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简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简述
一间佛堂,四个IT工程师,伴着玉泉山脚下趟过地潺潺流水,这看似是一个安静而有些沉寂的画面。或许谁也不曾想到,这画面的背后正酝酿着养老行业的一次“信息化革命”。养老与信息化,或许从此就不再分离。
有幸,前不久遇到人民大学李博士,她的调研方向—-“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让我偶生情愫,突然觉得应该写点儿什么,关于养老,关于养老信息化。
一、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动因
1、民办机构:
(1)、新一代养老机构管理者的推动;
(2)、养老机构连锁化的战略决策;
(3)、软件开发公司的细分市场(惠州颐讯、郑州大象等)。
2、公办机构:
(1)、政府试点任务;
(2)、政绩工程。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30家左右,其中信息化系统安装率在11.6%左右,信息化系统使用率不到60%,有效使用率更低。
二、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的研发方式
1、自主研发
代表企业:
(1)、北京千禾仁咨询服务公司/北京千禾颐养家苑养老服务公司:“千禾金拐杖”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
(2)、乐成恭和苑;
(3)、泰康之家。
特点:机构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将系统放到公司战略层面,贴合机构自身运营模式,系统调整性强。
2、购买第三方系统,二次开发
代表企业:
保利安平和熹会:应用台湾富士康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系统
特点:运营模式尚不稳定,移植成熟系统,缩短信息化进程。
3、合作开发
代表企业:
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公公司:与日本NEC合作开发
特点: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与软件公司技术资源相结合。
三、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
1、尚处于应用初期,远未达到理想效果
2、系统与实际运营脱节,两层皮现象严重
四、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难点
1、机构定位、运营模式不稳定,变动较大;
2、系统需求描述不清;
3、多系统并存,软硬件系统不兼容;
4、一线服务队伍的信息化水平较差,应用困难;
5、老人的应用能力较弱;
6、普遍机构实际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水平较弱。
五、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发展方向
1、集成化:软硬件集成,多系统(呼叫系统、健康管理系统、CRM
系统、财务系统、等)集成;
2、智能化;
3、细分化:随着养老机构定位的细分,信息化系统也将细分。
3、去系统化:是不是所有的养老机构都需要信息化系统?答案是否定的。
养老机构信息化系统的成功是养老运营模式、乃至商业模式的成功,
其必将经历三个阶段: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标准化、标准问题
信息化。对于大多数养老机构来讲,“入住率”仍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信息化作为养老机构高度智慧的结晶,短期内还将面临缓慢的推进过程,然,不缓不进,愈挫愈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养老机构信息
化系统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