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Ø中国货币的发展基本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重大演变:
I.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在中国的汉字中,
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II.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

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

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III.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

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因为半两钱盗铸不止,就下令新铸五铢钱,并允许天下郡国铸造,通称“郡国五铢”。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
用。

IV.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

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V.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

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

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

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

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

“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Ø中国古代钱币发展阶段
从钱币形态特征上来分,我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钱币萌芽时期、纪地钱币时期、铢两钱币时期和年号钱币时期。

I.钱币萌芽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的商代晚期开始,到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初年结束。

先后
经历了400多年,这一时期的钱币形态还很原始,与一般的生产工具不易区分,而且钱币上没有文字。

II.纪地钱币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初年到公元前3世纪末的战国晚期结束,历时500多年,这一时期的钱币上开始出现文字,但钱文的主流是纪地,钱币的种类进一步增多,币材由单一的金属铜逐渐向多种金属发展。

III.铢两钱币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621年唐高祖下令铸“开元通宝”钱结束,共800余年。

所谓“铢两钱币”就是钱体上铸有标明钱币重量的文字,也称作“纪重钱币”,这一时期的钱币钱文由原先纪地的性质变为纪重性质,钱文以篆字为主,在南北朝时
出现了由篆书向隶、楷过渡的趋势。

多种钱币形态并存的局面宣告结束,方孔圆钱成为货币的主流。

IV.年号钱币时期: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开元通宝”开始到清王朝覆灭结束,先后历时1200多年。

这一时期以“通宝”、“元宝”、“重宝”等为名称的“宝文”钱币取代了沿袭已久的纪重钱币,从此进入了以年号为主的新时期。

币制钱法也日趋完善,对铸钱的原料、成色、大小有了明确的规定,钱币的材质多样化,以铜钱为主,在不同阶段又兼有其他质料的钱币,最具历史意义的是纸币开始出现
Ø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l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
l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
l西周时期的货币
I.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
II.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①铜贝与铜块
②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l春秋时期的货币
I.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II.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
III.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
l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
I.三晋及周布币区的圜钱
II.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
l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
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
l秦朝时期的货币
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l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l东汉时期的货币
I.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II.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l王莽时期的货币
I.二年:错刀、契刀、大泉
II.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
III.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
IV.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二十八品
l汉代的黄金问题
I.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II.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
III.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

l三国两晋的货币
I.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II.蜀:直百钱;
III.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IV.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
V.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l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I.刘宋:四铢钱
II.南齐(萧梁)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铸铜钱、五铢钱、短百
III.陈:大贷六珠
IV.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
V.东魏:沿永安五铢;
VI.北齐:常平五铢;
VII.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VIII.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

l隋唐时期的货币
I.隋文帝:铸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

II.唐:法定货币流通制度时钱帛兼行
III.武德四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规定了成色标准脱离量名钱体系,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l唐末五代的货币
I.会昌开元钱(背面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后来各州都将州名铸在钱的背面)
II.五代十国总体比较混乱,周世宗铸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

III.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铜钱减少,绢帛较小的可行性,白银逐渐进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为器饰或财富收藏(银饼、银铤)、贿赂、谢礼、军费供应、地方进献,五代十国之后公私蓄积白银的风气逐渐形成。

岭南道、江西道产银最多。

l两宋时期的货币
I.-宋代的年号钱:在通宝钱规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号。

北宋初发行的货币为宋元通宝与开
元通宝无差别,之后还有太平通宝、淳化通宝,历代皇帝每次改元都会重铸新的年号钱。

文字都是通宝、重宝、元宝等,但是字体有所变化,真、草、隶、篆、行都有。

II.北宋铜钱区: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淮南、江南、两浙、福建、广东西等地
III.北宋铁钱区:四川
IV.北宋铁钱并用区:陕西、河东
V.南宋铜钱区:东南、
VI.南宋铁钱区:两淮、京西、湖北
VII.南宋铁钱并用区:荆门等地
VIII.交子:完全客兑现的信用凭证、货币,只能在四川使用
IX.钱引:不用作货币,只用来兑换,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为钱)
X.南宋会子:最初在东南地区民间发行,后来政|府设立会子库,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发行会引
XI.地方性货币:淮交、湖会、川引、银会子
l元代的货币
I.中统钞时期:奠定元纸币制度的基础,元朝不铸铜钱。

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钱以贯、文为
单位
II.至元钞时期:元朝最重要的货币,与中统钞并行流通
III.至正钞时期:元代在制度上严禁白银流通,但在民间已有不少使用,纸币与白银相联系。

l明清时期的货币
I.大明宝钞:钞面以来计,发钞没有准备金,允许人民持金银换大明宝钞,支付有限制,旧
钞可换新钞
II.1481纸币崩溃
III.1581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l近代的货币
I.铜铸币从制钱到铜元
II.银币从银两到银元(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请在广东设局铸造银元,光绪十六年正式批准开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