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除体外。
同化作用:又称为合成代谢,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异化作用:又称为分解代谢,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应激性:生物能感受到刺激并作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
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
适应:生物有自己特有的生活环境,它的结构和功能的总是适合于在该环境下生存和延续。
稳态:生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内部适应。
进化: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演变过程。
双名法:用两个拉丁名作为物种的学名,第一个名字是署名。
第二个名字是种名。
细胞: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器的作用,是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
总称。
细胞骨架:贯穿在整个细胞质中的网状结构,最显著的作用为维持细胞形状,并控制细胞运动。
由三类蛋白质纤维(微管、微丝、中间丝)组
成。
胞间连丝:相邻细胞的壁上有小孔,细胞质通过小孔彼此相通。
这种细胞间的连接成为胞间连丝(植物细胞特有的连接方式)。
细胞连接:是指在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特定的连接,在细胞紧密靠拢的组织(如上皮组织)中常见。
动物的细胞连接主要有三种类型:桥立、
紧密连接、间隙连接。
单纯扩散:物质跨膜转运形式的一种。
脂溶性物质顺着细胞膜内外侧浓度差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易化扩散:浓度梯度的存在,水和许多亲水的溶质在多种转运蛋白的帮助下,被动地被转运过膜,这种现象被称为细化扩散。
主动转运:转运蛋白利用细胞提供的代谢能使溶质逆浓度梯度而被转运,从低浓度一侧穿过质膜而达到高浓度一侧,这种跨膜转运称为主动
运输。
胞吞与胞吐:胞吞:细胞通过质膜形成内向的小泡的方式,吸收大分子和其他大的颗粒,类型分为: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
胞吐:
细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然后令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
这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外。
核小体:染色质是串珠状的丝样体,这些小珠称为核小体,核心部分由8个或4对组蛋白分子构成(H2A,,H2B,H3和H4各2个分子),一个核
小体上的DNA加上一段连接DNA共有146个碱基对,构成染色质的
一个单位。
流动镶嵌模型:目前较公认的膜结构模型。
它认为:细胞膜结构由液态的脂类双分子层中镶嵌可以移动的球形蛋白质而形成的。
其强调:①,
膜的流动性:大多脂质和一部分蛋白质可以在膜中侧向移动;②不
对称性:膜中有许多不同的蛋白质浸埋在液态的脂双层中,有的
镶嵌在膜的内或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
细胞器:由原生质特化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担任特定的功能的微结构。
质膜:活细胞的边界,将细胞内的生命世界与其周围的非生命环境分隔开了,所有的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生物膜:一种超分子结构,由多分子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组织,具备其中任何一种分子所没有的特性。
可以穿过细胞边界的转运物质的能力。
不定根:是植物的茎或叶上所发生的根。
在组织培养中,由愈伤组织长出的根也成为不定根。
凯氏带:凯氏带是高等植物内层细胞径向壁的木栓化和木质化的带状增厚部分,主要功能是阻止水分向组织渗透,控制着皮层和微管柱之间的
物质运输。
其宽度随不同种植物而有较大的差异,最初由德国植物
学家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其名字的由来即在于此。
凯氏带见于
初生根的内皮层,而在茎、叶等气生器官中是否存在这仍有争议。
直系根:直系根由主根和侧根共同构成,但在外观上,主根发育强盛,在粗度与长度方面极易与侧根区别,这种根系称直根系,例如雪松、石
榴、蚕豆、蒲公英等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须根系由不定根构成,其主根不发达,早期即停止生长或枯萎,由茎的基部生出许多较长而粗细大致相同,成须状或纤维状的根,这
种根系成为须根系,例如水稻、玉米、小麦以及水仙。
葱、蒜等植
物的根系。
年轮:木本植物主要横断面上的同心轮纹。
由于一年内季候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增生的木质构造亦有差别。
春夏两季生长旺盛,细胞较大,
木质较松;秋冬两季生长缓慢,细胞较小,拇指较紧。
这两层木质
部形成同心轮纹,根据轮纹,可推测出树木年龄,故称年轮。
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在一朵花中,萼片、花瓣、雄蕊、雌
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
心皮: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
雌蕊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子房、花柱、柱头都是由心皮所构成的。
心皮是植物进化的产物,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
官。
每个心皮包括三部分:一条成为花柱的柄,花柱的顶端有柱头,
底部有一个胀大的子房。
子房内有一粒或多粒胚珠,胚珠是雌配子
(卵子或卵细胞)的载体。
每粒胚珠均以一条被称为珠柄的小柄与
子房大壁相连,胚珠由称为珠被的保护层包围,在珠被上有一小孔,
称为珠孔。
传粉:成熟花粉从雄蕊花药或小孢子囊中散出后,由风或昆虫等作用传送到雌蕊柱头或胚珠上的过程。
双受精: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成初生胚乳
核的现象。
双受精后由合子发育成胚,初生胚乳核发育成胚乳。
真果:仅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假果:除子房外还有花的其他部分共同参与形成的果实。
世代交替:单倍子(n)世代和二倍体世代(2n)相互交替,二倍体世代称为孢子体,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n)的孢子,孢子有
丝分裂产生单倍的孢子(n),孢子有丝分裂形成单倍的配子体,配
子体经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成精子和卵。
受精作用产生二倍的
合子,合子经有丝分裂产生新的孢子体。
生活史:动物、植物、微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全部过程,叫做它们的生活史。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
侧交:用隐性基因纯合体作为杂交亲本之一的实验方法。
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又按原样分离到不同配子中去的现象。
自由组合定律: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的
分配到配子中去。
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率。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三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
不完全显性: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介于相应的两种纯合子性状之间的现象。
共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杂
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各自具有自己的表现效应)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性染色体:雌雄异体的动物和某些高等植物中与性别决定直接有关的染色体。
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姊妹染单体之间的交换,则这两个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的重组型配子产生的现象。
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伴性遗传:在遗传过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
连锁(遗传)或性环连。
质粒:细菌细胞内一种自我复制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稳定地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并传递到子代,一般不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
现在常用
的质粒大多数是经过改造或人工构建的,常含抗生素抗性基因,是
重组DNA技术中重要的工具。
质粒是细菌细胞中自然存在于染色体
外可以(自主)复制的一段(环状DNA)分子,进入到宿主细胞中的
一个质粒可以大量增加其拷贝数。
半保留复制: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
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
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
转录: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
内含子: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
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
翻译:以mRNA为直接合成模板,tRNA为氨基酸运载体,核蛋白体为装配场所,共同协调完成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
的复制过程。
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核酸单链之间或蛋白质亚基之间由于结构互补而发生的非共价键的结合。
ATP:腺苷三磷酸的缩写,是一种核苷酸,有3个磷酸基团,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酒精发酵:酵母菌利用丙酮酸氧化NADH,丙酮酸转变为CO2和乙醇的过程。
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过程中合成ATP的反应。
细胞呼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以及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和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
程。
光反应:光照条件下,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中的光和色素吸收光,经过电子传递,水的光解,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以ATP和NADH的形式贮存,
产生氧气。
碳反应: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H将CO2固定,使之转变成葡萄糖的过程。
C3植物:直接利用空气中的CO2形成光合碳循环中的三碳化合物的3-磷酸甘油酸的植物。
C4植物:CO2同化的最初产物是四碳化合物苹果酸或天冬氨酸的植物。
光系统: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和脂组成的,能够进行光吸收的功能单位。
天线色素:将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作用中心的叶绿素a分子的各种色素分子,包括叶绿素a在内。
反应中心色素:具有光化学活性,既能吸收光能又能转化光能的一类色素。
主要是一少部分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P700、P680都是反应中
心色素。
光呼吸:CO2很少而O2很多的情况下,加氧酶固定O2产生一种二碳化合物,然后植物又将这种二碳化合物分解成CO2和水。
光呼吸不产生ATP。
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光反应速率增加,光照达到某点时再继续增大光照光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该点即为光饱和点。
物种: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一个物种和其他物种在生殖上隔离。
基因库: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的基因总和。
遗传漂变:基因频率在小群体里随机增减的现象。
宏观进化:是研究物种即物种以上的分类群是如何演变的。
自然选择: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由于生存斗争实在互有差异的个体之间进行的,那邪恶具有“有益的”性状的个体获得更
多存活和生殖的机会代复一代,群体发生变化,其中具有“有益的”
个体增多“有害的”个体性状减少。
间断平衡理论:一个系谱长期所处的静止或平衡被短期的爆发性的大进化所打破,伴随大量的物种的产生。
遗传平衡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
生殖隔离:由于各方面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
同源器官: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的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型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
也有差别。
基因频率:一个基因座位上的不同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
基因型频率:一个种群体中某个基因型所占百分比。
微观进化:在物种范围内,随时间的推移,群体遗传结构发生的变化。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分布在同一生态环境中能够自由交配与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和。
适合度:不同个体在同一种环境条件下存活百分率。
选择系数:不同个体在同种环境下被淘汰的百分数,=1-适合度。
中性突变:生物的进化主要是由中性突变决定的,这些中性突变经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再经隔离形成新物种,指某些突变不影响生物的正常代
谢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从第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
经历的全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新生的细胞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性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的过程。
细胞全能性: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能力。
干细胞:动物体内少数的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以及构建组织和器官的能力的细胞。
染色体组型:一类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不同数目,不同大小,不同形态的一组染色体。
开放式循环系统:血液从心脏流入血管,然后流入血腔,内脏浸于血液中;
血腔中的血液经过组织间隙再从另外一段血管流回到心脏。
比如:
蝗虫的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