第二专业的学生,要求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足本专业必修
课和选修课56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40学分以上,并必须完成第二专业的毕业论文。
③凡在同一学科(工学)门类中,跨一级学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修第二专业,要求
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足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48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40学分以上,并必须完成第二专业的毕业论文。
④凡选修双学位的学生,必须修足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7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45学
分以上,且必须完成双学位专业毕业论文。
⑤以上标准所规定的学分数,不含重复课程的学分。
附表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
填写说明:
(1)公必课、专必课根据该专业设置的课程填写每学期学分学时,专选课分专业设置课程学分和建议学生修读学分两栏填写;公选课的学分、学时不需分学期列出。
(2)每学期的合计总学分、总学时仅包含公必课、专必课和专选课(建议修读)的学分、学时,公选课不计入;公必课、专必课、专选课(建议修读)、公选课的合计学分应与相应课程类别毕业学分要求相等。
(3)此表以学制四年为例,学制超过四年的,请自行增列。
附表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含实验)一览表
填写说明:
(1)此表所填课程即毕业总学分中实践教学学分所含课程。
(2)课程类型包括以下几种:①独立设置的实验,指不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实验课;②理论+实验,指包含实验教学内容、理论和实验部分各有一定学分学时的课程;③集中性实践,指独立设置、集中实施的实践课程,如见习、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或设计等课程;④分散性实践,指独立设置、分散在学期内多个时段实施的实践课程;⑤理论+实践,指包含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部分各有一定学分学时的的课程;⑥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