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教学的理论基
础
第二节 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教学 的特点和目标
第一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
(一)理论内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 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对教学的启示
(1)注重及时强化,反复练习 (2)分成几个小组,及时让学生练习巩固 (3)用到以前学习的操作,使用是最好的复习
1、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重视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4、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重视信息的多渠道获得以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7、重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8、重视学生信息伦理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 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 传播、应用的手段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的特征
(一) 信息技术的技术特征
1、数字化 2、网络化 3、智能化 4、个人化 5、高速化
(二)信息技术的社会特征
1、知识密集 2、更新速度加快 3、广泛的应用性 4、高风险高回报性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描述、列举、列出、了解、熟悉
解释、比较、检索、知道、识别、 理解、调查
分析、设计、制订、评价、探讨、 总结、研究、选用、选择、学会、 画出、适应、自学、发现、归纳、 确定、判断 尝试、模仿、访问、解剖、剖析、 使用、运行、演示、调试 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发布、 交流、运用、使用、制作、操作、 搭建、安装、开发、实现 熟练操作、熟练使用、有效使用、 合乎规范地使用、创作 亲历、体验、感受、交流、讨论、 观察、(实地)考察、参观 关注、借鉴、欣赏
1、小学阶段 2、初中阶段 3、高中阶段
(五)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分析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一、各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标准内容体系 (三)日本的课程体系
1、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 2、日本信息教育的目标 3、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体系 4、教师培训
第二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内涵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具备教材分析、学情 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板书 (媒体)设计和任务设计等内容。
二、教材分析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四读”。
(1)泛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2)通读整个教材,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 (3)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 (4)精读每一节教材,进行具体分析。
二、认知主义
(一)理论内容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 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二)对教学的启示
(1)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2)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3)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觉思维,用非语言的形式去记忆和掌握操作要领。
三、建构主义
(三)信息技术的外延
三、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
(一)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二)从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
1、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起源与试验阶段 2、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初步发展阶段 3、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深入发展阶段 4、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发展阶段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 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 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 达、 电视、电话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 的基本操作。 (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 些应用。 (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汉字输入。 (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绘图工具的使用。 (2)图形的制作。 (3)图形的着色。 (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标 高 技能建立联系等
熟练操作水平 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
情感 低 反应(认同)水平 性目 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
标 高 的反应等
领悟(内化)水平 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5、整合性 6、趣味性 7、发展性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 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全套课件
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系 3、理解信息技术课程学科地位及学科性质以及体系 4、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现状 5、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
主讲内容
第一节 信息技术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
体系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 的发展趋势
思考与练习
1、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分别是什么? 2、简要说明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系。 3、简要阐述信息技术课程学科地位、学科性质。 4、简要阐述美、英、日以及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
进程与现状。 5、阅读本章内容后你认为信息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的发展趋势如何?
第二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目标
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安排
•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 于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 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 于总学时的70%。
思考与练习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哪些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基础?简 要阐述有关理论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你认为这些理论对小学信 息技术有哪些教学启示,怎样应用这些教学理论来提高 教学效果? 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哪些特点? 4、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 5、简要阐述教学内容选择原则和课时分配。
(一)理论内容
1、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对教学的启示
(1)在教学中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要真实 (2)精心设计教学环境,注重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3)在教学中重视“合作学习”、“协作学习” 。 (4)尊重差异,关注学生的前导经验。
四、系统论
(一)理论内容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事物看成整体,把系统的组成部分看成是这个 整体的有机组合的要素,重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 (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 加*的模块五、模块六为拓展模块。
需遵循的原则
• 在内容选择上,应遵循基础性、适度性、 应运性原则。
• 在教学内容组织顺序上应遵循逻辑性、融 合性、灵活性原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2、理解各种教学理论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 3、掌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应用这些教学理论 4、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5、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及特点 6、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7、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时的设置
主讲内容
第一节
理解水平 知识 低 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性目 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
标 高等
迁移应用水平 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 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技能 低 独立操作水平 性目 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
1、教学大纲阶段 2、指导纲要阶段 3、课程标准阶段
(二)现行指导纲要的把握与分析
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2、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3、信息技术课的课时设置 4、信息技术课评价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教育将逐步走向信息教育 二、信息技术课程将向信息学科群发展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奖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 四、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发展将更加深入
第三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设计与组织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2、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内涵和内容 3、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组织的涵义和意义
主讲内容
第一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要求
第二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组织
第一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层
层
面
面
经历(感受)
创新
应用 理解
了解 思 想 层 面
技能
图3-1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三维模型
信息技术三维目标之间关系
情感目标
过 程
技能目标
方 法
知识目标
图3-2 信息技术三维目标的层次性
表3-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描述
各水平的要求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 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二)对教学的启示
(1)系统、整体的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教学各个环节,不 可 偏废
(2)要协调好教学中各种因素的关系
五、人文主义
(一)理论内容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 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 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二)对教学的启示
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注重情感和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习 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 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第二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和目标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1、基础性 2、综合性 3、操作性 4、应用性
四、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导向功能。 (2)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3)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4)指引、激励学生的学习。 (5)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载体。
信息技术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2、技能目标 3、情感目标
情感
领悟(内化)
反应(认同)
知识
操
方
作
法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1、信息技术课教学准备(备课)的要求 2、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的要求 3、信息技术课课前准备的要求 4、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的要求 5、信息技术课实践指导的要求 6、信息技术课教学组织的要求 7、信息技术课评价与反馈的要求 8、信息技术课课外辅导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注意点
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 增强、提升、保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六、教学策略
1、选好主线,留有悬念。 2、操作示范,实践并举。 3、游戏入门,激发兴趣。 4、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5、探索求知,强调重点。 6、信息反馈,检查质量。 7、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七、板书(媒体)设计
(四) 发达国家课程内容体系的特点
(1)各国都注意学生的阶段发展,分别都有关键阶段或 者根据中小学的不同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
(2)内容注意学会僧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
(3)英国与美国的内容体系,强调以综合性活动为主线 进行,而日本则比较强调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学习。
二、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一)从教学大纲到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
三、学情分析
一般来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 个层面进行学情分析:
(1)了解学生的基础,即分析学生已知的。 (2)了解学生在本课应掌握,分析学生未知的。 (3)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能掌握的,即分析学生能知道的
内容 。 (4)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分析学生想知的。 (5)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分析学生是怎么知的。
础
第二节 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教学 的特点和目标
第一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
(一)理论内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 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对教学的启示
(1)注重及时强化,反复练习 (2)分成几个小组,及时让学生练习巩固 (3)用到以前学习的操作,使用是最好的复习
1、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重视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4、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重视信息的多渠道获得以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7、重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8、重视学生信息伦理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 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 传播、应用的手段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的特征
(一) 信息技术的技术特征
1、数字化 2、网络化 3、智能化 4、个人化 5、高速化
(二)信息技术的社会特征
1、知识密集 2、更新速度加快 3、广泛的应用性 4、高风险高回报性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描述、列举、列出、了解、熟悉
解释、比较、检索、知道、识别、 理解、调查
分析、设计、制订、评价、探讨、 总结、研究、选用、选择、学会、 画出、适应、自学、发现、归纳、 确定、判断 尝试、模仿、访问、解剖、剖析、 使用、运行、演示、调试 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发布、 交流、运用、使用、制作、操作、 搭建、安装、开发、实现 熟练操作、熟练使用、有效使用、 合乎规范地使用、创作 亲历、体验、感受、交流、讨论、 观察、(实地)考察、参观 关注、借鉴、欣赏
1、小学阶段 2、初中阶段 3、高中阶段
(五)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分析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一、各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一)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二)英国信息通信技术课程标准内容体系 (三)日本的课程体系
1、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 2、日本信息教育的目标 3、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体系 4、教师培训
第二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内涵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具备教材分析、学情 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板书 (媒体)设计和任务设计等内容。
二、教材分析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四读”。
(1)泛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2)通读整个教材,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 (3)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 (4)精读每一节教材,进行具体分析。
二、认知主义
(一)理论内容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 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二)对教学的启示
(1)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2)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3)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觉思维,用非语言的形式去记忆和掌握操作要领。
三、建构主义
(三)信息技术的外延
三、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
(一)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二)从计算机课程到信息技术课程
1、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起源与试验阶段 2、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初步发展阶段 3、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深入发展阶段 4、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发展阶段
(三)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 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 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 达、 电视、电话等。 (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 的基本操作。 (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 些应用。 (4)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汉字输入。 (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绘图工具的使用。 (2)图形的制作。 (3)图形的着色。 (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标 高 技能建立联系等
熟练操作水平 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
情感 低 反应(认同)水平 性目 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
标 高 的反应等
领悟(内化)水平 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5、整合性 6、趣味性 7、发展性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 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全套课件
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系 3、理解信息技术课程学科地位及学科性质以及体系 4、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现状 5、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
主讲内容
第一节 信息技术
第二节 信息技术课程
体系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 的发展趋势
思考与练习
1、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分别是什么? 2、简要说明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系。 3、简要阐述信息技术课程学科地位、学科性质。 4、简要阐述美、英、日以及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
进程与现状。 5、阅读本章内容后你认为信息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程的发展趋势如何?
第二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目标
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安排
•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 于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 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 于总学时的70%。
思考与练习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哪些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基础?简 要阐述有关理论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你认为这些理论对小学信 息技术有哪些教学启示,怎样应用这些教学理论来提高 教学效果? 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哪些特点? 4、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 5、简要阐述教学内容选择原则和课时分配。
(一)理论内容
1、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对教学的启示
(1)在教学中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要真实 (2)精心设计教学环境,注重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3)在教学中重视“合作学习”、“协作学习” 。 (4)尊重差异,关注学生的前导经验。
四、系统论
(一)理论内容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事物看成整体,把系统的组成部分看成是这个 整体的有机组合的要素,重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 (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 加*的模块五、模块六为拓展模块。
需遵循的原则
• 在内容选择上,应遵循基础性、适度性、 应运性原则。
• 在教学内容组织顺序上应遵循逻辑性、融 合性、灵活性原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2、理解各种教学理论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 3、掌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应用这些教学理论 4、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5、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及特点 6、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7、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时的设置
主讲内容
第一节
理解水平 知识 低 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性目 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
标 高等
迁移应用水平 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应用到 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技能 低 独立操作水平 性目 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
1、教学大纲阶段 2、指导纲要阶段 3、课程标准阶段
(二)现行指导纲要的把握与分析
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2、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3、信息技术课的课时设置 4、信息技术课评价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教育将逐步走向信息教育 二、信息技术课程将向信息学科群发展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奖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 四、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发展将更加深入
第三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设计与组织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2、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内涵和内容 3、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组织的涵义和意义
主讲内容
第一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要求
第二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组织
第一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层
层
面
面
经历(感受)
创新
应用 理解
了解 思 想 层 面
技能
图3-1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三维模型
信息技术三维目标之间关系
情感目标
过 程
技能目标
方 法
知识目标
图3-2 信息技术三维目标的层次性
表3-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描述
各水平的要求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 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二)对教学的启示
(1)系统、整体的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注重教学各个环节,不 可 偏废
(2)要协调好教学中各种因素的关系
五、人文主义
(一)理论内容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 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 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二)对教学的启示
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注重情感和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习 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 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第二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和目标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1、基础性 2、综合性 3、操作性 4、应用性
四、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导向功能。 (2)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3)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4)指引、激励学生的学习。 (5)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载体。
信息技术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2、技能目标 3、情感目标
情感
领悟(内化)
反应(认同)
知识
操
方
作
法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1、信息技术课教学准备(备课)的要求 2、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的要求 3、信息技术课课前准备的要求 4、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的要求 5、信息技术课实践指导的要求 6、信息技术课教学组织的要求 7、信息技术课评价与反馈的要求 8、信息技术课课外辅导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注意点
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 增强、提升、保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六、教学策略
1、选好主线,留有悬念。 2、操作示范,实践并举。 3、游戏入门,激发兴趣。 4、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5、探索求知,强调重点。 6、信息反馈,检查质量。 7、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七、板书(媒体)设计
(四) 发达国家课程内容体系的特点
(1)各国都注意学生的阶段发展,分别都有关键阶段或 者根据中小学的不同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
(2)内容注意学会僧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
(3)英国与美国的内容体系,强调以综合性活动为主线 进行,而日本则比较强调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学习。
二、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一)从教学大纲到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
三、学情分析
一般来说,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 个层面进行学情分析:
(1)了解学生的基础,即分析学生已知的。 (2)了解学生在本课应掌握,分析学生未知的。 (3)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能掌握的,即分析学生能知道的
内容 。 (4)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分析学生想知的。 (5)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分析学生是怎么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