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教版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高教版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审题人:
班级:学生姓名:任课教师: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选出下列词语注音有错的一组:()
A.褐(hè)色红缯(zēng)醴(lì)酪(nào)
B.贮(zhù)藏将(qiāng)进酒馔(zhuàn)玉
C.啖(dàn)萌蘖(niè)龟(jūn)裂
D.欢谑(xuè)沽(gū)酒岑(cén)夫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换的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B.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饶幸获奖,母亲已离我整整七年了。
C.“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D.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照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大意。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建国大业》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B.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他的故乡肯尼亚,
人们更是载歌载舞,弹冠相庆。
C.这次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都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科技和文化产品,参观的人们如趋
之若鹜,纷纷涌向各个国家的展厅。
D.在西藏打砸抢烧时间中,部分西方媒体不顾新闻道德和准则,刻意剪辑和加工原始图
片,隐去暴徒施暴的画面,将救护车说成军车、救人说成抓捕,颠倒黑白,制造事态严重的假象,令人怀疑其背后的目的和用意。
4.下列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缯: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醴酪:甜美的奶酪。
B.弘扬:发扬光大。宠幸:地位高的人宠爱地位低的人。
C.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飞骑:快马。
D.浩瀚:广大,繁多。觉解:了解和自觉。
5.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网络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即使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令网迷们心痛不已。
B.小明的年龄恰巧比他父亲的小一倍。
C.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
D.电子计算机在运算速度方面有着人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B.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C.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D.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7. 对下列句子使用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引用)
B. 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打比方)
C.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列数字)
D.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举例子)
8.根据下列情境,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在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和众多应聘者比较起来,你有何优势”应聘者回答:“”
A. 我都写在了简历上,请领导仔细看一看。
B. 这种工作我早就接触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录用我,保证干好。
C. 我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技术等级考试,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信能胜任这份工作。
D. 我认为只要听领导的话,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就能干好工作。
9. 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金石可镂。
A.锲而不舍
B.锲而舍之
C.朽木不折
D.功在不舍
10.下列文体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B.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核心。
C.词作为一种体裁,脱胎于音乐。很多词本身是可以谱曲歌唱的,好多词牌是由填词用的曲调名演变来的,如“浣溪沙”“雨霖铃”“水调歌头”等。
D.古体诗,又称“格律诗”,指的是用文言文写出的诗,对诗的字数、句数、音韵格律都有严格要求。近体诗,指的是不讲究音韵格律的自由诗。
二、综合题。(共10分)
1.仿写句子。(5分)
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一个类似的句子,不要超过30字。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
仿写:
2. 应用文写作。(5分)
13级商务英语专业的李明同学于2014年10月28日在学校操场捡到一个黑色钱包,内有40元钱,一张就餐卡和一张银行卡,为寻找失主,请以李明的名义写一则启事。
三、阅读题。(共30分)
(一)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
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1、在对荔枝果实形态的描写过程中,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2分)
2、本段主要介绍了荔枝果实外部形态中的哪一点(2分)
3、请分析以下各句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1分)
②《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2分)
③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2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使用分别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3分)
①“荔枝大小,通常
..是直径三四厘米”。
②“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
.....。”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离太阳最近的树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是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技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在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的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到沙丘逶迤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