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几种重要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重要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
20052401244 宋瑾钊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I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我将用两个课时来讲解。本次说课我将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
本节是教材高一(必修)第三章的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金属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金属的相关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充分发挥理论知识(什么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学习相关内容时应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例如,本节很多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能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以巩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一些演示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简略些,点到即可)
同时,第三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这些空洞的话可以删掉)
因此,第三章在整个化学必修1中开辟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先河,占有特殊地位,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金属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性质;
(2)掌握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能用物质的量对化学反应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散学习思维,培养务实求真的学习品质。(三)情感目标:
(1)感受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学好化学,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学习,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信、互助、合作的品质。
(4)学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青铜器这一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为祖国刻苦学习的决心。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的性质。
教学难点: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和掌握。
二、教法分析
俗话说,“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来突破重难点:
1、创设情景教学法
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列表比较法
列表比较法是化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对同一类化合物的性质,运用比较法可以使知识结构清晰,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性质差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演示实验教学法
通过化学实验演示,能够让学生摆脱单纯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实际可观察到的现象去掌握理论知识和理解概念,这样不仅学生学得轻松,
而且可以事半功倍。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启发其思考能力。
4、实践教学法
在学完新知识后给学生适量的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教师来说,也可从学生完成的质量得到反馈信息,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师上课的质量的高低。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培养探究能力。
2、对比归纳法: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归纳,掌握金属氧化物和难溶性碱的性质。同时通过两性氧化物与两性氢氧化物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3、讨论学习法: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金属的氧化物
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导入新课,3min;新知识讲授,30min(其中穿插学生的互动及实验),课堂小结,3min;巩固练习,3min;布置作业,1min。
1、导入新课,此环节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用幻灯片或多媒体显示铁生锈,各种矿石图片,并由此提问:1、这些是什么物质?
2、生活中还有常见的生锈现象有哪些?提示:铜锈,铁锈等,铁锈是怎样产生的?又如何去除呢?
3、铜矿和铁矿的成分是什么?等等。这些在书本上提到,以此可以来检验并提醒同学们课前要预习。创设一系列的问题后,将这些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的线索。
2、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引导学生观看MgO、Fe
2O
3
、CuO三种氧化物的颜色
和状态,探究它们与酸反应的情况。演示三种氧化物与盐酸反应,首先让学生观
察MgO、Fe
2O
3
、CuO的颜色和状态,接着加入盐酸,振荡,让学生观察现象,并
完成课本P47的表格。然后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答案,利用离子反应知识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并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反应的规律,推导出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通性。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导能力,达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要求。
3、利用推导出的金属氧化物的性质,要求学生尝试写出ZnO 、Al 2O 3、CaO 、Na 2O 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并利用离子反应知识引导学生从练习中发现并掌握少数金属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碱的性质。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可以在练习中得到巩固。
4、演示实验:Al 2O 3 与NaOH 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对Al 2O 3 可溶于NaOH 有个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Al 2O 3 与NaOH 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表现为酸性。结合之前Al 2O 3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回到Al 2O 3可溶于酸的情景中,从而理解此时Al 2O 3表现为碱性。于是可引出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既可以跟酸反应,也可以跟碱反应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这样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吸收两性氧化物这个概念。
5、 课堂小结。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氧化物的相似性:大多数不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可以和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而氧化铝不仅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是一种两性氧化物。
6、布置作业。布置适当练习,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 第二课时 金属的氢氧化物
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复习旧知3min ;新知识讲授,28min (其中穿插学生的互动及实验),课堂小结,3min ;巩固练习,5min ;布置作业,1min 。 1、 复习旧知。叫学生写出几种氧化物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氧化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进入新课的学习。与学生一同查看课本后的氢氧化物的溶解性表,让学生对几种常见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有个感性的认识后演示课本实验3-6,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解释Fe(OH)2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Fe(OH)3的性质,同时掌握铁的氢氧化物不溶于水的性质。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掌握反应的原理。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设计制取Fe(OH)2,并讨论确保其不被氧化的方法。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汇总小结出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通过讲述Fe(OH)3加热易分解的不稳定性质,设立悬问Fe(OH)2在空气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