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武肃王铁券金书考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肃王铁券金书考略
钱汉东
今年为吴越国王钱弘俶“纳土归宋”1040周年。

当年,钱弘俶遵循祖训,以苍生为念,归于宋朝,实现中华一统,受到史家的赞颂。

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缅怀江南文化的奠基人,五代十国吴越国创建者武肃王钱镠。

由于钱镠的战功显赫,曾获得唐王朝颁发的铁券金书,俗称免死牌。

中国历朝历代所赐予的“铁券”不胜枚数,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大多灰飞烟灭,不见踪影,唯有钱镠的铁券金书,经历千年,饱经磨难,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由浙江嵊州长乐钱氏后裔捐献给国家,成为国家博物馆一级珍贵文物向世人展示。

那么铁券金书究竟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作用?
铁券金书为皇帝契约
铁券金书,也称丹书铁券、金书铁券,是古代皇帝与臣子所订的契约——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或金等写在“铁券”上,故称“金书铁券”,因具有刑罚豁免权,俗称免死金牌。

铁券外形如筒瓦形的铁制品,两券合而为一整体,左券颁给功臣,右券藏入皇家内府或宗庙内,遇到特殊情况,将两券合在一起,以验真假。

铁券上的信词,最初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

后梁用银粉填字,故《资治通鉴》作“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辽代用金填字,故《辽史》作“金券”;《明史》则因铁券可世代相传而称为“世券”。

许慎《说文解字》里说“符,信也”。

据考,先秦时代,符节是用作凭证的一种信物,一般用竹木做成。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符就是国君的信物。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考证,丹书铁券发明人为汉高祖刘邦。

史载: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丹书铁券中的誓词有“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汉高祖为笼络功臣,给功臣颁发“丹书铁券”作为褒奖。

他大概觉得竹木易朽,不足以表达自己拥有天下并与功臣世代永享富贵爵禄的决心,遂易之以铁。

《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受赐者莫不感到皇恩浩荡,世代效忠朝廷,将其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

其实皇帝信誓旦旦,但认真兑现承诺的并不多。

如韩信、彭越等都是大功臣,结果都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至于功臣子孙更无免罪特权,稍触刑律,即绳之以法,如丞相陈平的后裔抢人老婆,被处以死刑。

史学家司马迁曾作统计:“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汉武帝太初时,只过了一百年,仅有五个功臣后裔保留封为侯爵,其余均因犯法而获死罪。

自汉高祖刘邦开启以铁契褒奖、笼络功臣的先例,后世帝王纷纷仿效,所谓“后代承业,习而不改”,他们认为这种政治策略和手段对于加强统治权力十分有效。

三国时期,为笼络周边少数民族,蜀汉对南中诸夷、曹魏对关陇氐、羌,都赐予铁券与之会盟。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丹书铁券的誓词,由汉初的世袭爵禄一改而为免除死罪。

唐代免除受赐者叛逆罪之外的死罪一次或数次,成为唐政府赏赐铁券的主要内容。

唐末,不仅受券者有免除死罪的特权,还涉及宽宥其子孙死罪特权。

诸如钱镠恕九死,子孙三死。

文学作品也有渲染铁券金书以增加其神秘感和影响力的。

小说《水浒传》第九回写店主人介绍柴进时说:“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

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

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钦赐予他‘誓书铁券’在家……”第五十二回再次写柴进道:“小人是柴世宗嫡派子孙,家间有先朝太祖誓书铁券。

”此“誓书铁券”,是“丹书铁券”的一个异称,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赐柴氏“丹书铁券”,柴氏后人犯罪不得施刑,历史上确有依据。

钱鏐功高获铁券金书
晚唐五代十国被史学家称为“乱斯极矣”,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灾荒频仍,北方十室九空,“浙东大疫,死者大半”,“江南大旱,饥人相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吴越国王钱镠就生于其时。

他出身贫寒,少喜习武,因系长子,16岁便冒险去海盐等地,肩挑贩卖私盐至安徽等地,换回钱粮侍奉父母。

21岁时,钱镠投身行伍,“骁勇绝伦”,胆识过人,武艺高强,受到石镜镇指挥使董昌的重用。

879年黄巢起义军进犯临安,钱镠以少敌多,运用伏击和虚张声势等战术,巧妙地解围。

880年,唐朝内乱四起,为保护地方安定,董昌、钱镠联合各县民团,建立“八都军”。

董昌其人缺少远见,昏庸残暴,野心日增,他与钱镠历经四年艰苦战斗,平定浙东观察使刘汉宏叛乱后,僭位称帝。

895年,唐朝封钱镠为浙东招讨使,讨伐董昌。

钱镠初念董昌提携之恩,且又是同乡,两次劝告董昌不可叛逆。

董昌却联合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偷袭苏州、杭州,才使钱镠下决心攻克越州(绍兴),董昌在被押付杭州途中,自惭无颜,投江自杀。

897年,钱镠讨伐董昌有功,唐昭宗特赐“金书铁券”,铁质形如覆瓦状,中穹旁垂,质如绿玉,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41厘米,重约132两,上嵌正文金字325个,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现金字多有剥落。

唐昭宗诏文曰:“维乾宁四年,岁次丁巳,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皇帝若曰:咨尔镇海镇东等军节度,浙江东西等道观察处置营田招讨等使,兼两浙盐铁制置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中书令,使持节润、越等州诸军事,兼润越等州刺使、上柱国彭城郡王食邑五千户,食实封壹百户钱镠,朕闻:铭邓陟之勋,言垂汉典,载孔悝之德,事美鲁经,则知褒德策勋,古今一致。

顷者,董昌僭伪,为昏镜水,狂谋恶贯,滦染齐人。

而尔披攘凶渠,荡定江表。

忠以卫社稷,惠以福生灵。

其机也氛祲清,其化也疲羸泰。

拯於粤於涂炭之上,师无私焉;保余杭成金汤之固,政有经矣。

志奖王室,绩冠侯藩,溢于旂常,流在丹素。

虽钟繇刊五熟之釜,窦宪勒燕然之山,未足显功,抑有异数。

是用锡其金版,申以誓词: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

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承我信誓,往惟钦哉。

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臣崔胤奉宣。


在诏文中,唐昭宗褒奖钱鏐削平董昌的功绩,称赞他“披攘凶渠,荡定江表。

忠以卫社稷,惠以福生灵……志奖王室,绩冠侯藩”。

他称钱镠的功劳“虽钟繇刊五熟之釜,窦宪勒燕然之山,未足显功”。

因此,他“用赐其金版,申以誓词: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

卿恕九死,子孙三死。

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承我信誓,往惟钦哉。

”。

铁券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被赐者征讨董昌的功绩,券文明言“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这是皇帝赐给钱鏐的奖赏和信物。

清朝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称铁券:“晶光闪烁,天语温纯。


钱镠获得这道“金书铁券”时,感动得哭了,他说:“我才46岁,就受到皇上如此厚赏,恩重难报啊! ”并以此谆谆教导自己的子孙:“要谨当日慎一日,
诫子诫孙,不敢因此而累恩,不敢因此而贾祸。

”同年十月,钱鏐请文学家、钱塘县令罗隐起草《谢赐铁券表》,向朝廷致谢。

这件《谢赐铁券表》流传了一千余年,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浙江省文献展览会时曾展出过,后来下落不明。

900年,为了表彰钱王的功绩,唐王朝派人取钱镠画像,悬于凌烟阁。

其副本一直由钱氏子孙宝藏,由于年代久远,原件残破不堪,清代裔孙钱泳请人临摹,今摹本藏江苏省常熟市博物馆。

江南文化的核心为五代吴越国文化,宋人编《百家姓》将钱家排在仅次于赵宋皇家的第二家,表明世人对钱氏家族的家国情怀的肯定。

钱镠平息战乱后,维护地方安宁,建立吴越王国,定都杭州达八十余年,造就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格局,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江南水乡文化。

钱王的仁慈和贤明,使西湖化解了“千年之劫”。

据记载:当时中央政府准许钱镠造一座王府,风水先生认为填了西湖造王府是最佳选择,这里风水好,有王气,钱家可享有千年江山。

钱镠坚决不同意,说:“百姓靠湖水为生,无水即无民,我还要王气干什么?”他不但没填西湖,还招募了7000名“撩浅军”,专门从事西湖等水域的疏浚工作,后人有“留得西湖翠浪翻”的诗句赞颂钱王。

钱镠对杭州先后进行3次扩建,大大拓宽了杭州城的范围,杭城留下的“百井坊巷”中那九十九眼井,就是钱王开凿的,故俗称“钱王井”。

钱镠同时发展经济,扶植农桑,开拓海运,扩大贸易,将杭州建成了“富甲一方”的“人间天堂”。

据史料记载,隋末唐初杭州户籍仅15380户,至五代吴越盛时人口激增至10万余家、50万人,盛极一时。

钱王十分重视苏南重镇苏州,虎丘塔亦为钱王所建。

他派出第六子钱元璙(公元886-942)前往驻守。

钱元璙最喜园林,治理苏州30年,颇有政声,特别是其于苏州园林建设的贡献泽被后世。

史书记载他“俭约镇静,郡政循理”,“好治林圃,釃流以为沼,积土以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比及积岁”。

五代诗人贯休曾写诗赞钱鏐道“一剑霜寒十四州”,说明吴越国最强盛时他管辖有14个州,成为一时之豪杰。

81岁时,钱镠在杭州病亡,谥号武肃。

他遗言要“子孙善事中国”,“如遇真主,宜速归附”,立下“八训”等,后演绎成著名的“钱氏家训”,使后裔长期受益而人才辈出。

对钱镠的功绩,后人口碑不绝,苏东坡写下《表忠观记》
的文章。

江浙等地,更有不少奉祀他的祠庙和纪念他的地名。

北宋欧阳修曾说:“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


铁券金书曾饱经磨难
钱镠的铁券金书经宋代陆游、明代刘基等人题跋,还呈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明太祖、明成祖和清高宗等六位帝王御览,成为国宝。

历经战火风雨,颠沛流离,这件国宝能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佳话。

赵匡胤称帝建宋,统一全国。

978年,第五位吴越国王钱弘俶,为生灵免遭涂炭,遵循武肃王钱镠的祖训,将所辖的一军13州86县、550680户全部献给北宋王朝。

钱弘俶迁宫至河南南阳并死于那里,但“铁券金书”及历代皇帝所赐的竹册、玉册、诏诰等家传文物仍留在杭州钱氏祖庙。

淳化元年(990年),杭州官员将铁券等全部吴越旧物运到汴京献给宋太宗。

为安抚钱氏,宋太宗观赏铁券后下诏,将铁券等归钱弘俶之子安僖王钱惟濬保管,钱惟濬去世后交给他的弟弟钱惟演收藏。

钱惟演去世后,铁券交给他的第二个儿子钱晦保管,继而又转给钱惟演之孙、冀国公钱暄之子钱景臻保管。

熙宁八年(1075年)三月,钱景臻做了宋仁宗女儿秦鲁国大长公主(1060—1146)驸马,“金书铁券”开始珍藏在钱景臻的驸马府。

钱景臻跟大长公主结婚时,担任驸马都尉,后受封会稽郡王。

大长公主聪明贤惠,是宋仁宗最喜欢的女儿,她在宋英宗主持下嫁给了钱景臻。

金人入侵,她变卖全部家产,支持朝廷抗金。

徽钦二帝被掳,在赵宋皇室南渡后,她说,国不可一日无君,遂召集皇族、大臣,主持推举康王赵构为皇帝。

公主长子钱忱,被加封为荣国公,后又迁升为太师、豫国公等。

绍兴元年(1131年),钱忱奉母之命随宋室南迁,居台州府所在地临海。

钱氏居住到台州以后,逐渐成为台州的大族、望族。

绍兴四年(1134)夏,宋高宗赐大长公主第“一行”宅,并御题“忠孝之家”四个字,让她安享荣华富贵。

“一行”宅扯,在今浙江省临海市台州中学老校园的东侧。

“铁券金书”由钱忱携藏在临海宅第,成为台州钱氏的“族宝”。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当元兵将至天台时,钱氏家人负铁券逃难,死于途中,铁券不知去向。

然而苍天有眼,56年之后的元顺二年(1331年),“铁券金书”被一位渔人从泽库的深水中捞了
上来,卖给了邻近村的一个老学究。

钱氏十四世孙钱世珪(1276-1346)用十斛谷买回了“铁券金书”。

但是浸水太久,嵌在“铁券金书”后半段的金字剥落了许多。

“铁券金书”长留临海达767年之久,世守不坠。

文学家陆游83岁时写了一篇《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文》,里面有如下记载。

绍兴六年(1136年),在他十二三岁时随母至姨母家,拜见了老长辈大长公主,看到铁券、节度使印等宝物,他说:“铁券实藏卧内,状如筩瓦。

今七十余年,乃得见录本于武肃诸孙槱家。

后十字,盖文僖手书。

某家旧藏文僖书帖,亦有押字,皆与此同。

武胜军节度使印,则文僖尹洛时所领邓州节钺也。

开禧三年六月乙巳,山阴陆某谨书。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在《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中写道:“券藏白石村民钱文川家。

”1895年,岭外钱村发生了一件怪事,日夜有人看守的铁券,竟被人从宗祠里盗走,1901年长乐镇的钱氏后裔花了400两银子从一个常熟人手中再次买回了铁券。

铁券终于重返钱氏家族,钱氏后裔为铁券回家,演戏10天,以示庆贺。

尔后每年春节用花轿抬着铁券,在乐队吹打声中迎至大宗祠,与先祖遗像放在一起,以隆重的仪式举行祭祀。

在嵊州县志中记载,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长乐也被日军占领。

长乐钱氏族人为防铁券遗失,商定将铁券藏在钱赓麟家的深井里。

据钱赓麟的儿子钱文汉先生回忆:七十年多前,当铁券送到了他家时,其父母为使铁券不损坏,想了不少办法,先是涂油,后是封蜡,最后将铁券先用棉线缠好再封上蜡,用线捆好投入自家的井里。

这口井到秋天水清,一眼见底,文物容易暴露。

钱赓麟夫妇每天晚上从外面挑回一担泥倒入井中,将井水搅混。

从此,钱赓麟一家人要到很远之地挑水吃。

坚守七年,抗战胜利。

当年11月,天气已冷,钱赓麟喝口白酒,下井取出铁券,剥开来看,保存完好。

1949年5月,长乐解放,钱氏族人感到人民政府可以信赖,遂将铁券献给国家,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

鉴于此物的重大历史文物价值,1959年,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铁券收藏。

六位皇帝赏铁券金书
国家博物馆珍藏着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吴越国王“铁券金书”,后世的铁券多系参照这一铁券制作的,曾经过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明太祖、明成祖、清
高宗(乾隆帝)等六位皇帝的御览。

其中朱元璋曾御览了两次,乾隆皇帝则在览后归还时亲作“观铁券歌”诗文赏赐,并依其形制颁发给功臣、重臣。

可以说唐、宋、明、清颁发的铁券,形制相仿。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想仿效古代帝王表彰开国功臣,赐给铁券,但无人知晓铁券的形制。

这时翰林学士、文学家危素说,临海钱氏藏有铁券,于是朝廷遣人到台州。

钱氏后人接到圣旨,不敢怠慢,速将“铁券金书”和钱氏五王画像送到京城。

朱元璋与丞相李善长、礼部尚书牛亮等观赏后,照样雕了一个模子,并翻刻制成木刻铁券。

钱氏后人仍将“铁券金书”带回临海以世代宝藏。

清朝学者凌扬藻在《明史·舆服志四》的《蠡勺编·铁券》中对这事作了记载。

这次铁券进京,让朱元璋的朝臣们大开眼界,他们争相吟咏,唱和不停,文坛领袖宋濂还撰文《送钱允一还天台序》来纪念此事。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高宗弘历第三次南巡时欲一睹这稀世宝物,钱选等人把“铁券金书”送到常州,让他观赏。

乾隆皇帝不但御览了铁券,还把他亲自题写的《观钱镠铁券歌》刻在安置铁券的木盒宝匣上。

乾隆题诗云:“表忠观永祀钱塘,铁券却在台州藏。

久闻其名未睹物,秋卿同族今呈将。

铸铁如瓦勒金字,乾宁岁月犹存唐。

皇帝若曰咨尔鏐,董昌僭伪为昏狂。

披攘凶渠定江表,祲清赢泰保余杭。

用锡金版永延祚,克保福贵荣宠长。

恕卿九死子三死,承我信誓钦毋忘。

徒观剥蚀字漫漶,铁犹如此人何方。

龙门致诮带砺誓,赵宋转眼为新王。

俊杰识时有弗较,善存桑梓功斯良。

其时铁券固不出,南迁后出方羶芗。

作歌装匣付珍弆,所嘉谢表撝谦光。

”当时一些大臣、名士,如庄有恭、范清供、齐召南、沈德潜、蒋士铨等都赋诗“恭和”,为一时之盛事。

钱镠的“铁券金书”如今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不少钱氏子孙专程前往观赏,我也多次前去欣赏。

欣赏之余,感慨万千。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国泰民安,反腐肃贪,深得民心,不赦“丹书铁券”、不搞“铁帽子王”,更让制度反腐成为稳态的民心所向。

但“铁券金书”的文化价值是永恒的,它诠释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和荣辱,也见证着千年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2018年3月22日于沪上长城大厦
作者钱汉东上海钱镠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