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市场分析与营销推广策略 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处方药市场分析于营销推广策略
一)处方药市场概述
1、处方药的含义
处方药,就是必须凭职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分类:
(1)国家规定的特殊管制的药品(如麻醉药、精神病药)
(2)刚上市的新药
(3)药物本身毒副作用较大,如抗癌药物等。
(4)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2、处方药市场的特点
(1)处方药是解除疾病用药的主体,患者凭处方才可以获得药品,选择权在医生。
(2)处方药不得对公众做广告宣传,但可以在已批准的专业性的医药报刊和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
(3)处方药一般不是家庭常备药
(4)不允许开架销售
3、处方药市场与非处方药市场的比较
二)处方药市场发展前景及相关政策法规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医药行业呈现出非处方药萎缩、功能性产品增长的态势。出台的医改、国家对农村市场的重视以及4万亿元用以拉动内需的投入,都利好于整个医药行业,处方药大量进入医保目录,一些治疗性基本用药可直接从基层医疗机构免费获得,无疑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将去诊所、医院以处方形式获得治疗。
随着国家GMP、GSP、GCP、GLP、GAP等各项政策的陆续颁布,处方药营销向良性发展的趋势更是不容置疑。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五大处方药市场。中国具有的比较优势将使得其庞大的潜在市场变成现实。老年人是处方药的主要消费人群,中国老年人比重正在加剧,而且中国人均寿命已升至70岁;中国人均GDP不断增加,社会购买力将越来越大。2005年,中国的处方药年销售额达到140亿美元,2010年达到24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五大处方药市场。
世界前五名处方药年销售额单位:亿美元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中国
2000年1500 580 170 170 110
2005年2620 650 240 210 160 140
2010年4660 810 370 280 240 240
处方药市场仍占主导规模优势仍存在
处方药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占总体医药市场的70%以上,排名前5000位的医院至少拥有80%的处方药品份额,这说明处方药市场具有明显的行业集中特点,因此,现阶段处方药市场仍是不可放弃的“红海”。企业应通过努力及时调整运作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同时借助规模优势,寻找到企业和产品的落脚点。
相关法规
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完成了非处方药遴选、医药专业媒介的界定工作后,开始实施强腕政策:2002年12月1日起,所有处方药一律不得在大众媒体发布广告。
禁止处方药打广告是国际惯例,国家这次颁布执行该法规,是和国际接轨的表现,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对医药企业营销素质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这就要求国内药企不断加强营销管理与创新,主动积极地学习国际认可的处方药推广方式,迫使医药企业去有效地整合了自身的资源,提高处方药的营销层次,把营销引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况且,由于市场的成熟,即使国家不出台这项政策,处方药营销也该及早动手,寻求新的市场营销模式,走出目前的营销
现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禁令对处方药来说不是坏事,而是新的发展契机。
(具体相关政策法规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uploadfile/wj04022f1.htm为准。)
三)处方药营销模式分析探讨
3.1两个走向
目前处方药的销售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处方普药,主要通过较大的医药流通企业流向中小型医院、诊所。虽然在单项的利润分配上较少,但只要量走得大,其利润也还可观。其中有些厂家还对其有积量返利政策,这就是规模效益。当然这些普药的大众接受度较高且价格不高。
第二类是处方新药、特药,主要是通过关系较广的配送企业直接送到各需求医院。对于此类处方药,无论是厂家还是总代理商,均有一套完整的市场开发及管理模式。这类品种的营销费用相对较高,对医生要多做推广工作,当然它的利润空间相对比普药要大。
3.2三种模式
目前处方新药、特药的国内市场推广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生产厂家通过竞标的方式,将某个或某些产品总代理权拍卖给某一总经销商,总经销商为取得该产品的总经销权,要向企业交纳一定数量的“买权费”(买断经销权的费用,而非货款),总经销商在下面再发展分销商,从而把产品铺到各个终端。
第二种模式是生产厂家(包括某一品牌的全国总代理或采取OEM形式的品牌拥有者)通过竞标的方式,将其产品区域(一般是省级)经销权拍卖给某一经销商,但对市场保证金和年任务量等也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省级经销商都有自己的终端网络,在区域内多少有一些分销网络,否则难以完成厂家规定的任务量。
第三种模式是生产厂家(包括某一品牌的全国总代理或采取OEM形式的品牌拥有者)在大部省区自建办事处,由自己直接操作一部分市场;而在空白市场再通过竞标的方式,将其产品某个区域或单个终端的经销权拍卖给某一经销商。
3.3四大趋势
从战术方面看,处方新药、特药的整体研发、推广上的走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品种开发正向着老百姓买得起、疗效好、整体费用低的方向发展。各厂家都在加强新药、特药,特别是专科药的研发,而且在药品的疗效方面特别重视,在价格方面也趋于合理化。
厂家、经销商、医院等环节的利益分配趋于合理化。很多厂家对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作了科学而合理的测算,将前期的研发和开发费用进行了较为合理
的分摊,所以留给流通环节的利润也较为合理,因而使得上个世纪的医药爆发户成为了历史。
营销队伍相对稳定。作为“持久战时代”的处方药市场,在利润分配趋于合理的大环境下,投机性较小,所以使得营销队伍相对较稳定。
市场管理较为有序。大多数企业在市场管理方面均有一套完整的市场开发及管理模式,特别是对冲窜货控制大都有很好的处理方式。
整体来说,目前国内医药企业的处方药营销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问题主要
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传播策略单一。随着市场环境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广告信息的干扰,消费者对传统媒体的厌烦,企业单一的传播策略显然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中国的
医药企业对大众媒体广告的依赖性很强,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大多以广告猛砸、药店义诊、免费试用为主,缺乏创新与实效,传播手段简单,忽略了对医生的直接推广和其他的推广方式,对国际的流行的处方药推广方式没有很好的吸收利用,
忽视了自身资源的合理利用,缺乏整合营销思路。
2、忽视品牌形象。许多医药企业急功近利,只考虑广告投入的短期效应,在
产品功效上大做文章,而忽视品牌形象的塑造。一些打擦边球、夸大疗效、利
用医生、患者形象做宣传的行为比比皆是;请明星做“体验式代言”的广告层出不穷,但真正具备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形象策划与传播的企业太少。因此,那些
靠大打广告尝到甜头的企业只能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并没有塑造出良好的品
牌形象。有的企业把产品销量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认为做销量就是做品牌,只要销量上来了,品牌自然会得到提升;有的企业认为投资品牌会花费很大,而且似乎不着边际,不如打广告战促销来得实在。这都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3、渠道掌控不力。广告禁令前的医药企业,只注重拉式策略,通过大众媒体广告拉动需求,而淡化了推式策略,松散了和经销商、医院、药店的合作关系,忽视了分销渠道管理,渠道运作效率低下。在对渠道成员的激励和沟通中,以简单的
返利、提成、礼金等形式为主,甚至进行贿赂,破坏了行业氛围,企业容易陷入被动局面,不利于渠道管理和发展,甚至造成渠道管理失控的局面。
4、产品线欠合理。处方药多为上市5年内的新药,利润大多超过产品成熟、竞争对手较多的非处方药(OTC),因而许多医药企业只把目光盯在了处方药的
生产与营销上,而整个产品线中无OTC产品,影响了企业和品牌的整体推广。还有不少企业产品线过长,众多不同功效的产品全部推向市场,导致产品个性化不足,没有真正站得住的主导产品,市场影响力较弱。
四)如何开展处方药营销
处方药市场前景诱人、竞争激烈,而当务之急是要循着目前处方药营销存在
的问题去采取营销对策,利用自身优势,借鉴国外经验,开拓营销思路。
1、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