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识别中的群内优势效应(1)
第5章 情绪表达
A.25
B.33
C.54
A+B+C=25+33+54
眉一额、眼一鼻、口一下巴三部位组合的表情:愤怒
EMG
除面部表情编码系统之外,肌电图(EMG)
也是客观测量面部表情的一种方法。 EMG是用连接在面部很小的电极来测量面部 肌肉的收缩与放大情况,因此,记录到的 EMG可对可视/不可视的、自发/随意的面部 表情的情绪诱发刺激作出反应,还可区分 出情感反应的愉快度和强度。
惊奇
下颌下落,嘴张开,唇和齿分开, 但嘴部不紧张,也不拉伸 上唇抬起; 下唇与上唇紧闭,推动上唇向上, 嘴角下拉,唇轻微凸起;鼻子皱起 ;脸颊抬起
厌恶
眉毛压低,并压低上眼睑
面部表情
面神经受两个运动系统控制。一是皮层下运动系统或锥 体外回路,调节对刺激作出反应的非随意的面部行为。 二是皮层运动系统或锥体回路,调节习得的随意的面部 行为,这些行为受控于行为期待的结果。 皮下系统激活的面部行为包括稳定的、固定的肌肉收缩 模式,都是天生的且具有普遍性。表达者常常意识不到, 很难通过意志力产生或阻止。 皮层控制的面部行为是习得的反应,可能会有文化的差 异,能够根据要求产生或阻止。通过在社会中习得的表 现规则对面部行为进行控制,对实际的面部运动程度和 形式有很大的影响。
三.表情识别
表情识别是指对于表情所表达的情绪信息意义的 理解。 情绪表达与识别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情绪交 流的过程,是个体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连接。 个体在交往中,总是在根据对方的表情对其内心 的真实情绪反应与体验作出理解和推断,知道表 情所反映的情绪感受,进而作出社会性应答。
表情识别
(一)面部表情识别
2022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A.认知科学B.神经心理学C.认知神经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2、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3、提出脑功能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学说的是()。
A.潘非尔德B.拉什利C.波伊劳德D.弗罗伦斯4、在人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
A.双眼视轴的辐合B.水晶体曲度的变化C.双眼视差D.单眼视差5、大脑的喜、怒、哀、乐、惧、恨等感受状态,是人的情绪在认识层面上的一种自我觉察,被称为()。
A.情绪的主观体验B.情绪的生理唤醒C.情绪的外部行为D.情绪的外部表达6、人的意识既能够主动地去认识世界,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这种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A.能动性B.觉知性C.社会制约性D.前进性7、遗忘的规律哪项是错误的?()A.支柱、骨架不易遗忘B.遗忘速度是先慢后快C.识记材料的多寡和遗忘速率成正比D.学习相似的材料时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8、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的语言活动是()言语。
A.对话B.独白C.书面9、学生想参加校篮球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反映的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10、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
A.理智感B.美感C.激情D.道德感11、“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还是老的辣”,说明()。
A.人越老越聪明B.老年人流体智力没有衰退C.老年人晶体智力还在发展D.老年人有个别差异12、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A.本我B.自我D.三者都是13、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属于()。
A.策略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14、若以黑色圆点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社会认知图文
21
第第三三章章 社社会会认认知知
语言
❖ 反对语言的进化解释的阵营 ▪ 乔姆斯基
• 儿童的语言习得有其先天的心理机制,但这一机制不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是人类大脑在进化过程中的副 产品。
▪ 库德
• 把语言看做大脑急剧扩展的一个副产品,它是在大脑 发展到足够大而复杂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产生的,不 是进化发展的适应性产物。
认知情境对认知的影响
❖ 背景参考
▪ 在认知活动中,对象所处的场合背景也常常成 为判断的参考。
• 人们往往以为,出现于特定环境背景下的人必然是 从事某种行为的,他的个性特征也可以通过环境加 以认定。
▪ 没有对背景的认识,我们往往难以准确判断事 物。
• 我们看到一个人流出了眼泪,如果不知道背景,我 们就很难判断他到底是伤心痛苦还是喜极而泣。
❖社会印象
▪ 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 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社会判断
▪ 包括预见性判断和超标准化判断。
社会知觉
9
社会印象
社会判断
第第三三章章 社社会会认认知知
社会认知的过程
❖举例说明:
▪ 你在街上遇到一名男子X先生,看见其长相和身 体外部特征,掌握了关于此人的一些线索。这是 产生了对X先生的社会知觉。
▪ 回家后家人问你,路上你遇见X先生了吗?你不 知所云:“谁是X”,根据回忆,你说是遇到一 个人,长得如何如何,这人是不是X?家人说正 是他。此时你对X的描述已经是社会印象。
▪ 家人又问你不认识X吗,为何他说是你的朋友,
你大为疑惑,思索他为何这样说,是不是自己没
认出来,这是你在进行社会判断
10
第第三三章章 社社会会认认知知
2024年安徽开放大学《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形成性考核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4年安徽开放大学《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形成性考核参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 .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B、思维的结构C、思维的方向D、思维的创造水平答案: A2.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概念B、思维C、想象D 、i 吾言答案: B3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B、物体振动c六I=、工飞D、声源笨安.口木. A4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是()。
A、感觉阑限B、感受性C、差别感觉阔限D、绝对感觉阔性答案: B5.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千()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答案: A6.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认知特征D、性格的情绪特征答案: C7.有预定识记目的并能运用有效识记方法的识记是()。
A、意识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识记D、不随意识记答案: C8.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
A、感觉适应B、感觉后像C、感觉对比D、联觉答案: A9.()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A、识记B、记忆C、再认D、回忆答案: B10.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
A、多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的水平B、方向、速度、熟练程度、能达到的水平C、方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的水平D、多少、速度、熟练程度、能达到的水平答案: C11 .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答案: D12.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是指()。
A、出生到15岁B、15岁到7岁C、7-12岁D、12岁以后答案: B13.明适应和()是视觉的两种适应现象。
A、暗适应B、光适应C、色适应D、闪光适应答案: A14.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称为()。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检测试题 含答案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______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2、行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于______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
3、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______和______的反映。
4、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______和______。
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______、______和验证假设。
6、艾宾浩斯用首创的便于控制的识记材料,即无意义音节来研究记忆,从而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______ 、______ 。
7、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______、______和语词逻辑思维。
8、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 罗杰斯属于______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
9、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______和______。
10、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______ 认同和______ 。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2、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3、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社会心理B.社会知觉C.社会态度D.社会归因4、()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四)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四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20分)1、移情: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
2、情绪理解: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
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3、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4、情绪调节: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5、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6、拟合模型: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7、自我认知: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
8、自我控制: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9、自尊: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
10、性别概念:儿童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1、移情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
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3岁产生。
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年期后期才逐渐成熟的.2、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给予回应。
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
一岁半以后,婴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有关情绪的词,情绪的识别能力也迅速发展.3、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到了6个月左右,婴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发展.1岁以后,婴儿开始使用其他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如摇晃自己的身体、咬东西和避开引起他们不愉快的人或事物.18—24个月的婴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
(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
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
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
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
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联结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
面部表情感知与文化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1), 25-32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18.81004Facial Expression Perception and CultureHeming Zhang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Dec. 28th, 2017; accepted: Jan. 17th, 2018; published: Jan. 24th, 2018AbstractIn daily life, we are accustomed to judging each other’s emotions by observing facial expressions.But in fact, there have been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to prove that there ar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facial emotion percep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ial expression perception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 cognition mechanism of the differ-ence in emotion perception.KeywordsFacial Expression, Emotion Perception, Culture面部表情感知与文化张鹤鸣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17年12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7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4日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习惯于通过观察面部表情来判断对方的情绪状态。
正念领导力的五个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正念领导力的五个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正念领导力是指在领导过程中,以正念(mindfulness)作为基础,并通过培养自我觉察、情绪管理和关系建立等元素,实现有效领导的一种能力。
正念是指以非判断、非反应和非埋怨的心态,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经验和感受上。
正念领导力强调领导者对自己、员工和团队的全面觉察,并在这种觉察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管理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达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正念领导力的五个元素,其中包括自我觉察、情绪管理和关系建立等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每个元素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正念领导力的实质和实践方法。
在元素一中,我们将探讨自我觉察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自我觉察的方法。
自我觉察是指领导者对自身情绪、决策和行为的敏感度和意识。
培养自我觉察的方法包括定期进行内省和反思、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以及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情绪智力。
元素二将重点讨论情绪管理的定义、意义和技巧。
情绪管理是指领导者认识、理解和管理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以确保情绪对工作和团队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培养情绪管理的技巧,领导者可以更好地处理压力、调节情绪,并在面对挑战和冲突时保持冷静和理智。
元素三将探讨关系建立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
关系建立是指领导者与员工、同事和上级之间建立互信、良好沟通和积极合作的能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激发员工的潜力并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通过对这五个元素的探讨,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正念领导力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技巧和策略。
正念领导力不仅能够提高领导者个人的发展和满意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团队的成长和创新。
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代商业环境中,正念领导力已成为培养高效领导者的重要工具。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正念领导力的五个元素展开讨论。
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高频考点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高频考点2017年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高频考点心理是社会的产物,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似的机械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年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高频考点,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帮助。
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3、普遍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想象等。
5、情绪和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7、需要: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8、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9、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
10、人格:(个性)批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
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的作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识记):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
北师-99 • 写出学习、记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P431 • 什么叫做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并写出各自的t检验公式。P76 • 如何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P59 • 什么叫做系统误差?如何进行控制?设计一个试验,检验 系统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写出设计方案,自变量和因 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各是什么?如何选择被试和实验材料? 自拟数据,并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 人的视力和听力存在着差异。设计一个试验检验人与人之 间的个别差异。实验应当包括:设计方案,被试和实验材 料的选择,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各是什么,并自拟 数据,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统考-08-论述
实验设计一 教学方法
讲授式 学生类型 学优生
学困生 变异源 教学方法 学生类型 教学方法*学生类型 误差 总和 SS 1040.17 322.67 580.17 1745.00 3688.00
启发法 51.50
68.67 MS 1040.17 322.67 580.17 87.25 F
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
outline
• 统考真题(07-09) • 北师真题(94-06) • 其他真题(精选)
统考-07-单选
统考-07-单选
统考-07-单选
统考-07-单选
统考-07-单选
统考-07-多选
统考-07-简答 • 某研究者假设:海马与复杂思维加工有关,与简单 思维加工无关。该研究者随机选出20只白鼠平均分 为两组,切除它们的海马,第一组学习简单迷宫, 第二组学习复杂迷宫。第一组经过10次学习就出现 完全正确的情况,第二组学习30次后才出现完全正 确的情况。研究者据此认为最初的假设成立。请找 出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心理学与生活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与生活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华东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以下哪一项,最不可能是异常心理学关注的病症?()参考答案:尿毒症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参考答案:公司的组织架构3.心理学既注重基础研究,又注重应用实践,但各个子领域会有不同侧重。
以下哪一个领域,更侧重于基础研究?()参考答案:认知神经科学4.有观点认为,你之所以患有恐高症是因为:你的祖先目睹了同行的朋友从悬崖上坠落,这一恐惧感深深引入祖先的脑海并遗传给了你。
请问,这一观点属于心理学的哪一思维框架?()参考答案:生物学视角5.于1890年出版第一本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原理》的作者是()。
参考答案:威廉·詹姆斯6.传统的心理学某一流派,主张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这一观点来自()参考答案:人本主义学派7.冰毒的学名叫()参考答案:甲基苯丙胺8.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以下哪一项措施的效果最微弱?()参考答案:积极地鼓励9.他人围观时,只能促进非常简单的或是掌握得非常好的一些任务反应;而对复杂的高难度任务可能有负面影响。
这一理论被成为()。
参考答案:优势反应理论10.以下哪一行为,最容易产生社会懈怠?()参考答案:拔河比赛第二章测试1.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波长范围为()参考答案:380-780 nm2.视知觉中的盲点与什么有关?()参考答案:视神经占据视网膜某位点3.关于人类的感知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皮肤上分布着一类温度感受器,它能同时感知冷觉和热觉4.颜色视觉后像是由于颜色系统中一个成分由于过度刺激而产生疲劳,导致它的互补色被感知到。
那么这种互补颜色对主要是在视网膜的哪一层细胞上形成的?()参考答案:5.在音高知觉理论中,一群神经元发放神经冲动,共同表征一个较高的声音频率。
这一现象被称为()参考答案:齐射原理6.你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鸣笛声,你的注意就集中到了鸣笛声上面。
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Word版含答案
榆林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高中过程性评价质量检测高二年级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医生为患者静脉注射某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A.组织液B.血液C.血浆D.细胞内液2.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重症患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持续高烧在39℃,此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重症患者体内血浆和组织液的氧浓度较高C.重症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说明内环境稳态已遭破坏D.正常人pH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量酸性物质积累的情况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B.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感觉神经,其作用通常相反D.自主神经系统是只受意识支配的完全自主性的运动神经4.下图曲线表示某人从早餐开始到12时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早餐后,随着食物中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B.9时~10时之间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加快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D.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与甲状腺激素在升高血糖浓度方面具有协同作用5.研究人员以幼鼠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有关探究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结果。
首都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首都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心理学》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心理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根据Freud的观点,梦中的事件:()。
A.与病人的真实生活无关,因而对治疗无益B.是对病人现实生活的某种符号性反映C.需要治疗师加以分析并向病人解释D.是对神经冲动的合乎逻辑的解释2.根据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现实生活中的口头表扬属于()。
A.正强化B.内部强化C.原始强化D.条件强化3.注视复习笔记中图4-1时,出现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陷的现象称为()。
A.注意起伏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分散4.在汤里放1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2克盐。
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盐()。
A.2克B.4克C.6克D.8克5.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重要心理机制是()。
A.组块化B.机械性复述C.精细性复述D.接近联想6.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
A.先赋角色B.功利角色C.表现角色D.成就角色7.学生在考试时,回答简答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8.药剂师研发了一种新药,在无法确定有效而又无较大副作用的药量的情况下,药剂师采用的方法是让病人从小剂量开始试验,直到确定合适的药量为止。
药剂师采用的这种问题解决的策略是()。
A.算法B.逆向搜索C.爬山法D.手段-的分析9.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按现实性原则行事的人格成分是()。
A.本我B.自我C.超我D.主体我10.专家-新手比较研究范式关注的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
A.知识B.动机与情绪C.定势D.人际关系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适应网上作业答案
个体通过社会化得以(),获得发展的基点。
B. 适应社会社会化的本质就是()的传递。
B. 社会经验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社会特性是指()。
A. 社会自我自我障碍策略是一种“故意的”自作自受。
指人们预期到自己可能失败时,提前准备一系列()的行为。
A. 基于现实B. 面对失败C. 导向成功我们所感知到的内部的心理品质。
包括能力、态度、情绪、兴趣、动机、意见、特质、以及愿望等是指()。
A. 精神自我人之所以能够社会化与人自身的()有关:是由人类个体自身的学习潜力和语言能力决定的。
A. 能力正确从个体角度看,社会化的()体现在人生每一阶段的社会化,都是以前一阶段的社会化为基础的,对后期发展产生影响。
D. 连续性真实的物体、人或地点。
包括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所有物是指()。
B. 物质自我正确现实自我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即目前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等方面的最真实的表现,也包括目前别人眼中的个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B. 真实情况()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认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需要、动机、态度、情感等心理状态以及人格特点的感知和判断。
A. 自我知觉智商可以理解为(),是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C. 智力正确()是将原因定位于人的性格、能力、态度和努力等,也被称为个人原因。
情商又称(),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A. 情绪智力二、选择填空题A-个人对于社会;B-社会所认可的心理;C–社会角色;D-巴纳姆效应;E-积现实自我、应该自我、理想自我;F-行为定向系统;G-个体性;H-社会性;I-想象;社会化这一概念强调的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和A-个人对于社会的适应,而不强调个人反过来影响社会和社会对于个人的调整与适应。
社会化的目标是指与适应社会生活、成功履行一个人的C–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
群体行为相关理论
关于群体行为的一些理论1、“破窗效应”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
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
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
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2、“狄德罗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
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
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仍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于是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一篇文章《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
3、蝴蝶效应什么是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4、“鲶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但是当渔民将捕捞的沙丁鱼运回渔港时,发现大多数的沙丁鱼已经死了,死鱼卖不上价,怎么办呢?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个办法,那就是将沙丁鱼的天敌——鲶鱼与沙丁鱼放在一起。
每当渔民出海捕鱼时,总先准备几条活跃的鲶鱼,一旦把捕获的沙丁鱼放入水槽后,便把鲶鱼也放入水槽,鲶鱼因其活力而四处游动,偶尔追杀沙丁鱼,沙丁鱼呢,则因发现异己分子而自然紧张,四处逃窜,把整槽鱼扰得上下浮动,也使水面不断波动,从而氧气充分,如此这般,就能保证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运进渔港。
网络聊天表情的表达和识别在中国及英语国家中的跨文化差异
网络聊天表情的表达和识别在中国及英语国家中的跨文化差异作者:宋梦琪王欣彤王香时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由于其本土文化中面部表情的不同特征,会在表达或识别面部表情时有一定差异。
在社交媒体高速发展、高度流行的今天,大多数社交软件甚至手机系统中都加入了聊天表情,如emoji。
实际生活使用中,由于各文化之间在面部表情表达和识别上的差异,常导致来自不同文化环境的人会对某些聊天表情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本文将以网络表情中的面部表情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中国与英语国家的人群在网络聊天表情的表达与识别的过程中所存在的跨文化差异的特征,以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聊天表情;面部表情;表达和识别;跨文化人类是社交能力极强的物种之一,而面部表情的表达是人类交流中最常用且最有效的工具,故面部表情常被学者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不少关于面部表情的跨文化研究也逐步兴起。
很多研究将重心放在面部表情表达和识别的文化差异上。
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将视角延伸至当下流行的网络聊天表情,对网络聊天表情表达识别的文化差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一、文献综述(一)面部表情表达在中国及英语国家文化中的差异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面部表情是普遍性和文化差异性是共存的。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Paul Ekman(1975,[6])曾提出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高兴、悲伤、惊讶、愤怒、恐惧以及厌恶。
这六种基本情绪在跨文化交流中是通用的,此为共性。
不过,不同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在不同的文化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
有研究认为这些差异基本是由各个文化的基本模式的差异引起的,比如Schimmack (1996,[14])提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观念是认识和表达愉快或负面情感的一个重要文化影响因素。
在美国及其他英语国家这样盛行个人主义、重视人人独立的国家中,人们更加自我,故乐于表达和识别更多的情绪,而中国则反之。
《消费心理学》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消费心理学》复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般为单选题,特别注明为多选题1、消费者的基本心理活动和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 )。
A. 认识B. 情感C. 情绪D. 意志2、消费者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全面的直接反映是( B )。
A. 感觉B. 知觉C. 想象D. 注意3、消费者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构成其( A )。
A. 个性心理特征B. 心理活动过程C. 性格特点D. 兴趣爱好4、以下哪项不属于处理消费者投诉的方法〔 D 〕A.绝对预防辩白B.迅速采取措施C.询问顾客提出抱怨的原因D.与之理论5、〔多项选择〕广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功能〔 ABD 〕A. 诱导功能B. 认知功能C. 教导功能D. 促销功能6、(多项选择)常见的营销信息沟通方法有〔 ABCDE 〕A. 人员推销B. 营业推广C. 公共关系D . 直复营销 E. 网络营销7、( B )是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A.空间知觉 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 D.感受知觉8、决定人的气质的主要因素是( C )。
A.性别因素 B.职业因素C.先天因素 D.社会因素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D )。
A.尊重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C.安全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0、消费者的个性特征包括:〔多项选择〕( ABCDE )A.整体性B.倾向性C.稳定性D.可塑性E.独特性11、产品整体概念包括以下哪几个层次:〔多项选择〕( ABCDE )A.核心产品B.形式产品C.期望产品D.延伸产品E.潜在产品12、人类消费行为的复杂性是基于〔 A 〕A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B动机的复杂多样性C消费品的复杂多样性 D生存环境的复杂多样性1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指( A )A.感觉B.知觉C.错觉D.直觉14、哪一个能力的强弱会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刺激变化的反响程度〔 B 〕A、分析评价能力B、感知能力C、记忆力和想象力D、选择决策能力15、消费者需要的根本特征〔 A 〕A、动态性B、弹性C、不可诱导性D、不可变性16、消费者具体的购置动机〔多项选择〕〔 BD 〕A、生理性购置动机B、求美心理动机C、心理性购置动机D、从众心理动机17、商标设计的心理策略不包含〔 C 〕A区别其他商标 B考虑风俗习惯C远离名牌产品 D易识易读易记18、〔多项选择〕商标的心理功能〔 ABC 〕A识别的功能 B爱护功能C提示和加强功能 D暗示功能19、消费者认为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是( C )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Vol. 19, No. 2, 209–216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1.00209209情绪识别中的群内优势效应张秋颖 陈建文 于全磊 辛 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武汉 430074)摘 要 情绪的跨文化识别的研究已经超越普遍性和差异性之争, 一致认为跨文化普遍性与差异性并存。
新近研究表明, 关于情绪识别中存在一种群内优势效应, 即人们在判断与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人物的面部情绪时, 其准确性要高于判断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人物的面部情绪的准确性。
情绪的方言理论可以解释群内优势效应。
群内优势效应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争议,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研究方法的完善, 进一步考察群内优势效应在个体人格特征或情绪维度上的差异以及多种识别线索的群内优势效应。
关键词 情绪识别; 文化差异; 群内优势效应; 方言理论; 面部表情 分类号 B849:C911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日趋频繁。
如何能有效的识别来自其他文化的个体所表现的情绪从而顺利开展交流与合作是心理学家们一直的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 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对情绪识别具有普遍性还是文化特异性方面却存在很大争论。
关于情绪识别的普遍性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达尔文在1872年所写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 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表情是天生的、普遍的, 人们能够识别来自不同文化、种族的人的情绪和表情(Darwin, 1872)。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许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都得出了情绪识别具有普遍性的结论(Ekman, 1972; Izard, 1971; Matsumoto, 1992; Matsumoto & Assar, 1992; Romney, Moore, & Rusch, 1997)。
Ekman (1972)和Izard (1971)提出人类共具有6种基本表情(basic emotion):高兴、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和惊奇。
然而, 其他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情绪的表达和识别是后天习得的, 具有文化差异性(Brooks, 1994; Russell, 1994; Biehl, Matsumoto, Ekman, Hearn, Heider, Kudoh, & Ton, 1997; Masuda, Ellsworth, Mesquita, Leu, Tanida, & Veerdonk, 2008),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面部表情收稿日期:2010-09-30通讯作者:陈建文, E-mail: chenjianwen@的强度和对情绪体验的推断等方面都有所体现(Biehl et al., 1997; Matsumoto, Consolacion, Yamada, Suzuki, Franklin, Paul, Ray, & Uchida, 2002), 他们认为早期的研究在样本的选择、呈现的情绪刺激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缺陷(Elfenbein & Ambady, 2002b; Carroll & Russell, 1997; Russell, 1994)。
近几年来心理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情绪识别的整合观点即跨文化普遍性与差异性并存(Scherer & Walbott, 1994; Elfenbein & Ambady, 2002a, 2002b; Mesquita & Frijda, 1992; Mesquita, Frijda, & Scherer, 1997), 其中群内优势效应(in-group advantage)的提出引起了心理学家们广泛的关注(Elfenbein & Ambady, 2002a; Matsumoto, 2002), 这一观点更好地阐释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识别面部情绪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情绪的方言理论(dialect theory)对群内优势效应提供了解释, 这一理论整合了以往经典研究和新近情绪理论, 为提高情绪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借鉴。
本文旨在对群内优势效应及其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 并进一步探讨群内优势效应未来研究方向。
2 群内优势效应的含义及相关研究2.1 群内优势效应的含义在群内优势效应提出之前, 该效应就在早期研究数据中就已存在, 只是那时的心理学家们都210 心理科学进展第19卷将研究焦点放在探寻情绪识别普遍性存在的证据上, 而对情绪识别的文化差异性并没有深入研究。
在Izard (1971)早期的经典研究中, 美国人和欧洲人对所呈现的面部表情图片识别的正确率为75%~83%, 而日本人和非洲人识别的正确率分别为65%和50%, 虽然表面看起来各组被试的情绪识别的正确率都大于随机水平, 但Izard(1971)却忽视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被试识别正确率的差异性。
Elfenbein和Ambady (2002a; 2002b; 2003a)的研究则弥补了此项空白。
Elfenbein和Ambady (2002b)从《认知与情绪》、《动机与情绪》、《跨文化心理学》等共7种期刊中选取了87篇与情绪的跨文化识别有关的文献(1999年以前), 这87篇文章包括两万多个被试共183个样本,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种族。
Elfenbein和Ambady (2002b)采用元分析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存在一种群内优势效应, 即人们在判断与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人物的面部情绪时, 其准确性要高于判断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人物的面部情绪的准确性, 也就是说情绪表达者与情绪识别者来自相同文化时, 他们的情绪理解与交流更为准确。
Elfenbein 和Ambady (2002a, 2002b)考察了几种调节因素对群内优势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情绪表达者与情绪识别者的文化暴露越大, 群内优势效应越小; 小群体成员识别大群体成员情绪的准确性要高于大群体成员识别小群体成员情绪的准确性; 群体之间地理位置越近、联系越密切, 群内优势效应越小。
群内优势效应也与文化熟悉性有关, 被试对呈现面部表情的人的文化背景越熟悉、联系越密切, 群内优势效应越小, 而群内优势效应与种族关联却很小(Elfenbein & Ambady, 2003b)。
而且, 如果个体习得了怎样理解其他文化的人的情绪, 群内优势效应也会减小(Elfenbein & Ambady, 2003a)。
Elfenbein等人(2004)首次考察了人们在识别左脸和右脸的面部情绪是否存在群内优势效应, 结果发现,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识别左脸的面部情绪的准确率显著低于右脸的准确率, 个体对左脸的面部情绪的识别表现出更大的群内优势效应。
2.2群内优势效应的相关研究群内优势效应的提出引起了心理学家们很大的兴趣, 许多研究从不同角度验证了群内优势效应的存在。
Beaupré和Hess (2006)选取非裔、华裔和法裔加拿大人各20人, 要求他们对这3个民族的加拿大人的所表现的6种基本面部情绪(高兴、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和惊奇)的照片进行识别, 结果发现, 如果照片上的人与被试来自同种文化背景时, 被试在判断其情绪时会显出更强的自信。
人们在判断面部情绪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程度的自信支持了群内优势效应。
Wickline 等人(2009)选取72名非裔美国学生、102名欧洲裔美国学生、30名非洲留学生和30名欧洲留学生, 被试要求通过面部表情和声音来判断非裔美国人和欧裔美国人的面部情绪。
结果发现, 非洲留学生的识别正确率普遍低于其他3组, 欧洲裔美国人识别美国人面部情绪和声音的准确性高于其他3组, Wickline等人(2009)认为情绪的面部表情和声音线索识别都存在群内优势效应。
Scherer等人(2001)要求德国被试通过声音线索来判断德国演员和其他8种文化的成员的情绪, 结果发现, 被试判断德国演员情绪的准确性最高, 判断语言与德语相近的成员情绪的准确性高于其他语言成员的情绪的准确性, 这说明了人们在判断不同文化个体的声音时也存在群内优势效应。
Gray等人(2008)研究发现个体在识别焦虑这一情绪时也存在群内优势效应。
他们用录像记录了一组白人被试和一组黑人被试在与同种族和不同种族的人交往时的表现, 然后要求白人观察者和黑人观察者观看录像并报告对录像中被试的焦虑情绪的印象, 结果发现, 只有同种族的观察者能够发现被试的焦虑情绪, 而且只有同种族的观察者能准确地描述被试的焦虑情绪变化的过程。
许多心理学家考察了群内优势效应的神经生理机制。
研究发现, 群内优势效应与大脑的杏仁核和梭状回有关:当被试识别与自己相同种族人的面部表情时, 大脑的杏仁核和梭状回等部位被激活, 而被试识别其他种族人的面部表情时, 大脑的额叶、枕叶和顶叶被激活, 这说明人们在识别本族和其他种族人的面部情绪时会产生不同脑区的活动(Kim, Yoon, Kim, Jeun, Jung, & Choe, 2006; Lee et al., 2008; Van Bavel, Packer, & Cunningham, 2008)。
Lidaka等人(2008)进一步研究了人们在识别不同种族人的快乐和中性面部情绪时的大脑活动特点, 他们选取一组日本被试, 要求被试对来自日本、非日本的亚洲人和白人的第2期张秋颖等: 情绪识别中的群内优势效应 211快乐和中性的面部情绪的照片进行判断并评估情绪的强度。
结果发现, 与判断其他种族人的快乐情绪相比, 被试在判断日本人的快乐情绪时后扣带皮层(PCC)会产生更大的激活, 后扣带皮层的部分区域和颞上回(STG)与对本族相似的面部情绪判断有关, 而且在判断不同种族的情绪时, 左侧杏仁核的活动也不同。
群内优势效应不仅表现为人们判断与自己相同的种族人的面部情绪时有较高的准确率, 有学者研究发现, 情绪识别者的主观体验、行为和生理反应等方面也存在群内优势效应(Roberts & Levenson, 2006)。
Roberts和Levenson (2006)选取40名非裔美国人、40名华裔美国人、48名欧洲裔美国人和40名墨西哥裔美国人共4组被试, 让他们观看3种类型的电影片段(逗乐、悲伤和厌恶), 每种类型影片结束放映后, 要求被试报告情绪体验并测量他们的面部情绪表现和生理反应, 结果发现, 当影片中的演员与被试来自相同的种族时, 被试会表现出更强的情绪体验、更明显的面部情绪行为和更大的生理激活。
3群内优势效应的解释:方言理论关于群内优势效应的解释有很多:Mesquita 和Frijda (1992)认为被试对实验程序不熟悉和翻译困难会使被试在情绪识别任务中有不同表现, 但是有研究发现, 即使是在同种语言但有文化差异的群体里也存在群内优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