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财政保障标准研究_傅才武

合集下载

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财政保障机制研究社会变革中现代社会福利体系的概念日趋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安全、社会保障,而是逐步涵盖与人民生活安康、幸福相关的各项社会福祉。

公共福利与社区服务也是现代社会福利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的实现需要以公共服务的提供为基础。

新一轮公共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突显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使得开展基础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需求迫切,其中的一大突破口便是公共财政对于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机制建设。

各相关学科对公共服务领域公共财政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财税制度改革、均等化问题、政府职能等视角,相对缺乏对财政保障机制特点及发展情况的研究。

本文聚焦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问题,以宏观财政制度为框架,以财政投入目标为背景,以城市社区文化中心为切入点,旨在探讨现今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共财政制度是否具备保障机制特点,在保障性方面存在的提升空间,以及为实现公共财政保障机制需要克服的重点、难点问题。

研究过程整体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具体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

对现有政策条文研读,梳理财政投入研究的基本框架,并选取济南、青岛、上海三地作为个例展开深入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具体方法收集一手材料,结合质性分析软件,进行主题分析,了解财政投入机制现状、经验与问题。

最终发现,现有财政投入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文化服务的多级政府共担机制、五种(三类)投入方式、三大分配领域以及投入水平和监督管理现状,提炼出三地“选择型”、“项目型”、“常规型”的经费投入模式类型。

结合目前突出问题,探究具有保障性功能的财政投入举措,提出以责任分担为起点,以高效、稳定、均等化的投入形式为支撑,配套独立化、专业化监管制度,实现公共财政保障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解读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解读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负责为公众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该服务范围涵盖了教育、艺术、文学、娱乐等多种文化领域,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和提高民生福利的重要途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旨在通过建立完整的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重点近年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其中重点内容如下:1. 加强文化储备建设文化储备是指文化资源的积累和保护。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文化储备建设。

政府应该积极采集、整理和收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文献资料,并保护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应该加强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历史资料等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播。

2. 构建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普惠性服务是指针对所有人群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包括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艺演出等。

为推进普惠性服务,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投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日常管理。

3.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文化产业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决定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也比较突出。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文化产业布局的规划和管理,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4. 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相互渗透、促进共同发展。

具体可以采取支持数字文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引导文化机构和科技企业开展合作等措施。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政府应该在储备、普惠、产业、科技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范围标准和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范围标准和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范围标准和方式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均等化程度,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构成政府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职责。

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范围的外部边界应参考中文化预算模式,并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运行支撑体系为三大保障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标准应从分类保障标准和倾斜保障标准出发,在公益性文化单位财政保障标准测算中引入“内涵式”保障标准,从而测算出总体保障标准,同时这一标准还要根据国内其他各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标准、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标准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增长率、增长弹性系数和边际增长倾向等因素进行调整,最终构建基于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长效保障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方式则应保证财政投入日益规范,各级政府责任分摊方式明确,并寻求多渠道的筹资方式。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责任,财政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①从政府直接承担全部职能责任、几乎所有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都由政府财政支出“大包大揽”的阶段走向了市场化服务提供阶段。

但是,过度市场化直接导致了这一阶段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混淆、政府文化职能和财政保障责任的模糊,也导致财政对公共文化的总体投入规模过小、增长缓慢,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将传统的大文化事业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此后的一系列文化政策使得公共文化服务在十来年的时间获得了快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但是,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要实现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和“均等化”目标,关键和当务之急在于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与财政保障的范围、标准和方式问题。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税政策研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税政策研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税政策研究作者:邓颖刘影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11期[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财政支持力度还不够,表现在:财政文化投入总量不足、区域结构失衡明显和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作用缺失。

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合理优化财政文化投入的结构比例,建立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财政政策[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1-0159-02[作者简介]邓颖(1988-),女,黑龙江密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政策与理论;刘影(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市邮政局,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

近年来,我国在各级财政部门支持下所进行的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涵盖面很广,既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影剧院、文化馆(站)、广播电台、电视台及通信系统和网络系统建设;也包括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的保护等。

这些建设和活动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均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着缺乏增长机制、结构比例失衡、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

究其根源主要是缺乏对公共文化建设的准确定位、财税政策不完善和资金使用效率低。

为此,本文就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税政策提出建议,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财政瓶颈制约(一)财政文化投入总量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基础、最根本前提条件是财政支持,也是实现政府公共财政职能的重要体现。

公共文化建设为什么不能强化供给侧财政投入方式:一个解释框架

公共文化建设为什么不能强化供给侧财政投入方式:一个解释框架

Why Public Culture Construction Can’t Enhance Supply-side Financial Investment: An Explanation
Framework
作者: 傅才武[1];李延婷[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50-64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期
主题词: 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供给侧;文化消费侧;数字技术;财政投入;体制改革;机构空转;文化消费
摘要: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国家战略目标下,加大对文化行业和公共文化单位的财政投入成为落实国家战略的物质手段和政策措施。

但对基层文化单位的调查表明,传统的通过文化行业系统进行的财政投入是一种供给侧保障方式。

这一方式在增强文化单位公共产品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导致了明显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行业利益固化导致行业封闭和行业"软收缩"、资源体制内循环导致"机构空转"和供给侧低效。

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调整政策思路,我们需借助于数字信息技术的平台功能,实现宏观政策思路的总体转型,要推动政策基准从"国家--文化单位"的供给侧公共投入逻辑转到"国家--个人"的消费侧激励逻辑,以文化消费侧的政策创新引导供给侧的绩效提升,并由此重建公共文化政策的合法性,通过宏观政策创新引导当前国家文化事业体系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型。

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目前 , 国公 共文化服 务的建设资金主要靠政府投 入。虽 我 然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 公共 文化服 务事业的投入 , 总 但 体 而言 , 我国公共服 务经费投入总量不 足 , 尤其是 文化事业 经
纯公共文化产品是指那些直接关 系到 国家 文化主权 、 文化
信息安全或与 民族文化创新 、 传承 直接相关 的文化产品 , 些 这
国政府首次提 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 的 目 ,从这里可以看出 , 标 今 后在我国财政支 出的发展 中财 政支持 文化教育 等公共服 务
的比重 会越来越大 。财政政策作 为国家 宏观 调控的手段之一 , 对 经济发展起着 “ 自动稳定 器” 的作 用。通过 税收 、 财政 补贴 等

财 政 政 策促 进 公 共 文化 服务 体 系建 设 的 理 论 基础
应由政府直接投资生产 。准公共文化产品是指那 些公共性较高 ,如果强行实施排他 的话技术成本 过高的产品 。这类产品可 以通过政 府补贴的方式 由私人提供或政府和私人 同时提供。私人文化产
品是指完全具有私人物品的特点 ,收 益和成本完
表 1 20 - 2 0 0 1 0 8年全国文化事业财政拨款 经费 ( 单位 : 亿元)
I l —\
项 目
——~
年 2 1 0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份 0 2 0 O 0 0 0 0 0 0 0 O 0 0 0 0
I8 42 0 2 2 7 82 3 07 3 3 - 0 l 9 8 - 2 2 8 4 2 l 6 6 8 6 .939 02 4 2 34 7 l 5 64 7 8 3
多 的问 题 亟 待 解 决 。
1 公 共 文化 服 务 财政 投 入 总量 不 足 、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检视与政策建议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检视与政策建议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检视与政策建议
耿达;傅才武
【期刊名称】《湖湘论坛》
【年(卷),期】2016(029)001
【摘要】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以来,其在国家文化战略层面和实践进展层面不断推进,基本框架和网络设施建设取得可喜成效,并将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从“全面覆盖”建设阶段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新时代命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步入新的战略阶段.
【总页数】5页(P114-118)
【作者】耿达;傅才武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1;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
【相关文献】
1.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 [J], 李国新
2.试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馆的发展 [J], 王志远
3.新时代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J], 司文涛;牛家儒
4.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J], 欧琳宗
5.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 [J], 龙吉[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硕士论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角度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角度硕士论文

自 2010 年 9 月 1 日 起至 2013 年 6 月 30 日 止 学位授予日期: 2013 年 6 月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Candidate:Zhao Zhijie
Supervisor:Prof. Qu Shunlan
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公共文化服tract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and attention about 'cultural rights'.The government is not only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realization of citizens' political,economic and social rights,but also in achieving the cultural rights which is the basic human rights.Developping the public cultural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duty of the government.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 is currently fac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irrational structure,and lowing utilization efficiency.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which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fully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proceeding from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which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advancing socialist culture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Specifically,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ChapterⅠ,Introduction.Including basic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relevant concepts defined,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descriptions of research ideas, methods, innovation and inadequacies,which is paved the way for the belowing statements;ChapterⅡ,The theoretical analysis.By defining related concepts,analyz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for constructing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depth;ChapterⅢ,A empirical research of promoting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By establishing a index system to measure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use a method of equalization composite index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from both horizontal and longitudinal sides,which is in order to find the problem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belowing suggestions;ChapterⅣ,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This chapter selects some countries which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such as the UK, the USA and France,by stating the fiscal polic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and finally summary the enlightenment to China;ChapterⅤ,The fiscal policy target and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Firstly,the principle of fiscal policy in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s construction is raised,under the guidance of

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

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

作者: 傅才武[1]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
页码: 134-140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文化体制改革
摘要: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然生长”道路不同,当代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走一条改革转型道路。

建国之初确立的国家文化事业体系,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基础、人才基础和物质基础。

但是,作为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传统文化事业体系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理念和管理方式,存在着从理论基础到功能结构上的诸多差异。

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但又必须超越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系统结构创新,是一种基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的重构,绝非对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小修小补”或功能升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代性研究_傅才武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代性研究_傅才武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代性研究_傅才武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7日/第016版理论·实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代性研究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傅才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

认识与把握其深刻内涵,是当前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内涵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文化领域内基于市场经济结构的制度体系替代计划性制度体系的制度嬗变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国家文化治理方式逐步超越传统的计划性公共供给方式,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重构公共文化供给和分配方式的过程。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既是国家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又是文化行业“现代性”的建构过程。

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建构,既要看到微观生产者的独立主体性重塑,又要正视宏观管理体制的结构变迁。

微观层面上,公共文化机构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由相互疏离向相互融合转变:公共文化机构面向社会开放,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公共生产与公共供给过程;社会力量在制度激励下按照文化自觉的原则组成公共文化生产机构,成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中与国有文化机构相对应的替代性生产者。

中观层面上,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由“父子型”向“契约型”转变,公共文化单位不再是国家文化行政体系中的“附属单位”,而演变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共生产机构(非营利性法人单位)。

政府部门与文化生产机构之间主要通过服务契约进行连接,一个以市场交易关系为基础的管理结构正在形成。

宏观层面上,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的科学管理体制。

在此背景下,文化体制中“单位与社会、政府与单位、党委与政府”三大关系的调整,落实到改革的承担主体或改革的实施对象上,主要体现为微观生产主体的“功能性改革”与宏观管理体制的“结构性改革”。

公共生产主体根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围绕公共生产效能目标,建立健全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基于独立市场主体身份重构与政府、社会的关系。

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范围、标准和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范围、标准和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范围、标准和方式张启春;李淑芳【期刊名称】《江汉论坛》【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均等化程度,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构成政府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职责。

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范围的外部边界应参考中文化预算模式,并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运行支撑体系为三大保障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标准应从分类保障标准和倾斜保障标准出发,在公益性文化单位财政保障标准测算中引入“内涵式”保障标准,从而测算出总体保障标准,同时这一标准还要根据国内其他各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标准、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标准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增长率、增长弹性系数和边际增长倾向等因素进行调整,最终构建基于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长效保障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方式则应保证财政投入日益规范,各级政府责任分摊方式明确,并寻求多渠道的筹资方式。

【总页数】8页(P123-130)【作者】张启春;李淑芳【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湖北地方政府治理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 湖北房地产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F812【相关文献】1.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财政保障研究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保障的区域性差异——基于257个样本调查数据的分析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保障机制的完善——基于湖北省42个县的问卷调查4.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新方式——以大连瓦房店农村为例5.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统计范围与保障标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财政增量投入的约束条件——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考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财政增量投入的约束条件——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考察
Restrictions on Increm ental Financial Investm 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 odem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of County Pu blic Libraries
FU C’aiw u & YUE Nan
誓 ABSTRAC 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oal of building a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2015 has set up a clear goal that the state public financial investment should maintain a steady growth. However, through continuous observ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ounty-leve1. it was f0und that the traditiona l management mode of‘‘increase output by increasing public investm ent” is losing its strength due to the dual constraints of g r owing institutiona l cost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idents’ cultural consumption patterns. On the whole, the cultura l industry has entered an overlapping per iod of “soft contraction’’ and structura l transfor m ation.The rising disparity between eastern, central,wester n China a n d northeaster 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 y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variables such as finan cial subsidies, employees,population base and

探索文化领域供给侧与消费侧协同改革:政策与技术路径

探索文化领域供给侧与消费侧协同改革:政策与技术路径

探索文化领域供给侧与消费侧协同改革:政策与技术路径傅才武;曹余阳【摘要】如何激活居民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和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与效率,是制约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两大结构性难题.2015年文化部和财政部“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中部试点项目的实施结果表明,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居民评价积分——积分兑换市场消费”的大数据管理模式,以打通文化产业和事业的业务边界,实现文化消费领域供需对接,是激发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的科学可行路径,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突破口.【期刊名称】《江汉论坛》【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9页(P120-128)【关键词】文化消费;供给侧改革;文化体制;政策路径【作者】傅才武;曹余阳【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4近年来,学界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政策研究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一方面,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但又得不到充分满足;另一方面,加大公共投入又导致无效供给快速增加,致有浪费国家公帑之恶评①。

与物质生产领域社会和学界关注焦点逐步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的情况不同,文化领域既有供给侧的问题,又有消费侧的问题,还有供给与消费的再平衡问题。

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最终环节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文化消费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提高国民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根据国家关于“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的部署②,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试点分别在东中西部试验三种政策类型。

本文将以中部试点为案例,讨论当前我国文化消费激励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既遭遇消费侧的居民文化消费动力不足、消费比例偏低的难题,又迎头撞上供给侧公共供给的边际效率逐步下降的难题。

_三角协调模型_与_力量均衡_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方法论问题_傅才武

_三角协调模型_与_力量均衡_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方法论问题_傅才武

第27卷第1期2016年2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Tongji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ionVol.27No.1Feb.2016收稿日期:2015 12 2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中的财政保障标准与保障方式研究”(项目编号:13ZD04)。

作者简介: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年,第63页。

②傅才武、陈庚:《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2期。

③杨立青:《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来源、约束条件和路径依赖》,《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文化产业研究】“三角协调模型”与“力量均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方法论问题傅才武,黄梦航(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武汉430072) 摘 要:过去30多年来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将之归因于增量改革所产生的诱致性力量。

但对于诱致性力量如何发挥作用的过程,则少有讨论。

文章借助于“三角协调模型”与“力量均衡”理论,阐释30多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动力机制。

文章明确提出,政府、市场和文化单位是过去30多年来影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的三大核心主体,由这三者之间的改革意愿及行动力所形成的改革合力塑造了30多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道路,这三者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展现出了不同的力量组合方式,构成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方法论内涵。

“十三五”期间,由于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文化发展环境的变化,将导致传统的“力量均衡”模式被打破,必须构建第二阶段改革的新动力,建立与新的科技环境、经济环境和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相适应的新的力量均衡模式。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方法论;理论模型;制度变迁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3060(2016)01 0043 07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过去30多年时间内始终坚持面向市场的基本改革方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政保障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政保障构建

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博物馆 、美术馆等举办的各种
公 益性 展览 。二 是其他 各种公 益性 文化 活动和 文化 工程 。其他 公 益性 文 化 活动 主要 有公 益 电影 放 映 、 体育 健身 、群众 文艺 创作等 ;文化 工程 活动 主要有 农 家书屋送 书下 乡工 程 、流 动舞 台车 工程 以及 非物
的支持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 ,向全体公民和
各 类文化 企业 提供优 质高 效 的公 共文 化产 品和服 务 是政 府责 无旁 贷的职 责 。


公 共文化服 务体 系财 政保 障的 内容
文 化产 品 和服 务提 供 等所 需基 本 资金 的财政 支 撑 。 各 级 财 政 不 仅要 明确 公 共 文 化 基 础 设 施 的保 障范
大大促进了我国公益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 的发 展 ,同 时也推 动 了我 国文 化产业 的发展 。但 是 ,由
于投 入经 费基 数较小 ,文 化基建 投资 占国家基建 投 资 的 比重 偏低 ,甚 至 还 有 下 降趋 势 。2 0 0 9 年 我 国
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等。
随着 财政 经费投 入 的加大 ,我 国公共 文化 产品
0 . 0 5 %。另外 ,由于鼓励社会捐赠措施不力 ,私人 资本难 以参 与公益 性文 化事业 建设 ,导致 我 国公 共
文化 投入 不足 ,公共文 化基 础设施 建设严 重落后 于 我 国经济社 会 的发展 和人 民文化生 活需求 。
财政保 障是 公共文 化设施 建设 运行维 护 、公共
文化 事业 基建 投 资 占我 国基建 投资 的 比重仅 为
和服务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但因各地经济发展水 平 和文 化 习俗 的差 异 ,公 共 文化 服务 地 区差异 依然

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建构:国外经验与中国对策

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建构:国外经验与中国对策

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建构:国外经验与中国对策
陈庚;傅才武
【期刊名称】《理论与改革》
【年(卷),期】2016(0)1
【摘要】财政政策是支持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美、英、德、法、日
韩等国外主要文化产业强国的财政政策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形成产业立法、直接资助与间接支持、公共财政绩效评价、税收优惠政策、基金会拨款方式等政策经验。

针对我国文化产业财政政策的症结,促进文化产业立法、完善文化产业财政
政策体系,形成财政直接资助体系、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财政间接
资助手段、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优化财政支持方式、创设国家文化产业基金会,设立
文化产业专门金融机构、建立"国家文化产业银行",是优化中国文化产业财政政策
体系的基本路径。

【总页数】6页(P169-174)
【关键词】文化产业;财政政策;资助体系;税收政策
【作者】陈庚;傅才武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4
【相关文献】
1.日本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J], 杨京钟
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J], 孟华;王晓腾
3.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探析 [J], 王德高; 陈思霞; 卢盛峰
4.新时代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建构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J], 任成金;吴启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秀实践》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秀实践》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秀实践一、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这些政策法规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

在我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城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文化服务。

同时,各级政府还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三、服务内容的丰富多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培训、展览、演出等,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还注重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创新服务模式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

例如,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运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服务模式;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五、提升服务效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提升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通过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提高文化服务人员素质、完善文化服务流程等措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强化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属性,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六、强化保障措施为确保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各级政府强化保障措施。

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基层文化单位的效率困境:供给侧结构问题还是管理技术问题--以5省10个文化站为中心的观察

基层文化单位的效率困境:供给侧结构问题还是管理技术问题--以5省10个文化站为中心的观察

基层文化单位的效率困境:供给侧结构问题还是管理技术问题--以5省10个文化站为中心的观察傅才武;许启彤【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1【摘要】现代国家的合法性资源既来源于历史传统,又来源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成效。

文化站作为政府的基层文化单位,是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因其承担面向基层社区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任务而获得自身的合法性,故文化站又是国家合法性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藉助文化站等基层组织,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让全社会形成一种礼敬传统文化、崇尚公平竞争、崇尚效率优先、崇尚技术和智慧的文化价值系统,形成有利于支撑现代经济社会结构的文化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是文化站等基层文化机构得以设立并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核心价值所在。

文化站等基层文化机构既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又是基层公共文化传播系统的一部分。

经过对国家公共文化政策实验基地文化站的持续观察显示,我国基层文化机构正陷入公共资源投入不断增加而绩效却持续下滑的“悖论”,这种情形使正在实施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未强先衰”的窘境。

研究发现,文化站面临的发展困境,其实质是基层文化机构的传统业务模式与高速城市化进程和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导致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变迁之间出现的结构性失衡,这种结构性问题只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能够仅仅凭藉机制措施来解决。

文化站比照事业体制的制度设计是一种低效率的管理模式;一向行之有效的传统的“增人加钱”式增量改革模式也正逐步失去有效性。

必须重新梳理我国基层文化单位的结构性改革思路,明确基层公共文化事权和支出责任的财政政策基准,不再仅仅聚焦于经费、编制和管理标准等技术性层面的问题,而必须树立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维。

【总页数】10页(P50-59)【作者】傅才武;许启彤【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武汉430072;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制度创新研究——以山东省玉皇庙镇综合文化站为例 [J], 朱琳;2.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制度创新研究——以山东省玉皇庙镇综合文化站为例 [J], 朱琳3.基层银行业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 [J], 鞠世鹏;肖起峰;刘相兵;曲楠楠4.试析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管理科学化——以基层公共文化单位为例 [J], 何端5.试析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管理科学化——以基层公共文化单位为例 [J], 何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健全财政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健全财政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健全财政政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沈凌云
【期刊名称】《神州(下旬刊)》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能够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为加快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因此,政府通过健全财政政策来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很重要的,本文就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总页数】1页(P281-281)
【作者】沈凌云
【作者单位】兴化市文化馆江苏省兴化 2257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江干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 [J],
2.基于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 [J], 冯曦明;董丁
3.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J], 张建欣
4.以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引领促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淮安市为例 [J], 王莉梅
5.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 [J], 焦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2015年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战略规划阶段转入战略实施阶段,这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标准的制订与公共资源投入方式的创新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从理论上梳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财政保障理念、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和保障方式的内涵特征,确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保障标准,成为破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瓶颈”现实的基本路径。

立足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和均等化要求,文章提出了“补齐增量,开放业务,评价激励”的政策设计思路,以及实施“分类保障、分级分担、量化标准”的政策路径,由此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保障标准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财政;保障标准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15)04-0044-08自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近年来国家实施的文化战略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统计表明,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框架在2012年底业已基本建成。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关于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当前及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战略任务,我国公共文化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

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从“全面覆盖”的基础建设阶段转进到“内涵发展”的“现代性”建构阶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从内涵到路径的转型,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保障标准至关重要。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财政保障机制的新要求(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均等化、标准化、多元化等方面的内涵,又体现了有别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开放性和现代性的时代特征,是我党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理论和发展方向的新表述,也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战略目标。

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丰富内涵,我国学界已有多种阐释。

张永新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兼具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中的财政保障标准与保障方式研究”(13ZD04)。

作者简介:傅才武(1966—),男,博士,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公共文化;陈庚(1982—),男,博士,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政策、文化体制;彭雷霆(1981—),男,博士,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政策与公共文化。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财政保障标准研究傅才武陈%庚彭雷霆“构建现代文化治理体系”专栏专稿□征,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制、运行机制的总称”①,王列生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功能完备的开放性文化制度”。

②蒯大申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价值基础,提供基本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

③尽管阐释角度和方式不同,但学者们都强调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区别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现代性”。

这种现代性体现为:(1)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即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着力塑造体现时代精神、有创造性、积极健康的公共文化;(2)现代化的治理理念,即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重点放在保障底线、筑牢基础和创设环境上来,加强制度、能力和平台建设,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保障,引入市场化公共文化配置手段;(3)现代化的服务内容,即立足发展阶段、地域差异和群众文化需求特点,提供引领时代发展、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多样化的文化内容;(4)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即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阵地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

④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既体现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的价值目标也明确了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方向与方法的统一。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对建国以来确立的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继承,又是对传统文化事业体制的创新。

它是在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到全面推进阶段以来的一种新的文化建设思路,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而在文化建设较高阶段形成的文化建设目标和现实道路,对国家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传统文化事业体系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理念和管理方式,存在着从理论基础到功能结构上的诸多差异。

从国家治理理念看,与作为社会文化动员体系的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功能目标不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种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出发点的功能体系。

在管理方式上,传统文化事业体系主要表现为相对封闭性的行业系统,立足于“计划配置、干部任命、专业技术”这三大基础,具有“资源体制内循环、身份刚性约束、行业壁垒”三大基本特征。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于“市场配置、公开竞争、契约管理”这三大基础,按照契约管理原则创新政府与直属文化单位、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连接方式,具有“资源跨体制流动、身份弹性管理、契约竞争”三大特征。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这些基本特征,从本质规定了公共文化政策设计的政策思路,对创新文化财政保障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财政保障的新要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新概念和新的战略目标,蕴含了文化领域内基于市场经济结构的制度体系替代计划性制度体系的制度嬗变过程,包含了国家文化治理方式逐步超越传统的计划性公共供给方式,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重构公共文化供给和分配方式的过程,本身包含着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区别的新的历时性内涵和创新性特征,体现出有别于传统文化事业服务体系的开放性时代特点,是我国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理论和发展方向的新表述和新规定。

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和内涵对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超越,也在客观上对国家文化财政保障机制提出了新的转型要求。

与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事业保障机制相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体系具有一些新的特征:1.在财政保障理念上,要实现由以保障供给为中心转向以保障需求为中心。

公共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导向基础,也是公共文化政策设计的逻辑起点。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现代性变迁,公民和社会发展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多样和高级化发展态势。

⑤从管理理念看,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即按照文化产品生产的过程设计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作为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种由文化管理向文化治理的转变,在管理体制上表现为一种“以需求为中心”,即按照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目标而系统设计的国家公共文化管理职能系统,文化生产单位要以社会公共需求为导向重组单位内部管理流程,形成一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需求的开放型管理结构。

由此延伸到财政保障理念上,传统公共文化事业体系是以保障供给为中心,进行资源(人、财、物)配置的制度体系;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要求以保障需求为中心,按照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和真实的公共文化需求配置资源,进行公共文化生产与分配,形成以公共需求为出发点的财政保障机制。

2.在财政保障范围上,要实现由公共单位本位向公民权益本位的转变。

在财政保障范围上,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计划型公共生产、分配与消费体系,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生产的基础,也是公共财政的基本保障范围。

长期以来,处于体制内、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垄断生产者的文化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的生产能力制定公共生产计划,统制年度预算,申请财政拨款,形成以文化事业单位为本位的财政管理业务流程。

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供给方、生产方和消费者三方之间的契约交易为基础形成的合作化公共文化生产、分配和消费体系,它要求按照契约交易原则进行社会化管理,要求公共生产过程面向社会开放,无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企业、非营利组织及个人均可能成为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潜在生产者,体制内机构与体制外单位具有同等的机会。

在这一环境下,公共财政保障的范围即是以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边界,以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为公共目标,要超越公共文化机构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服务契约配置公共资源,将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公共文化生产机构纳入到政府公共购买的范围,从而保障全社会公共文化的生产和供给。

3.在财政管理渠道上,要实现由分散项目拨款转向统筹综合使用的转变。

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基于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是一种“技术分类———专业分工———行业分系统”的文化管理架构,即按照文化部与文化艺术行业、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广电行业、国家文物局与文物博物馆行业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相应的宏观管理边界,设立国家文化管理职能系统,同时允许中央到地方各级文化行政系统设立派出机构,最终形成“条块分割”的科层官僚体制。

相应地,财政文化投入也必须按照行业部门拨款,公共经费通过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文物以及体育、宣传、科技等行业部门下达,根据项目预算分散使用。

如专项资金,目前文化领域专项资金有20多项,涉及文化艺术、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五大部门行业系统,既有延续性项目,也有年度项目,既有涉及重大文化工程的全国性项目,也有区域性的专门性项目,整体上存在着项目数量多、总量小的特点,按照专款专用的规定,这些资金在基层的使用上不能统筹安排和统一使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复使用和资金浪费。

有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文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漏洞:烧政府的钱没商量”,“兴建奢华文化设施、违规使用资金、部分基层文化设施成摆设”成为三大浪费现象,⑥需要改革经费管理和使用制度,提高公共经费的使用效率。

正因为文化领域内的财力分散,各个项目之间不能互通共享,尽管近年来国家财政文化投入总经费增速迅速,但基层资金却依然紧张。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种面向社会公共需求的公共生产和分配体系,专业分工和行业分类都只能是提高公共生产效率的手段而不能成为公共保障的目标,将公共预算集中用于保障公共供给的最终目标而不是过程才符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要求。

这就要求确立整体和系统观念,要求“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这客观上要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统筹安排,文化投入资金的整合使用,充分发挥公共经费的整体效益。

4.在财政保障标准上,要实现由粗放定性型向量化规范型转变。

公共文化行业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