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的各种病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病斑以后逐渐 变黑。
2.幼果受害:初期与叶片上的相似。病部稍 凹陷, 病斑上密生初橙黄色后变黑色的小粒点。后期 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灰黄色毛状物,即锈 子器 。
3. 新梢、果梗与叶柄被害:初期病斑上密生初橙 黄色后变黑色的小粒点。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 面,产生灰黄色毛状物。最后,病部发黑发生 龟裂。
3. 新梢:春季从病芽萌发的新梢为病梢,极 少见到当年受侵染而成的病梢,病梢上布满 黑霉。后期病部皮层开裂呈疮痂状,病斑向 上扩展可使叶柄变黑。病梢叶片初变红,再 变黄,最后干枯脱落。
4. 芽鳞:在一个枝条上,亚顶芽最易受害, 感病的幼芽鳞片,茸毛较多,后期产生黑霉, 严重时芽鳞开裂枯死。
5. 花序:花序受害后,花萼和花梗基部可呈 现黑色霉斑,接着叶簇基部也可发病,致使 花序和叶簇萎蔫枯死。
第一节 梨树果实病害
一、黑斑病
(一)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叶片及新梢。
叶片:幼嫩的叶片最早发病,开始时产生针头大、圆 形、黑色的斑点,后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 则形,中心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有时微现轮纹。 潮湿时,病斑表面遍生黑霉。
果实:初在幼果面上产生一个至数个黑色圆形针头大 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略凹陷, 表面遍生黑霉。
分生孢子
(三)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腋芽的鳞片内越 冬,也能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越冬,或以分生孢子, 菌丝体及未成熟的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 一般在新梢基部最先发病。病菌侵入的最低日均温为 8~10℃,最适流行的温度则为11~20℃。孢子从萌 发到侵入寄主组织只需5~48h。一般经过14~25天 的潜育期,表现出症状。在严寒到达以前,子囊壳就 开始于病组织内形成并发育,但一直停留于未成熟状 态,到第二年春天环境条件好转时,才继续发育产生 子囊孢子。
(四) 发生条件 1. 气候条件 2. 品种 3.其它
(五) 梨果实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1.做好清园工作。 2.加强栽培管理。 3.套袋:。 4.喷药保护:
5.药剂浸果:
6.低温贮藏:采用低温贮藏(0~5℃)。 7.栽植抗病品种
梨果铜制剂药害
梨苦痘病
果实表面呈现深绿色 的略凹陷斑块
皮层及皮层下浅病部果肉棉 絮状褐色坏死
1. 叶片:幼叶感病性较强。多数先在叶背面的 主脉和支脉之间出现黑绿色至黑色霉状物, 尤以叶脉上最多,不久在霉状物对应的正面 出现淡黄色病斑,严重时叶片枯黄、早期脱 落。叶脉和叶柄上的病斑多为长条形中部凹 陷的黑色霉斑。
2. 果实:果实发病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中旬,果 实上初期为淡黄色斑点,圆形或不规则形。条 件适合时,病斑上长满黑霉;条件不适合时, 病斑上不长黑霉,呈绿色斑,幼果受害后呈畸 形、开裂、早落。果实成长期受害,在果面形 成圆形、黑褐色5~10毫米的疮痂状凹陷病斑, 表面木栓化、常发生星状开裂,并可生黑霉, 但不呈畸形。成熟果实受害,病斑淡黄绿色、 稍凹陷,上生稀疏的霉层。
发病初期叶片病斑呈黑褐色圆形 发病中期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至 灰褐色,边缘黑褐色,并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
发病后期,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 病斑呈灰褐色。
果实发病初期症状
成熟果实受害症状
(二)、病原物
为半知菌链格孢。分生孢子梗褐色或黄褐色, 数根至10余根丛生,一般不分枝,少数有分 枝;基部较粗,先端略细。分生孢子常2~3 个链状长出,形状不一,普通为短棍棒状, 基部膨大,顶端细小。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 为25~30℃,最高温度为36℃,最低温度则 为10~12℃。
梨褐腐病
第二节 梨锈病
一 症状
1. 叶片受害:起初在叶正面发生橙黄色、有光 泽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病斑, 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最外面有一 层黄绿色的晕圈,表面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 小粒点。天气潮湿时,其上溢出淡黄色粘液, 有大量性孢子。粘液干燥后,小粒点变为黑 色。病斑组织逐渐变肥厚,叶片背面隆起, 正面微凹陷,在隆起部位长出灰黄色的毛状 物。一个病斑上可产生十多条毛状物,为锈 孢子腔,即病菌的锈孢子。
果实长大时,由于病健部发育不均,果面发 生龟裂,裂隙可深达果心,在裂缝内也会产 生很多黑霉,病果往往早落。长大的果实感 病时,其前期症状与幼果上的相似,但病斑 较大,黑褐色,后期果实软化,腐败脱落。 叶柄及新梢新梢:病斑早期黑色,椭圆形,稍 凹陷,后扩大为长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更 明显,淡褐色,病健部分界处常产生裂缝, 有时呈疮痂状,遇风易折断。
梨幼果上的症状
生长期的症状
成熟果实
病部严重龟裂
施药后病斑被控制
发病初期的叶正面
发病初期的叶背
发病的叶正面与背面
叶背放射状
叶片上的症状
叶柄上的症状
叶柄上的坏死病斑 枝条上的坏死病斑
枝条上的坏死病斑Leabharlann 苹果(二)、病原特性
病原为子囊菌亚门黑星菌属,无性时期为梨黑星 孢。分生孢子梗暗褐色,散生或丛生,直立或稍弯曲。 分生孢子着生于孢子梗的顶端或中部,脱落后留有瘤 状的痕迹。分生孢子单胞,但少数孢子在萌发前可产 生一个隔膜。有性时期形成子囊壳,一般在过冬后的 落叶上产生。子囊壳埋藏在落叶的叶肉组织中,成熟 后有喙部突出叶表,状如小黑点。子囊壳在落叶的正 反两面均可形成,但以反面居多。并有成堆聚生的习 性。
第十章 梨树病害
梨树是我国重要的果树,按危害部分可分:
1. 叶部病害:白粉病、褐斑病、灰斑病、梨锈病、梨 环纹花叶病、梨叶脉黄化病、黄叶病 。
2.果实病害:轮纹病、黑星病、黑斑病、炭疽病、褐腐 病、煤污病、蝇粪病、梨苦痘病、药害等
3. 根部病害:根朽病、白绢病、紫纹羽病、白纹羽病、 根癌病。
4.枝干病害:枝干轮纹病、腐烂病、干腐病、干 枯 病、 溃 疡 病、枝 枯 病。
(三)、病害循(diseasecycle) 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被害枝梢、
芽及落于地面的病叶、病果上越冬。 (四)、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1.气候: 2. 树势: 3.品种:
二、 梨黑星病
(一)症状
病菌危害叶片、新梢、果实、芽及花序等 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 最重,危害期从落花后直到果实近成熟期。