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新经济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国新经济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它不仅是
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且也是决定国家乃至世界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美国经济持续近十年的增长,其最根本的动力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来说,积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步伐,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美国经济持续出长的根本动力
自1993年3月以来,美国经济呈现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持续增长的态势,被誉为“新经济”。新经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克林顿政府卓有成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美国公司跨世纪的改革都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但毋庸置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是“新经济”产生乃至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新技术革命使得美国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型转向技术进步型。据美国经济学家推算,投资因素和科技因素在战后美国经济增长中起的作用是有不同的。战后至50年代,投资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占的份额约为80%,科技因素只占20%;到了70年代,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上升到50%,投资份额则由80%降至50%;到了90年代,科技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升到70%,投资作用则减到30%。从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美国经济增长中科技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以信息产业为例,从1990年一1996年,美国信息产业的销售额增长了57%,达到8600亿美元。信息产业已超过美国80年代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业、建筑业、钢铁业,而一跃成为美国经济的头号支柱产业。在1993年一1997年间,高科技部门产值在美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已达27%。据美国经济学家预测,到下世纪初,高科技部门将占美国GDP的近一半。
第三,高科技用于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也使美国的传统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汽车工业为例,近10年来,美国的汽车行业除实行设备更新外,还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技术创新,使美国汽车业的竞争力又重登全球榜首。在高科技革新推动下,传统工业的改造、革新、调整和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带动了经济增长。此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化了经济产业结构,提高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传统工业质量的提高以及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关资料显示,最近几年美国的国际竞争力连续排名于西方各大国之首。与此同时,美国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据统计,1980年美国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为3%,工业为34%,服务业为64%;到1999年2季度,农业的GDP中所占比
重降为1.6%,工业降为22.6%,服务业比重上升到75.85%。美国经济结构高级化使美国经济率先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
第五,高技术引致的高生产率与大量外资介入同时推动美国经济增长。格林斯潘1999年7月在美联储年中报告中指出:“美国非农业生产力增长率在80年代平均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最近几年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已超过2个百分点,(1998年为2.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由于日、欧经济不景气,以及90年代美元升值,使美国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低廉,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使美国公司盈利水平普遍上升,并带动了个人消费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与日、欧经济低迷和后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形成强烈对比,使美国成为最佳的投资场所以及游资的避风港,大量外资纷纷涌入美国。从而使美国经济步入科技进步、投资增长、消费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的良性循环中。
美国新经济对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启示
上面我们看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美国“新经济”的根本成因。但事实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但可以让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获得领先地位,更可以使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实现跳跃式发展。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势在必行。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还很低,我们需要在借鉴吸收美国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
首先,制定统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建立高层次的协调机制。发展高新技术,必须由政府给予政策性引导和调整,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确定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及产业,统一规划和部署,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在涉及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性高科技项目上,需要高强度投入,迅速占领阵地,从而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其次,规范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竞争,扶持和中小企业发展。维护市场竞争的正常有序、保护知识产权,既是促使各类企业优胜劣汰的关键,也是推动企业不断创新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规范、限制企业垄断市场的行为和其它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促进资金、科技人才向中小企业流动,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际上在美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正是中小企业。
再次,高度重视研究与开发,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推动科技产业化。经验表明,有形资产方面的投资能带来8%一10%的收益;而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至少能为社会带来30%的收益。在高科技时代,谁拥有领先技术成果,谁就可以获得市场和利润,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强企业、大学、公共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包括:通过生产部门的预期需求,加强研究与培训的有机结合;使大学和公共机构的研究人员能有部分时间去创办新兴产业;鼓励生产者和技术开发者之间的对话等。这样使科研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科技产业化进程。
第四,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拓展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风险投资在西方被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进器”,很多高科技企业在初创阶段都是得益于风险资本的支持才发展起来。我国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建立风险投资公司,研究引进被许多国家证明成功的风险资本对创新投入的机制。同时,国家还应从金融、财税等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融资渠道。
第五,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是发展知识经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根本出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例如类似微软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它的市场价值约有90%是由专利、软件和公司职员的知识技能组成的,远远超过其实物资产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将发展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发展教育的基础上,只有培育和建立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技术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上取得更大的发展,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战略地位与政策环境分析(2003-11-25)
2003-12-3 9:04:23 作者:高级管理员点击393次返回首页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萧延高唐小我
【内容提要】在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化居于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介”地位。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存在政策导向不明确、政策重点不突出、政策协调性有待加强、政策的适用对象需要转变等问题。为此,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应具备激励、引导、协调和控制功能;同时,制定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必须遵循四大基本原则,即系统协调性原则、全面兼顾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激励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预期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从纵向来看,是指高新技术成果在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基础上,逐步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次第发展过程;从横向来看,包括通过技术扩散,围绕高新技术而生成新兴的企业群,以及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存量改造,使传统产业升级两个方面。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呈多极化发展的新格局。发达国家为提高本国的经济、科技竞争力,抢占有利的战略地位,纷纷调整发展战略,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鼓励、扶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